Ⅰ 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并回收四氯化碳,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c 通过沸点不同的特点分离
Ⅱ 从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四氯化碳,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A.B.C.D
因四氯化碳的沸点低,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碘的和四氯化碳,故选:C.
Ⅲ 在碘水里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分离有机层和水层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A、过滤操作装置,不能分离有机层和水层,故A错误; B、蒸发操作的装置,无法分离有机层和水层,故B错误; C、蒸馏操作装置,根据液体混合物各沸点不同,加热把各种液体物质分开,如石油的蒸馏,故C错误; D、萃取操作装置,可以把有机层和水层分离,故D正确. 故选D. |
Ⅳ 如何通过蒸馏提取碘的CCl4溶液中的I2详尽过程!
首先,我们用普通的蒸馏装置,控制温度在80℃以下,在锥形瓶中得到的是浅红色的液体,此实验连续重复了三次,得到的产物,颜色一样,显然,有少量的碘单质受热混入了CCl4中,为更好的控制温度,我们改用水浴加热蒸馏,得到的蒸馏物比前一种方法得到的液体颜色更浅,将得到的蒸馏液体再放进烧瓶中重新蒸馏,产物的颜色更浅。但还是不能作为化学实验中用的试剂。 很显然仅仅使用传统的蒸馏法不是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最好方法。 联系实验中经常用活性碳吸附红墨水中的色素,我们使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处理蒸馏后CCl4液体呈少量浅红色的问题,效果很好。 首先将蒸馏后的浅红色CCl4液体全部装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颗粒状或块状(便于过滤)的活性炭,静置。待烧杯中溶液的浅红色消失。过滤,即可得无色透明的CCl4液体。装入试剂瓶中即能作为学生实验用化学试剂。 当然也可以直接用活性炭处理萃取后I2的CCl4溶液,只不过使用的活性炭量要较大,静放时间要长。 至于I2的CCl4溶液中的碘的回收利用。我们经过实验和分析觉得此回收在中学实验室中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在25 ℃时,I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9克,加热到50 ℃时, I2的溶解度才为0.078 g。照这样计算,一次萃取实验按10个班计算,既使配制3000 mL 碘的饱和水溶液(如果蒸馏至少要蒸馏20次以上,),完全回收其中的碘,最多也只得到0.87 g。实验事实也如此,每次蒸馏后烧瓶中只有很微量的碘留在烧瓶中。因此,碘水萃取实验后怎样将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提纯供回收利用才具有现实意义。 我抄的,我看不明白的,
Ⅳ ,高一化学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碘为什么要用蒸馏而不是蒸发啊
你一定得费来清楚蒸发源和蒸馏的区别
蒸馏,指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性的差异而将组分分离的传质过程。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时去除溶剂,留下溶质,也叫去液留固
蒸馏同时蒸发溶剂溶质,再利用溶剂溶质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熔沸点)进行收集,分离出溶剂溶质
你说的nacl 蒸发主要是指水蒸发,留下nacl溶质
正如你看到的蒸发的装置,只能分离固体和固体
而蒸馏 则是可以把不同态的和同态(如固液,液液)分离开。
碘升华的时候是气态,因为碘的熔点很低只有110度,而酒精灯加热时候又可以达到这个温度,所以有部分碘液化但很快就又气化了能看见只因为碘加热升华,而碘(单质)是紫色的,碘的水溶液是深黄色的。
Ⅵ 实验室中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蒸馏还是蒸发,为什么
当然是蒸发,蒸发和蒸馏的区别在于:蒸发是要获得溶液蒸发后的残留物,而蒸馏是获得蒸发出去的冷却液。如果你要获得CCL4那就是蒸馏,获得I2当然是蒸发了。
Ⅶ 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得到四氯化碳可用蒸馏的方法,是否正确
对;
利用沸点差异
有问题请追问~
Ⅷ 关于如何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将碘提取”的反萃取实验
1.蒸馏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实验原理:由于I2和CCl4沸点不同,加热其混合物,沸点低的CCl4先被蒸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从资料查得I2熔点:114℃,沸点184℃,而CCl4沸点77℃,沸点相差107℃,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把CCl4蒸馏出去,从而与碘分离。不过蒸馏时,需要水浴加热,以便及时控制温度)。
(2)实验现象: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浅紫红色溶液,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
2.化学法分离的实验探究
(1)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使I2转化成碘盐进行富集。I2和CCl4的溶液中的碘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歧化反应,所以可以用较浓氢氧化钠溶液对I2和CCl4的溶液进行反萃取,使CCl4得到回收,I2与NaOH反应后,能以盐的形式富集。这一萃取进行得十分完全。反应为:3I2+6NaOH==5NaI+NaIO3+3H2O;当NaI和NaIO3富集到相当量时,使体系变成酸性介质(如加入足量的H2SO4),使其中碘元素转变成I2单质得以回收。反应为: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用固体NaOH代替NaOH溶液进行反萃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查得NaOH固体的密度为2.1g/cm3,它与I2反应的产物NaI的密度为3.7g/cm3,NaIO3的密度为4.3 g/cm3,都大于CCl4的密度。而CCl4的密度为1.59g/cm3,也远远大于I-及I2的密度。这样就构成一个三相体系,即固体NaOH(及反应生成的NaI、NaIO3)在最下层,CCl4在中层,最上层为含I2的水层。当上面的水层中含有的I2时,两步萃取可以同时进行。即水层的I2进入中层的CCl4层,中层的CCl4层里的I2又与下层的NaOH反应。I2在水层和CCl4层中不再有分配平衡,加快了萃取的进度,自发生成的I2最终会转移到固体中去。将上层的水和中层的CCl4倾倒在分液漏斗中进行分液,得以回收CCl4;而下层的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滴入适量的稀H2SO4进行加热处理使碘升华——凝华即可得到碘。
(2)过氧化氢法。从资料上查得,碘可与过氧化氢和碳酸氢钠混合液发生反应: I2+H2O2+2NaHCO3 = 2NaI+CO2↑+O2↑ 实验1:取10mL学生实验后的碘的CCl4萃取液于大试管中,先加入20滴饱和NaHCO3,后加入30%的H2O2溶液,液体只是分层,没有其他现象。振荡后紫色逐渐变浅,并有大量气体产生,静置后CCl4仍有气泡产生。弃去上层清液,继续加入10滴饱和NaHCO3和10滴H2O2溶液振荡,颜色全部褪去。移入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得到纯净的CCl4,而碘转化为NaI 富集。
3. 结果讨论 (1)采用常压蒸馏方法不能很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80℃水浴片刻,烧瓶中出现紫色蒸汽,锥形瓶中也开始收集到紫色的液体。最终烧瓶中残留少量的碘,大部分的碘和四氯化碳一同被蒸出。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将碘置于烧瓶中,水浴加热到50℃时,烧瓶中已有少量的紫色蒸汽,当水浴加热到77℃时,烧瓶中已有很多紫色蒸汽。由此说明碘在77℃时较多地升华,所以在四氯化碳的沸点时,大部分的碘随着四氯化碳一起蒸出,说明常压蒸馏不能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2)减压蒸馏可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将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2g碘溶于30mL四氯化碳中),在室温下,压力在10~15mmHg,进行减压蒸馏,约8分钟就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开来。 综上所述,用蒸馏的方法来提取碘是不可采用的方法,常压蒸馏不能分离,减压蒸馏可以分离,但通常在实验室不方便操作。因此,采用化学方法(NaOH浓溶液反萃取法;过氧化氢法)来分离碘和四氯化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Ⅸ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以通过蒸馏得到吗
首先,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里是没有水的.
其次,单质碘会升华,变为碘蒸气,所以不能蒸发
所以在蒸馏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四氯化碳会变为蒸汽出来(沸点比碘高),蒸完后就可以得到单质碘了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