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液压系统的设计
我看过你的原理图了,要改还是比较简单的。
理论:
1:将主泵出口压力处(手动换向阀前)与副泵出口压力处连通,
2:在联通中间加装“流量控制阀”(必须是带压力补偿的那种)和单向阀。
3:主泵的手动换向阀中位机能要改成Y型的。这样才能保证在主泵马达不旋转的时候系统也能提供足够的压力和流量而不是卸荷的状态。
4:小泵的出口压力处要加单向阀防止大泵过来的油使小泵反转,并且保证大泵的溢流阀调节压力要高于小泵的溢流阀调节压力。
5:这个方案只能用在马达不工作的时候分流一部分流量给小泵,马达工作地时候要看负载的压力了,如果大泵和小泵同时工作,只要大泵的负载大那么它的压力高了才能支援小泵流量,如果大泵的负载小,压力低于小泵的工作压力,就不行了,要反复调试到最佳的状态。起码大泵不工作的时候,大泵流量可以很轻松和小泵共同工作了。
实际操作:
1:中位机能为y型的手动换向阀(或者更换y型阀芯)一台
2:带压力补偿的流量控制阀 一台
3:管式单向阀 二台
4:无缝钢管 2米
以上元件容易采购,国产价格便宜,最好安装形式都为管式连接,这样的好处是改装简单不需要做过度板,节约成本,维修简单。
⑵ 设计液压系统的一般步骤
设计步骤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并无严格的顺序,各步骤间往往要相互穿插进行。一般来说,在明确设计要求之后,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形式; 2)进行工况分析,确定系统的主要参数; 3)制定基本方案,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选择液压元件; 5)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6)绘制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 1.2 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是进行每项工程设计的依据。在制定基本方案并进一步着手液压系统各部分设计之前,必须把设计要求以及与该设计内容有关的其他方面了解清楚。 1)主机的概况:用途、性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总体布局等; 2)液压系统要完成哪些动作,动作顺序及彼此联锁关系如何; 3)液压驱动机构的运动形式,运动速度; 4)各动作机构的载荷大小及其性质; 5)对调速范围、运动平稳性、转换精度等性能方面的要求; 6)自动化程序、操作控制方式的要求; 7)对防尘、防爆、防寒、噪声、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8)对效率、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⑶ 如何设计一个自己需要的液压系统
看看样本怎么样
⑷ 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使用说明软件好
系统原理抄图最难画的就是液袭压符号;
下载vickers的元件符号库,插入CAD,直接调用即可,非常好用;链接以下即可下载;
http://www.eaton.com/Eaton/ProctsServices/Hydraulics/Tools/EatonSICVCADLibrary/index.htm
⑸ 液压系统设计需要哪些模型
个完整复的液压系统由五个部分制组成,即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辅助装置、液体介质。在产品研发时,设计一套完整的液压系统装配,需要用到哪些模型呢?
根据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一套完整的液压系统装配也由四部分组成,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有了对应模型,即可组成一套完整的装配体。
动力元件:液压泵。液压泵的结构形式一般有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执行元件: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控制元件:液压阀。
辅助元件:包括蓄能器、过滤器、分配器、减震器、指示器、管接头、压力仪表、流量仪表、密封装置等。
⑹ 千吨级水压机液压控制系统如何设计
给个群你,去里面问问。128572269
⑺ 液压系统设计有什么要求
当主机的液压传动方式确定之后,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任务才会被提出来。液压传动统内的设计要求有如下几容个方面:
(1)主机的总体布局和工艺要求,包括采用液压传动所完成的主机运动种类、机械设计时提出可能用的液压执行元件的种类和型号、执行元件的位置及其空间的尺寸范围、要求的自动化程度等。
(2)主机的工作循环、执行机构的运动方式(移动、转动或摆动),以及完成的工作范网。
(3)液压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调速范围、工作行程、载荷性质和变化范}1
(4)主机各部件的动作顺序和互锁要求,以及各部件的工作环境与占地面积等。
(5)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如工作平稳性、可靠性、换向精度、停留时间和冲出量等方面的要求。
东莞金中液压系统/1-3-9-2-5-5-8-0-7-2-8
⑻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都要哪些公式,最好带着工业液压系统设计实例来
你要计算什么,给你两条液压上最常用的公式。v=q/a,p=f/a。第一个是算执行元件液压缸的移动速度=进入油缸的流量/油缸有效作用面积。第二个是算油缸产生的压力=吨位/油缸有效面积。
⑼ 液压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呢
原则内容如下:
1、必须满足客户对产品功能和服务的要求。工程机械提供给客户专的不仅是产属品的功能,还包括支持这些功能的售后服务。因此设计过程中既要针对产品的不同功能特点,又要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维修方便性。
2、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的法令、法规。
3、坚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三化”原则。
4、符合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5、符合技术创新的规律,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6、从企业的实际工艺水平和生产能力出发,强调设计与工艺、生产相结合。产品设计不单单是图样设计,还包括工艺设计和生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