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
①(2分)确保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尽 ②(7分)烧杯中的水版倒流至集气瓶,液面上升在一等分刻度权处 1/5 氮气不溶于水不与红磷反应 ③(3分)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②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
()冷凝管(2)防爆沸 D (3)查漏上口倒出(4)除水分(5)C(6)C
③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选用装置都填字母代号):(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
(1)熟悉常见仪器,抄了解名称.图中①酒精灯②漏斗; (2)根据题目可知,制甲烷气体要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反应,所以可选用装置A.故答案为:A; (3)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我们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然后用蒸发的方法得到氢氧化钠固体.故答案为:F; (4)①若选用方案1,需要先用稀硫酸与铁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氢气,再在C装置中用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步骤Ⅱ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在氢气的还原作用下生成红色铜.故答案为:B、C、固体有黑色变红色②根据方案2的图示可知,步骤Ⅱ的反应物是CuSO4和Fe.反应条件是常温,可写出反应式:CuSO4+Fe→FeSO4+Cu.故答案为:CuSO4+Fe→FeSO4+Cu;③因为方案1通的氢气要过量才能使反应顺利进行.这就使得方案1需要较多的铁粉,才能制取同样多的铜.如果铁粉一样多就是方案2制得的铜多. 故答案为:方案1需要的氢气要过量,所以实际操作中方案2可能得到较多的铜.
④ 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后加热,
A、可燃性气体在来加热或点燃自前都不能混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都应该先通入气体排净容器内的空气而后再加热,这主要是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B、两者与氧化铜反应时都是将氧化铜还原为金属铜,所以两者都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故正确; C、甲试管略向下倾斜,是因为反应中有水产生,防止水倒流,乙玻璃管保持水平,是因为反应中并无水产生,与两种气体的密度不同无关.故错误; D、氢气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甲无尾气处理装置而乙有,故正确; 故选:C.
⑤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置在阳光下一
乙瓶内白磷来自燃;产生源白烟,冷却后瓶壁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甲瓶中气球自动膨大 白磷受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一旦达到其着火点后,便可自燃,耗掉装置中的氧气,体系压强便低于大气压强,于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甲瓶中的气球便自动膨大 |
⑥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在集气瓶内加入水量,并做好标记,将标记以上
(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总体积的1/5,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4)氮气不支持燃烧不溶于水 (5)装置漏气或没有待冷却就打开止水夹,(6)不能,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大
⑦ 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1)对比描述A、B的实验现象______;(2)由此可以
(1)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版高,运动的越快,权B边的氨分子运动的快,先进入酚酞试液中,所以看到的现象是:A、B中酚酞溶液均变成红色,且B中先变红; (2)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一滴水(约0.05mL)中大约有l.67x1021个水分子,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故答为:(1)A、B中酚酞溶液均变成红色,且B中先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3)一滴水(约0.05mL)中大约有l.67x1021个水分子,由此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⑧ 小明通过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某些性质,实验装置如下: (1) 对比描述A. B的实验现象_____
(1)A、B中酚酞溶液均变成红色,且B中先变红 (2)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
⑨ 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b是______.(2)组装仪器时,将
(1)仪器来a,b分别是酒精自灯和锥形瓶; (2)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起润滑作用,便于连接; (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因此能用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故选F; 反应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