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B.装置②中X若为苯,可用于吸收
A.加热氯化铵得到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在试管口处重新结合为氯化铵,专得不到大量的氨气,故属A错误;
B.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时导气管插入水中,被水吸收发生倒吸,故B错误;
C.装置③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迅速被氧化而观察不到白色沉淀现象,得不到纯净的氢氧化亚铁,故C错误;
D.火柴头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㈡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B.装置②的原理可以制取氨气C.
A.加热氯化铵得到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在试管口处重新结合为氯化铵,得回不到大量的氨气,故A错误;
B.浓硫答酸与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无法制得氨气,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吸收时导气管插入四氯化碳中,可防止倒吸,故C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分,导致硫酸铜溶液过饱和而析出五水硫酸铜晶体,故D正确.
故选D.
㈢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B.C.D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成固体版NH4Cl,气体进入干燥管权的机会不多,故A错误;
B、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遇水生成Ca(OH)2,同时放出大量热量,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B正确;
C、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使产生的水能够流出,以免损坏试管,故C错误;
D、浓氨水易挥发,浓氨水加热制取NH3的方法和试剂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选AC.
㈣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
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时又重新生成氯化铵,版不能只用氯化铵制备权氨气,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氨气, 反应方程式为2NH 4 Cl+Ca(OH) 2
B、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但易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氮气从四氯化碳进入水中可被吸收,有效防止倒吸,故B正确; C、铜锌原电池中,锌较活泼,做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应用胶头滴管插入到硫酸亚铁液面以下,故D错误. 故选BC. |
㈤ 实验室制备纯净氨气,有以下几套装置如图1所示:①实验室装置和所用样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
①实验室制备纯净氨气,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大试管中加热反应生成,生成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要用碱石灰干燥,装置甲无干燥装置,装置乙中氨气通入浓硫酸反应,不能收集到氨气,装置丙生成的氨气通过碱石灰除去水蒸气得到纯净的氨气,所以装置丙符合;
故答案为:丙;
②利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大试管中加热反应生成,配平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③氨气是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证明氨气集满;氨气含碳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相遇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形成白烟;
故答案为:红,蓝,形成白烟;
④分析装置可知装置乙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收集到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H4)2SO4;
故答案为:2NH3+H2SO4=(NH4)2SO4 ;
⑤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遇到水溶解并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充满溶液;
故答案为:试管充满溶液,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⑥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