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NO的制取,并进行NO与O2反应的实验,请你参与此项活动并回答相应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利用J型管制取一氧化氮,然后将生成的一氧化氮通过导管e、f进入干燥管,气囊中空气通过f进入干燥管,NO和氧气在干燥管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碱液吸收,所以干燥管的d连接b,所以仪器的连接顺序是:a→e,f→c→d→e,
故答案为:a;f;c;d;
(2)连接好仪器后,在做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向J型管中加入稀硝酸时要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加完稀硝酸后关闭止水夹1,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为:1;2;1;3Cu+8HNO3=3Cu(NO3)2+2NO↑+4H2O;
(4)无色的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不断进入干燥管,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红棕色气体生成,溶液不断进入干燥管,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
(5)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用气囊将空气压入干燥管,利用气囊中的空气排出二氧化氮气体即可,
故答案为: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用气囊将空气压入干燥管;
(6)根据方程式知,当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体积比为1:1时,二者能完全被吸收,如果只有二氧化氮时,气体也能被完全吸收,由此得出,当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等于或小于1:1时,气体能完全被吸收,
故答案为:a≤b.
2. 下面的实验是NO2溶于水的有关操作,装置如右图所示:
可能的现象是:水进入至试管容积约( 2/3) 处。
原因:NO2溶于水,气体体积减少了( 1/3 ) 。
操作专2:松开拇指。
可能的现象是:试属管内的无色气体变成( 红棕) 色。
原因:生成的气体被空气中的 (O2) 氧化成 (NO2)。
操作3:再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振荡。
可能的现象是:气体由(红棕)色变为(无)色。
原因:(NO2)又溶于水。
操作4:向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
可能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呈(酸)性
3.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实验过程如下:实验一:制取二氧化氮(1)在图1装置中用铜与
(1)该装置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如果气密性较差,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逸出不仅污染大气,还导致实验失败;
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空,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答案为: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NO是无色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二氧化氮参加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则水进入试管内,所以看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红棕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3NO2+H2O=2HNO3+NO.
4.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2的性质.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任务1:利用图1所示装置探
(1)利用装置中的压强变化和液面变化设计检查方法,关闭K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始有水滴下,后来五水滴下,证明装置气密性完好;
故答案为:关闭K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开始有水滴下,后来五水滴下,证明装置气密性完好;
(2)A装置是制备氨气的发生装置,制备的氨气是碱性气体,干燥选择碱石灰;E装置是制备二氧化氮气体的装置,二氧化氮气体干燥应选择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
故答案为: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3)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如果能被氨气还原,生成无色气体氮气,则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氨气被二氧化氮氧化生成氮气和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NH3+6NO2=7N2+12H2O;
故答案为:C装置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8NH3+6NO2=7N2+12H2O;
(4)二氧化氮是有毒气体,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都不能直接排空,要进行尾气处理才能排空,
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吸收装置;
(5)分析假设得到,NO2能被Na2O2氧化,故答案为:NO2能被Na2O2氧化;
(6)①验证假设2,首先要用E装置制取二氧化氮,因为制取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而造成干扰,所以要用D装置除去水蒸气,然后较纯净的二氧化氮通过B装置,未反应的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最后要进行尾气处理,选用F装置处理尾气,所以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EDBDF或EDBF,
故答案为:EDBDF或EDBF;
②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过氧化钠作氧化剂,则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而作还原剂,所以氮元素只能转化为+5价,且生成物是纯净物,所以是硝酸钠,反应方程式为2NO2+Na2O2═2NaNO3,故答案为:2NO2+Na2O2═2NaNO3.
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验证CO2性质的实验组合装置,根据装置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1)图中①是分液漏斗,②是试管.故填:分液漏斗;试管;
(2)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B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碳酸.
故填:紫色逐渐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水→碳酸;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4)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并且不支持燃烧,所以D中的现象是:底面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蜡烛再熄灭;
故答案为:底面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蜡烛再熄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Ⅰ、因为NO2可用铜片和浓硝酸反应制取,同时生成硝酸铜和水,可用装置A进行,盛放液体的是a长颈漏斗,盛放固体的是b试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铜+浓硝酸→硝酸铜+二氧化氮+水
故答案为:①浓硝酸②铜片;铜+浓硝酸→硝酸铜+二氧化氮+水;
Ⅱ、因为N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故答案为:a;
Ⅲ、因为NO2是有毒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图2所示的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氮,防止其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氮,防止其污染空气;
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将密度大的气体放在上面,密度小的气体放在下面会加快分子运动的速度.
故答案为:上;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上瓶气体颜色逐渐变浅,下瓶气体颜色逐渐加深,最后颜色相同;
Ⅴ、通过以上题目可知,NO2能与水反应,并且具有毒性,这都是它具有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能与水反应,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