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图甲是用“水浴法”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
(1)将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和时间的对应点描出来,用曲线连起来,如下图所示:物神弊
(2)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海波这种物质瞎陵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且其熔点是48℃;
(3)当海罩族波的温度在5min时,恰好处于熔化过程,故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4)刚撤去酒精灯时,水的温度大于海波的温度,因此海波能继续吸热,故会继续熔化,当水温和海波温度相同时,停止熔化.
故答案为:(1)见下图
(2)48
(3)固液共存状态
(4)继续熔化.
『贰』 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小雨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并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了冰熔化过程中
(1)采抄用描点法画出图袭象.
故图象如下图:
(2)采用水浴法加热,使冰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使冰受热均匀
(3)从数据和图象可以看出: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0℃;
故答案为:冰是晶体;冰的熔点是0℃
(4)根据公式Q吸=cm△t可知,当质量和Q吸相同时,升高的温度△t和比热容c成反比,所以最后2分钟升温慢,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冰的大.
故答案为: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叁』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原理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乙酸
(阿司匹林)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实验用品
仪器:三颈瓶(100mL) 、球形冷凝管 、 减压过滤装置、电炉与调压器、表面皿、水浴锅、温度计(100℃)
药品:水杨酸(C.P.)、乙酸酐(C.P.) 、浓硫酸 、盐酸溶液(1∶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装置图
图4-3-2减压过滤装置
实验步骤
(1) 酰化
实验装置:普通回流装置
加料量:
水杨酸:4g
乙酸酐(新蒸馏):10mL
浓硫酸:7滴
反应温度 :75~80℃
水浴温度 :80~85℃
反应时间 :20min
(2) 结晶、抽滤
实验装置: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
蒸 馏 水:100mL
冰-水浴冷却
放置20min
(3) 初步提纯
实验装置; 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
饱和碳酸钠溶液:50mL
盐酸溶液:30mL
结晶析出:冰-水浴冷却
(4) 重结晶
实验装置; 普通回流装置
减压过滤装置
试剂用量:95%乙醇
适量水
(5) 称量、计算收率
注意事项
(1)乙酸酐有毒并有较强烈的刺激性,取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大量蒸气.加料时最好于通风橱内操作,物料加入烧瓶后,应尽快安装冷凝管,冷凝管内事先接通冷却水.
(2)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将会增加副产物的生成.
(3)由于阿司匹林微溶于水,所以洗涤结晶时,用水量要少些,温度要低些,以减少产品损失.
(4)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避免触及皮肤或衣物.
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熔点135℃,微溶于水(37℃时,1g/100gH20).
早在18世纪时,人们就已从柳树中提取了水杨酸,并发现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但其刺激口腔及胃肠道黏膜.水杨酸可与乙酸
酐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它具有与水杨酸同样的药效.近年来,科学家还新发现了阿司匹林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因而得到高度重视.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在75℃左右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可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水溶性的钠盐,而作为杂质的副产物则不能与碱作用,可在用碳酸氢钠溶液进行纯化时将其分离除去.
于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4-3-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称量粗产品
将粗产品放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95%乙醇和适量水(每克粗产品约需3mL95%乙醇和5mL水),安装球形冷凝管,于水浴中温热并不断振摇,直至固体完全溶解.拆下冷凝管,取出锥形瓶,向其中缓慢滴加水至刚刚出现混浊,静止冷却.结晶析出完全后抽滤.
将结晶小心转移至洁净的表面皿上,晾干后称量,并计算收率.
『肆』 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用下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
(1)分析实验装置可知,X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该物质是NaOH,由于细回胞呼吸消耗氧气答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试管中的气压下降,毛细管内的液滴向左移动.
(2)由表格实验数据可知,在20min~30min内,液滴移动的距离是130-65=65mm,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所以氧气减少的体积是65mm×1mm2=65mm3,在20min~30min时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10min=6.5mm3/min.
(3)此实验没有对着实验,应设置一对照实验消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增加一相同的实验装置,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作为对照.
故答案应为:
(1)NaOH左
(2)6.5(3)将活的果蝇换成死的果蝇,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伍』 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如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
(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0℃,故此晶体物质可能是冰;
(2)该物质在开始2min比最后2min升温快,这是由于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在液态时的比热容小造成的,因为质量相同的物质,同样吸热的条件下,比热容越大,温度变化越不明显;
(3)实验时,不直接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方法称为水浴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体受热均匀.
故答案为:(1)0;冰;(2)小;(3)受热均匀.
『陆』 某研究性学习九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试管丙中用水吸收产物),图
(1)乙醇在通过催化剂时,可以被氧化为乙醛,反应的方程式为:2CH多CH2OH+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