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图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中气球有什么作用
平衡内外压强。
㈡ 空气的组成包括测定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原理,现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 2P2O5(条件为点燃)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弹簧夹关闭。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导管中要注满水。否则当红磷燃烧并冷却后,进入的水会有一部分残留在试管中,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4.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5.如果弹簧夹未夹紧,或者塞塞子的动作太慢,测量结果会偏大。
6.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7.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8.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9.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㈢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及现象
摘要: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约为21%,约为空气的1/5,为了验证这一结论,上科版初三化学教材用铜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来做实验,此实验运用氧气助燃的性质来证明氧气的百分含量,但是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对其进行改造,最终能较明显地得到上述结论。
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由两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20毫升的空气,两个针筒间连接有一段玻璃管,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等铜丝的温度升高后,交替缓缓推动两注射器活塞,来回5-6次,观察现象,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读出注射器里气体的体积,
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实验研究,从理论上说得到的结论应有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都未能较准确地得出上述结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该实验中有可能铜放得太少,没有把氧气反应完,而且反应完成后的现象不太明显,有碍于数据的读出。
于是我们产生了要改进这个实验的想法,运用了氧气有助燃的性质,红色的铜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由于氧气消耗完了,于是密闭系统内的就比外界大气压小,外界大气压就把活塞往里压,此时的读数与刚开始未反应前的读数差就是反应掉的氧气的量。可见,压强的大小在此实验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运用了压强大小的变化来完成此实验的。
改进:用红磷代替铜,利用某些物质(如:磷)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生成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让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㈣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有哪些
确定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广口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止水夹。
收集氧回气装置:固加热型:高锰答酸钾,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棉花团,水槽,导气管,集气瓶
固液不加热型:铁架台,锥形瓶,二氧化锰,双氧水,分液漏斗,导气管,水槽,集气瓶
㈤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空气的氧气含量如何测定
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
1、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 放热;
3、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注意事项)
1. 红磷必须过量。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 装置气密性要好。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 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4. 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5. 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6. 如果预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7. 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
1.拉瓦锡的测定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文字表达式,实验结论,注意事项。
㈥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装置弹簧夹起啥作用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㈦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装置
试管中放入白磷,塞上胶塞,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冷却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取下胶塞后应观察到 液面上升大约1/5 ,为确保试验成功白磷应该适当过量,保证氧气完全反应。
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有哪些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实验采用白磷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燃烧,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此过程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它要消耗氧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固态物质,使密闭容器中的气压下降,外界大气压把水压入到容器中,从而可以测定氧气的体积,算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童。
活动原理:
(1)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对活泼,易与磷发生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3)大气压原理。
(4)电流的热效应。
活动准备:
仪器:烧杯,集气瓶,玻璃细导管,带单孔的橡皮塞,止水夹,学生电源,电阻丝。
药品:白磷。
㈨ 如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原理:
取一瓶空气,密封,利用红磷在瓶内空气中燃烧,将瓶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空气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装置图:
3、步骤:
①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把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好记号。
③用止水夹夹紧胶管。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
⑤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
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
4、现象:
①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并放出热量。
②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到约1/5处。
5、结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㈩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1)①作此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要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固定两个注射器中的一个活塞,推动另一活塞,然后松开,如果能回复到原处,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铜丝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
③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原因是:注射器内空气未完全消耗;
(2)红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物是固体,如装置内红磷燃烧消耗尽氧气,瓶内气压减小,水吸入装置的体积数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数.
①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氮气具有性质较稳定、难溶于水的性质;
②认真比较(1)、(2)两种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1)实验装置的方法更好一些,因它更环保;
③通过上面两种方法的研究、总结,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首先要选取一种合适的物质,这种物质只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最好是固体物质通过观察现象来得出相应的结论.
故答案为:
(1)①固定两个注射器中的一个活塞,推动另一活塞,然后松开,如果能能回复到原处.说明装置气密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做法也可得分);
②铜丝量不足;加热温度不够;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或其它合理说法任写两点);③混合物;注射器内空气未完全消耗(说法合理即可)
(2)①氮气;性质较稳定、难溶于水;②(1)更环保或更精确(任写一点);③氧气;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