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电控传动装置广泛用于

电控传动装置广泛用于

发布时间:2022-06-19 19:58:58

Ⅰ 现代汽车中的电控系统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汽车电控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1.包括动力传动总成的电子控制。底盘的电子控制车身版系统的电子控制信息通讯权系统。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电控 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电控悬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自动空调系统等。

2.电子控制系统就是应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有目的地控制、操作机器设备或过程,使之有一定的状态和性能。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检测反馈单元、指令及信号处理单元、转换放大单元、执行器和动力源等几部分组成。

3.从控制原理来看,汽车电控系统可以简化为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大组成部分。传感器是感知信息的部件,功用是向ECU提供汽车运行状况和发动机工况等。ECU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息,经信息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器。
4.执行器即执行元件,其功用是执行ECU的专项指令,从而完成控制目的。传感器、ECU和执行器三部分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Ⅱ 发动机电控的主要系统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和其他辅助控制系统。分别有以下作用:
1、燃油喷射控制-------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喷油量控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控制内容,电子控制单元(ECU)主要根据进气量确定基本的喷油量,再根据其他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均能获得最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除喷油量控制外,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还包括喷油正时控制、断油控制和燃油泵控制。
2、点火控制-------电控点火系统(ESA) 电控点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点火提前角控制。该系统根据各相关传感器信号,判断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和运行条件,选择最理想的点火提前角,点燃混合气,从而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实现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此外,电控点火系统还具有通电时间控制和爆燃控制功能。
3、怠速控制--------怠速控制系统 怠速控制(IS(:)系统是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其功能是在发动机怠速工况下,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空调压缩机是否工作、变速器是否挂入挡位等,通过怠速控制阀对发动机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发动机随时以最佳怠速转速运转。
4、排放控制-------排放控制系统 其功能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行电子控制。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环(EGR)控制,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氧传感器和空燃比闭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等。
5、进气控制-------进气控制系统 进气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改善发动机动力性。
6、增压控制-------增压控制系统 增压控制系统的功能是对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在装有废气涡轮增压装置的汽车上,ECU根据检测到的进气管压力,对增加装置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增压装置对进气增压的强度。
7、巡航控制--------巡航控制系统 驾驶员设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根据汽车运行工况和运行环境信息,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使汽车自动维持一定车速行驶。
8、警告提示 由ECU控制各种指示和报警装置,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该系统能及时发出信号以警告提示,如氧传感器失效、油箱油温过高等。
9、自诊断功能--------自诊断与报警系统 在发动机控制系统中,电子控制单元(ECU)都具设有自诊断系统,对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测。当ECU检测到来自传感器或输送给执行元件的故障信号时,立即点亮仪表盘上的“CI_tE(:K ENGINE”灯(俗称故障指示灯),以提示驾驶员发动机有故障;同时,系统将故障信息以设定的数码(故障码)形式储存在存储器中,以便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类型和范围。对车辆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可通过特定的操作程序(有些需借助专用设备)调取故障码。故障排除后,必须通过特定的操作程序清除故障码,以免与新的故障信息混杂,给故障诊断带来困难。
10、失效保护功能--------失效保护系统 失效保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当传感器或传感器线路发生故障时,控制系统自动按电脑中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值工作,以便发动机能继续运转。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路有故障时,可能会向EC[J输人低于一50~C或高于139~(2的冷却液温度信号,失效保护系统将自动按设定的标准冷却液温度信号(80~C)控制发动机工作,否则会引起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导致发动机不能工作。此外,当对发动机工作影响较大的传感器或电路发生故障时,失效保护系统则会自动停止发动机工作。如:ECU收不到点火控制器返回的点火确认信号时,失效保护系统则立即停止燃油喷射,以防大量燃油进入气缸而不能点火工作。
11、应急功能--------应急备用系统 应急备用系统功能是当控制系统电脑发生故障时,自动启用备用系统(备用集成电路),按设定的信号控制发动机转入强制运转状态,以防车辆停驶在路途中。应急备用系统只能维持发动机运转的基本功能,但不能保证发动机性能。 除上述控制系统外,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控系统还有冷却风扇控制、配气正时控制、发电机控制等。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各控制系统在不同的汽车发动机上,只是或多或少地被采用。此外,随着汽车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功能必将日益增加。

Ⅲ 电气传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电气传动技术的特点及展望

1 引言
电气传动技术是指用电动机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带动各种类型的生产机械、交通车辆以及生活中需要运动物品的技术;是通过合理使用电动机实现生产过程机械设备电气化及其自动控制的电器设备及系统的技术总称[1]。一个完整的电气传动系统包括三部分: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电动机。
电气传动技术是电力电子与电机及其控制相结合的产物,内容涉及电机、电力电子、控制理论、计算机、微电子、现代检测技术、仿真技术、电力系统、机械、材料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是这些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对于位置控制(伺服)系统,也称为运动控制。
电气传动技术诞生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传动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它是研究如何通过电动机控制物体和生产机械按要求运动的学科。随着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简单的继电、接触、开环控制,发展为较复杂的闭环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全新学科技术一现代电气传动技术。2 电气传动的主体电动机
电动机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二者的结构、工作原理不同,所需的电气传动装置也不同。电气传动可分为两类:直流电气传动和交流电气传动。由于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以蓄电池形式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所以直流传动也是唯一的电气传动方式。直到1885年意大利都灵大学发明了感应电动机,而后出现了交流电,解决了三相制交流电的输变问题交流电气传动才出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直流电气传动在高性能的电气传动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此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交流电气传动得到了快速发展,静动态性能可以与直流电气传动相媲美。因此交流电气传动在高性能的电气传动领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目前已处于主导地位。
2.1 直流电动机传动
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的表达式为 式中:Ua 电动机电枢两端的电压;Ia 电动机电枢回路电流;R 电动机回路电阻;Ke 电动机电势常数;φ 电动机励磁磁通。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有三种:一是调压调速,即保持R和φ不变,通过调节Ua来调节n,是一种大范围无级调速方式;二是弱磁升速,即保持R和Ua不变,通过减少φ来升高n,是一种小范围无级调速方式;三是变电阻调速,即保持Ua和φ不变,通过调节R来调节n,是一种大范围有级调速方式。对于要求大范围平滑调速的直流电气传动系统来说,调压调速方式最好。而且现代工业企业的低压供电系统多数采用交流供电,通过可控变流装置即可提供可调的直流电压信号,所以直流调压调速方式应用最广泛。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用于控制直流电机的主要是由全控器件组成的斩波器或PWM变换器,以及晶闸管相控整流器。
直流电气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开环控制→单闭环控制→多闭环控制;分立元件电路控制→小规模集成电路控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 模拟电路控制→数模电路混合控制→数字电路控制;硬件控制→软件控制。
2.2 交流电动机传动
交流电动机分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两大类。按照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Pm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拖动负载的有效功率P1=(1-s) Pm,另一部分是转差功率Ps=sPm。转差功率是评价调速系统效率高低的一种标志,因此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方式分三类:一是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 即把全部转差功率转化成热能消耗掉。该调速方式结构简单,但效率低,而且转速越低,效率越低;二是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即转差功率的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消耗掉,大部分则通过变流装置回馈电网或转化为机械能予以利用。该调速方式结构复杂,但效率比第一类高;三是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即无论转速高低,消耗的转差功率基本不变。该调速方式结构复杂,但效率最高。在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调速方式中,效率最高、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变压变频调速方式。它是一种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
同步电动机没有转差,当然也没有转差功率,所以同步电动机调速只能是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而同步电动机转子极对数固定,因此只能采用变压变频调速方式。
交流电气传动控制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转速开环的恒压频比控制→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解耦控制→模糊控制;分立元件电路控制→小规模集成电路控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控制;模拟电路控制→数字电路控制;硬件控制→软件控制。3 现代电气传动的物质基础一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技术是现代电气传动的基石,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现代电气传动的发展。如果把计算机比作现代生产设备的大脑,电力电子器件及功率变换装置则可视为支配手足(电机)的肌肉和神经,因此,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信息流与物质/能量流之间的重要纽带[2][3]。
1957年世界上第一只晶闸管(SCR)的问世标志着电力电子学的诞生,从此,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从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一晶闸管(SCR)发明至今,已经历了第二代有自关断能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CTR,GTO,MOSFET,第三代复合场控制器件一IGBT,SIT,MCT等和正蓬勃发展的第四代模块化功率器件一功率集成电路(PIC),如智能化模块IPM和专用功率器件模块ASPM等。这为交流传动实现高性能控制提供了必需的变频装置。电力电子器件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引起功率变换装置和交流传动性能的迅速提高,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向高电压、大电流、高频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在性能和价格上可以与直流传动相媲美,而且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直流传动所不能达到的高性能。
交流传动在实现节能和获得高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电网功率因数降低、谐波和电磁干扰等“污染”。另外,随着容量的增加,功率变换器的体积增大。为了解决这些弊端,1964年,A.Schonug率先将通信系统的脉宽调制(PWM)技术应用于交流电气传动,使变频器由传统的相控电流型逆变器、电压型逆变器发展到脉宽调制(PWM)型逆变器,大大缓解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小了变频器的体积,简化了变换装置的控制,为近代交流传动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目前,常用的交流PWM控制技术有:以输出电压接近正弦波为其控制目标的基于正弦波对三角波脉宽调制的SPWM控制和基于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HEPWM控制;以输出正弦波电流为其控制目标的基于电流滞环跟踪的CHPWM控制;以及以被控电机的旋转磁场接近圆形为其控制目标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SVPWM控制)。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功率变换装置在交流传动的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没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就没有今天高性能的电气传动技术。4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发展总趋势及主要的发展方向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发展总趋势是:交流变频调速逐步取代直流调速、无触点控制取代有接点逻辑控制、全数字控制与数模复合控制并存。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由用户的需求和相关学科的技术发展所推动的,他直接涉及改善电气传动的性能、价格、尺寸、能源消耗与节约设计,调试等方面。其主要发展方向有:
4.1 实现高水平控制
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基于电动机和机械模型的控制策略,有矢量控制、磁场控制、直接转矩控、现代理论的控制策略,有滑模变结构技术、模型参考自适应技术、采用微分几何理论的非线性解鲁棒观测器,在某种指标意义下的最优控制技术和逆奈奎斯特阵列设计方法等;基于智能控制思想的控制策略,有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和各种各样的优化自诊断技术等。以高速微处理器RISC( 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 )及高速DSP(DigitalSignal Processor)为基础的数字控制模板处理速度大大提高,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各种控制算法,Windows操作系统的引人可自由设计,图形编程的控制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4.2 开发清洁电能的变流器
所谓清洁电能变流器是指变流器的功率因数接近1,网侧和负载侧有尽可能低的谐波分量,以减少对电网的公害和电动机的转矩脉动。对中小容量变流器,提高开关频率的PWM控制是有效的;对大容量交流器,在常规的开关频率下,可改变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实现清洁电能的变换。
4.3 系统化
电气传动自动化的发展与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将电网、整流器、逆变器、电动机、生产机械和控制系统为一个整体。从系统上进行考虑。例如要求和上位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通过串行通信连接,一般都带有串行通讯标准功能(RS-232、RS-485),此外还通过专用的开放总线方式运行。
4.4 CAD技术
模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电动机模拟器、负载模拟器以及各种CAD软件引人对变频器的设计和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5 缩小装置尺寸
紧凑型变流器要求功率和控制元件具有高的集成度,其中包括智能化的功率模块、紧凑型的光耦合器、高频率的开关电源,以及采用新型电工材料制造的小体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功率器件冷却方式的改变(如水冷、蒸发冷却和热管)对缩小装置的尺寸也很有效。现在主回路中占发热量50%-70%的IGBT的损耗已大幅度减少,集电极一发射极的饱和电压(Vcesat)大为降低,现已开发出了第4代IGBT:目前,国外已研制成功高密度Building Block(系统集成)。

Ⅳ 汽车底盘电控装置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哪有具体的应用

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确保在紧急制动、易打滑路面及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操纵的可靠性和制动时的安全性。
2、驱动防滑转/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减少驱动轮空转、增大牵引力,提高汽车加速和操作稳定性。
3、自动变速控制系统:减少频繁换挡和换挡冲击.增强变速与汽车性能的匹配,提高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4、电控悬架系统:缓和并哀减由地面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和振动.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身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以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性。
5、巡航控制系统(CCS):将汽车控制在经济车速下行驶,降低油粍;无须频繁加油,提高舒适性和安全性。
6、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借助发动机动力或电源电力,将其转换成液压能或机械能.驱动转向轮偏转,实现助力转向,使转向轻便;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
7、四轮转向系统(4WS):提高汽车转向的机动灵活性和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

Ⅳ 汽车的电控自动变速器(ECAT)是什么

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ECAT)
摘要: ECAT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载荷、转速、车速、制动器工作状态及驾驶员所控制的各种参数,经过计算机的计算、判断后自动地改变变速杆的位置,从而实现变速器换挡的最佳控制,即可得到最佳挡位和最佳换挡时间。它的优点是加速性能好、灵敏度高、能准确地反映行驶负荷和道路条件等。传动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能自动适应瞬时工况变化,保持发动机以尽可能低的转速工作。电子气动换挡装置是利用电子装置取代机械换挡杆及其与变速机构间的连接,并通过电磁阀及气动伺服阀汽缸来执行。它不仅能明显地简化汽车操纵,而且能实现最佳的行驶动力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故障诊断
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将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车速、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自动变速器油温度等参数转变为电信号,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这些信号,按照设定的换档规律,向换档电磁阀、油压电磁阀等发出电子控制信号,换档电磁阀和油压电磁阀再将计算机的电子控制信号转变为液压控制信号,阀体中的各个控制阀根据这些液压控制信号,控制换档执行机构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换档,电子控制变速器是由液力变矩器与行星齿轮机构组合实现动力传递和变速,可将其分成液力传动、机械辅助变速和自动控制三大功能部分。液力变矩器通过液力传递动力,将发动机飞轮输出的功率输送给行星齿轮机构。液力变矩器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增力矩减速和无级变速,在必要时还可通过其锁止离合器锁止液力变矩器来提高传动效率。目前采用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包括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和换挡执行机构两部分,其作用是进一步增矩减速,通过变换档位实现不同的传动比,以提高汽车的适应能力。行星齿轮机构与液力变矩器相配合,就形成了更大范围内的变速。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两部分。自动变速器ECU根据各传感器及有关开关的输入信号产生相应的电控信号控制各电磁阀的动作。再通过换挡阀及阀体中的各油路转换为相应的控制油压,从而实现对换挡执行机构、油压调节装置及液力变矩器锁止装置等的自动控制。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件是泵轮、涡轮、导轮。液力变矩器的泵轮和变矩器壳为一体,变矩器壳体则与发动机飞轮相连,因此泵轮是变矩器的主动件。涡轮与输出轴相连,为变矩器的从动件。泵轮和涡轮都称为工作轮,两轮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两轮上都均布有叶片,变矩器壳体内充满了自动变速器油。
当发动机飞轮带动泵轮转动后,泵轮内的自动变速器油在泵轮的叶片的作用下随之一起旋转;自动变速器油又在自身离心力的作用而甩向泵轮叶片的外缘,并从涡轮叶片的外缘冲向涡轮叶片,使得涡轮在自动变速器油的作用下旋转起来;冲入涡轮的自动变速器油从其叶片的外缘流向内缘后,又流回到泵轮的内缘,将再次被泵轮甩向外缘。在泵轮作用下,自动变速器油循环流动,将转矩传递给涡轮。
而在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导轮静止不动,流向涡轮内缘的自动变速器油冲向导轮后,沿导轮叶片流回泵轮。自动变速器给导轮的冲击力,导轮则给液压油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此反作用力传递给了涡轮,起到了增矩的作用。
行星齿轮机构由行星齿轮组和换挡执行机构等组成。不同车型的自动变速器其行星齿轮机构各部分的结构类型、布置形式、数量往往不同。行星齿轮组由太阳轮、行星齿轮及行星架、齿圈等组成。将太阳轮、齿圈、行星齿轮架3个基本元件中的任选2个元件分别作为主动件和被动件,第3个元件有确定的转速(固定,转速为0或有约束,转速为某一数值),以获得确定的传动比。
齿轮变速器换挡执行机构有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用于对行星齿轮构件实施不同的连接或制动,以实现不同的传动组合。离合器的作用是连接轴和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元件。换档离合器常采用多片湿式离合器,由液压回路来控制其结合与分离。换档制动器由液压操纵,其作用是将行星齿轮变速器中某一元件(太阳轮、行星轮架或齿圈)固定,使其不能转动。换档制动器通常有多片湿式制动器和带式制动器两种型式。行星轮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是单方向传递动力或单方向制动,确保平顺无冲击换档。
电子控制系统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信号输入传感器和各种控制开关、微机控制器部分和输出执行部分。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各种控制开关向控制器输入车辆行驶情况、发动机和变速器运行工况和司机操纵要求等信息。从输入信号类型来看,有以下三种输入量:模拟量如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变速器油温传感器等,脉冲量 如车速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等和开关量如选档杆位开关、行驶模式开关等。
微机控制器部分一般也称电子控制单元ECU,它接受各种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作出判断,发出控制命令,实现自动变速器各种控制,并实现与其他控制器的和检测仪器等的通信网络。
输出执行部分主要是各种电磁阀,它将ECU输出的电控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液压控制信号,使有关的液压执行元件动作,从而完成自动变速器的各项自动控制。
通过上述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结构和原理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控制与液压控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电子控制可以实现以前由液压控制难以实现的更复杂多样的控制功能,使变速器的性能得到提高。电子控制可以极大地简化液压控制结构,减少生产投资等。电子控制功能借助于软硬件结合才能实现,由于软件易于修改,可使产品具有适应结构参数变化的特性。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传动系的电子控制可以与发动机、制动系、安全气囊等系统通过总线联网,资源共享,实现整体控制,进一步简化控制结构。现代汽车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还具有如下的发展趋势:自动预选式换档系统:近来ZF公司开发了一种自动预选式换档系统,它可以使驾驶员体会到驾驶车辆的快感,又不需要紧张费力的操作。这种自动预选式换档装置,是全自动换档系统的基础,它的性能包括:电子控制自动选档,换档时刻由驾驶员确定;驾驶员不需要手操作换档。主动和被动保护装置;诊断屏幕实现系统监督。自动变速器除采用无级变速作用的变矩器外,其齿轮数也在不断增多,从而使变速范围不断加宽。这有助于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使发动机工况进一步向最佳化逼近。
小型化:减轻重量、缩短动力传递路线,能使汽车节油,自动变速器的小型化正起着这种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FI置发动机前轮驱动)微型车急剧增多,从而为自动变速器小型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此外,自动驱动桥(即把变速器与驱动桥合为一个整体)的趋势十分突出,小型化又推动了FF化和自动驱动桥的发展

Ⅵ 传动装置都有哪些作用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与汽车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为此,汽车传动系都具备以下的功能:
1、减速和变速:
我们知道,只有当作用在驱动轮上的牵引力足以克服外界对汽车的阻力时,汽车才能起步和正常行驶。由实验得知,即使汽车在平直得沥青路面上以低速匀速行驶,也需要克服数值约相当于1.5%汽车总重力得滚动阻力。以东风EQ1090E型汽车为例,该车满载总质量为9290kg(总重力为91135N),其最小滚动阻力约为1367N。若要求满载汽车能在坡度为30%的道路上匀速上坡行驶,则所要克服的上坡阻力即达2734N。东风EQ1090E型汽车的6100Q-1发动机所能产生的最大扭距为353Nm(1200-1400rpm)。假设将这以扭距直接如数传给驱动轮,则驱动轮可能得到的牵引力仅为784N。显然,在此情况下,汽车不仅不能爬坡,即使在平直的良好路面上也不可能匀速行驶。
另一方面,6100Q-1发动机在发出最大功率99.3kW时的曲轴转速为3000rpm。假如将发动机与驱动轮直接连接,则对应这一曲轴转速的汽车速度将达510km/h。这样高的车速既不实用,也不可能实现(因为相应的牵引力太小,汽车根本无法启动)。
2、减速作用:
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使传动系具有减速增距作用(简称减速作用),亦即使驱动轮的转速降低为发动机转速的若干分之一,相应地驱动轮所得到的扭距则增大到发动机扭距的若干倍。
汽车的使用条件,诸如汽车的实际装载量、道路坡度、路面状况,以及道路宽度和曲率、交通情况所允许的车速等等,都在很大范围内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汽车牵引力和速度也有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对活塞式内燃机来说,在其整个转速范围内,扭距的变化范围不大,而功率的及燃油消耗率的变化却很大,因而保证发动机功率较大而燃油消耗率较低的曲轴转速范围,即有利转速范围很窄。为了使发动机能保持在翻译公司有利转速范围内工作,而汽车牵引力和速度有能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变化,应当使传动系传动比(所谓传动比就是驱动轮扭距与发动机扭距之比以及发动机转速与驱动轮转速之比)能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变化,即传动系应起变速作用。
3、差速作用
当汽车转弯行驶时,左右车轮在同一时间内滚过的距离不同,如果两侧驱动轮仅用以根刚性轴驱动,则二者角速度必然相同,因而在汽车转弯时必然产生车轮相对于地面滑动的现象。这将使转向困难,汽车的动力消耗增加,传动系内某些零件和轮胎加速磨损。所以,我们需要在驱动桥内装置具有差速作用的部件——差速器,使左右两驱动轮可以以不同的角速度旋转。

Ⅶ 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传动装置电动汽车传动装置的作用是将电动机的驱动转矩传给汽车的驱动轴,当采用电动轮驱动时,传动装置的多数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为电动机可以带负载启动,所以电动汽车上无需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

Ⅷ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由哪些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作用是能对不同负荷和车速选择最佳速比,使发动机工作在相应最佳转速。所有换档由变速器自行完成,驾驶员仅用加速踏板表达对车速变化的意图和通过选档杆选择要求的运行状态。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AT)是在传统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基础上增设电子控制系统而形成的。
电控自动变速器由液力传动系统,机械式齿轮变速系统,液压操纵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变速器,亦称自动变速箱,台湾称为自排变速箱,香港称为自动波,通常来说是一种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改变齿轮传动比的汽车变速器,从而使驾驶员不必手动换档,也用于大型设备铁路机车。
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有四种型式: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机械式无级变速器(CV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轿车普遍使用的是AT,AT几乎成为自动变速器的代名词。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其中液力变扭器是AT最重要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兼有传递扭矩和离合的作用。

Ⅸ 汽车自动挡变速箱的传动原理

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齿轮机构所采用的型式有普通齿轮式和行星齿轮式两种。采用普通齿轮式的变速器,因为尺寸较大,最大传动比较小,只有少数车型采用。目前绝大多数轿车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变速器采用的是行星齿轮式。
变速齿轮机构主要包括行星齿轮机构和换档执行机构两部门。
行星齿轮机构,是自动变速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主要因为太阳轮(也称中央轮)、内齿圈、行星架和行星齿轮等元件组成。行星齿轮机构是实现变速的机构,速比的改变是通过以不同的元件作主动件和限制不同元件的运动而实现的。在速比改变的过程中,整个行星齿轮组还存在运动,动力传递没有间断,因而实现了动力换挡。
换挡执行机构主要是用来改变行星齿轮中的主动元件或限制某个元件的运动,改变动力传递的方向和速比,主要由多片式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超越离合器等组成。离合器的作用是把动力传给行星齿轮机构的某个元件使之成为主动件。制动器的作用是将行星齿轮机构中的某个元件抱住,使之不动。单向超越离合器也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挡元件之一,其作用和多片式离合器及制动器基本相同,也是用于固定或连接几个行星排中的某些太阳轮、行星架、齿圈等基本元件,让行星齿轮变速器组成不同传动比的挡位。

阅读全文

与电控传动装置广泛用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精度的机床怎么做 浏览:848
x9机械键盘怎么调 浏览:298
阀门上面有个正方形图例是什么 浏览:848
生产加工五金制品的人叫什么 浏览:884
机械优先加什么 浏览:722
电动工具是看转速还是看瓦 浏览:477
制冷机品牌中有个顿字的叫什么 浏览:48
制冷量1KW等于多少冷冻水量 浏览:759
自来水水表阀门坏了怎么办 浏览:353
焦耳实验装置原理 浏览:931
超声波加湿器怎么安装视频 浏览:764
洗牙器仪器是什么原理 浏览:542
氧气阀门制造标准 浏览:230
怎么登qq不要设备 浏览:730
高浓度硫化氢用什么阀门 浏览:285
脚踏缝纫机轴承坏了什么症状 浏览:902
昂克赛拉右前平面换轴承多少钱 浏览:739
仪表盘救命灯亮了怎么解决 浏览:709
为什么电动车前轮轴承老是坏 浏览:584
青岛高压阀门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