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 简单概述
蒸汽压缩机是热回收系统对产生的蒸汽通过压缩作用而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的关键设备。作用是将低压(或低温)的蒸汽加压升温,以达到工艺或者工程所需的温度和压力要求。蒸汽压缩机总体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压缩系统、蒸汽降温器和润滑系统三个基本单元组成。再沸器(蒸发器)内产生的蒸汽经过内嵌式微滴分离器除去蒸汽中的部分液体,然后再进入蒸汽压缩机或相应的用汽点。在工艺设计时可留有不经压缩的蒸汽旁路,以自动控制而满足生产对不同蒸汽压力和温度的要求或防止压缩机出现故障时维修的余地。
2、压缩系统
蒸汽压缩机压缩形式根据原理不同,是由一个整体的齿轮装置驱动的单级离心压缩机。根据不同的需求压缩机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一般常见的有罗茨式压缩机(容积式)、离心式压缩机(速度式)等。
3、蒸汽降温器
蒸汽降温器是一个特别设计的喷嘴,它安装在回收蒸汽管中。使流动中的蒸汽使尽量多的水雾化为蒸汽。通向降温器的供水流量由降温器后的蒸汽的温度来控制。
4、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包括油罐、两个并联的水冷式冷却器、一套并联的油过滤器和两个油泵。主油泵是一个螺杆泵,直接由低速齿轮轴驱动。备用油泵由电机驱动在启动时使用。油冷却器是一个管状的换热器,油在换热管中流动。油罐上安装有油除沫器和电加热器,润滑油通过油冷却器和油过滤器从油罐泵送到齿轮箱,油的温度由油冷却器旁路的温度控制器调节。油过滤器上有压差指示器,以检测过滤器中的污染物。
5、蒸汽压缩机形式
根据流体通过蒸汽压缩机叶轮的方向,将相关设备称为轴流、混流或离心式压缩机。最适用的压缩机类型取决于相关应用的操作条件。关键参数是需要达到的温升和待压缩蒸汽的流量。
② 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
理论循环已经假设排除了冷媒在循环过程中的沿程阻力损失、冷热量损失。
一、制冷形式不同:
实际循环存在压力、温度的损失,会有闪蒸;而理论循环没有。
理论循环是理想情况下的制冷工况。实际的循环过程中是有能耗的。
二、压缩过程不同:
理论循环蒸发过程和冷凝过程没有传热温差且均为等压过程,压缩过程为等熵过程,节流过程为等焓过程,进入膨胀阀的是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液体,进入压缩机的是蒸发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制冷剂在管道中流动没有摩擦损失。
实际循环,蒸发过程和冷凝过程存在传热温差,离开冷凝器和进入膨胀阀的是过冷液体,离开蒸发器和进入压缩机的是过热蒸汽,压缩机的压缩不是等熵过程,熵会增加,节流过程不是等焓过程,比焓值会增加,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存在摩擦损失和传热损失。
三、定律不同:
理论循环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劳克斯定律,但是实际循环它在系统运行中有能量损失,也就是说,系统是开口系统。压缩机的吸气与排气的压力温度。与理论相比有许多误差。这就要关系到压缩机特性。
实际制冷循环与理论制冷循环相比,实际制冷循环存在“压力损失”、“压缩余隙容积”、“冷热损失”等,而理论循环没考虑。
(2)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制冷装置的认识实验扩展阅读:
(1)压缩机是用来压缩和输送气体,使蒸发器中产生的R 22低压蒸汽被压缩到冷凝压力,并迫使R22在系统内循环流动。
(2)冷凝器是用来使被压缩到冷凝压力的R22冷却并凝结为液体,冷凝时放出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
(3)热力膨胀阀是用来使R22液体节流降压,并同时起控制流量的作用,以适应冷量负荷的变化。
(4)热交换器是利用R22低压蒸汽的低温,使由冷凝器出来的R22液体过冷,以防在膨胀阀前汽化,干燥过滤器是用来清除R22液体中的水分和机械杂质,免使阀孔被堵塞或在膨胀阀中产生冰塞。
(5)在蒸发器中,R22液体在低压低温条件下蒸发吸热,使冷水(或称冷媒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空气调节或某些生产工艺过程。
③ 制冷循环原理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在制冷机的循环系统中,压缩机从蒸发器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经压缩机绝热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再压入冷凝器中定压冷却,并向冷却介质放出热量,然后冷却为过冷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经膨胀阀绝热节流成为低压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蒸发吸收空调循环水(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冷却空调循环水达到制冷的目的,流出低压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如此循环工作。二、制冷机的结构制冷机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组成。压缩机用于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状态压缩至高压状态;冷凝器使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 过热蒸气冷却,并凝结为制冷剂液体,在冷凝器内制冷剂的热量排放给冷却介质。(3)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制冷装置的认识实验扩展阅读制冷机的注意事项:1、冷库压缩机离蒸发器越近越好,主要易维修,散热较好,如安装室外要注意防雨,主机位四角需要安放防震垫片,水平安装牢固,注意安全不易被人碰着。2、散热器安装散热器安装位置离主机越近越好,最好在主机偏上位,散热器安装位具备最佳散热环境。3、电线排放所有电线除用空调扎带扎好外,需用波纹软管或走线槽穿管保护。4、制冷系统连接因主机冷凝器、蒸发器在厂里都经过打压密封,因此开封时,都应有压力,可查是否有漏。
④ 压缩蒸气式制冷系统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节流部件)
⑤ 试绘出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 原理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和原理
|向向左转|向右转
冷媒的循环系统原理。说明如下:
1、离开室内侧蒸发器盘管的低压低温气体冷媒(最佳温度约在5~10度C;或0度C以上),进入压缩机的回气管,压缩机受到引擎带动,对冷媒作功,冷媒受到挤压发生物理变化,使冷媒变成高压高温的冷媒气体(R134a冷媒约在80几度C左右)。
2、接着此高压高温的冷媒气体进入室外侧的冷凝器盘管,由风扇所带动的室外温度(35度C左右)的气流进行冷却,使冷媒从高压高温的气态冷媒(就像水蒸气冷却下来后,变成水一样的道理),变成高压常温的液体冷媒(压力不变;温度改变),此时冷凝管出口温度约在35~45度C之间,最佳的温度在40度C以下。
3、接着冷媒进入膨胀阀或毛细管,进行节流(或说限流),此处又用到了一个物理现象就是,气体通过限流后,忽然到了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时(例如到了蒸发器内,相对毛细管的小管路小空间,蒸发器空间大多了),会产生降压及瞬间降温的特性,所以通过节流装置的高压常温的液态冷媒变成低压低温的液态冷媒(约在10度C以下)。(此时冷媒来到此处是冷的,会产生凝结水滴,不冷的话,制冷效果一定会差)。
4、接着此低压低温的液态冷媒进入蒸发器内,与风扇带动的室内环境温度(约25度C以下)的气流进行热交换,10度C以下的液态冷媒在蒸发器内吸取25度C室内环境的空气热变成低压低温的气体冷媒(此处靠的就是液体变气体的潜热作用,冷媒温度基本上改变不大,温度改变而没改变状态的的叫做显热,例如30度C的水加热变成50度C的水,就是加了显热进水里),所以离开蒸发器的0~10度C的低压低温的气体冷媒,再次回到压缩机回气口,再次被压缩机挤压排出成高压高温的气体冷媒。
如此循环,这就是冷媒的循环原理,也称为冷冻系统原理。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⑥ 单级压缩氟制冷系统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如图5-3所示为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原理简图,压缩机排出的气体经油分离器分离后,再由冷凝器冷却成高压液体流入储液器。从储液器出来的液体经干燥过滤器除去水分和杂质后进入热交换器中与冷却设备的回气管换热被冷却成冷却液体,再经热力节流阀节流降压进入冷却设备吸热蒸发,对库房降温。在冷却设备中产生的蒸汽和夹带的油液混合体一起流入热交换器,液滴被加热成为气体与库房回气一并由压缩机吸入,如此形成循环制冷。
⑦ 制冷的基本原理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系统,是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之间用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制冷剂在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 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的物体热量之后,汽化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
⑧ 单级压缩系统的制冷循环是怎样的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是其他型式制冷循环的基础。在制冷过程中,各冷间回来的氨蒸汽经各自的氨液分离器后,沿回气总管进入制冷压缩机,经氨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氨液靠重力流入低压储液桶。
单级氨压缩式制冷循环,蒸发温度只能达到-25℃左右,不能适应冻结间或更低温度要求场合的需要。同时,单级压缩机压缩时,如压力比增大,会使循环经济效率降低和运行情况恶化。单级制冷循环的压力比除与压缩机设计及制造质量、汽缸的冷却有关外,还与所使用的制冷剂种类有关。
⑨ 何为单级压缩蒸汽制冷为何采用双级压缩蒸汽制冷
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
⑩ 蒸汽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热力过程和状态变化
1.压缩:制冷剂经过复压缩,成为高制温高压的气态;
2.冷凝:制冷剂经过冷却降温,凝结成高压的气液态;
3.膨胀:液态的制冷剂经过节流阀喷出,形成低压。低温、低压的气态;
3.蒸发: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在蒸发室制冷换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