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桩基检测千斤顶到泰州乐锋液压制造有限公司
100T手动的千斤顶有么?什么价格?
Ⅱ 桩基奥氏法静载荷试验
(Osterberg Cell Load Test,简称为“O-Cell试验”)
一、奥氏法静载荷试验简介
随着大直径、超长桩不断被许多大型工程所采用,这类桩的荷载试验所需的费用和周期都急剧增加。对高承载力(>10000kN)桩,载荷试验方法,是将千斤顶放置在桩的底部,千斤顶的作用是,在向上顶起桩身的同时,也向下挤压桩端土,使形成的桩的摩阻力和端阻力互为反力,可测得一条与桩顶施加荷载反方向的荷载—位移曲线,通过适当换算后得到相当于桩顶加荷的承载力和位移关系的Q—S曲线,这样就解决了大吨位桩竖向承载力现场试验问题,它既有利于指导设计,还可以解决受场地和设备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大型、超大型单桩竖向承载力原位试验问题。
这种方法在国外被冠名为Osterberg试桩法,在国内有叫做自平衡试桩。
Osterberg法已成功地应用到钻孔桩、壁板桩、打入式钢管桩及预制混凝土桩等桩型中,最大可提供多达220 MN的试验载荷,测试深度达100m以上,桩径可达3m。
二、Osterberg试桩法的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的主要设备是经特别设计的液压千斤顶式的荷载箱(也称为压力单元)。根据测试目的不同,荷载箱既可以安置到桩底,也可安置到桩的中间部位。荷载箱可回收,也可是一次性的。可回收的荷载箱一般放置在空心预制桩离桩底不远的内部,用一对精细加工的卡口,事先浇筑、固定在试验桩内部桩端。试验时,将荷载箱放到卡口的位置,顺时针旋转90°将荷载箱锁住;试验后,再逆时针旋转90°将其卸下供重复使用。
现以钢管打入桩为例,说明Osterberg试桩法的试验装置。
图2-29为荷载箱被焊于钢管桩的底端,荷载箱由活塞、顶盖、箱壁三部分组成。箱壁由较厚的钢板制成,其外径与桩的外径相同,活塞底的承压板外径略大于桩外径。顶盖与活塞均用钢材制成,顶盖呈漏斗状,漏斗口内有螺纹以安装输压竖管;活塞顶面有锥形孔,孔内有螺纹与测位移的芯棒连接。当荷载箱随桩打入设计标高后,将输压竖管与荷载箱顶盖拧紧连接,再在输压竖管中插入芯棒与千斤顶活塞拧紧连接。芯棒的外径小于输压竖管的内径,以便从输压竖管和芯棒的间隙中为千斤顶输油。输压竖管的顶部装有密封圈来定位芯棒和密封油路,密封圈应不影响芯棒上下自由位移。试验时,油压通过液压输入口后经输压竖管与芯棒之间的环状空隙传至荷载箱内,随着压力增大,活塞与顶盖被推开,推动桩体向上移动和通过承压板压缩桩端土;此时,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随之发挥作用。用输油压力表可控制、监测、换算施加的压力大小。一只千分表支承在基准梁上,与芯棒相连,测量活塞向下的位移;一只千分表与输压竖管相,连测量顶盖向上的位移;另一只千分表与桩顶相连,测量桩顶向上的位移。桩顶向上的位移与桩底向上的位移之差,就是加荷时桩身摩阻力所引起的桩身弹性压缩。
图2-29 Osterberg试验装置示意图
图2-30 灌注桩Osterberg试验示意图
图2-31 Osterberg试验现场(from LOADTEST International Inc)
对于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的Osterberg试验法,应首先清孔底、注混凝土浆、找平、使荷载箱能受力均匀;将Osterberg法的荷载箱焊接于钢筋笼底部,做好输压竖管与顶盖、芯棒与活塞之间的连接工作;然后下放至孔底后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试桩。
对于预制混凝土打入桩,早期的一般做法是:在桩预制时将输压竖管预埋于桩身中,并将桩底做成平底,预埋一块桩底钢板,然后将桩起吊就位,用4只大螺栓将荷载箱迅速安装于桩底钢板上。近年的做法是:将荷载箱的箱盖直接浇注在桩身底部。Osterberg静载试验现场情况见图2-30、图2-31所示。
三、基本原理
如图2-32所示,常规桩顶加载试验的桩顶荷载P等于桩侧摩阻力F和桩端阻力Q之和,即:P=F+Q(不计试桩前桩身自重W在桩端的反力)。奥氏法通常在桩底端预埋一个荷载箱,试桩时通常采用荷载箱在桩底部产生向上、向下两个方向的荷载P0,向上的荷载P0=W+F,向下的荷载为桩身自重与由加载产生的端部反力增量Q之和,即:P0=W+Q,受力机理和桩顶加载相同。该两种试桩方法的荷载换算如下:
P=F+Q=(P0-W)+(P0-W);P=2(P0-W) (2-43)
式中:荷载箱加荷量P0=液压表读数×荷载箱标定常数。
四、试验结果分析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制Q—S上,Q—S下曲线和S上—lgt,S下—lgt,S上—lgQ,S下—lgQ等曲线。
根据位移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于缓变形Q—S曲线,按位移值确定极限值,即:极限侧阻Qu上取S上=40~60mm 对应的荷载;极限端阻Qu下取S下=40~60mm对应的荷载。当S—lgt尾部有明显弯曲时,取其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图2-32 Osterberg载荷试验原理
分别求出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u上和Qu下,然后考虑桩自重影响,求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如式(2-44)所示:
Qu=(Qu上-W)/γ+Qu下 (2-44)
式中:γ为桩端体土的重度(kN/m3),对于粘性土、粉土取0.8;对于砂土取0.7;W为荷载箱上部桩的自重(kN)。
五、问题探讨
现行的设计规范,均需由桩顶加载试验所确定的极限承载力,因此,需将O-Cell试验资料进行转换,才能获得与现行规范相应的测试指标。转换建立在下列三个假设基础之上:
(1)桩体向上产生的土体剪切力和顶部加载时桩体向下产生的土体剪切力是相等的;
(2)O-Cell试验加载时桩端支承力变化和顶部加载时完全相同;
(3)桩体为刚性,暂不计其压缩量。
显然,这些假设肯定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1.首先是桩身自重问题
传统载荷试验方法不计桩自重的作用,Osterberg试桩法在计算土向下侧摩阻力时,将荷载箱向上顶力减去桩自重W;转换到桩顶加载模式时,为了不计自重影响,还应再次减去这段桩自重。这对中、小力型桩不会有显著的误差,但对自重近千吨的大型桩,显然是不适宜的。
2.端承力、侧摩阻的极限值和变形问题
当侧摩阻力进入极限状态时,土体剪切变形产生的位移量较小——粘性土一般在5~10mm左右,而砂性土则略有增加;而端承力极限状态时的沉降,则多为50~100mm。在某一极限沉降量时,桩侧和桩端承载力不可能同时进入极限状态。为了解决此问题,必须找准平衡点位置,使O-Cell向上及向下加载都达到极限或至少相近,但要找准它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将桩侧和桩端极限承载力之和作为桩顶加载试验的极限承载力,需要进一步探讨。
3.桩身压缩问题
桩顶加载时桩顶沉降量包含了桩身压缩。而Osterberg试桩法不计桩身的压缩量,这是一个较大问题。对大量中、小型桩,桩身压缩量大都为1~3mm;误差尚可接受;但对桩直径2m以上、长达百余米的大型桩,其桩身压缩量随荷载增加而增大,实测的桩身压缩量常达20~30mm。因此,桩体为刚性、暂不计压缩量这条假设亟需修正。
国内试桩规范有的取40mm桩顶沉降量作为试桩终止加荷载判据或极限荷载选取标准,这对桩身压缩量达20~30mm的大型桩是不适合的,应以加载曲线出现拐点作为判断标准为宜。若在无明显拐点时,可考虑选用国内现有的规范所建议的3%~5%D(桩径)的沉降标准。
4.载荷试验后对试验桩的补强处理
工程桩在进行承载力自平衡法深层载荷试验后,试验将会使桩端载荷箱部位与持力层之间形成一个小的缝隙,该缝隙对桩的承载能力有一定影响。为了消除这种不良影响,应采取如下两种办法处理,以使试验桩的竖向承载力能达到原设计指标:
(1)利用位移棒护管(图2-32),直接用M10高强度水泥浆对试桩桩底进行注浆补强处理,使试验产生的缝隙用高强度水泥浆充实,并对载荷箱起到防止渗水锈蚀作用;
(2)试验桩施工时应将试验桩的桩端直径适当放大,以抵消试验部位对桩端阻力的影响。
Ⅲ 常用桩基检测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分别能检测哪些指标
桩基检测工作是确保桩基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检测工作质量、测试方法及结论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常用的桩基检测主要方法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
静载实验在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方面,是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下面视频针对静载试验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https://v.qq.com/x/page/e03989ic1ao.html
第一步:选点试验
现场选试验点,原则上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 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由委托单位及监理单位共同确定。将桩头处理干净且打毛至完整的水平截面,使桩顶(高于或低于自然地面)与自然地面基本标高一致为宜。
第二步:安装千斤顶
被检测基桩,周围铺设120mm厚的中砂垫层,上方正放1.5m2的承压板,加垫板,固定油压千斤顶。最大加载时的极限压力均未超过千斤顶、油泵、油管额定工作压力的80%。架设压重平台反力装置,设置钢架承重平台,上堆重物,可堆放沙袋,混泥土块等。
第三步:安装观测系统
安装全自动电动油泵,压力传感器并联在电动油泵供油管口处。2个位移传感器对称安装在承压板两侧。接收器垂直承压板,连接到静力载荷测试仪。
第四步:采集数据
详细步骤见视频介绍:https://v.qq.com/x/page/e03989ic1ao.html
Ⅳ 基坑支护及桩基施工需要配备哪些试验和检测仪器
基坑支护用到的,预应力张拉试验,设备液压千斤顶,桩基需要进行单桩承载力及低应变检测,如果是CFG桩,要检测复合承载力,一般由建设单位聘请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
Ⅳ 桩基检测砼强度是以静载还是动测为准
以静载为准,至于什么情况下才做,一般是设计等级为甲、乙的桩基,地质条件复杂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
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C.0.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和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的情况下。
Ⅵ 静载荷的静载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利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荷载由油泵通过千斤顶施加于桩顶,采用千斤顶并联控制荷载的施加,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桩顶沉降量由位移传感器测得,全程采用静力荷载测试仪器自动采集数据,最后将原始数据进行室内资料整理。
检测步骤
(1)荷载分级:根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加载分为10级进行,第一级取分级荷载2倍进行加载。
(2)试验加载方式,在广东地区大多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快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
a.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min测读沉降量,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b.受检桩沉降相对收敛标准:最后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量小于相邻15min时间间隔的桩顶沉降量。c.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d.卸载时,每级卸载量取分级荷载的2倍。每级荷载维持15 min,按第5、15 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2h。
(3)终止加载条件:
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c.当达到最大试验荷载。
(4)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a.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取此终止荷载前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b.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取此终止荷载前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c.当达到最大试验荷载,取此的荷载为极限荷载。d.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e.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Ⅶ 请问压桩100吨千斤顶用油压泵显示30mpa 实际承受是多少吨位 ,公式附带写下怎么计算谢谢。
首先,你得知道千斤顶出厂时(或者检定时)给出的在100吨(FMAX)时的压力数PMAX。
读数:PT与实际出力FT的关系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即FT=(PT/PMAX)*FMAX。这个应该对应的是48吨。
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你实际的吨位数了,值的注意的是:在小吨位时可能因为千斤顶密封圈的摩擦原因使得出力要比计算值要小。
在大吨位时因为密封圈变形已经被完全约束,侧向压力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出力的影响就要小。这里的大小吨位指相对使用千斤顶的最大出力而言。
所以在计算时要注意。另外因为液压油有个缓慢的体积压缩过程,桩的位移都会使对应的压力变小,注意补压。
一般100吨的千斤顶对应的PMAX为60MPa,其它的对应关系150,62.5;200,63;320,60;600,62。这些在千斤顶的说明书上也有。
出力与油压的关系是和千斤顶的油缸有效面积有关的,不能简单的只看油压。各种测量仪表都是有一定的误差的,所以最好有厂家的说明,有检定单位的检定证书(有各个压力下的出力值)。
(7)桩基检测油压千斤顶装置扩展阅读:
千斤顶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油压)千斤顶三种。
按其他方式可分为分离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爪式千斤顶、同步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电动千斤项等。其中常用的千斤顶有螺旋千斤顶、液压千斤项、电动千斤项等。
(1)螺旋千斤顶。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无自锁作用,装有制动器。放松制动器,重物即可自行快速下降,缩短返程时间,但这种千斤顶构造较复杂。
螺旋千斤项能长期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已达100 t,应用较广。下部装上水平螺杆后,还能使重物做小距离横移。
(2)液压千斤顶。用于液压传动系统中作中间介质,起传递和转换能量作用,用时还起着液压系统内各部件问的润滑、防腐、冷却、冲洗等作用。
(3)电动千斤顶。千斤顶内部装有保压装置,防止超压,如果超压,千斤顶就会回不到一定位置,特殊结构对千斤顶能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下斤项装上俯冲装置后,可实现低高度达到高行程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千斤顶(机械设备)_网络
Ⅷ 静荷载 实验 桩基 监理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C.0.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
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C.0.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C.0.5 试桩制作要求
C.0.5.1 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对于预制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
C.0.5.2 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C.0.5.3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
C.0.6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d;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d。
C.0.7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C.0.8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C.0.8.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
C.0.8.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C.0.8.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C.0.8.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C.0.8.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
C.0.9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C.0.9.4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Q-s,s-lgt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C.0.9.5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
C.0.9.6 按第C.0.10条和第C.0.11条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C.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C.0.10.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C.0.10.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
C.0.10.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Ⅸ 现在做实验需要把千斤顶(油压千斤顶)平躺在地上当水平加载装置,但是水平躺着之后,顶只能升出来2-3厘米
油压千斤顶的原理是连通器原理。当将油压千斤顶水平放到后,液面发生了变化,无法形成连通器了。可以换一个机械螺旋千斤顶就好了。
Ⅹ 桩基静载试验的常见反力装置
静载试验中,作用于桩上的荷载一般由反力装置提供。反力装置的易用程度直接影响着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常用的有堆载反力装置和锚桩反力装置。
(1)堆载反力装置就是在桩项使用钢梁设置一承重平台,上堆重物,依靠放在桩头上的千斤顶将平台逐步项起,从而将力施加到桩身。反力装置的主梁可以选用型钢,也可用自行加工的箱梁,平台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方型或矩形,堆载用的重物可以选用砂袋、混凝土预制块等。
(2)锚桩反力装置在具体的应用中又可根据反力锚的不同分为两种:将反力架与锚桩连接在一起提供反力的,俗称锚桩反力装置。
锚桩反力装置就是将被测桩周围对称的几根锚桩用锚筋与反力架连接起来,依靠桩顶的千斤顶将反力架顶起,由被连接的锚桩提供反力,提供反力的大小由锚桩数量,反力架强度和被连接锚桩的抗拔力决定。锚桩反力装置一般不会受现场条件和加载吨位数的限制,当条件允许,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是最经济的,但在试验过程中需要观测锚桩的上拔量,以免拔断,造成工程损失。
锚杆反力装置是将几只螺旋钻钻入地下或在岩基中植入锚杆,使用地锚提供反力,俗称锚杆反力装置。小吨位基桩、复合地基以及岩基载荷板试验,小巧易用的地锚就显示出了工程上的便捷性。地锚根据螺旋钻受力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斜拉式(也即伞式)和竖直式,斜拉式中的螺旋钻受土的竖向阻力和水平阻力的影响,竖直式中的螺旋钻只受土的竖向阻力的影响,而在基岩中植入锚杆主要受基岩自身的强度及植入深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