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连接火车两节车厢之间的东西叫什么什么工作原理
连接火车两节车厢之间的东西叫车钩。用于火车车皮或机车的连结、牵引及缓冲。
工作原理:车钩主要由钩身、钩头、钩尾三部分组成。钩头由钩舌、钩舌销及车钩三小件组成。车钩三小件包括钩锁铁、钩舌推铁、下锁销。下锁销与下锁销连杆相连,再加上为开启车钩设置的钩提杆就形成了完整的车钩开闭系统。
当上提钩提杆,钩提杆顶起下锁销连杆,下锁销带动锁铁上提并顶起推铁,推铁踢开钩舌从而开启车钩。相反,如要实现两节车厢的连接,一方开启车钩,另一方推动车厢接触开启车钩,钩舌使推铁转动从而带动锁铁,锁铁下落保证车钩锁死,进而完成火车的连结。
(1)自动车钩缓冲装置的发明者扩展阅读
我国火车铁路目前采用的车钩类型有16型、17型、13B型、13A型和13号车钩,以前还曾经采用过2号车钩。
16型、17型车钩是为了满足大秦线运煤专列开行重载列车且不摘钩上翻车机连续翻转卸货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车钩。新造载重70t及以上铁路货车已全部采用高强度的17型车钩。在一些重载列车上采用16型车钩的同时,还采用了牵引杆技术。
新造60t级铁路货车已全部采用高强度的13B型车钩。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2号车钩、13号普碳钢车钩及13号C级钢车钩、13A型车钩强度已不能满足铁路货车发展的需要,铁路货车车钩正向着可靠性高、强度高和耐磨性能好的方向发展。
B. 火车自动车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1868年,美国发明家伊利·汉密尔顿·詹内根据人握手的原理启发,发明出了自动车钩,并获得专利权。后来詹内制作了一批自动车钩给美国各铁路公司试用,根据用户反馈的试用结果,在1873年开发出了改进型自动车钩并第二次获得专利权。(1872年美国铁路正式确定车钩高度标准为838.2毫米,1893年车钩高度标准规定限制为800.2毫米---876.3毫米间)
C. 火车车钩总是摇摇晃晃,那为什么不会脱开呢
在中国,高铁动车不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作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在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方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对于高铁可能只知道复兴号、和谐号和时速350km/h这些浅显的概念,对于其核心技术、核心组成部件知之甚少。其中,车钩缓冲装置就是其中不为人知的核心技术之一。
车钩的定义是指火车或者机车两端具有联结、牵引及缓冲的作用的装置。其主要作用就是连挂车辆与车辆或者车辆与机车,并传递牵引力。车钩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插销式车钩、螺旋车钩、詹氏车钩、自动车钩、苏联SA-3式自动车钩和密接式车钩。其中,密接式车钩在近代轨道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1.插销式车钩
插销式车钩是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车钩类型。其特点为两侧凹陷,中间有凸槽或者凹槽。连挂时一侧凸槽插进凹槽,并使用连接销插进孔中,便实现了连挂。该种类型的车钩结构简单,使用也很容易,现已经基本被淘汰,除了在铁路博物馆中,很难被看到。
D. 缓冲装置有哪些种类
车钩缓冲装置是用于使车辆与车辆,机车或动车相互连挂,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并缓和纵向冲击力的车辆部件。它由车钩,缓冲器、钩尾框,从板等组成一个整体,安装于车底架构端的牵引梁内。为了保证车辆连挂安全可靠和车钩缓冲装置安装的互换性,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有关规程规定:车钩缓冲器装车后,其车钩钩舌的水平中心线距钢轨面在空车状态下的高度,客车为880mm(允许+10mm,-5mm误差),货车为880mm(±10mm)。两相邻车辆的车钩水平中心线最大高度差不得大于75mm。
首先说说车钩。车钩是用来实现机车和车辆或车辆和车辆之间的连挂,传递牵引力及冲击力,并使车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车辆部件。车钩按开启方式分为上作用式及下作用式两种。通过车钩钩头上部的提升机构开启的叫上作用式(一般货车大都采用此式);借助钩头下部推顶杠杆的动作实现开启的叫下作用式(客车采用)。车钩按其结构类型分为螺旋车钩、密接式自动车钩、自动车钩及旋转车钩等。螺旋车钩使用最早,但因缺点较多已被淘汰,密接式自动车钩多为高速铁路车辆所用。中国除在大秦铁路重载单元列车上使用旋转车钩外,现一律采用自动车钩。所谓自动车钩,就是先将一个车钩的提杆提起后,再用机车拉开车辆或与另一车辆车钩碰撞时,能自动完成摘构或挂钩的动作的车钩。中国铁道部门1956年确定1、2号车钩为标准型车钩。但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和牵引吨位的增加,又于1957、1965年先后设计制造了15号车钩和13号车钩。客车使用15号车钩,货车则逐步用13号车钩代替2号车钩。
车钩由钩头,钩身、钩尾三个部分组成、车钩前端粗大的部分称为钩头,在钩头内装有钩舌、钩舌销,锁提销,钩舌推铁和钩锁铁。车钩后部称为钩尾,在钩尾上开有垂直扁锁孔,以便与钩尾框联结。为了实现挂钩或摘钩,使车辆连接或分离,车钩具有以下三种位置,也就是车钩三态:锁闭位置——车钩的钩舌被钩锁铁挡住不能向外转开的位置。两个车辆连挂在一起时车钩就处在这种位置。开锁位置——即钩锁铁被提起,钩舌只要受到拉力就可以向外转开的位置。摘钩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开锁位置,就可以把两辆连挂在一起的车分开。全开位置——即钩舌已经完全向外转开的位置。当两车需要连挂时,只要其中一个车钩处在全开位置,与另一辆车钩碰撞后就可连挂。旋转车钩的构造与普通车钩不同,钩尾开有锁孔,钩尾销与钩尾框的转动套连接。钩尾端面为一球面,顶紧在带有凹球面的前从板上。当钩头受到扭转力矩作用时,钩身连同尾销以及转动套一起转动。旋转车钩现在只安装在专为大秦铁路运煤单元组合列车设计的车辆上。这种车辆的一端装设旋转车钩,另一端装设固定车钩,整列车上每组连接的两个车钩,两两相互搭配。当满载煤炭的车辆进入卸煤区的翻车机位时,翻车机带动车辆翻转180度,将煤炭倾倒出来。旋转车钩可以使车辆翻转卸货时不摘钩连续作业,缩短了卸货作业时间。
密接式车钩一般在高速铁路和地下铁道的车辆上使用。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两车钩连挂后各方向的相对移动量很小,可实现真正的“密接”;同时,对提高制动软管、电气接头自动对接的可靠性极为有利。
缓冲器用来缓和列车在运行中由于机车牵引力的变化或在起动、制动及调车作业时车辆相互碰撞而引起的纵向冲击和振动。缓冲器有耗散车辆之间冲击和振动的功能,从而减轻对车体结构和装载货物的破坏作用。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压缩弹性元件来缓和冲击作用力,同时在弹性元件变形过程中利用摩擦和阻尼吸收冲击能量。根据缓冲器的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一般缓冲器可分为:摩擦式缓冲器、橡胶式缓冲器和液压缓冲器等。摩擦缓冲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螺旋弹簧(客车用)或环弹簧(货车用),后部为内、外环弹簧,彼此以锥面相配合,两部分之间有弹簧座板分隔。螺旋弹簧用来缓和冲击作用力,环弹簧两滑动斜面间的摩擦力用来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当缓冲器受力压缩时,使各环相互挤压,这时外环弹簧中就储存了大部分的冲击能量;同时各内外环簧的斜面之间因相互摩擦而将一部分冲击能变成热能。当外力除去后,各环簧之间又产生摩擦,将所储存能量的一部分再一次转变为摩擦热能而消散,因而起到了缓冲和减振的作用。橡胶缓冲器的头部为楔块摩擦部分,由三个形状完全相同且带倾斜角的楔块,压头和箱体等部分组成,楔块介于压头与箱体之间,整个缓冲器封闭在箱体内。橡胶缓冲器是借助橡胶分子内摩擦和弹性变形起到缓和冲击和消耗能量作用的。为了增大缓冲器容量,在头部装有金属摩擦部分,借助三个带有倾角的楔块,在受压时与箱体及压头间各接触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因摩擦而消耗冲击能量。
E. CRH2与CRH5动车组半永久车钩缓冲器有什么区别
CRH2是川崎重工设计的日本90年代东北新干线主要车型之一,车辆采用了日式的密接车钩,缓冲器内包含着车辆控制信号NFC源等复杂的电子元器件,也叫柴田式密接车钩
CRH5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设计制造的出口型耐寒动车组,因为是一款欧洲设计的动车组,默认选用了来自德国的欧标BSI车钩,不具备通讯技术功能,尺寸、结构、车钩中心高等参数和日本柴田式车钩不通用,但和同样来自欧洲的CRH3可以通用。
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那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F. 火车挂钩是谁发明的
火车自动挂钩是美国人伊利·汉尔顿·詹内发明创造的。
“詹式车钩”虽然在运行中,看起来松松垮垮一点也不结实,但是它却能连接带动好几万吨重的列车安全运行,面对复杂路况和紧急制动等特殊情况,也能轻松应对,还可以实现车厢间的自动连接。很快就凭借它超强的牵引力,和良好的稳定性以及优秀的制动效果,很快就占领了世界市场。
小故事
当年我国在引入推广“詹式车钩”时,还闹了一出乌龙。我国早期铁路铁路材料目录,将“Janney CouPler”翻译为“詹式车钩”,因为詹天佑是我国早期著名的铁路工程师,所以有些人误解“詹式车钩”是詹天佑发明的,甚至在《詹天佑和中国铁路》这本书中,有一幅火车自动挂钩的照片,题目却是“詹天佑自动挂钩”。
面对这种被误解来的荣誉,詹天佑诚恳地对周围人说,“请同事们帮我解释解释:没有这件事”,后来詹天佑编著,《新编华英工学字汇》,书中收录“詹式车钩”这个词条的时候,他有意不用“詹”字,改用了“郑”字翻译为“郑氏车钩”,这一字之差,表现出了詹天佑严肃、诚实、不掠人之美的高尚品德。
G. 别名詹氏车钩的火车自动挂钩:
不是詹天佑发明的
H. 詹氏车钩是什么它的原理究竟是怎么样的
什么是詹式车钩
詹式车钩主要由钩舌、锁销、推销三部分组成,是自动式车钩,无需人力干预。当需要挂车时,要将两节车厢位于同一条铁轨上,当一节车厢向另一节车厢靠近时,钩舌受到撞击后转动至斗中,随后推锁自动封闭,两节车厢形成连接状态,如若不从外部打开车锁,绝不会被开启。
由于两钩舌间并不是紧紧连接而是存在一定间隙,所以还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解决了车厢连接处的安全隐患。再加上詹式车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铁路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沿用至今也是情有可原。
以上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万事如意。记得点赞和转发哦,用您发财的小手多多关注下吧!
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I. 别名“詹氏车钩”的火车自动挂钩是詹天佑发明的吗
跟詹天佑有毛关系,咱国家是喜欢吹牛皮。干脆火车也是中国人发明了。
J. 汽车发明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有哪些
1896年福特试制出第一台汽车。1903年建立福特汽车公司。初期,租赁马车制造厂做总装厂,装配两座带篷船式车身A型车,售价850美元。发动机、化油器、变速器、车桥、车身均外购。
后建比凯·阿庇纽新厂,三层式厂房,一层机加缸体、曲轴等18个大件,二层机加工小件,三层最后组装,已具备大量生产的基本形态。1909年开始T型车单一品种生产,当年售价950美元,产量达万辆。
车辆的种类虽然多,构造却大同小异。这应该说是标准化的功劳,也是大型生产流水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铁路车辆的外形开始有了改变,尤其是客车车厢不再是清一色的老面孔。但是它们的基本构造并没有重大的改变,只是具体的零部件有了更科学先进的结构设计。
一般来说,车辆的基本构造由车体、车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车体是车辆上供装载货物或乘客的部分,又是安装与连接车辆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早期车辆的车体多以木结构为主,辅以钢板、弓形杆等来加强。近代的车体以钢结构或轻金属结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