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蜡烛在水中点的原理,并且不灭
因为:蜡烛燃烧时,烛芯处的蜡烛会因高温而融化,当它们遇到杯中的冷水又立刻冷却凝固。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堵蜡烛墙,将水和蜡烛芯隔绝开来,中间的蜡烛芯越烧越短,火苗逐渐烧到水面以下。
1、材料:橡皮泥,蜡烛,打火机,杯子,水(染色是为了实验更明显)
发现:蜡烛油形成一个保护环,防止水进入,所以水可以“点亮”灯。
❷ 为了测不沉入水中的蜡烛的密度,小琴同学想出了以下实验方法:先测出蜡块的质量为9g,在量筒中盛50mL水
蜡烛的质量m=9克,
利用实验求它的体积
V*=65-50=15mL=15cm³
这是蜡烛与扎在一起的铁块的体积之和。
蜡烛的体积V=15-5=10cm³
蜡烛的密度
p=m/V=9/10=0.9克/立方厘米
=0.9×10³千克/立方米。
❸ (2008陕西)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管弯成∩型,一端插入硬
点燃左杯中的蜡烛后,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用硬纸片封住左杯口,杯内气压减小;而右杯水面的大气压不变,右杯中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左杯,直到两杯水面受到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
故答案为:减小,大气压.
❹ 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写出实验过程(实验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光屏)
将蜡烛、水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水平面上(注意三心同高),确定好焦距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不断移动光屏,直到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与光屏位置不变,推动与水凸透镜相连的注射器,是水凸透镜增厚,再观察光屏上蜡烛的像发生什么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注:蜡烛代表物体,水凸透镜代表晶状体,光屏代表视网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产生的,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