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子课程设计电路图~~~
都可以啊
那就第一个吧!
电路大概结构: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滤波-18V
所需零件:20V变压器一只,整流二极管1N4007 4个,1000uf/25v电解电容一只,100uf/25v电解电容一只,7818三端稳压集成电路一只,万能板一块。
接下来焊接 利用你所学知识 将其组合!!
将四个二极管组成整流电路 电压将输出为直流 然后将1000uf的那个电容加到正负极两端进行滤波 接下来将三端接入 有三个引脚 从左倒有依次为IN GND OUT IN端接滤波后的正极 GND接地(负极) OUT为输出端 就是最终的18V电压 接好后最后将100uf的电容接到三端稳压的输出端再次滤波! 焊接完毕 接下来通电测试! 电压为18V 说明成功 电压不正常 则检查电路 直到正常即可!!
❷ 设计数字电路,30秒倒计时电路图
懂得模拟电子知道接线
555脉冲引脚哪、哪接正极、哪接负极数码管哪脚正负哪些脚A、B、C、D、E、F、G、H
知道74Ls00用法知道电路图容易
❸ 如何设计一个带数字电子钟的定时器控制逻辑电路
一、设计目的
1. 熟悉集成电路的引脚安排。
2. 掌握各芯片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 了解面包板结构及其接线方法。
4. 了解数字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 熟悉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指标时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显示时、分、秒;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5秒进行蜂鸣报时;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2.设计要求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元器件及参数选择;电路仿真与调试;PCB文件生成与打印输出。
3.制作要求 自行装配和调试,并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三、设计原理及其框图1.数字钟的构成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图 3-1所示为数字钟的一般构成框图。
图3-1 数字钟的组成框图⑴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不管是指针式的电子钟还是数字显示的电子钟都使用了晶体振荡器电路。
⑵分频器电路 分频器电路将32768Hz的高频方波信号经32768()次分频后得到1Hz的方波信号供秒计数器进行计数。分频器实际上也就是计数器。
⑶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及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而根据设计要求,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12进制计数器。
⑷译码驱动电路
译码驱动电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BCD码转换为数码管需要的逻辑状态,并且为保证数码管正常工作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
⑸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
2.数字钟的工作原理1)晶体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是构成数字式时钟的核心,它保证了时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图3-2所示电路通过CMOS非门构成的输出为方波的数字式晶体振荡电路,这个电路中,CMOS非门U1与晶体、电容和电阻构成晶体振荡器电路,U2实现整形功能,将振荡器输出的近似于正弦波的波形转换为较理想的方波。输出反馈电 阻R1为非门提供偏置,使电路工作于放大区域,即非门的功能近似于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电容C1、C2与晶体构成一个谐振型网络,完成对振荡频率的控制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个180度相移,从而和非门构成一个正反馈网络,实现了振荡器的功能。由于晶体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了输出频率的稳定和准确。晶体XTAL的频率选为32768HZ。该元件专为数字钟电路而设计,其频率较低,有利于减少分频器级数。从有关手册中,可查得C1、C2均为30pF。当要求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更高时,还可接入校正电容并采取温度补偿措施。由于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极高,因此反馈电阻R1可选为10MΩ。较高的反馈电阻有利于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性。非门电路可选74HC00。
图3-2 COMS晶体振荡器2)分频器电路通常,数字钟的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较高,为了得到1Hz的秒信号输入,需要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通常实现分频器的电路是计数器电路,一般采用多级2进制计数器来实现。例如,将32768Hz的振荡信号分频为1HZ的分频倍数为32768(215),即实现该分频功能的计数器相当于15极2进制计数器。常用的2进制计数器有74HC393等。本实验中采用CD4060来构成分频电路。CD4060在数字集成电路中可实现的分频次数最高,而且CD4060还包含振荡电路所需的非门,使用更为方便。CD4060计数为14级2进制计数器,可以将32768HZ的信号分频为2HZ,其内部框图如图3-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CD4060的时钟输入端两个串接的非门,因此可以直接实现振荡和分频的功能。图3-3 CD4046内部框图3)时间计数单元时间计数单元有时计数、分计数和秒计数等几个部分。时计数单元一般为12进制计数器计数器,其输出为两位8421BCD码形式;分计数和秒计数单元为60进制计数器,其输出也为8421BCD码。一般采用10进制计数器74HC390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为减少器件使用数量,可选74HC390,其内部逻辑框图如图 2.3所示。该器件为双2—5-10异步计数器,并且每一计数器均提供一个异步清零端(高电平有效)。图3-4 74HC390(1/2)内部逻辑框图秒个位计数单元为10进制计数器,无需进制转换,只需将QA与CPB(下降沿有效)相连即可。CPA(下降没效)与1HZ秒输入信号相连,Q3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秒十位计数单元为6进制计数器,需要进制转换。将10进制计数器转换为6进制计数器的电路连接方法如图3-5所示,其中Q2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分个位的计数单元的CPA相连。
图3-5 10进制——6进制计数器转换电路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分别与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单元完全相同,只不过分个位计数单元的Q3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分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分十位计数单元的Q2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时个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时个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仍与秒或个位计数单元相同,但是要求,整个时计数单元应为12进制计数器,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需将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合并为一个整体才能进行12进制转换。利用1片74HC390实现12进制计数功能的电路如图3-6所示。另外,图3-6所示电路中,尚余-2进制计数单元,正好可作为分频器2HZ输出信号转化为1HZ信号之用。图3-6 12进制计数器电路4)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计数器实现了对时间的累计以8421BCD码形式输出,选用显示译码电路将计数器的输出数码转换为数码显示器件所需要的输出逻辑和一定的电流,选用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选用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单元电路。5)校时电源电路当重新接通电源或走时出现误差时都需要对时间进行校正。通常,校正时间的方法是:首先截断正常的计数通路,然后再进行人工出触发计数或将频率较高的方波信号加到需要校正的计数单元的输入端,校正好后,再转入正常计时状态即可。根据要求,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因此,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图3-7所示即为带有基本RS触发器的校时电路,图3-7 带有消抖动电路的校正电路6)整点报时电路一般时钟都应具备整点报时电路功能,即在时间出现整点前数秒内,数字钟会自动报时,以示提醒。其作用方式是发出连续的或有节奏的音频声波,较复杂的也可以是实时语音提示。根据要求,电路应在整点前10秒钟内开始整点报时,即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报时电路报时控制信号。报时电路选74HC30,选蜂鸣器为电声器件。四、元器件1.实验中所需的器材5V电源。面包板1块。示波器。万用表。镊子1把。剪刀1把。网络线2米/人。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CD4511集成块6块。CD4060集成块1块。74HC390集成块3块。74HC51集成块1块。74HC00集成块5块。74HC30集成块1块。10MΩ电阻5个。500Ω电阻14个。30p电容2个。32.768k时钟晶体1个。蜂鸣器。2.芯片内部结构图及引脚图
图4-1 7400 四2输入与非门 图4-2 CD4511BCD七段译码/驱动器图4-3 CD4060BD 图4-4 74HC390D图4-5 74HC51D 图4-6 74HC303.面包板内部结构图
面包板右边一列上五组竖的相通,下五组竖的相通,面包板的左边上下分四组,每组中X、Y列(0-15相通,16-40相通,41-55相通,ABCDE相通,FGHIJ相通,E和F之间不相通。
五、个功能块电路图1. 一个CD4511和一个LED数码管连接成一个CD4511驱动电路,数码管可从0---9显示,以次来检查数码管的好坏,见附图5-1。图5-1 4511驱动电路2. 利用一个LED数码管,一块CD4511,一块74HC390,一块74HC00连接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在晶振的作用下数码管从0—9显示,见附图5-2。图5-2 74390十进制计数器3. 利用一个LED数码管,一块CD4511,一块74HC390,一块74HC00和一个晶振连接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数码管从0—6显示,见附图5-3。图5-3 74390六进制计数器4. 用一个六进制电路和一个十进制连接成一个六十进制电路,电路可从0—59显示,见附图5-4图5-4 六十进制电路5. 利用两个六十进制的电路合成一个双六十进制电路,两个六十进制之间有进位,见附图5-5。
图5-5 双六十进制电路6. 利用CD4060、电阻及晶振连接成一个分频——晶振电路,见附图5-6。图5-6 分频—晶振电路7. 利用74HC51D和74HC00及电阻连接成一个校时电路,见附图5-7。图5-7 校时电路8. 利用74HC30和蜂鸣器连接成整点报时电路。见附图5-图5-8 整点报时电路9. 利用两个六十进制和一个十二进制连接成一个时、分、秒都会进位的电路总图,见附图5-9。
❹ 求数字电路设计:设计一个3位数字显示计时器(具备开机自动清零,最大时间9分59秒,精度为秒)求原理和图~
555构成振荡电路,产生秒脉冲。
HC160/162构成计数电路3个。清零电路用RC做,控制各计数器清零端
4543构成译码器3个。
启停可以用开关控制555的复位端。就可以了。
❺ 用Proteus设计电路图在三个数码管上显示当前日期
这需要6位数码管显示。但不能显示汉字年月日的。
❻ 电工数字钟课程设计 电路图 详细一点啊
设计太有针对性,很难找到,找到一个也是数字钟的:
本设计采用 89C51 进行 24 小时计时并显示。要求其显示时
间范围是 00:00:00~23:59:59,具备有时分秒校准功能。数字钟上面要带有
闹钟,闹钟与时钟之间能随时切换,闹钟具备时分秒设置功能。
设计的详细资料在图片上的网站搜“带整点报时与闹钟功能的数字钟设计,附设计框图,电路图,C语言源程序.元器件清单”,希望能对你有点用吧..一到课程设计的时候就让人头疼....
❼ 求一份以逻辑电路搭建的万年历设计图,非单片机。
要用到的东西太多了,其实也是可以的,一个电路就得用:一个60HZ的方波,秒到分用一个6进制计数器加一个10进制计数器,分到时也是一样的,时到日就得用一个2进制计数器加一个12进制的,日到月就是一个三进制加一个10进制的,这当中还得加几个门电路来区分大小月和2月29日,月到年就得一个12进制的,大概就几个IC吧,想动手的话做个数字表就有你受的了。
❽ 想设计一个计时电路,给电计时,断电停止计时,并且数显装置能够显示计时时间,怎么设计好,用到那些元器
555,4017,4511,数码管,如用单片机则电路较简单,但要会写程序
❾ XMT102数显温控仪接线图
XMT102数显温控仪接线图:
数显温控仪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
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
(9)纪念日数显装置电路设计图扩展阅读:
干式变压器温度控制器采用高性能PT100传感器,是保证干式变压器安全运行的控制装置。该仪表设计新式,结构紧凑、牢固、显示醒目、直观,具有更加完善的系统保护、参数保存与输出指示等功能。
其特有的温度超限报警,超温跳闸;负载断线报警输出,可以更好的保证无人值守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1、对三相绕组温度的巡回显示或最高温度相绕组的跟踪显示(可随意切换)。任何一路超过预设点即起控风机。
2、实现冷却风机启停的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可随意切换)。
3、风机启停、超温报警、超温跳闸信号的显示、输出及远传。
4、传感器开路、短路及超过测量范围提示;风机断线报警与输出。
5、三相温度修正。
❿ 位置的数显装置是由什么电路和显示器组成的
主要由以下七部分组成。(1)系统管理程序;(2)零件加工源程序的输入、输出设备的管理程序;(3)机床手动控制程序;(4)系统的编译程序;(5)插补程序;(6)伺服控制开关量控制程序;(7)系统自检程序。 数控系统是所有数控设备的核心。数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对象是坐标轴的位移(包括移动速度、方向、位置等),其控制信息主要来源于数控加工或运动控制程序。因此,作为数控系统的最基本组成应包括:程序的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这三部分。1、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的作用是进行数控加工或运动控制程序、加工与控制数据、机床参数以及坐标轴位置、检测开关的状态等数据的输入、输出。键盘和显示器是任何数控设备都必备的最基本的输入/输出装置。此外,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还可以配光电阅读机,磁带机或软盘驱动器等。作为外围设备,计算机是目前常用的输入/输出装置之一。2、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是数控系统的核心。它由输入/输出接口线路、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器等部分组成。数控装置的作用是将输入装置输入的数据,通过内部的逻辑电路或控制软件进行编译、运算和处理,并输出各种信息和指令,以控制机床的各部分进行规定的动作。在这些控制信息和指令中,最基本的是坐标轴的进给速度、进给方向和进给位移量指令。它经插补运算后生成,提供给伺服驱动,经驱动器放大,最终控制坐标轴的位移。它直接决定了刀具或坐标轴的移动轨迹。此外,根据系统和设备的不同,如:在数控机床上,还可能有主轴的转速、转向和起、停指令;刀具的选择和交换指令:冷却、润滑装置的起、停指令;工件的松开、夹紧指令;工作台的分度等辅助指令。在基本的数控系统中,它们是通过接口,以信号的形式提供给外部辅助控制装置,由辅助控制装置对以上信号进行必要的编译和逻辑运算,放大后驱动相应的执行器件,带动机床机械部件、液压气动等辅助装置完成指令规定的动作。3、伺服驱动伺服驱动通常由伺服放大器(亦称驱动器、伺服单元)和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在数控机床上,目前一般都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在先进的高速加工机床上,已经开始使用直线电动机。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的数控机床上,也有采用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情况;对于简易数控机床,步进电动机也可以作为执行器件。伺服放大器的形式决定于执行器件,它必须与驱动电动机配套使用。以上是数控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机床性能水平的提高,对系统的功能要求也日益增强,为了满足不同机床的控制要求,保证数控系统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并方便用户使用,常用、较为先进的数控系统,一般都带有内部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机床的辅助控制装置。此外,在金属切削机床上,主轴驱动装置也可以成为数控系统的一个部分;在闭环数控机床上,测量检测装置也是数控系统必不可少的。对于先进的数控系统,有时甚至采用计算机作为系统的人机界面和数据的管理、输入/输出设备,从而使数控系统的功能更强、性能更完善。总之,数控系统的组成决定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设备的具体控制要求,其配置和组成具有很大的区别,除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装置、数控装置、伺服驱动这三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外,还可能有更多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