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能源汽车的无线充电,即将问世
如今大部分的手机,都支持了无线充电。只需要把手机放在无线充电板上,即可进行充电。虽然无线充电的速度是要比有线偏慢的,但无线充电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更为简单快捷的。如果把这项技术使用到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上,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除了这些问题,无线充电还面临着一个成本过高的问题。目前上汽荣威,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等主流车企也都在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进行研发测试。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支持无线充电的量产车型,但我觉得应该是快来了。无线充电是未来无人驾驶的一个重要必备条件,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可以坐着车抵达目的地后就下车,而车辆自己会停放到车位里面去并且自动充电,准备下一次的出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电动车未来能像手机一样,实现无线充电吗
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尚且如此,更别谈能满足动态无线充电的道路了。抛开技术难度不说,就成本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态无线充电也仅仅是停留在实验阶段,很难做到普及,但这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大方向。
写在最后:
给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就目前来看,只有静态无线充电可实现,但是静态无线充电相比有线充电,只是方便了一点,在成本、安全以及充电效率方面远不及有线充电。而动态无线充电在技术以及成本控制上,在短时间内难以普及。
之所以现在的电动汽车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少之又少,其根本原因还是静态无线充电的实用性差。即便是支持无线充电,大多数用户也不会去使用,部分车企之所以推出支持无线充电的车型,主要还是为了博得眼球。
㈢ 思皓E10X的无线充电功能,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虽然思皓品牌成立时间仅仅只有两年,但依托其背后江淮和大众两大集团的技术背书支持下,新车型涌现不断。就在本次2020广州车展上,它们再次带来了一款面向入门级市场推出的新车——思皓E10X。
平铺在地板下方的电池外露程度不高,悬架结构依旧是同级别最常见的前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的设定。
全文总结:
政策补贴退坡,竞争环境激烈都没能阻挡国内外众多车企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决心,而从国内市场来看,这种续航里程偏短,车身尺寸不大的纯代步需求电动车也依旧有着一定的市场需求,销量成败还要看最终的价格。从目前给出的5-8万元预售价来看,还是有着一定的吸引力的。
㈣ 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详解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埋于地面下的供电导轨以高频交变磁场的形式将电能传输给运行在地而上一定范围内的车辆接收端电能拾取机构,进而给车载储能设备供电。
当开始充电时,电力发射器PTx通过其线圈产生交变电流,从而根据法拉第定律产生交变磁场。该磁场又由电力接收器PRx内的线圈拾取并由功率转换器转换回可用于对电池充电的直流电流。
磁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可以穿过任何非金属非铁质材料,如塑料、玻璃、水、木材和空气。换句话说,电力发射器PTx和电力接收器PRx之间不需要电线和连接器,从而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
(4)小车无线充电装置设计扩展阅读:
应用
沃尔沃在其经典车型C30上加装一个无线感应充电装置,让司机给汽车补充能量时只需要将车开到固定位置,而不接触充电电缆。
该装置由电池、充电感应器、交直流转换器和控制系统组成,以地面充电板作为媒介给电池“喂食”交流电,大约2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如果用家用的照明电,则一般要6-8小时才可以充满。
㈤ 汽车无线充电的原理是什么
无线输电”技术的突破之处在于,找到了“抓住”电磁波的方法,即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
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传输能量。
系统由位于汽车外部主级电路和位于汽车的内部的次级电路、整流器以及驱动系统构成。通常在充电的时候,带有扁平铁芯的主级线圈,即耦合器,是通过手动的方式被插在次级铁芯中一个缝隙处,这样,能量就能够从安置在底层的主级电路被转换到电池中。
日产魔方电动车:采用了可在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之间提供电力的电磁感应方式.即将一个受电线圈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将另一个供电线圈装置安装在地面,当电动汽车驶到供电线圈装置上,受电线圈即可接受到供电线圈的电流,从而对电池进行充电。
日本无线充电式混合动力巴士:电磁感应式,供电线圈是埋入充电台的混凝土中的。车开上充电台后,当车载线圈对准供电线圈后(重合),车内的仪表板上有一个指示灯会亮,司机按一下充电按钮,就开始充电。
㈥ 汽车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㈦ 无线充电全电路设计图是怎样的
不同的设计思路和理念有很多设计图这里取一张广泛流行的设计图,以做参考。
㈧ 汽车无线充电是怎么回事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 [1] 。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充电解决方案就采用了电磁感应,事实上,电磁感应解决方案在技术实现上并无太多神秘感,中国本土的比亚迪公司,早在2005年12月申请的非接触感应式充电器专利,就使用了电磁感应技术。
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汽车无线充电这些优势是否能够成为无线充电产业发展的有利支撑,尚未可知。目前来看,无线充电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电动汽车具备一定的应用可能。
㈨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类型
新能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从基本原理上区分,主要有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
电磁感应的研究聚焦在感应充电、无线充电、电磁感应和充电站领域;磁场共振的研究聚焦在无线电源、共振频率、感应系数、天线和发射器领域。
中兴、宝马、奔驰等采用电磁感应式技术原理,高通Halo、Witricity 采用磁场共振式技术原理。
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智能电网进行无线充电控制,将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管理权限上交,由智能电网对无线充电装置进行控制。此种方法可以协调区域内的用电情况,在智能电网管控中通过对电动汽车行驶区域的电力使用情况及电力负荷情况来进行智能的充电及电力的控制,从而保证电网运行效果良好,电力使用情况在电网负荷的范围内。
㈩ 汽车也能无线充电 捷尼赛思eG80这项新技术有点意思
此前我们曾多次曝光过新车的路试谍照,新车将沿用燃油版车型的设计,巨大的盾型格栅内部将配备封闭式中网,前包围处将配备黑色网格式格栅,凸显一定的精致感,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未来将主攻豪华品牌市场。据悉,新车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发布,续航里程或将能够达到500公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