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OLED显示屏的车载显示
汽车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信息密度在日益上升,这使得汽车内部显示器不再仅仅是基本的集中仪表显示,而是要满足越来越详细和多样化的车内信息显示需求。车载显示器市场按应用分为车载导航装置、车载电视,以及车载信息系统;按装配时间分为原装和后装两个市场。原装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进入较难;后配市场则不需认证,是目前最大的市场,约是原装市场的20倍。未来随着汽车导航系统等成为汽车标配,新车配备显示器的比例即原装市场的比例会逐步提升。
汽车电子需要的显示产品,对于环境适应性要求高,普遍需求的车载显示屏的性能指标为:亮度20~60nit,常温工作寿命50000小时,耐受温度范围-40~85℃。在北美汽车显示市场,VFD(真空荧光显示器)长期以来很受欢迎,因为它们具有出色的亮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可见度。但随着OLED、LCD液晶显示技术的兴起,VFD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因为VFD功耗大、全彩化和解析度受到极大限制。
LCD液晶显示技术逐渐开始应用在车载显示领域,然而由于液晶显示技术受制于环境温度的影响,限制了车载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制作液晶显示屏的液晶材料在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变成液体,而温度过低时会冷却变成晶体,无论变成哪种状态,液晶材料都不再具有能受电场控制的光电效应,导致液晶显示屏不能正常工作,此外液晶显示的对比度、视角、响应速度也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环境变化大的车载显示而言,液晶不是好的显示方式。
同成熟的TFT-LCD相比,OLED(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是主动发光的显示器,具有高对比度、宽视角(达170?)、快速响应(~1μs)、高发光效率、低操作电压(3~10V)、超轻薄(厚度小于2mm)等优势。利用OLED技术制作的车载显示器,可具有更轻薄迷人的外观、更优异的彩色显示画质、更宽广的观看范围和更大的设计灵活性,更重要的是OLED环境适应性要远远优越于液晶显示,可耐受的温度区间达到-40~85℃温度范围。并且OLED不含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OLED显示应用在车载领域具有极大的优势。
DisplaySearch的调研报告显示,在OLED面板的各种应用中,2005年度汽车音响应用市场占总出货量的3[%],产值达11[%],占据了高端应用市场的主要份额。实际上,福特的阿斯顿·马丁DB9、大切诺基吉普车和雪佛兰Corvette等汽车已经采用了单色OLED小分子无源矩阵显示器,在亮度下降至原始亮度的80[%]以前可以工作30000小时。
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认为,OLED显示屏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优势,他们不需要和过去一样在汽车上穿孔布线,就可以迅速安装汽车仪表盘照明系统,并且OLED技术能够给高端豪华汽车带来完美感觉,对于豪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来说,这意味着重大的节省,同时会让消费者更满意。OLED的寿命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常规环境下40000~50000小时的寿命已经和TFT-LCD的寿命水平相当。日本PiONeer是最早有OLED产品上市的厂商,早在1997年就将单色OLED应用在汽车音响上,2004年更是首次推出了全彩系列的OLED音响。其他公司推出的车载显示OLED产品,工作温度范围都达到了-40~85℃,单色产品的寿命达到了55000小时(70nit)和50000小时(80nit),车载芯片的工作温度还在进一步提高中。
图:日本Pioneer汽车音响产品DEH-P7800MP(65K色,256×64)。
Ⅱ 汽车仪表盘双圆盘设计介绍
还是要看看具体的车辆品牌的才能确定的。
Ⅲ 触摸屏汽车仪表盘应如何设计
这玩意都触摸,那道路事故不就直线上升了么,仪表满足显示是最大的要求,触摸无非是可以查看某个单项的详细信息,比如油耗统计,里程统计等等,这些功能你需要专门的电路配合计算,而且必须有行车锁止功能,以满足安全要求。
Ⅳ “汽车仪表检测装置的硬件开发设计”主要研究什么高人指点!
检测装置的硬件开发任务较仪表硬件开发要简单很多,主要任务在软件开发中
硬件主要建立跟仪表之间的通讯即可,外围添加显示及控制按键即可,其它的开发任务基本在软件
Ⅳ 汽车史上9种奇葩设计,网友:脑洞真大
人们对美感的追求可谓由古至今,在汽车的设计上也是如此,追求的是美观且实用。但是也有些设计“脑洞太大”,又或者说他们思维太超前,一些几十年前的设计如今看来也是相当奇葩。
发动机机舱盖上的仪表
这辆诞生于1955年的ArgentineAerocar从前面看挺正常,但是车尾却带有巨大的螺旋桨。有资料显示,这款车的最高车速为160km/h。如今看来这个速度已经不稀奇,科尼塞克的跑车极速可以去到400+km/h。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不过这车要是开在路上,估计没人敢追尾,不然的话车头都给削没了。
虽说这些设计并没有被采纳和量产,但是也给后来汽车的设计起到了启发的作用。在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中,必然会有一些设计成为“先驱”,也会有一些设计成为“先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汽车人机工程学的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人机工程学科的命名和定义
1.1.1 学科命名
1.1.2 学科定义
1.2 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
1.2.1 人机工程学的学科支柱
1.2.2 微观和宏观人机工程学
1.3 人机工程学科发展展望
1.4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手段
1.4.1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1.4.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工具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 人体基本特性
2.1 人体尺寸
2.1.1 人体静态尺寸及其测量
2.1.2 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
2.1.3 我国成年人人体静态尺寸
2.1.4 其他国家人体静态尺寸
2.1.5 人体静态尺寸的差异
2.1.6 人体静态尺寸的相关性
2.1.7 人体动态尺寸
2.2 人体生物力学特点
2.2.1 人体运动系统、
2.2.2 肢体质量、惯量和质心
2.2.3 人体的出力
2.3 人体作业特点
2.3.1 作业姿势
2.3.2 操作灵活性
2.4 人的感知特性
2.4.1 人对信息的感受和处理
2.4.2 人的视觉特性
2.4.3 人的听觉特性
2.4.4 人的皮肤感觉特性
2.5 人的功能和心理特性
2.5.1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
2.5.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2.5.3 人的心理特点
2.5.4 人的可靠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人机界面、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
3.1 显示装置设计
3.1.1 显示装置的类型和选择
3.1.2 显示装置的设计原理
3.2 操纵装置设计
3.2.1 操纵装置的类型和特点
3.2.2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则
3.2.3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理
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
3.3.1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概述
3.3.2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
3.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的人体数据运用准则
3.3.4 典型的作业空间设计
3.3.5 人机系统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 作业环境设计
4.1 室内微气候设计
4.1.1 室内微气候及其影响因素
4.1.2 人体对微气候的反应和热舒适
4.1.3 室内微气候设计原理
4.2 空气质量的改善
4.2.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4.2.2 空气污染防治
4.3 环境照明
4.3.1 照明的度量
4.3.2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
4.3.3 照明设计
4.4 色彩设计
4.4.1 色彩的基本概念
4.4.2 色彩对人的影响
4.4.3 作业环境色彩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工具
5.1 H点装置
5.1.1 HPM-型H点测量装置的构造
5.1.2 H点设计工具
5.1.3 H点装置上的基准点
5.1.4 H点装置的功能和应用
5.2 驾驶员H点位置曲线
5.2.1 A类车SAEH点位置曲线
5.2.2 B类车SAEH点位置曲线
5.2.3 踏板平面角
5.3 眼椭圆
5.3.1 眼椭圆的定义和由来
5.3.2 A类车、行程可调节座椅眼椭圆
5.3.3 A类车、固定座椅眼椭圆
5.3.4 B类车眼椭圆
5.3.5 眼椭圆的理论解释
5.3.6 眼椭圆的应用
5.4 头廓包络
5.4.1 概述
5.4.2 A类车头廓包络
5.4.3 B类车头廓包络
5.4.4 头廓包络的应用
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
5.5.1 相关概念
5.5.2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测量
5.5.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描述
5.5.4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
5.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应用
5.5.6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与个体伸及能力界面的区别
5.6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
5.6.1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生成
5.6.2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定位
5.7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
5.7.1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生成
5.7.2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定位
5.8 数字人体模型
5.8.1 数字人体模型的基本原理
5.8.2 数字人体模型的功能和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
6.1 汽车产品开发过程概述
6.1.1 汽车分类
6.1.2 汽车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
6.2 汽车概念设计
6.2.1 汽车概念设计概述
6.2.2 汽车总体布置
6.2.3 硬点和硬点尺寸
6.3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
6.3.1 乘员空间布置和人机界面设计
6.3.2 驾驶员人机工程学性能优化
6.3.3 汽车人机工程学性能的主观评价
6.4 汽车座椅设计
6.4.1 汽车座椅概述
6.4.2 汽车座椅设计的参数
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 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
7.1 CATIA人机工程模块简介
7.2 人体模型的建立
7.2.1 建立目标群体人体数据
7.2.2 建立用于分析的人体模型
7.2.3 设置人体模型的属性
7.3 典型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
7.3.1 人体模型的定位
7.3.2 姿势评估
7.3.3 其他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Ⅶ 汽车HUD是什么意思,好像关于汽车屏幕显示的,请多指教
hud抬头显示又称为平视显示器,它被广泛应用在军用飞机上,作为飞行辅助仪器。从名称便可以得知,“平视”——通过光学反射原理,使重要的资讯投射在玻璃上,不需要驾驶员低头观察。
实际上hud抬头显示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司机驾驶的稳定,将更多精力放到观察路况上。举个例子,如果在高速公路行驶,如果驾驶员有几秒钟把注意力放到低头查看导航或者行车状态,殊不知这几秒时间,你的车辆已经在很高的车速中“盲开”了数十米,高速行驶中车况瞬息万变,最终会遇到什么都难以想象。
汽车HUD注意事项
目前HUD已经不仅仅是高端车辆的“专利”,开始逐渐走向平民化,普通车辆也可以体验到HUD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做HUD,来起到导航的作用,当然效果就不怎么样了;还可以购买外置HUD,直接读取车辆的各种信息投影到挡风玻璃上。
HUD虽然仍存在争议,但是其对于行车安全性的提高却是毋庸置疑的。随着HUD平视显示器的发展和完善,这项车载显示器中的黑科技在未来有望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至于它能否取代液晶仪表显示器,还有待考究。
Ⅷ 什么是汽车HUD平视显示器
汽车HUD又称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简称HUD,是目前普遍运用在航空器上的飞行辅助仪器,是6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电子组件、显示组件、控制器、高压电源等组成的综合电子显示设备。它能将飞行参数、瞄准攻击、自检测等信息,以图像、字符的形式,通过光学部件投射到座舱正前方组合玻璃上的光/电显示装置上。飞行员透过组合玻璃观察舱外景物时,可以同时看到叠加在外景上的字符、图像等信息。HUD的基本架构包含两个部分:资料处理与影像显示。资料处理单元是将飞机上各系统的资料整合处理之后,根据选择的模式转换成预先设定的符号,图形或者是以文字或者是数字的型态输出。有些产品将讯号处理与影像输出分成两个装置,不过大致上都是类似的工作方式。
Ⅸ 这种“车载显示器”的机构如何设计呢
市场上有这样的显示器,
Ⅹ 课程设计:汽车尾灯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设计任务:根据已知条件,设计、制作一个汽车尾灯显示的PLC电路。 二、设计要求:设汽车尾部左右两侧各有3个指示灯(用发光管模拟),。要求是:
① 汽车正常行驶时,尾灯全部熄灭。
② 当汽车右转弯时,右侧3个指示灯按右循顺序点亮。
③ 当汽车左转弯时,左侧3个指示灯按左循顺序点亮。
④ 临时刹车时,所有指示灯同时闪烁。
⑤ 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计算电路元件参数与元件选择、并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阐述基本原理。 三、设计期限 2007年 12 月 27 日至 2008 年 1 月 6 日 目 录1设计意义2梯形图3指令表4原理5 设计感想6参考文献 一 设计意义 汽车尾灯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在交通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次设计的是简易汽车尾灯,实现较简单的逻辑功能。重点是通过本次设计过程,了解和掌握逻辑电路的设计、分析。 元件定义X2代表汽车左转按钮,X3代表汽车右转按钮,X4表示刹车,Y1,Y2,Y3是左转显示灯,Y4,Y5,Y6是右转显示灯当汽车左转时,左转显示灯顺序点亮,如果左转又刹车则左转显示灯闪烁;当汽车右转时,右转显示灯顺序点亮,如果右转又刹车则右转显示灯闪烁;单独刹车则所有显示灯同时闪烁。 二 梯形图 三 指令表 四 原理 当汽车左转(按下X2)Y1,Y2,Y3 车尾灯顺序点亮;当汽车右转(按下X3)Y4,Y5,Y6车尾灯顺序点亮;有紧急情况汽车临时刹车(按下X4)Y1-Y6车尾灯全部闪烁;汽车正常行驶(按下X1)所有车尾灯全部熄灭 五 设计感想本次课程设计是我目前收获最大的一次课程设计。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这次课程设计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应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机会,从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到对电路的设计对电路的仿真再到最后电路的成型,都对我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检验。可以说,本次课程设计有苦也有甜。 设计思路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设计思路是成功的,那你的设计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应该在设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像查找详细的资料,为我们设计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能有丝毫的急躁,马虎,对电路的调试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躁,因为是在电脑上调试,比较慢,又要求我们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调试方法。这又要我们要灵活处理,在不影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加快进度。要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才能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有耐心,要有坚韧的毅力。在多种方案的选择中,我们仔细比较分析其原理以及可行的原因,最后还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使整个电路可稳定工作。设计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可能相当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未免有点灰心,有时还特别想放弃,此时更加需要静下心,查找原因。 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辅导以及同学们的热心帮助。我忠心的感谢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 《数字电路》《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数字电子学基础》《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图解电子技术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