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南高考题中,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题中,装置B的作用是什么啊
一、首先制取乙烯,实验室制乙烯用酒精在 有浓硫酸、170°C 的条件下 反应生成乙烯:内
CH3CH2OH→CH2CH2+H2O
二、容然后将乙烯通入液溴,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无色液体)
CH2CH2+Br2→CH2Br-CH2Br
这里的加成反应是指CH2CH2的碳碳双键断裂,跟溴结合。
三、冷水的作用:防止液溴挥发(液溴易挥发,熔点:-7.2°C;沸点:58.78°C)
四、通入乙烯量远远大于理论所需要的量主要是因为乙烯通过液溴的速度过快,乙烯未能完全与液溴反应就逸出了。
五、第一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副反应生成的酸性气体(CO2、SO2)
副反应:碳化反应
六、第二个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挥发的溴单质,进行尾气处理。
七、液溴上覆盖少量的水:1,2-二溴乙烷微溶于水,且易挥发,加入少量的水能防止1,2-二溴乙烷挥发。
2. 某同学想通过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实验后测得反应前C管
Ⅰ、浓硫酸有吸水性,能吸收二氧化硫中的水分,防止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而干扰二氧化硫;碱石灰是干燥剂,能吸收水分,防止水蒸气的干扰;碱石灰是碱性物质,能吸收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防止污染大气,故答案为:干燥SO2气体,防止水蒸气与Na2O2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同时吸收过量的SO2,以免污染空气;
Ⅱ、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氧气,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观察其是否燃烧;
Ⅲ、推理法可以推出:假设3:是含有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故答案为:有Na2SO3和Na2SO4;
(1)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的原理方程式为:Na2O2+SO2=Na2SO4,故答案为:Na2O2+SO2=Na2SO4;
(2)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如果含有亚硫酸钡,加入硝酸后,会将之氧化为硫酸钡,不能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故答案为:否;HNO3有氧化性,据此不能确定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或二者兼有;
(3)如果根据(m2-m1)等于参加反应的SO2质量,推断生成Na2SO3的质量为(m2-m1)×126/64g,但是该反应中吸收SO2同时有O2产生,所以(m2-m1)不等于参加反应的SO2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故答案为:因为该反应中吸收SO2同时有O2产生,所以(m2-m1)不等于参加反应的SO2质量,故该推算不合理;
(4)若假设2成立,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为:Na2O2+SO2=Na2SO4,则(m2-m1)等于参加反应的SO2质量,则参加反应的Na2O2物质的量n(Na2O2)=
m2?m1 |
64 |
m2?m1 |
64 |
3. 某同学想通过下图装置实验、探究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Ⅰ.装置B
Ⅰ.水能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装置D除了吸收过量的SO2,避免污染空气外,还起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4OH-+O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Na2O2反应;
Ⅱ.假设3:由假设1与假设2可知,固体可能是Na2SO3和Na2SO4;
故答案为:含有Na2SO3和Na2SO4;
(1)若只有Na2SO4生成,二氧化硫被过氧化钠氧化为硫酸钠,反应方程式为Na2O2+SO2=Na2SO4;
故答案为:Na2O2+SO2=Na2SO4;
(2)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如果含有亚硫酸钡,加入硝酸后,会将之氧化为硫酸钡,不能确定产物是Na2SO3还是Na2SO4或二者兼有,不能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
故答案为:否;
(3)要做验证固体有Na2SO3和Na2SO4,可以检验SO32-与SO42-,实验方案为:
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加过量的1mol?L-1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Na2SO3或Na2SO4;继续滴加适量的1mol?L-1的稀盐酸,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则证明有Na2SO3和Na2SO4,即假设3成立(或: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滴加过量的1mol?L-1稀盐酸,若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则证明有Na2SO3;继续滴加适量的1mol?L-1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Na2SO4,综总上述,假设3成立);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 |
②滴加过量的1mol?L-1BaCl2溶液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Na2SO3或Na2SO4 |
③滴加适量的1mol?L-1的稀盐酸 | 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则证明有Na2SO3和Na2SO4,即假设3成立 |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①取少量C中固体产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 |
②滴加过量的1mol?L-1稀盐酸 | 若产生剌激性气味气体,则证明有Na2SO3 |
③滴加适量的1mol?L-1BaCl2溶液 |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Na2SO4.综合上述,假设3成立 |
4. 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烧瓶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