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
固定装置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检查装置气密性,装高锰酸钾得试管口略微版向下(这点一般不权考),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高锰酸钾收集氧气的标志防止高锰酸钾加热后生成紫色气体进入集气瓶),如果用排水发收集氧气后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走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流倒吸进入试管爆炸,最后要检验气体用带火星小木条 ,大概就是这样了
『贰』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全过程,急啊~~~~~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将某些含氧化合物加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含氧化合物为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简便、安全,但是原料的价格较高,利用率低,高锰酸钾分解时化合态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化成游离态的氧元素(即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2.另外,在实验室还可用其它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如过氧化氢分解:
2H2O2 2H2O+O2↑
三、制取氧气时的问题:
1.原理拓展
催化剂的作用:在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中要用到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催化剂是指那些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就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比较
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各有特点。高锰酸钾是固体,相对容易保存;双氧水是液体,易分解,不宜久置。但是用高锰酸钾需要加热,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非常迅速,不需加热。
2.成功关键
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不要紧紧地堆放在试管底部,要平铺在试管中;开始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将灯焰放在靠试管口一端有药品的地方加热,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和需氧气量的多少,将灯焰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率和数量。
3.双氧水的浓度
市售的双氧水一般有两种浓度,一种是30%左右的浓溶液,一种是3%的稀溶液。制取氧气比较适宜的浓度在10%左右。太稀反应慢,收集时间较久。双氧水太浓反应过于剧烈,放热多,会造成收集的氧气中水蒸气过多。
4.注意事项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顺序要先下后上,从左至右装配仪器。并注意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管口的1/4)左右处,试管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理和装入固体试剂?
加入高锰酸钾,并使之倾斜地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
(3)为什么要稍向下倾?
因加热时药品里所含的湿气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炸裂。
(4)为什么气泡刚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开始加热时排出的主要是空气,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才是氧气,这时才能进行收集。
(5)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在停止制氧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拿出来,然后移去酒精灯?
如果先移去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沿导管被吸到热的试管里,有使试管破裂的可能。
(6)为什么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以免气体难于排出。
(7)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怎样验证氧气已经集满?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去试验氧气,是鉴定氧气的一种常用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8)怎样验证制得的气体是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实验拓展:
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双氧水的添加可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在实验室中想制得少量的氧气,也可以使用图的装置,往试管中注入1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在投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塞紧塞子,氧气沿导管排出。例如,用15 mL过氧化氢水溶液,加0.1 g二氧化锰,大约半分钟可得氧气0.7 L。比较适合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实验装置见图A。
B
A
A装置只能一次性或间断性地收集氧气,不能连续收集。为了能达到连续收集的目的,可以将大试管改成锥形瓶,单孔塞改成双孔塞,并使用长颈漏斗。实验装置见图B。
B装置虽然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但是对反应速率的控制不是太好,特别是双氧水浓度偏高时易发生溶液从长颈漏斗中冲出。同时也不能停止反应。将长颈漏斗改成分液漏斗,是较为理想的制取装置。
C
装置中分液漏斗的作用有:
(1)控制滴加液体的总量,获得所需气体的总量,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药品;
(2)控制滴加液体速率,从而实现控制反应速率;
(3)可控制反应随时开始,随时停止
参考资料:http://www.gogoask.com/zhuantiXL/huaxue/chuzhong/%D1%F5%C6%F8%B5%C4%D6%C6%B7%A8%B1%C8%BD%CF.htm
『叁』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操作步骤
1、装配实验装置(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热的氧气流把高锰酸钾粉末吹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酒精灯外焰要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时开始收集。
(①在加热前就应把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等待收集;②开始有气泡不要就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③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溢出时,证明已满。)
6、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3)实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拆除顺序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2、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先预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
3、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4、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5、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6、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7、实验结束时,先移走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以便把空气排尽。
『肆』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列顺序是()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的气密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故选:B.
『伍』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1)实验室制氧气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撤去酒精灯;②检查装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1)实验室制氧气有以下操作步骤: ①撤去版酒精灯;②检查装权置气密性;③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④点燃酒精灯;⑤收集气体;⑥撤出伸入水槽中的导管;⑦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体;⑧选择好仪器准备实验;⑨固定试管.操作的正确顺序应该是⑧②⑦⑨③④⑤⑥①;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开始收集氧气的最适宜时刻是:均匀连续冒气泡时,这时排出的气体是氧气; (4)由于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集满氧气后,集气瓶移出水面,瓶子应正放在桌上; (5)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答案为:(1)⑧②⑦⑨③④⑤⑥① (2)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3)气泡连续,并且均匀放出时 (4)正,O 2 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5)防止 粉末进入导气管 |
『陆』 怎样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按装置图搭好装置,按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
检查装置气密性:加热空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若有,则气密性良好。
称量药品,装入试管中,预热均匀后,加热。
导管口有连续不断的气泡冒出后用集气瓶收集氧气。
收集满后,先将导管从水槽里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
拆除装置,顺序与之前相反。
整理洗涤仪器。
『柒』 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架台上;
3、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5、将导管从水中取出;
6、熄灭酒精灯。
注意问题:
1、装置安装的顺序为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2、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3、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4、集气瓶中要装满水,不得有气泡;
5、用酒精灯给试管用外焰加热并均匀受热,均匀受热后,才能对盛有药品的部位由前到后集中加热;
6、收集气体要等到气泡连续并均匀时才能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7、实验完毕,要选将导管从水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