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挖掘机理论
挖掘机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单斗液压挖掘机的总体结构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总体结构包括动力装置、工作装置、回转机构、操纵机构、传动系统、行走机构和辅助设备等。
常用的全回转式液压挖掘机的动力装置、传动系统的主要部分、回转机构、辅助设备和驾驶室等都安装在可回转的平台上,通常称为上部转台。因此又可将单斗液压挖掘机概括成工作装置、上部转台和行走机构等三部分。
挖掘机是通过柴油机把柴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液压柱塞泵把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通过液压系统把液压能分配到各执行元件(液压油缸、回转马达+减速机、行走马达+减速机),由各执行元件再把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工作装置的运动、回转平台的回转运动、整机的行走运动。
二、挖掘机动力系统
1、挖掘机动力传输路线如下
1)行走动力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中央回转接头——行走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驱动轮——轨链履带——实现行走
2)回转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回转马达(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减速箱——回转支承——实现回转
3)动臂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动臂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动臂运动
4)斗杆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斗杆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斗杆运动
5)铲斗运动传输路线:柴油机——联轴节——液压泵(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分配阀——铲斗油缸(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铲斗运动
2、 动力装置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动力装置,多采用直立多缸式、水冷、一小时功率标定的柴油机。
3、 传动系统
单斗液压挖掘机传动系统将柴油机的输出动力传递给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机构等。单斗液压挖掘机用液压传动系统的类型很多,习惯上按主泵的数量、功率的调节方式和回路的数量来分类。有单泵或双泵单回路定量系统、双泵双回路定量系统、多泵多回路定量系统、双泵双回路分功率调节变量系统、双泵双回路全功率调节变量系统、多泵多回路定量或变量混合系统等六种。按油液循环方式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按供油方式分为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
凡主泵输出的流量是定值的液压系统为定量液压系统;反之,主泵的流量可以通过调节系统进行改变的则称为变量系统。在定量系统中各执行元件在无溢流情况下是按油泵供给的固定流量工作,油泵的功率按固定流量和最大工作压力确定;在变量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双泵双回路恒功率变量系统,有分功率变量与全功率变量之分。分功率变量调节系统是在系统的每个回路上分别装一台恒功率变量泵和恒功率调节器,发动机的功率平均分配给各油泵;全功率调节系统是有一个恒功率调节器同时控制着系统中的所有油泵的流量变化,从而达到同步变量。
开式系统中执行元件的回油直接流回油箱,其特点是系统简单、散热效果好。但油箱容量大,低压油路与空气接触机会多,空气易渗入管路造成振动。单斗液压挖掘机的作业主要是油缸工作,而油缸大、小有腔的差异较大、工作频繁、发热量大,因此绝大多数单斗液压挖掘机采用开式系统;闭式回路中的执行元件的回油路是不直接回油箱的,其特点式结构紧凑,油箱容积小,进回油路中有一定的压力,空气不易进入管路,运转比较平稳,避免了换向时的冲击。但系统较复杂,散热条件差‘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回转装置等局部系统中,又采用闭式回路的液压系统的。为补充因液压马达正反转的油液漏损,在闭式系统中往往还设有补油泵。
4、回转机构
回转机构使工作装置及上部转台向左或向右回转,以便进行挖掘和卸料。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回转装置必须能把转台支撑在机架上,不能倾斜并使回转轻便灵活。为此单斗液压挖掘机都设有回转支撑装置和回转传动装置,它们被称为回转装置。
全回转液压挖掘机回转装置的传动形式有直接传动和间接传动两种。
1)直接传动。在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驱动小齿轮,与会转齿轮啮合。
2)间接传动。由高速液压马达经齿轮减速器带动回转齿圈的间接传动结构形式。他结构紧凑,具有较大的传动比,且齿轮的受力情况较好。轴向柱塞液压马达与同类型的液压油泵结构基本相同,许多零件可以通用,便于制造及维修,从而降低了成本。但必须设制动器,以便吸收较大的回转惯性力矩,缩短挖掘机作业循环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 行走机构
行走机构支撑挖掘机的整机质量并完成行走任务,多采用履带式和轮胎式。
6、履带行走机构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其他履带式机构大致相同,但他多采用两个液压马达各自驱动一个履带。与回转装置的传动相似可用高速小扭矩马达或低速大扭矩马达。两个液压马达同方向旋转式挖掘机将直线行驶;若只向一个液压马达供油,并将另一个液压马达制动,挖掘机将绕制动一侧的履带转向,若是左右两个液压马达反向旋转,挖掘即将进行原地转向。
行走机构的各零部件都安装在整体式实行走架上。液压泵输入的压力油竟多路换向阀和中央回转接头进入行走液压马达,该马达将液压能转变为输出扭矩后,通过齿轮减速器传给驱动轮,最终卷绕履带以实现挖掘机的行走。
单斗液压挖掘机大都采用组合式结构履带和平板型履带——没有明显履刺,虽附着性能差,但坚固耐用,对路面破坏性小适用于坚硬岩石地面作业,或经常转场的作业。也有采用三履刺型履带,接地面积较大履刺切入土壤深度较浅,适宜于挖掘机采石作业。实行标准化后规定挖掘机采用质量轻、强度高、结构简单、价格较低的轧制履带板。专用于沼泽地的三角形履带板可降低接地比压,提高挖掘机在松土地面上的通过能力。
单斗液压挖掘机的驱动轮均采用整体铸件,能与履带正确啮合、传动平稳。挖掘机行
走时驱动轮应位于后部,式履带的张紧段较短,减少履带的摩擦磨损和功率损耗。
每条履带都设有张紧装置,以调整履带的张紧度减少振动噪声摩擦磨损和功率损失。目前单斗液压挖掘机都采用液压张紧结构。其液压缸置与缓冲弹簧内部减小了结构尺寸。
7、轮胎式行走机构
轮胎式挖掘机的行走机构由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种。其中的液压传动的轮胎式挖掘机的行走机构主要由车架、前桥、后桥、传动轴和液压马达等组成。
行走液压马达安装在固定与机架的变速箱上,动力经变速箱、传动轴传给前后驱动桥,有的挖掘机经轮边减速器驱动车轮。采用液压马达的高速传动方式使用可靠,省掉了机械传动中的上下传动箱垂直动轴,结构简单布置方便。
挖掘机的工作装置: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种类繁多(可达100余种),目前工程建设中,目前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多的是反铲和破碎器。
1 、 反铲结构
铰接式反铲式单斗液压挖掘机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动臂、斗杆和铲斗等主要部件彼此铰接,在液压缸的作用下各部件绕铰接点摆动,完成挖掘提升和卸土等动作。
1.1动臂
动臂是反铲的主要部件,其结构由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
1.1.1整体式动臂
整体式动臂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而刚度大。其缺点是更换的工作装置少,通用性较差,多用于长期作业条件相似的挖掘机上。整体式动臂又可分为直动臂和弯曲动臂两种。其中的直动臂结构简单质量轻制造方便,主要用于悬挂式挖掘机,但它不能式挖掘机获得较大的挖掘深度不适用于通用挖掘机;弯动臂是目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与同厂都得直动臂相比可以使挖掘机有较大的挖掘深度,但降低了卸土高度,这正符合挖掘机反铲作业的要求。
1.1.2组合式动臂
组合式动臂有辅助连杆(或液压缸)或螺栓连接而成。上下动臂之间的夹角可用辅助连杆或液压缸来调节,虽然结构操作复杂化但在挖掘机作业中可随时大幅度调整上下动臂者间的夹角,从而提高挖掘机的作业性能,尤其是用反铲或抓斗挖掘窄而深得基坑时,容易得到较大距离的垂直挖掘轨迹,提高挖掘质量和生产率。组合式动臂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作业条件随意调整挖掘机的作业尺寸和挖掘能力,且调整时间短。此外他的互换工作装置多,可以满足各种作业的需要,装车运输方便。其缺点是质量大,制造成本高,用于中小型挖掘机上。
1.2.1 基本要求
1)铲斗的纵向剖面应适应挖掘过程各种物料的在斗中运动规律有利于物料的流动,使装土阻力最小,有利于将铲斗充满。
2)装设斗齿,以增大铲斗对挖掘物料的线压比,斗持及斗形参数具有较小单位切削阻力,便于切入及破碎土壤。斗齿应耐磨、易更换。
3)为式装载铲斗的物料不易掉出,斗款与直径之比应大于4∶1.
4)物料易于卸净,缩短卸载时间,并提高铲斗的容积效率。
1.2.2结构反铲用的铲斗形状尺寸与其作业对象有很大关系。为了满足各种挖掘机作业的需要,在同一台挖掘机上可以配置多种形式的铲斗,图2-3、图2-4分别为反用铲斗的基本形式和常用形式铲斗的斗齿采用装配式,其形式有橡胶卡销式和螺连接式。
铲斗与液压缸连接的结构形式有四连杆机构和六连杆机构。其中四连杆机构连接方式是铲斗直接交接与液压缸,使铲斗转角较小,工作力矩变化较大;六连杆机构的特点是,在液压缸活塞行程相同的条件下,铲斗可以后的较大的转角,并改善机构的传 动特性。
『贰』 单斗挖土机按工作装置分为哪几种类型其各自特点及适用范围如何
单斗挖土机按工作装置不同,可分为正铲、反铲、拉铲和抓铲四种。
正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前进行驶,铲斗由下向上强制切土,挖掘力大,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开挖含水量不大于27%的一至三类土,且与自卸汽车配合完成整个挖掘运输作业;可以挖掘大型干燥基坑和土丘等。正铲挖土机的开挖方式,根据开挖路线与运输车辆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挖土和卸土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正向挖土,侧向卸土和正向挖土,反向卸土。
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机械后退行驶,铲斗由上而下强制切土,用于开挖停机面以下的一至三类土,适用于挖掘深度不大于4m的基坑、基槽、管沟,也适用湿土、含水量较大的及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开挖。反铲挖土机的开行方式有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两种
『叁』 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发展状况(从过去至今)……
你是做毕业设计的吗??我的毕业设计业有这一部分内容,我可以复制给你做个参考。
国内外液压挖掘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挖掘机在国民经济建设的许多行业被广泛地采用,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气工程、农田改造、矿山采掘以及现代化军事工程等等行业的机械化施工中。据统计,一般工程施工中约有60%的土方量、露天矿山中80%的剥离量和采掘量是用挖掘机完成的,如图1-1所示为挖掘中的液压挖掘机。
当前,国际上挖掘机的生产正向大型化、微型化、多能化和专用化的方向发展。国外挖掘机行业重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加快了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发展的步伐。我国己经形成了挖掘机的系列化生产,近年来还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生产率较高的挖掘机型号。
国内小挖目前的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整机匹配、微操作性能、维修性、可靠性及外观质量上。现阶段仍处于仿制阶段,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和发掘自身优势的意识。目前国产品牌的优势仍主要建立在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上,技术上还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提并论。未来的发展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制于两大主要配件,一是动力,二是液压件。国产动力要抗衡进口动力尚需时日,而国产液压件取代进口液压件更需巨大努力。
国外挖掘机目前水平完全可以称之为渐趋完美、渐入佳境,其功能的可靠性,操作的流畅性和舒适性不必详述,即使其驾驶室内的美观与质感也几可国产轿车蓖美。国外挖掘机目前的发展动向主要体现在:以一机多能为目标的多功能化;以提高操作性能为目标的智能化;以节能为目标的功率模式控制;以动态设计分析为基础的可靠性设计;以人为本的驾驶室设计;基于微电子技术的自动监控系统的发展。
国内外单斗液压挖掘机的发展趋势:
液压挖掘机由于使用性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上的优越,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单斗液压挖掘机。目前,单元液压挖掘机的发展着眼于动力和传动系统的改进以达到高效节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发展,以提高零部件、配件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整机的可靠性;电子计算机监测与控制,实现机电一体化;提高机械作业性能,降低噪音,减少停机维修时间,提高适应能力,消除公害,其趋势为:
①向大型化发展的同时向微型化发展。
②更为普遍地采用节能技术。
③不断提高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④工作装置结构不断改进,工作范围不断扩大。
⑤由内燃机驱动向电力驱动发展。
⑥液压系统不断改进,液压元件不断更新。
⑦应用微电子、气、液等机电一体化综合技术。
⑧增大铲斗容量,加大功率,提高生产效率。
⑨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充分利用。
§1.3 国内外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发展状况
§1.3.1 国内的发展状况
早在 1958 年国内便开始了液压挖掘机的研制开发工作,随后开发出一系列比较成熟的产品。当时山于受配件如发动机、液压件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其质最和产量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到了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液压挖掘机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突出表现在追求高效率(同一机重的挖掘机功率普遍提高,液压系统流量增大,作业循环时间减小,作业效率大大提高);高可靠性和追求司机操作的舒适性。
国内原有的数家挖掘机专业生产厂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自身的实力和丰畜的挖掘机生产经验.纷纷在工厂的技术改造、试脸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下大功夫。有的新开发的产品他包括某些已生产多年的老产品)为了提高作业的可靠性,干脆采用了进口的液压件和发动机,甚至于整个传动系统都按照采用国外元件来设计.这种经过改型或新设计开发的液压挖掘机其工作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引进和消化国外的不少技术,在技术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国内液压挖掘机行业近年来虽有很大发展.但与国外挖掘机行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许多不足,其原因除了国内挖掘机加工水平落后之外.挖掘机设计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先进设计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国内众多的研究人员和单位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设计进行了不少研究.开发了其设计软件,他们的研究篆本上局限于解决某些问题,即工作装置的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和力参数等的解决。关于工作装置设计参数分析和在 CAD上其自动设计的综合研究文献还没有。因此,开发出的软件缺少通用性,不能使用于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一些通用问题的解决.对工程机械这个行业不具有通用性.特别是国内, CAD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辅助制图的程度上,当然也有部分企业用 CAD 进行空间布置设计.虽然部分软件也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但是远远不能达到设计需要.对液压挖掘机进行分析的大型通用软件目前市场上还很少.经过近十年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研究结果己进入实际应用过程中。
目前,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件的生产制造技术国内企业都己基本掌握,在如下方面与国外厂家尚有差距:(l)产品设计能力。国内企业在外观设计、管路布置、设计细节上与国外企业还有一定差距。(2)产品质量。国内挖掘机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在工作装置上的表现主要在铰点轴承寿命、各个臂的结构优化水平、涂装质量等方面。
§1.3.2 国外的发展状况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生产第一台液压挖掘机至今,挖掘机工作装置己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随着液压挖掘机产量的提高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世界上著名的挖掘机生产商纷纷采用各种高新技术,来提高自己挖掘机在国际上的竟争力。
近几年来,国外液压挖掘机产量急剧上升.结构逐步完善.在工程建设和施工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液压挖掘机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本身的优越性(重量轻、挖掘能力大、生产率高)、通用性好、操纵轻便,也由于下述几个因素: ( 1 )重视试验研究工作,液压挖掘机的研制除了保证机械技术性能以外,十分重视挖掘机的使用经济性和工作可推性,研制过程中.进行各种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包括构件强度试验、系统试验、操纵试验、耐久性试验等等,要通过严格的科学试验和用户评价,才进行定型生产: ( 2 )重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用,加快了新产品的发展速度,国外发展有总体、工作装置、液压系统等的设计程序.出现了总体优化设计方法和适合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描述液压系统和元件特性的程序,这样,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总体设计,新产品从设计到批量生产的周期缩短到2~3 年左右。
当前液压挖掘机的研制和改进主要着眼于: ( l )发动机功率的充分有效利用,通过各种途径使机械多做有效的功,其中包括动力装置与液压系统的最佳匹配,传动效率的提高,回转机构功率的回收.高效液压系统的研究等: ( 2 )铲斗挖掘力的充分发挥.挖掘力大小和有效作用范田是衡量各种液压挖掘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
随着建筑施工和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对各种挖掘机需求里迅速增加,因而国际上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生产向多功能化和专用化的方向发展。当液压挖掘机配置不同的作业装置时,可以用来吊、夹、推、刮、松、挖、装、铣削、拆除、清除和压实等作业,且大都采用快换装置.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就可以完成作业装置的更换,仅用2min时间,就完成了作业装置的更换.工作装 t 中,动有、斗杆结构变化多样,也扩展了主机的使用功能,这一结构主要表现为动臂、斗杆长度的变化,由动臂、斗杆的两元件变化为两节动臂、斗杆的多元件和伸缩臂。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日益推厂,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液压挖掘机行业作为机械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既能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和制造周期,同时又能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相应也就提高了机器整体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仍是保证和提高液压挖掘机性能的一个较重要的途径.
国外许多有实力的生产厂商有了自己的软件。在国外很多科研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都己经对挖掘机工作装置的设计进行研究,并开发出了一些专业软件,美国长特匹勒(Caterpillar)、德国利勃海尔( Liebherr )、英国 JBC 、日本神钢( KOBELCO )等公司将疲劳损伤景积理论、断裂力学、有限元法、结构件优化设计、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技术、疲劳强度分析方法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强度研究方面,促进了产品的优质高效率和竞争力,但目前市场上可供选用的商品化的成熟的应用软件却还是很少。
在液压挖掘机产品功能方面,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向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当液压挖掘机配置不同的作业装置时,可以用来吊、夹、推、刮、松、挖、装、铣削、拆除、清除和压实等作业,且大都采用快换装置,驾驶员在驾驶室内就可以完成作业装置的更换,一般在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作业装置的更换。工作装置中动臂、斗杆结构变化多样,扩展了主机的使用功能。这一结构主要表现为动臂、斗杆长度的变化,由动臂、斗杆的两元件变化为两节动臂、斗杆的多元件和伸缩臂等。随着传统型和通用型产品样机减少,一些有特殊构造的、有特色的产品和多功能的产品备受用户的青睐,如挖掘机工作装置由大臂、中臂、斗杆和快换作业装置四元件构成的产品增多。这些多用途作业装置大大扩展了液压挖掘机的功用,提高了产品的施工适用性。同时也体现了各厂家市场差异化的产品发展战略和各自的技术水平。
『肆』 挖掘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液压挖掘机的传动方式主要是采用高速斜盘式轴向柱塞液压马达驱动,运用两级行星齿轮来传动减速器,将整个动力传输到驱动轮上面,使得履带转动起来.两个油泵供油给两侧的行走马达,通过对油路控制
可以使两侧的履带呈正反转动状态,从而有效的实现机器的后退、前进和原地转动.
液压挖掘机主要由发动机、液压系统、工作装置、行走装置和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控制阀、液压缸、液压马达、管路、油箱等组成。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监控盘、发动机控制系统、泵控制系统、各类传感器、电磁阀等。
液压挖掘机一般由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履带式、轮胎式、步履式、全液压、半液压、全回转、非全回转、通用型、专用型、铰接式、伸缩臂式等多种类型。
工作装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务的装置。它由动臂、斗杆、铲斗等三部分铰接而成。动臂起落、斗杆伸缩和铲斗转动都用往复式双作用液压缸控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液压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装置,如挖掘、起重、装载、平整、夹钳、推土、冲击锤等多种作业机具。
回转与行走装置是液压挖掘机的机体,转台上部设有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发动机是液压挖掘机的动力源,大多采用柴油要在方便的场地, 也可改用电动机。
液压传动系统通过液压泵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液压马达、液压缸等执行元件,推动工作装置动作,从而完成各种作业。
『伍』 挖掘机工作机构设计流程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要计算的还有很多,建议你买本书看看,《单斗液压挖掘机》
『陆』 单斗挖土机按传递动力的传动装置方式分为哪几种
『柒』 单斗挖土机按工作装置不同可分为几类每类特点是什么
根据其工作装置的不同,分为正铲、反铲、拉铲、刨产、抓铲5种
正铲挖掘机的铲斗铰装于斗杆端部,由动臂支持,其挖掘动作由下向上,斗齿尖轨迹常呈弧线,适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土壤。
反铲挖掘机的铲斗也与斗杆铰接,其挖掘动作通常由上向下,斗齿轨迹呈圆弧线,适于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土壤。
刨铲挖掘机的铲斗沿动臂下缘移动,动臂置于固定位置时,斗齿尖轨迹呈直线,因而可获得平直的挖掘表面,适于开挖斜坡、边沟或平整场地。
拉铲挖掘机的铲斗呈畚箕形,斗底前缘装斗齿。工作时,将铲斗向外抛掷于挖掘面上,铲斗齿借斗重切入土中,然后由牵引索拉曳铲斗挖土,挖满后由提升索将斗提起,转台转向卸土点,铲斗翻转卸土。可挖停机面以下的土壤,还可进行水下挖掘,挖掘范围大,但挖掘精确度差。
抓铲挖掘机的铲斗由两个或多个颚瓣铰接而成,颚瓣张开,掷于挖掘面时,瓣的刃口切入土中,利用钢索或液压缸收拢颚瓣,挖抓土壤。松开颚瓣即可卸土。用于基坑或水下挖掘,挖掘深度大。也可用于装载颗粒物料。土方工程中常用的中小型挖掘机,其工作装置可以拆换,换装上不同铲斗,可进行不同作业。还可改装成起重机、打桩机、夯土机等,故称通用(多能)挖掘机。
采掘或矿用挖掘机一般只配备一种工作装置,进行单一作业,故称专用挖掘机。
『捌』 单斗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根据其工作装置的不同,分为正铲、反铲、拉铲、抓铲4种
正铲挖掘机的铲斗铰装于斗杆端部,由动臂支持,其挖掘动作由下向上,斗齿尖轨迹常呈弧线,适于开挖停机面以上的土壤。反铲挖掘机的铲斗也与斗杆铰接,其挖掘动作通常由上向下,斗齿轨迹呈圆弧线,适于开挖停机面以下的土壤。刨铲挖掘机的铲斗沿动臂下缘移动,动臂置于固定位置时,斗齿尖轨迹呈直线,因而可获得平直的挖掘表面,适于开挖斜坡、边沟或平整场地。拉铲挖掘机的铲斗呈畚箕形,斗底前缘装斗齿。工作时,将铲斗向外抛掷于挖掘面上,铲斗齿借斗重切入土中,然后由牵引索拉曳铲斗挖土,挖满后由提升索将斗提起,转台转向卸土点,铲斗翻转卸土。可挖停机面以下的土壤,还可进行水下挖掘,挖掘范围大,但挖掘精确度差。抓铲挖掘机的铲斗由两个或多个颚瓣铰接而成,颚瓣张开,掷于挖掘面时,瓣的刃口切入土中,利用钢索或液压缸收拢颚瓣,挖抓土壤。松开颚瓣即可卸土。用于基坑或水下挖掘,挖掘深度大。也可用于装载颗粒物料。土方工程中常用的中小型挖掘机,其工作装置可以拆换,换装上不同铲斗,可进行不同作业。还可改装成起重机、打桩机、夯土机等,故称通用(多能)挖掘机。采掘或矿用挖掘机一般只配备一种工作装置,进行单一作业,故称专用挖掘机。
按行走方式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类,
按传动方式有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两种。
液压传动单斗挖掘机
利用油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元件传递动力的挖掘机。油泵输出的压力油分别推动液压缸或马达工作,使机械各相应部分运转。常见的是反铲挖掘机(见彩图)。反铲作业时,动臂放下,作为支承,由斗杆液压缸或铲斗液压缸将铲斗放在停机面以下并使之作弧线运动,进行挖掘和装土,然后提起动臂,利用回转马达转向卸土点,翻转铲斗卸土。整机行走采用左右液压马达驱动,马达正逆转配合,可以进、退或转弯。轮胎行走也有由发动机经变速箱、主传动轴和差速器传动的,但机构复杂。中小型机多采用双泵驱动,也有再添设一泵单独驱动回转机构的,可以节省功率。液压传动挖掘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是铲斗容量,也有以机重或发动机功率为主要参数的。此种挖掘机结构紧凑、重量轻,常拥有品种较多的可换工作装置,以适应各种作业需要,操作轻便灵活,工作平稳可靠,故发展迅速,已成为挖掘机的主要品种。
『玖』 单斗挖掘机液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单斗挖掘机主要由发动机、液压系统、工作装置、行走装置和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控制阀、液压缸、液压马达、管路、油箱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