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高中化学必修一喷泉实验装置

高中化学必修一喷泉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9:09

①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形成压强差.(1)图Ⅰ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中喷泉,A、C、D均可内形成喷泉容,而B中氧气不易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2)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可形成喷泉,则选择的物质与冷水接触放出大量的热即可,只有A中生石灰与水混合放出大量的热,BD中热效应不明显,C中吸热,
故答案为:A;
(3)图Ⅲ所示的喷泉实验装置,利用气体的热膨胀打破压强平衡即可引发喷泉实验,则方法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空气,氨气与水接触,从而引发喷泉.

② 如图为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了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瓶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各组

在烧瓶中充满抄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液体不能充满烧瓶说明气体溶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气体;
A.NH3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A不选;
B.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能形成喷泉,但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液体不能充满烧瓶,故B选;
C.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液体充满整个烧瓶,故C不选;
D.4:1的NO2与O2和水,4NO2+O2+2H2O=4HNO3,能形成喷泉,烧瓶能充满液体,故D不选;
故选B.

③ 高中化学中的喷泉实验是怎么样的原理是什么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则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起影响气压的几个因素。根据克拉伯龙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败。
通过分析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条件,我们总结出了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1.形成喷泉的组合
(1)nh3、hcl、so2、no2
与水组合能形成喷泉。
(2)酸性气体与naoh(aq)组合能形成喷泉。
(3)有机气体与有机溶剂组合也能形成喷泉。
(4)o2、n2、h2
等不溶于水的气体,设计一定实验条件将其反应掉,也能形成喷泉。
2.喷泉的计算
根据充入烧瓶中液体的体积可以计算烧瓶内所盛气体的纯度或平均式量。
3.喷泉的设计
关键是如何使烧瓶内的气体大量地减少。
相关网站:
http://www.hongen.com/e/dgkt/hx/da012401.htm

④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下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

(1)B(2) C(3)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图一圆底烧瓶内部压强减小,小于大气版压,图二锥形瓶权内压强增大。(4)图二

⑤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1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条件是烧瓶中的气压变小;
A、HCl易溶于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A不选;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烧瓶中的气体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NH3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烧瓶中的气体迅速减小,能形成喷泉,故C不选;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应,能导致烧瓶中的气体减小,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答案为:B;
(2)图2是在锥形瓶中加入的物质能导致锥形瓶中气压变大才能形成喷泉;
①A、Cu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A错误;
B、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不能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故B错误;
C、CaCO3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生成二氧化碳比较少,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化不大,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NH4H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气体,导致锥形瓶中的气压变大,所以能形成喷泉,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②在图2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就必须要求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后能使锥形瓶中的温度明显升高;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蒸发产生大量酒精蒸气,使锥形瓶内压强大大增加;食盐、硝酸钾、硫酸铜溶于水不会使水的温度升高,所以不能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A;
③由以上的分析知图2形成喷泉的原理是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故答案为:锥形瓶中的压强变大.

⑥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

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来气体,而胶头源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若形成喷泉,则气体极易溶于液体或气体极易与液体反应,
A.HCl极易溶于水,则可形成喷泉,故A不选;
B.氧气不溶于水,则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故C不选;
D.二氧化碳极易与NaOH反应,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选B.

⑦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⑧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

(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
(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
(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 3 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

⑨ 喷泉实验装置图及原理是什么

喷泉实验原理喷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由于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烧瓶外的压强,所以液体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产生气压差的方法有:减小烧瓶内气压,如液体将气体吸收或与其反应等;增大烧瓶外压强。

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于烧杯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烧杯中的液体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

装置形成“喷泉”可采用使烧瓶受热的方法,瓶内气体膨胀,打开止水夹,止水夹下部导管中的空气受热排出,烧瓶内的气体与液体接触而溶解,使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而形成“喷泉”。

装置中锥形瓶内的物质反应产生气体(或锥形瓶中液体受热挥发出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锥形瓶中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

⑩ 高一化学喷泉实验问题

所谓喷泉试验,重要点是在气压的瞬间变化,要形成喷泉,要求气体在极短时专间内消失造成气压差属来形成喷泉。1、2中氨气和氯化氢溶解度很大,一点水就能溶解大量的气体,所以满足气压急剧变化这个条件,3中NaOH溶液和二氧化碳可以完全反应,且反应速度很快,也满足条件。4中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本来就不大,在饱和氯化钠中溶解度更小(化学平衡问题,不赘述),所以不满足条件。而5也是可以的,反应很快,白色的喷泉(有白色沉淀产生),6,7的反应根据实验观察的话,反应速度比较慢,不能达到快速降低气压的效果(可能和氯气溶解度低也有关系),8的话氨气在汽油中溶解度不大,不满足条件(相似相溶原理),9是可以的,同氨气和水的溶解,形成红色喷泉。
第二个问题过于笼统,还希望能给点详细的条件,最好是将原题说明一下。

与高中化学必修一喷泉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装置都有什么作用是什么 浏览:625
驱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情况 浏览:526
天然气管道2个阀门 浏览:799
贵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7
小车仪表盘里的黄灯是什么意思 浏览:554
预作用系统有无末端试水装置 浏览:909
东莞中柯五金制品 浏览:308
空间装置毕业设计感想 浏览:282
如何绕过qq设备锁 浏览:226
来暖气了打开阀门顺序 浏览:262
五金件振动研磨抛光机厂家直销 浏览:221
设备基础垂直运输怎么计算 浏览:250
制冷站系统图纸怎么看 浏览:843
轴承外径平均直径怎么算 浏览:860
全自动氮吹装置自动升起样品盘 浏览:456
断桥铝窗户五金件什么牌子好 浏览:822
gps工具箱导入电脑版 浏览:422
中国有哪些机械技术是借鉴日本 浏览:436
家用天然气阀门在哪里 浏览:94
仪器能量是什么 浏览:27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