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主要作用

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主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2-04-22 21:50:27

1. 植物体中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导管是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

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个处

筛管位于维管束的韧皮部,也是纵向排列的细胞,不过组成它的细胞是活的.每个细胞还有一个伴胞
上下两个细胞的细胞壁没有贯通,但它们之间的细胞壁特化了,适合有机物的运输.筛管就是把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各处的

2. 皮下导管固定装置可用于成人什么部位的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主要指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压(CVP)是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处的压力,是血液在右心室舒张充盈期被推送进入心室时的压力,是通过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置管测得,它反映右房压,是临床。

3. 高中化学,如图所示,该装置的作用是什么长导管的作用又是什么

因该是一个测定反应装置内(密封)气体的变化(气体增加或减少)或者温度回的变化(温度上升或者降低答),长导管插入水中是为了让装置联通大气却不让大气影响反应装置(水封)并且将气压变化(气体或者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液位)放大,能够让人直观的一眼看出来液位的上升或者下降。

4. 电生理诊断用电极导管固定和可调的区别固定四极和十极的区别

希氏束电图之导管固定位置后,于原穿刺部位附近以另一穿针点,用上述同样方法于原来导管电极之近侧或远侧,送入另外一根电极导管(双极或四极)。导管电极送至上腔静脉入口与右侧壁交界部,电极连接程控刺激器,以两倍阈值进行心房程控刺激,结合心电图,希氏束图记录。可测定心房肌、预激综合征旁道、房室结、希-浦系统的不应期。如刺激电极位于右室,可测定心室肌的不应期。一般用某一基本周长刺激8次,随后加一期前刺激,期前刺激自心动周长的晚期开始,配对时间逐渐缩短(每次缩短10ms),观察体表心电图与希氏束电图变化情况而决定不应期。现举各部之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ERP)之测定为例:S1、A1、H1、V1分别代表基本周长之心房刺激信号(如刺激部位在心室,则为心室刺激信号)、心房波、希氏束波和心室波。
S2、A2、H2、V2分别代表期前刺激信号、及其引起的心房波、希氏束波和心室波。心房有效不应期—最长的S1、S2,S2不引起心房应激。预激综合征旁道有效不应期—△波开始消失的最长的S1、S2。房室结有效不应期-最长的A1,A2,此A2之后无H2.希-浦系统有效不应期-最长的H1H2,此H2后无V2。心室肌有效不应期—最长的S1S2(刺激部位在心室),此S2后无V2。
(二)心内膜标测
系将多根导管电极置于心腔内(主要是心房内)的不同部位,以探测心腔内的激动顺序,协助异位心律的诊断。电极导管多为四极(2个电极供刺激用、2个电极供记录)。通常用4根导管电极分别置于右房上部、右房下部(记录希氏束电图),冠状静脉窦(刺激或记录左房)及右室。
(三)程控刺激
曾有过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应用心房标测结合程控刺激的方法,(通常于右房上部进行刺激)以诱发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亦可使发作终止。发作时通过心房各部激动的先后顺序,可以阐明属于何种折返机制,如房室结内折返、房室间折返(即通过房室间旁道逆传作为折返途径之一部分)、房内折返、窦房结折返等。以多见的房室结内折返引起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例:患者发生心动过速的解剖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内存在功能上的双通道(房室传导的快径和慢径)。当进行心房程控刺激时,可出现下列现象:随着A1A2的逐渐缩短,A2H2逐渐延长。待A1A2缩短到某一程度时,A2H2突然跳跃式大幅度延长(多超过50ms)并随之出现心动过速。当把A1A2与A2H2的关系在座标图上连续标记时,呈现为一不连续的房室传导曲线,是房室结内存在快径与慢径传导的证据。
对一些冠心病或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有多次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并有生命威胁的患者,也可用心室程控刺激的方法诱发及制止发作。
在用程控刺激诱发各类折返性心动过速后,可静脉使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用同样条件刺激,以观察是否能再诱起发作,因而能筛选出预防发作的药物。
(四)窦房结功能检查
窦房结功能检查只需要心房调搏及心房程控刺激。插入一双极导管位于右心房上部,连接程控刺激器即可进行。
1.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心房调搏开始以高于窦性频率10次/min开始,每次递增10次/min,起搏至130或150次/min.每次刺激30-60s。停止刺激时计算后一个起搏脉冲到第1个恢复的窦性P波开始的间期即为窦房结恢复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减去原来窦性周期为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c)。正常SNRT>1400ms,SNRTc>550ms。
2.窦房传导时间(SACT)Strauss法:以患者自然窦性周期单个房性程序刺激心房,房性期前刺激偶联间期逐渐由长至短,其后的窦性回归周期包括了原来的窦性周期加上期前刺激传入及传出窦房结的时间,如果房-窦及窦-房传导时间相等。则:
窦房传导时间(SACT)=1/2(Ⅱ区反应窦性回归周期-窦性周期)
Narula法:以多于原来窦性心率5-10次/min的心房周期刺激心房8次之后测量窦性回归周期减去窦性周期时间,亦为原来的窦性周期加上刺激传入及传出窦房结的时间,计算法与Strauss法相同。正常SACT〈160ms.

5. 导管和筛管各有什么作用

导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就是运送非有机物的。筛管: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就是运送有机物的

6. 混凝土灌注桩水下注浆时导管和注浆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导管和注浆管的作用是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

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基本上属于劈裂注浆与渗透注浆相结合。所谓劈裂注浆,即压入的高压浆体克服土体主应力面上的初始压应力,使土体产生劈裂破坏,浆体沿劈裂缝隙渗入土体填充空隙,并挤密桩侧土,促使土体固结从而提高注浆区的土体强度。

如注浆区在桩底,则浆液首先在桩底沉渣区劈裂和渗透,使沉渣及桩端附近土体密实,产生“扩底”效应,使端承力提高,如注浆区在桩侧某部位,则该部位也同样出现“扩径”效应。

从大量试桩实测资料可看出,桩底注浆后不仅桩的端承力提高了,在桩端以上5m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较大提高。如果在桩侧某段面注浆,同样该断面以上一定范围内的桩侧摩阻力也有明显提高。

(6)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主要作用扩展阅读:

施工工艺

1、在孔底设置注浆室。采用该工艺时钢筋笼需下到桩底。

2、灌注桩成孔后,在孔内设置注浆管,注浆管的底部需制作螺纹丝扣并用管帽进行封堵。注浆管底部的位置需要伸出钢筋笼15-20cm,使注浆阀能顺利插入孔底。灌注砼前先往孔底倒入碎石或块石,使出浆口埋入碎石或块石内,然后再进行砼灌筑。

3、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钢管或黑铁管),注浆导管底部采用单向专用注浆阀并插入桩底土中20~30cm。由于采用单向注浆阀,在进行桩身砼浇注时浆液不会灌入阀内,注浆时浆液也不会回流。

7. 气门导管有什么作用

1.气门导管的功用是对气门的运动导向,保证气门做往复直线运动,使气门与气门座圈能正确贴合,并将气门杆的热量传给气缸盖。

2.
气门导管的作用是保证气门能沿其本身轴线做上、下运动。此外,气门导管还具有导热作用,帮助气门散出热量。

气门导管的工作温度也较高,约200℃。气门杆在导管中运动时,仅靠配气机构飞溅出来的机油进行润滑,因此容易磨损。所以多用具有自滑性能的球墨铸铁或粉末冶金材料制成单独零件,以一定的过盈压入气缸盖上的气门导管座孔中,防止脱落。有些发动机为了防止气门导管松脱,采用卡环对导管进行固定与定位。
3.汽车发动机气门的导向装置,主要是对气门起导向作用,同时使气门杆上的热量经气门导管传给汽缸盖。
气门导管有整体式和镶入式两种。整体式气门导管在气缸盖中直接加工出气门杆孔。镶入式气门导管在气缸盖内的导管孔内过盈压入一根圆柱形管,过盈量为0.015~0.065mm。

8. 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十章神经系统课后习题

1.解剖学的人体标准姿势是什么?

人体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试述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细胞质较多,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3.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和意义。

网织红细胞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成人外周血红细胞总数的0.5%~1.5%,新生儿可达3%—6%。该细胞较成熟红细胞略大。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1-3天后该细胞即可发育成熟。临床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某些血液性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4.简述化学性突触的电镜下结构。

化学性突触由三部分组成:①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线粒体。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②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③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

5.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哪些?

椎骨的主要连接结构:椎间盘、椎间关节、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位置。

6.简述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构成。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构成,这三个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可完成屈、伸、旋前、旋后动作;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由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7.腹股沟管是如何构成的?管内有何结构通行?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肌和腱之间的裂隙。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8.膈上有哪些裂孔?分别通行什么结构?

膈有3个裂孔:位于第12胸椎前方,膈的左、右脚(膈的起点),与脊柱之间有主动脉裂孔,通过主动脉和胸导管。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裂孔,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孔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2

一、问答题:

1.简述胃的位置、分布和胃的毗邻。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前壁从右向左与肝左叶、腹前壁和膈相邻;胃后壁与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胃底与膈和脾相邻。

2.试述胃底腺主细胞、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数量最多,主要分布于胃底腺的体和底。细胞呈柱状,细胞质嗜碱性,顶部细胞质含大量酶原颗粒。电镜下细胞基底部及核周围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核上方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游离端胞质内有大量的酶原颗粒。主细胞可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撒活成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婴儿的主细胞还能分泌凝乳酶。

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数量较少,以胃底腺的体部和颈部较多。细胞呈三角形或圆形,细胞核圆形.居中,有的细胞可见双核,细胞质嗜酸性强。电镜下,壁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内深陷形成迂曲分支的小管,称细胞内分泌小管,小管附近有许多小管泡系、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该细胞具有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的功能。

3.肝分泌的胆汁经何途径排入十二指肠?

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管汇合出肝,贮存在胆囊中,胆囊内的胆汁通过胆管于乳头出开口流入十二指肠。

4.试述肝小叶的定义、组成、结构及功能。

肝小叶是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组成。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肝血窦通人其内。肝板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可见双核。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较多的线粒体等。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其内皮细胞有孔,且间隙大,基膜不完整。窦腔内除血液外还有肝巨噬细胞。肝细胞与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有窦周间隙,内充满血浆,此处的肝细胞面有大量微绒毛。

5.鼻旁窦有哪几对,分别开口于何处?

鼻旁窦有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其中上颌窦、额窦和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6.试述肺泡及气血屏障的结构。

肺泡为多面形囊泡,其一面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其余各面与相邻肺泡彼此相贴;相邻肺泡间有肺泡孔;肺泡表面覆盖以肺泡上皮,由两型细胞组成。I型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覆盖肺泡大部分表面,细胞质内含许多吞饮小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镶嵌于I型肺泡上皮细胞之间,凸向肺泡腔,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有许多嗜饿性板层小体。

7.试述肾小体电镜下结构及滤过屏障。

形态结构:肾小体血管球为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位于肾小囊内。入球微动脉从肾小体血管极处进入肾小囊,分支并相互吻合成网状毛细血管袢,再汇合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毛细血管,孔上大都无隔膜。血管极处的少量结缔组织随血管进入血管球,形成毛细血管袢间的血管系膜,系膜内有星状多突的球内系膜细胞参与血管基膜的更新。

8.男性输尿管和尿道的狭窄和弯曲分别位于何处?

尿道外口,尿道膜部,尿道内口,耻骨下弯(如将阴茎向上提起,耻骨前弯可变直)。

9.简述子宫的位置、分布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分期。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正常成年未孕女子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子宫的固定装置主要是盆膈和阴道的承托和韧带的牵引固定。四对韧带是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3

一、问答题:

1.简述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

主要有:房室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腱索、乳头肌。

如: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

2.简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主要分支和分布。

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起始部,经左心耳与肺动脉于之间行向左前方,随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右心室前壁的—部分和室间隔前2/3部;旋支分布于左房和左心室。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起始部,经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人冠状沟,右行至膈面,延续为后室间支,沿途分支分布于左、右心室的下壁、室间隔的后1/3部及右心房,还分支供应窦房结和房室结。

3.供应胃的动脉有哪些?它们分别来源于何动脉?

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胃右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起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起自脾动脉。

4.肝门静脉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血?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部位有哪些?

肝门静脉主要收集胃、肠、胰、脾和胆囊等器官的静脉血。

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在食管下部吻合形成食管静脉丛,在直肠吻合形成直肠静脉丛,在脐周围吻合形成脐周静脉网。

5.试述毛细血管的电镜下结构特点和分布。

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吞饮小泡丰富,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内吞饮小泡较少,有许多贯穿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窦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或无窗孔,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无紧密连接;基膜不完整或缺如;分布在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6.试述淋巴结浅层皮质的结构。

浅层皮质是临近淋巴结被膜处的淋巴组织,主要含B细胞。当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出现大量的、由B细胞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小结。功能活跃的淋巴小结中心浅染,称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内侧份聚集着大量的大淋巴细胞,染色深,为暗区。其外侧份为中等淋巴细胞,此区染色较浅,为明区。淋巴小结周边,而且近被膜侧为小淋巴细胞,它们常聚集成帽状结构,称小结帽。同时淋巴小结内含较多的巨噬细胞。

7.眼球外肌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运动眼球的各肌及其作用是:内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内侧。外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外侧。上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上内。下直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下内。上斜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下外。下斜肌使眼球前极或瞳孔转向上外。

8.简述中耳鼓室六个壁的组成和内含结构。

鼓室的上壁为鼓室盖,下壁为颈静脉壁,前壁为颈动脉壁,后壁为乳突壁,外侧壁主要由鼓膜构成,内侧壁为迷路壁,有面神经。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4

一、回答以下问题。

1.腓总神经损伤可引起哪些肌群瘫痪?病人有何主要表现?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表浅易受损,损伤后的表现为:小腿前、外侧群肌瘫痪;此时在小腿后群肌的作用下形成“马蹄内翻足”,同时伴有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感觉障碍。

2.面神经损伤的病人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唾液减少;味觉障碍。

3.分布到舌的神经有哪些?

下颌神经分布到舌前2/3的一般感觉;面神经分布到舌前2/3的味觉;舌咽神经分布到舌后1/3的感觉和味觉;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

4.脊髓内主要上、下行纤维束有哪些?说明它们各自的起止和功能。

(1)上行纤维束: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内,由同侧脊神经节发出的中枢突组成。脊髓丘恼束(包括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和前索内,由对侧后角细胞发出的交叉后的纤维组成。

(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二束分别位于外侧索和前索。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的全长,由对侧大脑皮质发出纤维交叉后形成,止于同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前束仅见于颈髓和上部胸髓,由同侧大脑皮质发出的纤维形成,纤维逐节交叉后再止于对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5.内囊膝和后肢损伤可伤及哪些上、下行纤维束?病人有何主要表现?

通过内囊的纤维主要有:内囊膝有皮质核束;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上辐射)、视辐射和听射。当一侧内囊损伤,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浅、深感觉丧失;对侧半身痉挛性瘫痪;双眼视野对侧半同向性偏盲,即临床上称为的“三偏症”。

6.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和回流途径。

脑脊液由侧脑室的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汇合,再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至蛛网膜下隙,使脑和脊髓被脑脊液所浸泡,可对它们有营养、支持和保护的作用;脑脊液最后经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归人静脉。

7.试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的光、电镜结构及功能。

束状带位于球状带的深面,最厚。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的细胞索,索间有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束状带的细胞核染色较浅,胞质富含脂滴,在HE标本上,脂滴常被溶解,故胞质呈泡沫状。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等,主要作用能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转变为糖、抑制免疫反应和抗炎症作用。束状带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

8.试述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为含氮类激素,所以它具有含氮类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该细胞为立方形,胞质嗜碱性,核圆,位于中央。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随腺体的功能状态而变化。当功能活跃时,滤泡上皮细胞增高呈柱状,滤泡腔内胶质减少;反之,细胞呈扁平状,胶质增多。电镜下,滤泡细胞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过氧化物酶体、溶酶体和线粒体,细胞顶部有中等密度的分泌颗粒和低电子密度的胶质小泡。功能: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储存T3、T4,促进细胞氧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9.试述胎盘的结构及胎盘膜。

人胎盘一般结构:足月胎盘呈圆盘状,重500克,直径15~20厘米,中央厚,边缘薄,分两个面: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有羊膜,脐带一般附于中央;母体面粗糙,可见15~30个胎盘小叶。组织结构:胎儿面由丛密绒毛膜与表面的羊膜组成。丛密绒毛膜形成绒毛膜板,板上发出40~60个绒毛干。

胎盘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或称胎盘屏障。早期胎盘膜较厚,从绒毛间隙至绒毛毛细血管内依次为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基膜、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及内皮;胚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母血与胎儿血之间仅隔合体滋养层、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共同基膜,通透性增强,有利于物质交换。

9. 导管的作用

导管的作用:
1. 排气法一般都是要长导管 但对于排水法有一些用洗气瓶改装的集气装置(因为口朝上)可以用短导管 一般气体需要冷却的时候用长导管
2. 连通大气,水与浓硫酸混合放热,会使锥形瓶内气压变大,导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防止因气压过大使活塞弹出或锥形瓶炸裂
3. 导管是运输由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运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阅读全文

与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主要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驱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情况 浏览:526
天然气管道2个阀门 浏览:799
贵阳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567
小车仪表盘里的黄灯是什么意思 浏览:554
预作用系统有无末端试水装置 浏览:909
东莞中柯五金制品 浏览:308
空间装置毕业设计感想 浏览:282
如何绕过qq设备锁 浏览:226
来暖气了打开阀门顺序 浏览:262
五金件振动研磨抛光机厂家直销 浏览:221
设备基础垂直运输怎么计算 浏览:250
制冷站系统图纸怎么看 浏览:843
轴承外径平均直径怎么算 浏览:860
全自动氮吹装置自动升起样品盘 浏览:456
断桥铝窗户五金件什么牌子好 浏览:822
gps工具箱导入电脑版 浏览:422
中国有哪些机械技术是借鉴日本 浏览:436
家用天然气阀门在哪里 浏览:94
仪器能量是什么 浏览:274
暖气总管阀门多少钱 浏览: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