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______.该实验证明
(1)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集气瓶内的压强降低内,打开弹簧夹,烧杯内容水倒流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故答案为:烧杯内水倒流到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2)实验中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原因可能有气密性不良好、红磷不足量、燃烧不充分、未等冷却后就打开止水夹,
故答案为:气密性不良好、红磷不足量、燃烧不充分、未等冷却后就打开止水夹;
(3)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P+O
2点燃 |
2. 图是实验室中制备气体或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图(1)利用上图装置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①圆底烧瓶内发生
(1)①圆底烧瓶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 | .
3. 下面几幅图是课本中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以上图中,A实验说明凸透镜对光
会聚;电磁感应;真空不能传声;势能;上升;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 认真观察下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这是一个用来证明植物体______作用的实验装置.(2)这个实验装置
(1)在阳光下来植物的蒸腾作用源比较旺盛,会在②塑料袋内出现许多小水珠,因此这个装置可用来证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2)由于塑料袋把花盆也包在里面了,花盆中的土壤内的水分也会蒸发到塑料袋内,分不清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是土壤水分的蒸发.若要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应把塑料袋应扎在花盆以上的植物茎上,以免土壤水分的蒸发进入塑料袋内. (3)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的表面有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因此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上的气孔来进行的. (4)植物在蒸腾作用过程中,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热能,因此,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假如没有蒸腾作用,由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过程便不能产生,植株较高部分也无法获得水分,因此蒸腾作用促进根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 (5)蒸腾作用通过叶片上的气孔 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从而对当地的气候有调节作用. 故答案为: (1)蒸腾; (2)塑料袋应扎在花盆以上的植物茎上; (3)气孔; (4)降低;水分; (5)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调节气候. |
5. 如图四组图,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某些实验装置. 能证明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了氧气的实验装置
第四组实验中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收内集的气体是氧气,它能使快要容熄灭的卫生香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第一组中,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的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四;一. |
6. (1)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实验装置.图(a)所示为______实验的装置;图(b)所示为可
(1)图(a)76cm表示的是玻璃管内水银面与水银槽内水银面的高度差,因此,这一高度才专能反映出大气压属的大小;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 图(b)可用来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将球中空气抽出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两个半球很难被拉开;以用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图(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个物体,可用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可比较两端力的大小; 图(d)是压强计,由金属盒和U形管两部分组成,可用来研究同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托里拆利;大气压强;二力平衡的条件;液体压强. (2)实验器材:天平和10张(或20张、30张等均可)A4纸刻度尺; 实验方法:①用天平测出10张(或20张、30张)A4纸的总质量为M; ②算出一张A4纸的质量m= M.
7. 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率)
(1)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也可以指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干燥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 (3)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4)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 2 (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 (5)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8. 请用图中所示实验装置证明氧化铜能加快约7%的双氧水的分解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即比较反应速
(1)此图表反映的是催化剂不同时其他因素相同时反应的快慢,因此应该通过回测量答反应的速度,验证结论, 故答案为:时间和气体体积或相同时间内放出气体所占的体积(或一定时间内右侧水面上升的高度);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2)从图中可看出B仪器为干燥管,检验氧气的存在一般采用带火星的木条,若复燃为氧气,故答案为:干燥管;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干燥管,看是否复燃; (3)判断一种物质是催化剂,除能改变反应速度外,还要验证:一是质量不变,二是其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证明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4)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振荡,能完全溶解并且溶液变成蓝色,说明是氧化铜, 故答案为:分别取加入双氧水前后的氧化铜,进行与H2(或CO、C等还原剂)的反应或与酸溶液的反应的性质实验比较; (5)内外压强相同时液体可以顺利滴下,所以采取的措施是使塞子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壁上小孔;测量气体体积的时候,两侧的压强应该相同,且温度也应该相同, 故答案为:使塞子上的凹槽对准瓶壁上小孔或使塞子上的小孔对准瓶壁上小孔;左右两端液面相平;反应前后容器温度相同.
9.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氧化铜也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并与相同条件下MnO2的催化效果做
(1)本题中要注意: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形成液封.方法一必须夹上弹簧夹,还要加水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形成液封.方法二和方法三中要注意针筒或吸球造成的内外的压强差.第二个装置中也要注意内外压强差.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故答案为:方法一:在乳胶管上夹弹簧夹,向长颈漏斗内加水,至形成液封,再加适量水,静置一段时间后,若长颈漏斗液面与试管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或方法二: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水,形成液封后,用针筒接在乳胶管上,当针筒外拉或内推时,若看到试管内有气泡或长颈漏斗下端出现稳定的液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方法三:用洗耳球或吸球代替针筒进行如上操作.) 加药品的先后顺序:先加CuO后滴加H2O2. (2)因为1升水能溶解30毫升的氧气,因此防止氧气溶在水中. 故答案为:防止O2溶于水. (3)本实验的设计意图是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实验时间均以生成30mL气体为准. 故答案为:生成3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4)本题要抓住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其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就可以设计有关的实验步骤. 故答案为:(答案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 | 把上述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晾干后称重 | 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将所得固体重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观察是否依旧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 CuO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
.
与上图是什么实验装置证明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机械表买什么
发布:2025-09-26 03:28:00
浏览:864
研究传动装置
发布:2025-09-26 02:11:20
浏览:8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