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 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试管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并倒入适量稀盐酸,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4.塞上橡皮塞,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5.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实验原理: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实验现象: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有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而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CO2↑+H2O 四、实验小结:这次的实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实验,不过由于昨天做过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在和伙伴合作的过程当中发现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的情况。收集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时候出现了失误,这也是由于对实验的提前预习不够而造成的。而这次实验也充分说明了平时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学习化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下次实验之前应该吸取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好好预习并准备实验,不要在实际实验的时候浪费时间。
㈡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的步骤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三、制取CO2的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先固后液
3.制取收集气体。向上排空气
4.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5.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收集满。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水,盖紧瓶塞后,发现塑料瓶向内凹陷。这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使瓶内气压减小。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小花和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㈢ 自制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第一种
工作原理:把酵母菌装在盛有暖糖水的密闭瓶子里,瓶盖上钻一孔连吸气管,酵母菌在瓶内自身繁殖,以糖为动力,产生酒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轻微压力使气体通过吸气管到水里,可接不同的扩散器材,酵母菌持续制造二氧化碳直到糖被用尽或酒精浓度太高则死亡。
调制:1/4汤匙酵母菌配两杯糖水,加一点小苏打(为使酵母菌耐受酒精,可不加)装在2L的瓶子里,摇匀,为加快反应速度,可用暖糖水(不要超过40度)。此配制适合10-30加仑的水量,超过30加仑,可配制两瓶或更多。
注意事项:不需再加其它营养物质或在中途拧开瓶盖加糖,因为利用的是发酵原理,如中途拧开瓶盖,酵母菌就得消耗掉氧气才进行无氧呼吸,减慢反应速度,这样的配置已可反应几个星期。
我的配置:此装置不适合冬天最高气温低于十几度又没暖气的地区,温度对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影响很大。
费用:酒饼:五个(二块五)
2L可乐瓶:零
2米吸气管:2元
我是用2L可乐瓶装大半瓶的糖水,糖的浓度我大概是每200ml加两汤匙,愿意的话你可弄到饱和,不必拘泥于两杯,水在集气管下方就行,因为是冬天,加了五个酒饼,其实酵母菌可自身繁殖,可只加少量,只是等的时间要长点。
注意密封一定要好,钻孔处用胶粘好,不要用胶布或生料带。
我加了一个小瓶,可看到气泡情况,也可过滤一些杂质(网上有的说会有杂质,有的说不会,可不用),从大瓶出来的集气管放到小瓶的水中,另一条管则在小瓶的水面上穿过瓶盖接到过滤泵的氧气口,一米二的缸只用一瓶是不够的,得加一瓶(等我有空瓶子再说)。
出气量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所以夏天的反应速度会比冬天大很多。
第二种
说起来很简单,找个可乐瓶子,在盖子上钻个小孔,再找个潜水泵进气管另一端控制进气大小的小黑嘴儿,把它取下来,从瓶盖的里面把小嘴儿穿过去,再把瓶盖里面和小嘴儿接触部分用电烙铁焊牢焊严密,然后把盖子拧在瓶子上,用手指堵住小嘴儿捏瓶子,在水中检验小嘴儿焊接部分是否漏气,一定要绝对严密。好了,接下来就是往瓶子里面装洗干净的碎鸡蛋壳,多装一些最好,如果一次没那么多不要紧,等以后吃完鸡蛋把壳留好再往里装,哈哈,记住!可别为了要鸡蛋壳,猛吃鸡蛋,吃多了会打鸣儿的!:)鸡蛋壳装好后就往瓶子里面倒醋精(一定要是醋精,而不是白醋,农贸市场有卖的3元一瓶,酸度最好在30g/100ml的),然后把瓶盖拧紧,用软管接在瓶盖的小嘴儿上,另一端接个细砂气头放入草缸水中就行了。记住!千万别摇瓶子,否则反应会太剧烈,就让它慢慢地反应吧。如果气太足可在软管上加个小夹子,控制气流量。就这么简单,这是化学老师给学生做化学实验CO2生成的事例。绝对成功的:)
㈣ 二氧化碳制取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气密性。
3、在锥形瓶中装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4、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5、收集气体。
注意:
1、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混有氯化氢而不纯。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因为碳酸钙与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钙(CaSO₄) 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稀硫酸与碳长。
2、颈漏斗下端口应在液面以下,防止二氧化碳从漏斗口逸出。酸钙继续接触,使反应停止。
3、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4)简单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产生途径:
①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在分解、发酵、腐烂、变质的过程中都可释放出二氧化碳。
②石油、石腊、煤炭、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也要释放出二氧化碳。
③石油、煤炭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也会释放出二氧化碳。
④所有粪便、腐植酸在发酵,熟化的过程中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
⑤所有动物在呼吸过程中,都要吸氧气吐出二氧化碳。
㈤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
反应方程内式:
(5)简单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报告扩展阅读:
二氧化碳研究简史:
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在生活实践中就感知到了二氧化碳的存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看成是一种杀生而不留痕迹的凶神妖怪而非一种物质。
3世纪时,中国西晋时期的张华在所著的《博物志》一书记载了一种在烧白石作白灰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这种气体便是如今工业上用作生产二氧化碳的石灰窑气。
化学家们结合氧和碳的原子量得出“固定空气”中氧和碳的原子个数简单的整数比是2:1,又以阿伏伽德罗于1811年提出的假说为依据,通过实验测出“固定空气”的分子量为44,从而得出“固定空气”的化学式,与此化学式相应的名称便是“二氧化碳”。
㈥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单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实验室制取H2 、O2、CO2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品 仪器:锥形瓶(或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等。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提问]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O2和H2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CO2的思路是什么? 思考并讨论:
这些瓜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回答:
应从使用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等几个方面设计思路。 设问,激发学生思考
应用实验室制取H2 O2的思路进行分析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所需要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展示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观察药品色态:大理石是白色固体 石灰石是灰色固体 盐酸是无色液体 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为仪器、装置的选择做辅垫
[演示实验]
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启发学生得出反应原理,引出课题
[板书]二氧化碳的制法
实验室制法
复习:H2CO3不稳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后得出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
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渗透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
[投影]几种仪器图:
大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导气管、玻璃片、集气瓶、水槽等。
[提问]1。根据实验室制取CO2所用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气体的性质,应选用上述哪些仪器制取CO2?
上述仪器中,哪些可以作为反应容器?
说明:作为反应容器,广口瓶也可以。
这些仪器应如何组装成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在学生基础上,教师分步投影装置图。 根据所给的仪器图选择实验室制取CO2所需的仪器。
回答:大试管或锥形瓶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展示的仪器装置图。 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有关仪器的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有关实验基本操作。
[投影]课堂练习(见附1)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CO2
操作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固体)、连接仪器
[提问]1。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问]2。如何收集CO2?为什么?(4)收集一瓶CO2气体
[提问]3。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CO2是否收集满?
(5)验满 边讨论,边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回答:用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回答: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思考并回答: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得结论。 及时归纳、总结
应用CO2的性质
复习CO2有关物理性质并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课文P.90、第三段,根据原理完成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独立完成化方程式
[小结]投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实验装置图
[提问]1。实验室制取H2、O2、CO2应该选择哪种装置?
2.观察制H2和CO 2的装置有何异同。 观察、对比
用列表法回答
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两套装置实质相同 复习H2、O2、CO2的制法及时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指导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设问]实验室制CO2为什么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提示硫酸钙微溶于水)
[演示实验]CaCO3与稀H2SO4反应
引导学生分析: 讨论: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观察实验现象:
因为CaCO4微溶于水,过多的CaSO4附着在CaCO3表面,使CaCO3和H2SO4脱离接触,使反应停止。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现象的分析
[提问]能否用Na2CO3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演示实验]Na2CO3与稀HCL反应说明:这个化学反应原理和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一致的。 根据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观察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不便控制。
思考、联系实验的应用 应用学习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联系实验应用知识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完成练习二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最好选用
石灰石和稀硫酸(B)锌和稀硫酸(C)大理石和稀盐酸(D)碳酸钠和稀盐酸
2.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1)大试管(2)烧杯(3)酒精灯(4)集气瓶(5)长颈漏斗(6)带导管的双孔塞(7)导气管(8)玻璃片(9)铁架台(10)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附2:课堂练习二
下列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H2(B)O2(C)CO2(D)O2和CO2
检验CO2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鉴别H2、O2、CO2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将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将三种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C)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
两份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第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充分煅烧,两个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与盐酸瓜生成的CO2多(B)煅烧生成的CO2(C)两个反应生成的CO2一样多(D)无法判断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C 2.(1)(4)(5)(6)(7)(8)(9) 3.CaCO3+2HCL=CaCL2+H2O+CO2↑
4.C 5.D 6.D 7.C
附4:随堂检测
实验室制CO2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大理石和稀硫酸(B)大理石和稀盐酸(C)碳酸钠和稀硫酸(D)碳酸钠和稀盐酸
实验室收集CO2的正确方法是
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C)向上排空气法(D)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蕊试液(B)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㈦ 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初三( ) 姓名 桌号 同组同学姓名 日期: 实验名称: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检验 实验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收集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用品: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1:1)、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用品:小木条、火柴 预习思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为什么? 3、长期存放石灰水的瓶子内壁有一层不易洗去的白色固体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4、观察大理石是白色( )、石灰石是( )固体、盐酸是( ) 液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化学成分是( )。 实验步骤: 1. 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2. 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如果其中的液面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 锥形瓶中加入10克左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4. 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6. 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将导管尽可能伸入集气瓶底,用毛玻片盖住集气瓶大部分,收集二氧化碳, 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向上正放放在桌子上备用。 7. 观察到的现象: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减少,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㈧ 关于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步骤:
(1)按图安装好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启普发生器。
(2)锥回形瓶中加入10克左答右块状大理石,塞紧带有长颈漏斗和导管的橡皮塞。
(3)气体导出管放入集气瓶中,导管口应处在集气瓶的瓶底处。
(4)通过长颈漏斗加入适量的稀盐酸,锥形瓶中立刻有气体产生。
(5)片刻后,划一根火柴,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的上方,
如果火柴很快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经受集满
二氧化碳气体,盖好毛玻璃片,
将集气瓶口向上放在桌子上备用。
要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选用大理石为原料,则不能选用稀硫酸。
因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微溶性物质,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
从而使反应中止。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启普发生器,以便随制随用。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也可用排水法,但水槽中的液体最好选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它不会使二氧化碳损失
1.注意气密性(第二步),这样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去,导致制出二氧化碳不纯。
2.导管口要在瓶底处,因为二氧化碳的空气比重不一样,所以要在底部。
㈨ 化学实验报告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 要求准确完整
1、有多种方法。如,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CO3+H2SO4=Na2SO4+H2O+CO2。在气体发生器(三口烧瓶)内反应较方便。图就不画了
2、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使溶液变酸性,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
3、石灰水变混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4、溶液又变清。二氧化碳继续与碳酸钙、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中
5、溶液再次变混浊。加热使碳酸氢钙分解,变回为碳酸钙沉淀
6、溶液又变清,并冒出气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变为气体冒出
7、瓶子应该会变瘪。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瓶内气压降低使塑料瓶变瘪
8、水垢的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钙,这题与第六题相同,水垢会被溶解并冒出气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变为气体冒出
9、鸡蛋壳中也含有钙盐,同理也可被稀盐酸溶解。但生物质成份复杂,具体反应不会太简单
又及,方程式就不写了吧,都比较简单
㈩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是什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报告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该品遇有机物时即释放出初生态氧和二氧化锰,而无游离状氧分子放出,故不出现气泡。初生态氧有杀菌、除臭、解毒作用,高锰酸钾抗菌除臭作用比过氧化氢溶液强而持久。
二氧化碳介绍: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在物理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熔点为-56.6℃(527kPa),沸点为-78.5℃,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标准条件下),溶于水。
在化学性质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热稳定性很高(2000℃时仅有1.8%分解),不能燃烧,通常也不支持燃烧,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