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车故障灯标志图解
一、切勿继续行驶,立即停车。此故障灯会伴随其他涉及安全故障警报时一同亮起。在电子驻车制动器处于打开状态,制动液液位过低或制动系统发生故障时也会点亮。
㈡ 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循哪些原则
在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时,应遵守如下原则:
1)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当劳动安全技术措施(简称安全技术措施)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措施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设备本身应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任何事故和危害。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不得留给用户去承担),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或实施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体防护用品等措施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2)根据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的要求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1)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2)预防。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3)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5)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6)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1)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评价中提出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提出对策措施。
由于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后果具有隐蔽性、随机性、交叉影响性,对策措施不仅要针对某项危险、有害因素孤立地采取措施,而且应使系统全面地达到国家安全指标为目的,采取优化组合的综合措施。
(2)提出的对策措施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因而对策措施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和实施的。此外,要尽可能具体指明对策措施所依据的法规、标准,说明应采取的具体的对策措施,以便于应用和操作。不宜笼统地将“按某某标准有关规定执行”作为对策措施提出。
(3)经济合理性是指不应超越国家及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的经济、技术水平,按过高的安全指标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即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考虑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安全法规、标准和指标为依据,结合评价对象的经济、技术状况,使安全术装备水平与工艺装备水平相适应,求得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
4)对策措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安全设计规定的要求
在评价中,应严格按有关设计规定的要求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㈢ 警示灯标志是什么
警示灯标志如下:
1、“长嘴茶壶灯”-机油报警灯:
机油灯是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安全报警装置,因此如果机油灯在行驶过程中闪亮,必须立即熄灭发动机进行检查。如果继续行驶,容易造成发动机损坏,影响行车安全。
㈣ 如何提升线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1、确定安全目标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就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设单位的总体目标,制定一个安全目标。然后再将其逐层进行分解,使得各级、各部门、各施工队、甚至到每个员工,并层层分解至施工队和每个员工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安全目标,并且以此作为其考核的指标。
2、组织安全计划
在施工前,应该组织项目不施工管理人员对设计图纸文件进行详细、认真查阅、复核,全面了解该输电线路工程的信息,包括工程数量、基础类型、地形地貌、环境气候、穿越地区等情况。逐项分析可能存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并事先做好正对性的防治措施。另外就是根据总体的施工工期,计划好各项安全设备、材料、人员的投入,确保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3、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建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根据项目初始制定的安全目标,将其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班组。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文件,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组建安全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担任组长。确定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项目总工对安全技术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各施工队长、班组长各自对其施工项目安全负责,安全工程师要做好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
4、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在每项工作施工前都应该组织相关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将施工的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交代给每一位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让其做到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操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作业要不断地强调,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督促,比如,高空作业时,就应该三番五次、不厌其烦地要求施工人员按照高处作业的要求,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5、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应该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对各个工点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查处违规违章作业,发现问题,立即按照项目部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进行处理。要求各施工队配备专职的安全人员,对各个点的安全施工全过程盯控。另外项目部的安全工程师也要进场巡视工地,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整改后经过检查符合要求后方能继续作业。
6、危险源识辨及安全预控措施
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输电线路施工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并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危险源,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提前进行防范,使施工安全管理在掌控之中。
危险点的识辨,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结合输电线路施工项目违章实际情况以及本项目或者其他项目已经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教训而进行,应该将一线的操作人员广泛的吸收参与。
危险源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直接措施、间接措施及指示性安全措施三种,其基本要求为:预防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清除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
直接措施主要是通过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直接消除危险因素;间接措施是指采用安全防护装置,将危险因素进行限制;指示性措施指的是利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对危险因素进行提示。
7、特殊条件下的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输电线路工程战线较长,难免需要跨越高速公路、河流、高压电力线等,在进行跨越施工时更应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文章仅以跨越高速公路为例,对其安全技术措施进行阐述。当输电线路需要跨越高速公路时,一般是采用氢气球将导引绳跨越公路,然后利用导引绳将牵引绳牵引过公路,再利用牵引绳将地线牵引过公路,后紧挂线,完成跨越施工。在跨越施工时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1)施工前应该报告高速公路管理局以及交警部门,请求他们的支持,请他们派人现场监护以及在施工路段设置车辆减速标志等;
(2)施放氢气球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的衣物,应派专人进行充气与回收放气,施工现场严禁明火,以防止氢气球爆炸;
(3)越线架必须牢固可靠,并且设置好醒目的警示标志;
(4)任何施工人员严禁擅自穿越高速公路以及在公路上作业,以防发生交通意外;
(5)为保证高速公路上的行车安全,必须保证施工绳、线距离高速公路路面的高度大于8米。
另外,遇到大风、大雨等天气时应该立即停止作业,将施工设备等保护好,确保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由于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牵涉的范围非常广,战线长,外界的影响因素也十分繁多,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求项目施工各方人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切实的参与到施工安全管理中,切实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将安全施工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㈤ 汽车仪表盘上常见指示及报警标志有哪些
发动机故障灯,ABS指示灯,气囊指示灯,机油灯,电瓶充电指示灯,手刹灯等等
㈥ 施工现场有哪些职业危害
建筑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多、种类多,给广大的建筑工尤其是农民工造成了不可忽略的身体损害。建筑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⑴粉尘可导致尘肺病;
⑵噪声可导致职业性噪声聋;⑶高温可导致职业性中暑;⑷振动可导致职业性手臂振动病;强烈的全身振动可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腰椎损伤等;
⑸化学毒物主要有:①爆破作业产生氮氧化物等;②油漆、防腐作业产生苯、甲苯等有机蒸气,以及铅、汞等金属毒物;防腐作业产生沥青烟;③涂料作业产生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以及铅、汞等金属毒物;④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等有机溶剂,以及阴离子再生乳胶等化学品;⑤路面敷设沥青作业产生沥青烟等;⑥电焊作业产生锰等;⑦地下储罐等地下工作场所作业产生硫化氢、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状态。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导致多种相应的职业中毒。
对建筑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一级预防:①从工程技术方面改进工艺或施工过程,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②施工现场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经常维护、检修。③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紧急撤离通道、应急药品等。④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让施工人员充分掌握相关防护知识。⑤施工前对相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⑥施工人员佩戴有效的防护口罩、防护眼镜、耳塞、防振手套等进行相关作业。
二级预防: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离岗位,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级预防:施工人员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脱离接触、实施治疗。
㈦ 仪表盘上常见指示及报警标志有哪些
了使驾驶员随时观察与掌握汽车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在驾驶室仪表板上装有各种指示仪表,主要包括机油压力表,...汽车报警系统 现代汽车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和提高车辆的可靠性,安装了许多报警装置.报警装置一般由传感器和红色的警告灯...
㈧ 消防安全标识——禁止和警告标志
根据国家消防安全最新标准,消防安全标志按照功能进行分类,总共分为六类,分别是火灾报警装置标志、火灾报警装置标志、紧急疏散逃生标志、灭火设备标志、禁止和警告标志、方向辅助标志、文字辅助标志,今天要给大家主要介绍的是禁止和警告标志,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
㈨ 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事故预防技术措施的优先顺序:a.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使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b.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c.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d.其他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2)事故预防具体原则:a·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b.预防: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放装置等; c.减弱:采取减轻危险危害因素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d.隔离: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并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e.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 f.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3)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设计规定。
㈩ 什么是安全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了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安全警示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司员工权利,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所称的职业病危害告知是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和防护措施如实告诉公司员工,告知的形式包括劳动合同、公告栏和培训;职业病危害警示是在工作场所设置可以使员工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线条、相关文字、信号、报警装置及通讯报警装置等。其中图形、线条和相关文字统称为警示标识。
1.3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公司员工,并按GBZ158-2003设置警示标识。
1.4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性,选用并设置相应的防护标识。
1.5在工作场所中公司员工应严格按照告知和警示提示进行防护。
1.6安环科、生产技术科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有权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2、警示
2.1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必须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警示线、警示信号、自动报警和通讯报警装置。
2.2警示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提示标识和警示线。
2.2.1术语
2.2.1.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文字符号;
2.2.1.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文字符号;
2.2.1.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护措施的图形文字符号;
2.2.1.4提示标识:提供某种信息(如标明安全设施或场所等)的图形文字符号;
2.2.2基本形式
2.2.2.1禁止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红色圆环加斜杠;
2.2.2.2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是黄色等边三角形;
2.2.2.3指令标识的基本形式是兰色圆形;
2.2.2.4提示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绿色正方形和长方形;
2.3 警示语句
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
2.4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2.4.1在有毒岗位设置《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以下简称告知卡)。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危害后果及其防护措施。
2.4.2《告知卡》包括有毒物品的通用提示栏、有毒物品名称、健康危害、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应急处理和理化特性等内容。
2.4.3设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
2.5设置
2.5.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2.5.1.1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入口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根据需要,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告标识,“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
2.5.1.2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或者维修、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警示标识,可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
2.5.2其他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
2.5.2.1在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告标识和“戴防尘口罩”指令标识。
2.5.2.2在可能产生职业性灼伤和腐蚀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告标识和“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等指令标识。
2.5.2.3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
2.5.2.4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警告标识。
2.5.2.5在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告标识和“戴防护镜”指令标识。
2.5.2.6存在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索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感染”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