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发出超声波的5种动物
螽斯、蟋蟀、蝗虫、蛾子、蚯蚓、老鼠和鲸鱼等动物,都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很多人都知道,蝙蝠和海豚都能发出超声波,但人们最早发现的使用超声波的动物是螽斯。
发出超声波的5种动物
超声波是一种波长极短的机械波,在空气中波长一般短于2cm,它必须依靠介质进行传播,无法存在于真空中。
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距离比空气中远,但因其波长短,在空气中则极易损耗,容易散射,不如可听声和次声波传得远,但可用于清洗、碎石、杀菌消毒等。
工业与医学上常用超声波进行超声探测,超声和次声以及可听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一种机械波,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
Ⅱ 自然界中哪些动物能够发出超声波
螽斯、蟋蟀、蝗虫、蛾子、蚯蚓、老鼠和鲸鱼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很多人都知道,蝙蝠和海豚都能发出超声波,但人们最早发现的使用超声波的动物,却是螽斯。螽斯有3种鸡声。“单身汉”螽斯唱的大多是婚曲,它们往往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雌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战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它们就穿游了过去。
尚未发现有发出次声波的动物,次声波对生物是有害的:动物的内脏,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也在0.01—20赫兹之间,也就是说,它和次声波的频率相似。这样一来,当外来的次声波不管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制造的,一旦它的振动频率与动物内脏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就会引起各种脏器的共振,这一共振便会使人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失调紊乱;严重时,还会使动物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特别是与动物的腹腔、胸腔和颅腔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与内脏、大脑等产生共振,甚至危及性命。因此动物不会自我伤害的。
但有很多动物都对次声波很敏感,因为这往往预示着大地震,大海啸,风暴等自然灾害的来临。
Ⅲ 超声波是怎样产生的
超声波可由较坚硬的水晶材料振动而产生。由于超声波的频率高,波长短,因此近似直线传播,能形成射束,能量容易集中,所以它能形成很大的强度。一些无法利用光线观测的地方,有时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
如不同物体的密度和弹性都不一样,超声波反射或吸收的情形也不相同,所以,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痕、人体内部的组织或母亲体内的胎儿等。超声波可作医学检查。如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检查人体内部的组织器官等。
超声波可以把本来不能均匀混合的液体均匀混合,医学上常用这种方法来制造人所能吸收的药品。超声波还可以用来清洗那些形状复杂、多孔多糟的精密零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声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Ⅳ 什么东西会产生超声波
除了蝙蝠、海豚、鲸鱼,还有青蛙、老鼠等
或者你想知道,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形式。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
产生超声波的装置有机械型超声发生器(例如气哨、汽笛和液哨等)、利用电磁感应和电磁作用原理制成的电动超声发生器、以及利用压电晶体的电致伸缩效应和铁磁物质的磁致伸缩效应制成的电声换能器等。
Ⅳ 除了蝙蝠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发出超声波
除了蝙蝠,还有螽斯、蟋蟀、蝗虫、老鼠、鲸鱼等等的5种动物,它们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
1、螽斯:
为了吸引遥远的雌性螽斯,雄性通过翅膀上刮板结构与一排“牙齿”摩擦产生超声波声音,有些甚至超过100000赫兹,刮板结构邻近一个振鼓,相当于扬声器的作用。Supersonus种属的前翅和振鼓尺寸较小,但却产生较高频率的超声波声音。
2、蟋蟀:
它的发音频率大多在2000-8000赫兹。
3、蝗虫:
蝗虫会发出高频的声音信号为6000到9000hz。
4、老鼠:
鼠类的听觉范围约是在200Hz-90000Hz,所以老鼠能收到部分超声波;老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的叫声范围大约是3000Hz~7000Hz(活动时:10Hz~200Hz)。
5、鲸鱼:
正常鲸的声音信号频率是15-25Hz。
Ⅵ 会发出超声波的有哪些动物
会发出超声波的动物有海豚,最强能达到8W每平方厘米。还有蝙蝠在飞行时,喉内产生超声波,在飞行、寻食、定向时通过超声波完成动作。还有海豹、海狮也能发出超声波。
Ⅶ 家里什么电器可以发出超声波
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能产生超声波的,只有加湿器。CRT电视机的行频是15.625kHz,这种工作噪声听起来很高很刺耳,但仍然米有达到超声波的范围(超声波至少20kHz)。
Ⅷ 产生超声波的条件是什么
产生超声波的必要条件是:
第一个有振动源第二个需要传播介质.
Ⅸ 自然界有哪些事物产生超声波
螽斯、蝙蝠、海豚和鲸鱼等动物,都是用超声波进行通信联系的。
很多人都知道,蝙蝠和海豚都能发出超声波,但人们最早发现的使用超声波的动物是螽斯。螽斯中国北方称其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雄虫通过发出自己独特的鸣声(声音通讯),借以寻找配偶,吸引同种雌虫前来交配,进行生殖活动。
蝙蝠飞行时,喉内能发出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在20000Hz以上。由于超声波的方向性很强,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来时,蝙蝠能够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多远,每只蝙蝠,都有其固有频率,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
自然界中除了蝙蝠,海豚也会发出超声波。海豚在吃鱼的时候,能不断发出180kHz的超声波,对附近的海豚群会产生刺激作用,8km以外的海豚会迅速游到狩猎地。海豚还可用这种信号互相联系,因为在海里可视距离总是有限的,一旦分开来,就靠这种信号进行联络。
海豚和蝙蝠对超声波的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能听到高达数十万分贝的超声波,他们虽然一个在水里,一个在陆地,但都是通过发出超声波后收听回波来判断附近物体的。此外,鲸也是利用超声波“看”东西的动物之一。
蝙蝠与海豚的超声波
自然界中有些动物能发出并利用超声探测周围的目标或障碍物,比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超声波信号,人类无法听到它。这些超声波信号若在传送路线上碰到其他物体,就会立刻反射回来,蝙蝠的耳朵在接收到返回的声波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判断。
并最终绕开障碍物、捕猎或进行其它行为。因此蝙蝠可以在夜间飞行,因为它不是靠眼睛看的,而是靠发音器官和耳朵飞行的。除了蝙蝠外,海豚也能发出超声。海豚能发出两种声音:一种是我们能听见的吱吱声,以实现与同类联系;另一种是一连串快速的弹拨声,用来发现和识别目标的。
海豚发出的声音频率非常宽,大约在20万~30万赫之间。是用来搜索捕猎物和发现障碍物的声音,主要是高频声,特别是超声。这种现象叫做回声定位。人类根据蝙蝠飞行识物的原理,制造出了雷达,但蝙蝠身上的精确度比雷达要高得多。
据有记录以来,人类第一次利用声波进行空间定位出现在1794年,LazaroSpallanzani(Opus colidifisica)分析了蝙蝠进行空间定位的基本机制,认为蝙蝠采用了的其他的机制来定位而不是采用视觉空间定位。在1880年,Galto创建和生产的设备能够产生40.000赫兹的频率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