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學科學過濾實驗改進裝置

小學科學過濾實驗改進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27 08:42:07

㈠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案例(就是改進課本上的教師或學生實驗)哪裡有

岩石的風化實驗:用鵝卵石在酒精燈上烤,一節課完成不了,所以必內須創新:把鵝卵石改成容小磚塊;器材:小磚塊、酒精燈、火柴、鑷子、燒杯、水;學生分組實驗,提問引導自主探究,根據所給器材,怎麼樣讓岩石風化成碎末?分組小聲討論,舉手發言,開始實驗;為什麼有的組實驗沒有成功?讓學生自己查找原因。提示:應該在外焰烤3分鍾,再放進水裡,反復8次左右。(參考)

㈡ 小學科學污水的過濾實驗

《水的過濾實驗》課堂應用實錄
1、提問:通過《水污染》一課的學習,你知道自然界的水是怎樣被污染的?污染的水是怎樣危害人體健康的?
2、講解:自然水域的水由於種種原因,混入了各種雜質,其中不溶解於水的雜質,如泥沙、石塊……,有溶解於水的雜質,如食鹽、各種礦物質……,還有細菌、病毒等。自然水域的水必須經過處理、除去部分或全部的雜質,才能飲用。把不幹凈的水變成干凈的水,叫做水的凈化。(板書課題)
(1)觀察:每組實驗桌上有兩杯混濁的水,觀察水裡有哪些雜質?
(2)學生匯報。(水裡有泥沙、木屑、細菌等)
(3)講解:怎樣除去水中的這些雜質?要除去水中比水重的雜質,有一個單間的方法,把水放在容器中靜置一會兒,一部分雜質就會沉到水底,這種方法叫沉澱。(板書:沉澱)為了加快沉澱,還可在水中加入明礬,明礬經過溶解後能把水中一些較小的顆粒粘在一起加快沉澱。我國農村,沒有用上自來水的地區,就是在水中加入明礬沉澱,使水變得干凈些。
(4)演示沉澱實驗,邊示範邊講解:①加入適量明礬。②用玻璃棒攪拌。③靜置,過一會兒觀察沉澱後的水有什麼變化。
(5)學生實驗。(由於靜置時間較長,把觀察沉澱後水的變化放在過濾實驗後進行)
(6)學生觀察、討論:沉澱後的水發生什麼變化?(沉澱後的水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上面漂浮著比水輕的雜持質,下面有一層泥沙類雜質,中間的水比較清澈)
(7)小結:沉澱能除去水中什麼樣的雜質?家裡的燒水壺、熱水瓶等時間用長了,壁上會有水垢,這就是水中雜質長期沉澱的結果。
(1)講述:沉澱能除去水中一部分雜質,但並不能完全除去不溶解的雜質。沉澱後的水還會有重量很輕的物體在水中,過濾是一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2)講解過濾操作方法:
①折:正方形濾紙兩次對折成4層的小正方形。
②剪:把濾紙剪成圓形。
③展開:把濾紙展開成圓錐形,大小和漏斗一樣。
④濕潤濾紙:用滴管取清水,從下往上濕潤,濾紙與漏斗之間不能有空隙。
⑤把漏斗放入鐵圈,使漏斗玻璃管口尖端緊貼燒杯壁。
⑥玻璃棒頂在三層濾紙處,傾斜成600,把水沿著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倒入的污水不能超過濾紙邊緣。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觀察、比較並討論:過濾後濾紙有什麼變化?過濾能除去水中什麼樣的雜質?
(5)小結:用沉澱、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於水的雜質。
(1)講述:用沉澱、過濾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於水的雜質,但不能除去細菌、病毒。要想殺死它們,可以用加熱的方法把水燒開,這種方法叫「煮沸」;也可以往水裡加漂白粉或氯氣等消毒葯品。我們把煮沸和加消毒葯品的方法統稱為「消毒」,其中煮沸是既簡單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2)總結水的凈化方法。
(3)學生填寫課本第23頁中的結論。
課後感受大多數學生都能了解到一些最常見的、簡便的消毒方法。
三、過濾
1.通過提問 7:如何將水與沉澱分開?進而引出凈化方法三:過濾
2.老師講解及演示濾紙的折疊,PPT強調實驗注意點
3.學生自行實驗2:過濾,老師指導過程中以不斷提問的方式講述 過濾的基本操作以及注意事項,重點以反復提問來進行強調。
4.實驗結束後,讓學生比較凈化過濾後的水與最初的自然水
5.總結過濾作用
5.提問 8:濾液和未經處理的水有何區別?(由於做過實驗,問題難度不大)。並通過提問9:有無其他的方法過濾?從而引出自製過濾器和沙濾
6.學生自行實驗3:自製過濾器及沙濾凈水
7.比較兩者過濾效果
8.通過自製過濾器組成的分析,從而引出活性炭並進行實驗4:活性炭凈化污水
9.學生自行實驗,老師指導,指導過程仍是以問題講敘過程
10.總結以上濾紙、自製過濾器及活性炭均可過濾

㈢ 科學實驗提倡綠色環保,對實驗裝置進行微型化改進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圖甲是實驗室製取並檢驗CO2的裝置,


(1)圖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實驗中的作用與圖甲中的分液漏斗儀器相同;故填:A;
(2)採用回「微型」實驗裝置具有的優點是葯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故填:葯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
(3)根據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寫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CaC03+2HCl=CaCl2+H20+C02↑;
(4)反應需在高溫下進行,操作不便又因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溫條件下能生成一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

高溫
.

㈣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哪些實驗有待改進包括實驗材料啊~實驗方式啊~實驗方案~等等方面的...

四年級 空氣 單元中有一個實驗:空氣是否有重量。
試驗中要求用透明膠貼在內充氣的氣球上,容永貞扎貼有透明膠的部分,氣球會緩慢放氣而不會爆裂。實際操作時很難做到,氣球會突然爆裂,杠桿搖晃不止,實驗效果差。
改進方法:不用透明膠,用剪刀或針在氣球皮膜鬆弛的地方開口,比如氣球的扎口出或頂端,氣球就不會爆裂,而是會緩慢放氣,這一端杠桿慢慢下降。

㈤ 過濾及反沖洗實驗採用的實驗裝置是什麼,結構上有哪些特點

水器的材料一般都是食品級的,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要是材料到達了飽和期,而你又沒有及時更換,就會造成2次污染。
選擇什麼樣的凈水器,主要根據居住位置的水質,個人的飲水需求,及處理效果來決定。目前市面上的凈水器種類繁多,下面就為您分析一下各種凈水器的優缺點
1、 濾芯式凈水器:
這種凈水器採用的是濾芯結構,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搭配不同的濾芯,優點是價格比較便宜,過濾精度比較高(含有超濾芯的)。缺點是濾芯壽命比較短(例如PP棉的壽命在3-5個月,活性炭壽命在半年左右,超濾壽命1-2年),出水量小,只適合飲用。
2、 純水機:
這種凈水器採用的是RO反滲透技術,最早出現在航空事業中,是為了為航空員解決飲用水而研發的,優點是出水精度高(除了水分子,任何物質都過不去),缺點是凈化後的水過於純,缺少都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平均出一杯純水,要產生3杯廢水,同時必須用電。
3、 離子水機:
通過電解的方式,將水電解為酸鹼兩種水,鹼性水用來飲用(因為人體人是酸性結構,經常飲用鹼性水,可以調節酸鹼平衡,促進新陳代謝),酸性水用來洗浴(或者用來殺菌消毒),同時通過電解,改變水的分子團(將水改變為6個分子團的小分子團)。這種水機最早是被用來做醫療器械,對於常見的皮膚病有一定的療效。他的缺點是成本高(普通的大概在6千多),同時水的酸鹼值也取決於電解版,需要用電。
4、 磁化水機:
優點:通過磁化,改變水的分子團,更利於人體吸收。缺點:有腸胃疾病的人慎用,因為磁化水對腸胃有一定的刺激。
5、 中央凈水器:
將凈水器安裝在家裡的總進水管上,使家裡的所有用水都凈化,優點是濾料壽命長(最短的也有5年),操作方便,同時帶有反沖洗功能,可以延長濾料壽命。缺點是凈化精度不是特別高,如果用來處理飲用水,效果不是特別好
根據上面的對比,最後的結論是沒有任何一款單一的凈水器,可以處理家庭的所有用水(正常家庭應該有3種水,一種是原來的生活用水,用來洗車、拖地、洗抹布,一種是凈化後的軟化酸性水,用來洗浴,一種是高度凈化的偏鹼水,用來飲用),最科學的處理方法,是安裝一套凈水組合,一個全屋凈水,用來將全屋的水都凈化(包括洗浴水),然後再在全屋凈水的基礎上,在廚房安裝一個廚房凈水器(控制水中的微生物,達到直飲的標准)這樣就比較科學了。同時建議您,如果有條件的話,將家裡坐便水管與總水管分開單走,因為坐便用水沒有凈化的必要,如果凈化,反而會影響凈水器濾料的壽命(坐便用水占家庭用水的60%)

網路一下,酷影模式,你懂得

㈥ 小學科學過濾實驗可以用什麼有趣的名稱

絲網實驗。

㈦ 跪求小學科學創新實驗案例(就是改進課本上的教師或學生實驗)!謝謝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案例(就是改進課本上的教師或學生實驗)我這里有,不知你需要哪一課!

㈧ 小學科學創新實驗怎樣改進

小學科學實驗材料改進和創新的實踐與研究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實施科學新課程以來,我們看到我們的科學課堂上呈現這樣的景象: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器材,運用實驗材料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帶來的樂趣。實驗材料成了小學科學課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基礎,也是科學探究有效性的一個基本保證。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科學實驗材料准備起來存在很大的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問題一:舊材料滿足不了新需要
科學課的前身是常識課,原來的常識儀器室和實驗室很自然就成了現在的科學儀器室和實驗室。在儀器室中,以前配備的許多常識儀器,有酒精燈、鐵架台、機械實驗盒、靜電實驗盒、物體沉浮實驗盒等等,很自然成了科學課的實驗材料。但是作為科學老師都知道,雖然有的儀器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是可以用的,比如酒精燈、鐵架台之類的。但是還有一些利用起來的問題卻很多,像物體沉浮實驗盒,雖然科學五年級下冊沉和浮單元也有探究有關物體沉浮方面的知識,但是新教材的內容和原來常識課有一定的區別,提出了新要求,如「物體的沉浮和它的輕重有關系嗎?」、「物體的沉浮和它的大小有關系嗎?」,原來的實驗材料顯然滿足不了新的探究活動。
問題二:新材料無法配備齊全
新課程實施後,上級要求學校為每冊的科學教材配備一套新的實驗材料——科學工具箱,在這個工具箱中,有一些相應的實驗材料,比如塑料量杯、溫度計、小車、地球儀等一些可以長期重復使用的材料和高錳酸鉀等一些化學物品。除此以外,每學期每位學生還征訂了一份科學配套學具,有綠豆種子、綠豆發芽實驗盒、電池等等。這些材料為科學儀器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實了科學實驗材料的隊伍。但是,盡管如此,在科學教學中,依然碰到了許多來自材料方面的問題,主要是那些不能長期保存的材料,像油菜花、發芽的蠶豆、做生態瓶需要的魚、水草等,必須由教師或學生本人適時、及時准備,有關部門很難在學期初統一配備。還有部分材料代價很大,如果有關部分統一配備,必然會造成學生學費的加重,給一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帶來麻煩,這與義務教育階段讓人人都讀得起書的政策又是相違背的,所以只好忍痛割愛,不把這些材料配備進去,那教學時勢必又要由教師或學生本人准備,這又增加了實驗材料准備的難度。
問題三:教師、學生自己准備材料情況不樂觀
小學科學教師工作量大,專職教科學的,一般課都在15節—20節左右,不僅要花時間備課、上課和批改外,還可能教著好幾個年級的科學課程,在准備實驗材料可想而知;常常上完一節實驗課材料還沒收拾好,下一節課鈴聲已經響了,學生已經來了,可材料還沒准備好。所以有時就會出現教師只准備本人的實驗材料,在課堂上作一下演示實驗的現象。兼職老師更是不用說了,一般已經在教學語文或者數學等,這些課本身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而且還有的科學老師還擔任著班主任等職位,科學課的准備材料更是不言而遇了。而科學材料的准備又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兼職教師就很難再有功夫去完成了,常常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科學材料除了教師准備外,還有許多時候我們教師會讓學生自己准備。但是實際情況與我們的想像有一定的距離,讓學生准備材料的情況不太樂觀。有的學生總是忘帶材料了,有的學生准備的材料不符合實驗要求了,總之,問題很多,情況不太樂觀。
由此,我們更深刻認識到:對於教學一線尤其是地處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而言,能有意識關注、積極地參與活動材料的改進工作,整理形成一套符合地域特點、適合教學實際的實驗材料和一份實驗准備指導方案,將會大大方便一線科學教師課前的工作量,同樣會更精細地滿足學生實驗探究的需要。
二、與課題相關研究概述:
無錫市天一實驗小學潘利峰《服務探究,選擇有價值的實驗材料》中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探究活動依賴於科學研究的材料,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育學原理認為,從材料本身出發來組織教學,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又符合世界物質性的基本觀點。在探究學習中,教師能否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典型、合適、豐富、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學生只有對材料加以觀察、操作和思考,才能形成合理的科學概念,產生正確的科學認知,領會科學的過程和方法,感悟科學精神,因此教師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往往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怎樣選擇合適的、具有探究生命活動周期的實驗材料,對於教師組織的科學探究活動尤為重要。
江蘇省名教師、自然學科特級教師、蘇州市葉聖陶實驗小學校長張洪鳴作《科學探究需要有結構的材料》報告中指出「搞科學」——「有結構的材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歷、體驗,要活動。怎麼才能活動呢?空口說白話,黑板上種田,不是胡扯嘛,要有點東西才行。這東西就是材料,材料是死的,怎樣使死的材料活起來呢?這就必須加上老師的智慧,根據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精心選擇,精心設計,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典型的教學材料,這樣的有機組合,便稱為「有結構的材料」。
……
有關小學科學學習活動材料方面的諸多成功經驗,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去思索著推動本項課題的深入研究。
三、研究課題的界定
「實驗材料」是指教師應用到課堂教學的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材料的組合,即有結構的材料。活動材料包括實驗工具器材、觀察或動手材料、圖表型資料、地域性特色資源等。
「實驗材料的改進與實踐」是應用到科學教學中,為獲得實際教學中更大效益,按科學性、趣味性、易操作性的原則,而對教材建議材料的替代或改進的探索與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開發出一套適合3-6年級小學科學課中適合地域特點和實際課堂教學需要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材料。
2、整合小學科學教師在材料改進工作上的智慧成果,整理、收集相關的活動材料改進方案。
3、形成一套推動探索科學教學實驗材料改進的措施與機制。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
小學《科學》3-6年級教材范圍內所開展科學教學活動的教學實驗材料。
(二)實驗原則
1、實踐性原則。實驗要以學生的探究興趣有沒有得到激發,實踐能力能不能更有效提高,是不是方便一線教師教學實際應用為准則開展。
2、循序漸進原則。實驗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為指導,針對實驗研究工作中的實際情況和課題的實際進展為依據,循序漸進,不斷修正,在方法策略上作出有效的回應。
3、全體受益原則。實驗的展開,既要讓學生得到實惠,促使其更快更好的成長,又要讓實驗教師也成為教育科研的受益者,促使其業務水平的迅速提高。
(三)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在於共同參與,即由研究者和行動過程的實踐者結成一體,共同組成課題組,共同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在實踐活動的進程中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評價或有新的發現、再計劃、再實施、再評價或發現……的方式不斷進行。
2、文獻法:通過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網路資料,及時了解本課題的研究進程,全面正確的掌握本課題的相關信息,為本課題及時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研究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
3、經驗總結法:本階段性總結和實驗完成的驗證總結過程中,依據實踐過程中所獲取的事實資料,對實驗變數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改進適用於我們當地地方特色的實驗材料和實驗方法。
(四)研究的創新點:1、將實驗的改進生活化、探究化和微型化三者相結合。 2、將教材實驗創新與改進實踐化、系統化整理與編排,形成學校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2010.1—2010.2):准備工作-小學科學實驗材料的分類研究
(1)制定詳細的課題研究和實施計劃。我們對課題進行了細致的前期准備工作。根據小學科學的教學特點按3—6年級將整個課題組下設四個研究小組,實行年級組長負責制,集體制定了詳細的課題研究計劃和實施方案,嚴格地按照課題的計劃進行了課題的分工合作與研究,定期集中討論研究進展及出現的問題,這些為我們有條不紊地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小學科學教材中實驗材料創新與改進的儀器、方法與方案。通過上網及查找資料等方式收集本校教師自己在平時教學中改進的教學實驗、本縣及鄰近縣市實驗材料的改進創新的實驗方案,本市及全國典型的改進及創新實驗,做成小學科學教學實驗分冊,整理並分類分章編排。將改進與整理過的材料編排成冊,形成校本實驗研究的初步框架
2、(2010.03—2011.01)四個課題小組分組研究。
課題小組與實際結合,認真並扎實而有效的進行研究。各小組課題研究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實驗教學研究活動,活動的形式有教學實驗的改進創新比賽,上有關實驗材料探究的研究課、示範課,撰寫實驗研究的教學案例與論文等。利用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實驗的開放性和有效性教學,既為學生參與實驗的改進與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與平台,同時為實驗教學理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挖掘實驗探究功能,將演示實驗與學生探究實驗相銜接。從不同角度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主動設計與探究中完成多種實驗的改進與創新。這樣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又對實驗進行了最好、最大范圍的研究。
在此期間各小組定期組織成員進行課題研究進展碰頭討論課題研究中的困難和問題,匯總課題研究的資料與材料。每個月全組在實驗室進行課題分析會,交流課題的心得、統一課題的進度。四個小組各顯其能,發揮組內特點,依託不同的教學實際,廣泛地、具體地開展研究,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組間交流與勾通中,課題組成員均感到受益非淺,收獲頗多。
小學科學實驗的改進與創新的應用研究。 研究成果:《小學科學實驗教材實驗創新與改進》校本教材。
第一小組:收集編排三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7個。
第二小組:收集編排四年級實驗研究方案55個。
第三小組:收集編排五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8個。
第四小組:收集編排六年級實驗研究方案47個。
3、(2011.01—2011.03):後期工作
完成學生的小組活動實踐成果展示。包括教具展示,實驗創新,教學論文,各種教學實踐課例等成果評價、匯總。進行課題總結,嘗試尋找實驗材料改進的扎實有效方法,進行自我回顧和反思,以期達到在以後的教學中能進一步對實驗材料的改進和創新,扎實有效的進行新課程學生探究實驗。
(2)研究成果評價
通過參加課題研究,教師在專業上,教學水平上,精神面貌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題研究本身需要課題組上網或查閱相關資料。查閱的過程使很多教師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法。同時使他們理論的專業知識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提高。同時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實驗方法,開闊了教學思路。實驗研究帶來的教學效果使他們提高了對課題研究的興趣。另外課題組的集中交流討論也使他們在相互學習中交流了感情,增進了組內的團結。
七、課題研究總結
實驗是科學課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活動類型,它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思維、合作、創造等能力。在實驗教學活動中,應以科學課程標準的目標為准則,運用一定的創新技術,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實驗材料,讓學生感受到實驗材料在探究活動中的重大作用和意義,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慾望和創造精神。
實驗材料的創新,一定要避免過去那種「一張實驗桌,材料就幾樣」的實驗模式,要求教師提供大量豐富的實驗材料供學生選擇;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尋找和使用材料;實驗材料的擺放不要只局限於實驗桌,要充分利用廣闊的空間。科學教材中實驗材料的提供大多是具有普遍性的,不一定能滿足每一個實驗的要求,或者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一些不方便之處。因此,很有必要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實驗材料,更多地根據實驗教學活動的需要和本地實際選擇和使用材料:對同一個實驗,材料的確定可以不同,不要求全體學生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類型的材料進行實驗,而應力爭做到多種多樣,各取所需;同樣,同一種實驗材料,在不同的實驗中也能發揮不同的作用,解釋不同的科學道理;材料的選擇還要從教學成本考慮,盡量使用身邊易得的材料,使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實驗材料的創新還包括對原有材料的改進、替代和更新。
因此,課前准備好合適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是學生愛上科學課、進行有效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但是,較多實驗材料不好准備是科學教師的共識。經過我們課題組的討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和創新:
(一)積極學習其他教師的實驗材料改進
科學課作為新課程下的一門新的學科,擔負著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任,它的學科地位不容忽視。有些老師可能對它還不是非常了解,以為和以前的常識課差不多,還是一門副科。尤其是兼課老師,認為只有自己另外教的語文、數學才是主課,這樣的認識我們會阻礙我們的行為。所以我們要在思想上認識這門學科的重要性,正確認識科學課教學的特點,有必要對所有科學教師進行科學課程的系統培訓,加強理論的學習,無論是專職還是兼課教師都應該多外出聽課學習,開開眼界,看看別的教師是如何准備實驗材料的,從而做好學生科學課學習的引領,讓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親身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如教學五下單擺的內容時,根據書上插圖准備材料是不理想的,鐵架台上的橫桿太短,擺錘擺動時很快就會碰上鐵架台的豎桿。擺線如何固定才能既讓它自如地晃動又便於調節長短也是問題。在網上視頻中觀摩了李家緒老師教學的《擺的研究》後,通過加長橫桿,藉助夾子,很快解決了這些難題,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整理實驗室中已有材料,合理利用現有材料
學校儀器室中有著許多原常識課教學時留下來的材料。這些實驗材料雖然不能滿足現在科學課教學的實驗需要,但是它們卻還後很大的價值,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有許多的實驗器材不管是以前的常識課還是今天的科學課都用得上的。如酒精燈、燒杯、鐵架台、放大鏡、水槽、彈簧秤、溫度計啊等等,只要我們對它們進行充分的篩選、整理、修復、歸類,用得著的時候多著哪。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管,發揮他們的應有功能。再如原來常識教學中的杠桿實驗盒、冷熱實驗盒,光學實驗等等,雖然盒裡的材料不全能用得上,但通過整理,里邊我們還是會發現許多科學課上用得著的好材料的如杠桿實驗盒中的杠桿尺、簡單機械盒中的滑輪等器材,質量還是很不錯的,經久耐用,效果不見得比科學材料箱中的差。
科學工具箱中的科學材料都是經過專家們研究製造的,又與科學教材配套,可以說為科學教師的材料准備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箱中的材料雖還不能說是盡善盡美但總體還是不錯的。如六下的小電動機、拱形橋等,我們要用好它。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工具箱中的實驗材料做到心中有數。而對於箱中的一些易耗品,我們用好後要及時添置,以備下次的使用。
(三)教師應該積累以往材料
一些科學材料的准備是不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得到的,所以科學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平時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變廢為寶,積少成多。不要等到今天要上這個內容要用到這種材料才想到當初那個材料可以用上而沒留下。有些材料如可樂瓶,對於其它學科的老師來講可能是垃圾要扔掉的,但對於我們科學課來講卻是寶貝,許多時候要用到它,再如硬紙板、壞了的乒乓球等它們是研究抗彎曲能力的好材料;還有生活中的一些石頭,可能很少有人去關心研究它,但在我們的科學課上就有這樣的內容安排。《各種各樣的岩石》就是要我們去研究岩石的組成和岩石的特性。所以我們平時可以多撿一些象花崗岩、長石之類的岩石以備上課時用,且岩石不易消耗可以長期保存,填補學校儀器室材料的不足。
科學課實施的第一個輪回中,新材料還未配下來或根本就沒有,實驗材料相當缺乏。這個時侯任教的教師要准備的材料尤其得多。這個時侯老師要把辛辛苦苦准備的材料好好保存,學會積累以備後用。當下一屆老師任教到相應內容時也可以少花一點時間,減少一點後邊任課老師的准備時間。
(四)動手自製,替代專用不足材料
實驗室的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每一課的需要,有的實驗材料實驗室里根本就沒有,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驗的設計自己來設計製作實驗器材。在研究《固體的熱脹冷縮》時,學校里大都只有銅球這樣一種可以研究熱脹冷縮的實驗材料。而一種材料如何讓學生信服固體有熱脹冷縮的特點呢?於是我就想在做其它金屬材料的熱脹冷縮的實驗,苦於儀器室里沒有這樣別的器材,我就和其他幾個科學老師自製器材。由於其他的材料的熱脹冷縮現象不明顯,我就想到利用指針的偏轉來將試驗中材料受熱或遇冷產生的現象進行放大,使學生看到了實驗的現象,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再如五年級科學教材中的《光》單元中,在研究不同顏色物體吸熱能力強弱的對比實驗時,我們設計製作了一個利用白熾燈照射,不同顏色試管內空氣膨脹快慢的對比試驗,由於空氣受熱膨脹速度比較快,所以實驗現象十分明顯,這遠比教材中將溫度計放入不同顏色的紙袋中,看溫度計上的讀數上升的快慢的研究效果好得多,也節省了許多課堂上時間。
(五)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能自發准備實驗材料
有些科學課堂上要准備的材料有很多,有些時候要准備的材料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忙,這個時候完全依靠教師自己的力量也許就難以完成,這個時侯我們不妨想想其他辦法,如學生就是一個不錯的資源。在材料的准備中我就經常請學生協助我准備材料。別小看學生,他們會幫上不少忙。難度大的他們會發動他們的家長協助老師的材料准備。
針對所教的學生,我採用獎勵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覺得這是最普通的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方法,然而也是我們老師經常會忘記的方法。有時一個班只有幾個同學准備了令人滿意的材料,這時老師可能會很不開心,往往只想著怎樣教育他們!其實,這個時候就可以好好的獎勵那幾個准備的好的同學,效果肯定不會比板著臉批評教育差!比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中要用到幾十個大小不同的塑料瓶,這完全可以讓學生去准備,到自己家裡找找,課堂上用的幾個根本不是問題。再如《蝸牛》《蚯蚓》等小動物的研究,課中用到的這些蝸牛和蚯蚓最好也還是讓學生自己去准備。在材料的尋找過程中學生對這些小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也增長了不少相關的課外知識。既然這樣就讓學生自己去准備,何樂而不為呢?再如研究《磁鐵的性質》《我們周圍的材料》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去准備各種各樣的材料,用豐富的材料來研究它們能不能被磁鐵吸引、以及軟硬、柔韌性等,材料越多對於結論的科學得出更有價值、更帶有普遍性。
我們的學生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又有不同的背景,所以教師在讓學生准備某些材料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家庭資源。如在講動物的一生的時候,我就讓一些來自於農村的學生去准備,農村的孩子家裡養蠶的比較多,又有桑樹的優勢,我就讓學生帶一些來供同學們觀察。再如五年級第一學期「運動與力」單元中要講《我們的小纜車》一課,課中要用到許多墊圈或螺帽,利用墊圈或螺帽的重力來牽引小車,從中發現墊圈或螺帽越多小車行駛的速度就越快的結論。可是實驗室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材料。當我了解到任教的班級中有幾個學生家裡就開螺絲廠的,就和這些學生的家長取得聯系,讓孩子帶一些來供我們課堂上研究使用。這位家長聽說老師上課要用到小墊圈,就主動教孩子帶了一些墊圈送給學校實驗室。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通過各種途徑提前做好實驗材料的准備,當經調查反饋,知道學生們在生活中的探究能力明顯增強時,我們知道,我們的材料准備的改進方法與實施有了些許的成功。但是,學生的對科學課的熱愛讓我們倍感肩上的重任,促使我們今後在教學上做更多的思考與改進!
七、課題研究的效果
一年多來,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大膽進行課題實驗,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課題的初期計劃與目標已基本實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組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變化,研究實驗、研究實驗教學的氣氛正在逐漸增強。實驗研究的方向正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型轉變,以生活應用為中心的實用性轉變,以設計實驗材料的的簡約性方向轉變。實驗研究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實效性。
2、積累素材的意識明顯增強,老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明顯感到實驗教學的素材十分欠缺,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這些素材一方面需要老師不斷挖掘研究改進,一方面也要查閱、收集整理已有的素材。
3、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在老師的教研中得到了提高,通過教學實踐,揭示了探究性實驗教學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所具有的良好效果,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興趣明顯提高,師生共同感覺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
4、完善了實驗教學資源庫,提高實驗教學資源利用率。這將對我校系統實驗教學具有實際指導意義,同時也更進一步的研究創造了十分便利的研究條件。
七、課題研究的反思
雖然在一年多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反思整個研究過程,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惑。由於我校教師課業授課負擔相對較重,教師的研究通常需要擠出更多的休息時間來進行研究,因此對教師的身體與精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另外,由於課業負擔較大,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有出去交流的機會。這些都不利於課題的發展與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們發現,我們現行小學科學實驗的內容體系已趨於老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體現現代科技發展水平的實驗內容太少;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的實驗內容不多;驗證性實驗比例過大,探究性實驗比例過小;定量實驗安排甚少;一些對實驗室造成嚴重污染的實驗仍然保留;實驗內容知識性太強,趣味性不濃。因此,我們課題組在完成既定課題計劃的基礎上,在以下方面會作出進一步的研究。1、實驗研究要與新課標教材實驗相聯系,抓住時代的脈搏。2、構建小學科學實驗內容體系的新思路。
因此,我們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進一步注重聯系生產與生活實際;引入定量小學科學實驗;開發綠色實驗等。
實驗材料的改進和創新是小學科學教師的一項神聖使命,努力完善和充盈教學實驗需要,為小學科學的探究實驗插上有力的翅膀!最後引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名言與大家共勉!
——要讓教師因此而少教,要讓學生因此而多學, 要讓校園充滿歡樂!

㈨ 過濾實驗裝置的各部分名稱

左邊玻璃棒

鐵架台

右邊 燒杯

漏斗版權

燒杯

㈩ 教科版四年級科學過濾試驗怎麼做

一貼:
指濾紙抄要緊貼漏斗壁,一般在將濾紙貼在漏斗壁時先用水潤濕並擠出氣泡,因為如果有氣泡會影響過濾速度.

二低:
一是濾紙的邊緣要稍低於漏斗的邊緣;
二是在整個過濾過程中還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要低於濾紙的邊緣。否則的話,被過濾的液體會從濾紙與漏斗之間的間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邊的接受器中,這樣未經過濾的液體與濾液混在一起,而使濾液渾濁,沒有達到過濾的目的。

三靠:
一是待過濾的液體倒入漏斗中時,盛有待過濾液體的燒杯的燒杯嘴要靠在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
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層濾紙一邊(三層濾紙一邊比一層濾紙那邊厚,三層濾紙那邊不易被弄破);
三是指漏斗的頸部要緊靠接收濾液的接受器的內壁

與小學科學過濾實驗改進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暖氣關閉閥門也響 瀏覽:839
不朽傳說怎麼樣才能鑄造最強武器 瀏覽:768
r22製冷劑買什麼品牌的 瀏覽:654
自動供輸裝置圖集 瀏覽:269
崑山機械加工廠有多少 瀏覽:563
機械師m1多少錢 瀏覽:435
中小學實驗器材怎麼製作 瀏覽:16
沐風工具箱齒輪直徑 瀏覽:545
麗勝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80
發動機倉自動滅火裝置安裝在哪 瀏覽:7
軸承軸套多少絲 瀏覽:323
物業電氣設備都有什麼 瀏覽:691
gps工具箱儲存 瀏覽:146
老式暖氣片為什麼進水管2個閥門 瀏覽:949
汕頭有哪些消防器材經營部 瀏覽:544
為什麼醫院不讓帶閥門的N95 瀏覽:658
浙江新發現機械有多少人 瀏覽:996
蝙蝠怎麼用嘴發出超聲波 瀏覽:284
運動器材怎麼選質量 瀏覽:609
噴淋加壓穩壓設備套什麼定額 瀏覽:129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