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澆花裝置設計說明書

自動澆花裝置設計說明書

發布時間:2021-02-25 10:02:35

❶ 這是一個自動澆花器的設計示意圖,很簡單吧 請用較高深的語言並結合科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工作原理

假設在水管口處有一個「小液片」,當花吸水使得槽內水位下降時,由於水中壓強與深度成正比,對於小液片的壓力減小,而水管中水位不變,水管中水對小液片壓力不變,小液片受力不平衡,水流出水管,直至液面恢復原來狀態,小液片受力平衡靜止。因此水位一直保持不變,起到了澆花的作用。如需調整水量,只需調整水管高度即可。

❷ 自動澆花器的功能描述

以現代水利和微抄電子技術為基礎,採用國際最先進的智能微滴灌技術,由功能強大,設置靈活多樣的交流控制器自動控制替代人工澆水。 根椐植物屬性和花盆大小設置微滴管及澆花時間,每天最多設定10組開關,最少時間段為1分鍾,最長時間任意設定。
可對15盆盆栽植物自動澆灌,水通過滴箭慢慢滲入花的根部確保植物花卉獲取合適的水份和養份。
適用於普通家庭的小型花奔養殖。

❸ 單片機如何設計一款自動澆花控制器要求根據濕度,早晚澆花

主要部件:

FreeLife自動澆花系統控制器

DHT11溫濕度感測器

土內壤濕度感測器

潛容水泵

橡膠水管

安裝步驟:

1、先將潛水泵的接頭連到控制器的SolenoidValve端子,藍色接負極(-),棕色接正極(+);然後將電源連接頭接到PWRIN端子,黑色接負極(-),紅色接正極(+)。


2、如上圖所示,將控制板安裝到白色外殼底板,然後將土壤濕度感測器連上控制板介面。

3、將濕度感測器連上控制板介面。

4、使用MicroUSB線把程序寫到控制器。其實,控制板出廠的時候已經寫好程序,可直接使用。

5、完成上述操作後,把白色盒子蓋上。

7、在植物附近放一桶水,把水管的一端連接潛水泵,另一端「噴」向植物。需要注意的是,潛水泵必須在水裡面使用,在空氣中使用會損壞。

8、將潛水泵和電池盒(或者電源適配器)連接到潛水泵介面和電源介面。

9、通上電後,控制器會根據土壤濕度感測器回傳的信號來判斷是否需要抽水澆花。

❹ 自動澆花器的原理

自動澆花器的原理是利用氣壓差,然後將自動澆花器裡面的水給它自動滴到花專裡面,屬這樣的話可以讓花能夠更好的吸收水費。更充足的吸收營養。

當室外表面空氣壓力大於室內表面時,壓力差定為正值;反之為定負值。壓力單位以帕(PA)表示。也泛指壓力差就是物體兩側所受壓力的差值。

壓力差的主要用途:利用真空所產生的壓力差,帶動氣體流動產生的吸力,進行工作。

(4)自動澆花裝置設計說明書擴展閱讀

氣壓計算方法

通常有平衡條件法和牛頓運動定律法(公式只是粗略計算 而且有時測的值不準,一切都應以實際為准)。

1、在托里拆利測出了氣壓後,人們通過公式p=F/S,求出了在單位面積上的空氣有多少的質量。再套用空氣的密度,求出體積,再除以質量,即可知道地面至大氣圈頂部的距離。

2、已知:氣體體積、物質的量、絕對溫度時,可用公式PV=nRT求出氣體壓強(其中R是常數,R=8.314帕·米3/摩爾·K或R=0.0814大氣壓·升/摩爾·K)。這個公式還有變形公式pV=mRT/M、p=ρRT/M。

3、p=ρ水銀gh 【水銀密度*9.8*水銀柱高=標准大氣壓】

❺ 物理實踐活動:定時自動澆花裝置設計 求高手想到的教教我.給點提示也可以

剛耀抄,不是我說你,這些問襲題不應該在這里問吶,應該自己解決!自動定時澆花裝置--假期全家外出旅遊,家中的盆花無人照顧,需要自動定時澆花裝置.設定3天澆1次,調節滴水的速度,使其3天正好滴滿水桶.桶里水滿後,左右失去平衡自動翻倒,將水倒入水槽,再沿水管流入每個花盆.

❻ 想利用Arino設計一個自動澆花系統,跪求相關資料

這個系統的主要部件:

至於這個自動澆花系統的原理圖、庫文件、操作手冊你去電路城下載吧

閱讀全文

與自動澆花裝置設計說明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驗室吸收裝置 瀏覽:251
什麼儀器可以探測金屬長度 瀏覽:779
和元機電閥門管材怎麼樣 瀏覽:719
如何做好設備巡檢 瀏覽:308
安排機械加工順序有哪些原則 瀏覽:585
17173網頁工具箱 瀏覽:404
暖氣閥門關小壓力 瀏覽:404
內到窗的五金件 瀏覽:635
真空加濃裝置起作用的時刻 瀏覽:215
廬江縣白湖勞改農場閥門廠 瀏覽:709
高層樓房燃氣閥門6 瀏覽:90
打羽毛球需要什麼器材 瀏覽:370
水管紅色閥門是什麼原因 瀏覽:380
樓上什麼儀器一直嗡嗡 瀏覽:975
天然氣閥門自動吸進去是沒氣了嗎 瀏覽:982
湖南海邊設備防腐塗料哪裡賣 瀏覽:328
燃氣單元總閥門安在住戶家裡不同意怎麼辦 瀏覽:975
污水管道上閥門的材質 瀏覽:203
鑄造用增碳劑怎麼使用 瀏覽:23
精餾實驗裝置實驗報告 瀏覽: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