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25 06:28:25

⑴ (2014烏魯木齊模擬)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電磁鐵吸住一個小鋼球

(1)利用復平均速度制代替瞬時速度算得小球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得:
小球經過光電門時的速度為v=

d
△t

(2)游標卡尺的主尺讀數為6.0mm,游標尺上第0個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對齊,所以游標讀數為0×0.1mm=0.0mm,
所以最終讀數為:6.0mm+0.0mm=6.0mm.
(3)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小球機械能有損失,因此△EK略小於△EP
故答案為:(1)
d
△t
(2)6.0(3)略小於.

⑵ 回答下面的問題.Ⅰ.為研究酵母菌發酵的產物,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①號、②號試管中均

Ⅰ(1)溴麝香草酚藍溶液是用於檢測二氧化碳的,由於酵母菌在無氧呼吸過程中能產生CO2,因此一段時間後①號試管中的溶液由藍綠色逐漸變成黃色.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有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基質,無氧呼吸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2)該實驗中的葡萄糖為酵母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的營養要素是碳源.向培養液中接種酵母菌之前應該對培養液依次進行調整PH和滅菌處理.
(3)因為空氣中也含有CO2,因此需設置②號試管,目的是排除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隨著瓶中氧氣逐漸被消耗,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速率逐漸加快,產生CO2逐漸增多,即氣泡的釋放速率逐漸加快;後來隨著培養液中營養物質逐漸被消耗,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速率逐漸減慢,產生CO2逐漸減少,即氣泡的釋放速率逐漸減慢.所以乙圖中最可能正確表示①號試管內玻璃管口氣泡釋放速率變化的是曲線B.
Ⅱ.(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於神經遞質存在於突觸小體(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發生興奮或抑制,所以興奮在反射中的傳遞是單向的.
(2)①A組和B組均對小白鼠注射了適宜的促甲狀腺激素溶液,若促甲狀腺激素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則A組和B組下丘腦釋放的促甲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都下降.
②A組切除小白鼠的甲狀腺,導致甲狀腺激素減少,若促甲狀腺激素通過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則實驗後檢測血液中促甲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與實驗前相比會上升;B組沒有摘除甲狀腺,且注射了促甲狀腺激素,若促甲狀腺激素通過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則實驗後檢測血液中促甲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含量與實驗前相比會下降.
故答案:Ⅰ(1)CO2 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2)碳源 滅菌
(3)空氣中的CO2
(4)B
Ⅱ(1)反射 反射弧 突觸小體(泡) 突觸前膜 突觸後膜
(2)①下降 下降 ②下降 上升 A組切除甲狀腺後,體內甲狀腺激素減少,原有的(負)反饋減

⑶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體的加速度與受力的關系,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利用傳

由圖可知來當F=0時,源圖線Ⅱ的加速度為2m/s 2 ,即沒有掛重物時,滑塊已經具有2m/s 2 的加速度,說明平衡摩擦力時軌道傾角太大.
根據F=ma得a=
F
m

所以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等於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的倒數.
由圖形b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k=2,所以滑塊和加速度感測器的總質量m=0.5kg.
故答案為:軌道傾角太大;0.5.

⑷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來探究滑塊運動的加速度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

傾斜 A

⑸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來探究滑塊運動的加速度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

(1)由圖象可知,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就有加速度,該同專學實驗操屬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即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右端墊得過高.
所以圖線①是在軌道傾斜情況下得到的.
(2)根據F=ma得a=

F
m
所以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等於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的倒數.
圖線①、②的傾斜程度(斜率)一樣,說明了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在兩種情況下是一樣的
故選A.
(3)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受到的拉力由力感測器得出,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控制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遠遠大於重物質量.
故答案為:(1)傾斜;(2)A;(3)否

⑹ (2014寶雞三模)某實驗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實驗步驟如下

(1)圖象的斜率表示勁度系數的大小,故:
k=

△F
△x
=
28?0
0.55?0.15
=70N/m;
橫軸截距表回示彈簧的答原長,為0.15m;
(2)去掉掛在彈簧下端所有質量為m的砝碼,將質量為M的小球掛在彈簧下端,並用手扶住小球,使彈簧下端指針恰好指在彈簧原長L0處,
然後將小球由靜止釋放,測得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彈簧下端指針在刻度尺上所指示的讀數L,
該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小量△Ep=Mg(L-L0),
彈簧彈性勢能增加量△E′p=
1
2
kx2=
1
2
k(L?L0)2,
則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的等式為Mg(L-L0)=
1
2
k(L?L0)2,
故答案為:0.15;70;Mg(L-L0)=
1
2
k(L?L0)2

⑺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甲同學認為打開K 1 、關閉K 2 時,利用I、Ⅱ裝置,可進行的實

(1)根據裝置I、Ⅱ的導管進出口順序可知,裝置Ⅱ只能用來收集難溶於水的氣體,因此利用裝置I、Ⅱ可收集氧氣、H 2 等難溶於水的氣體.
故答案為:製取氧氣(或製取不溶於水的氣體)
(2)白磷燃燒會產生大量白煙,並放出熱量;白磷燃燒要消耗掉瓶中占空氣體積
1
5
的氧氣,所以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1
5

故答案為: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放熱,待冷卻後打開K 2 ,Ⅲ中的水倒流入Ⅰ中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
1
5

(3)①二氧化碳的特性是: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其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應向燒杯的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
故答案為:紫色石蕊試液.
②要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我們可進行如下操作: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說明廣口瓶中的氣體減少了;另外I中還會有氣泡產生,因為從Ⅲ中流入的稀鹽酸與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產物反應,產生了氣體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關閉K 1 、K 2 ,打開K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廣口瓶中,關閉K,充分反應後打開K 2 ,Ⅲ中稀鹽酸倒流入Ⅰ中有氣泡產生.

⑻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量,利用計算機可得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

(1)由圖象可知,抄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就有加速度,該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即傾角過大,平衡摩擦力時木板的右端墊得過高.所以圖線①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2)根據F=ma得a=
F
m
,所以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等於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的倒數.由圖形b得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斜率k=2,所以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m=0.5Kg,由圖形b得,在水平軌道上F=1N時,加速度a=0,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g=0,解得μ=0.2;
(3)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受到的拉力由力感測器得出,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控制滑塊和位移感測器發射部分的總質量遠遠大於重物質量.
故答案為:(1)①;(2)0.5;0.2;(3)否.

⑼ (1)為了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一(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一個木塊放在水平

由圖2所示紙帶可知,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0.02s×2=0.04s;
①木塊加速階段的加速度約為:a=

△s
t2
=
0.0156-0.0132
(0.04)2
=1.5m/s2
②木塊做減速運動時加速度約為:a′=
△s′
t2
=
0.0148-0.0164
(0.04)2
=-1.0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動摩擦因數為:μ=0.10;
③平衡木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時,應當取下鉤碼,將木板右端墊高,使木塊沿木板勻速下滑;若有效平衡掉摩擦力後,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紙帶打出的點跡是均勻的.
故答案為:(1)1.5;(2)0.1;(3)取下重物.右.與木塊相連的紙帶打出的點間隔均勻(或木塊在木板上勻速運動);
(2)①實驗中接法應採用電流表外接法,並且開關應控制整個電路;答案如下圖所示;
②由表中數據作出伏安特性曲線,則圖象與縱坐標的交點為電源的電動勢;則電動勢為E=6.1V;圖象的斜率等於內阻,則r=
6-5
0.05-0.002
=20.8Ω;
③由表中數據可知,20℃時電阻為:
5.48
0.026
=210Ω;40℃時為:
5.33
0.033
=161Ω;60℃為:
5.20
0.040
=130Ω;隨溫度的升高,電壓減小,而電流增大,則說明隨溫度的升高,熱敏電阻的阻值減小;
故答案為:①如下圖;
②如下圖;6.1;20.8;
③減小.

⑽ 為研究酵母菌發酵的產物,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①號、②號試管中均加入3mL蒸餾水和少許0

(1)該實驗是為研究酵母菌發酵的產物,故②號試管無酵母菌作用,起內對照作用.
(容2)①號試管產生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藍(簡稱BTB)溶液變色,故現象是由藍綠色變成黃色.
(3)試管中二氧化碳產生先加快後變慢,故圖乙中曲線B能正確表示氣泡釋放速率的變化.
(4)若要證明釋放的氣泡是酵母菌所產生的,就需要設置一個對照實驗,該對照實驗應在原實驗的基礎上不加酵母菌,其餘操作與實驗組相同.
故答案為:
(1)二號試管起對照作用
(2)由藍綠色變成黃色 檢驗CO2的生成
(3)曲線B
(4)不加酵母菌,其餘操作與實驗組相同

與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聲波是利用什麼原理 瀏覽:511
什麼是閥門的牌號型號規格 瀏覽:752
四川好用的軸承包膠輪是什麼 瀏覽:501
廠區常見的消防設施和器材有哪些 瀏覽:910
復合板生產設備多少錢一套 瀏覽:985
閥門中的螺栓口大小查什麼標准 瀏覽:998
博世電動工具有12v的怎麼用 瀏覽:555
閥門廠下角料 瀏覽:360
cg工具箱地形檢查工具怎麼用 瀏覽:905
章丘豐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如何 瀏覽:194
心臟超聲波報告怎麼看 瀏覽:585
激光打標設備多少錢 瀏覽:826
崑山超聲波發生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瀏覽:914
臨沂市最大的五金批發市場在哪 瀏覽:812
儀表台不幹膠幹了如何清除 瀏覽:755
自己做絲網印刷要買什麼設備 瀏覽:399
施工機械台班是什麼意思 瀏覽:223
南昌消防設備到哪裡買 瀏覽:351
塑料袋自動密封裝置 瀏覽:288
怎樣暴力拆開暖氣磁力閥門 瀏覽:44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