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傳動裝置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傳動裝置

發布時間:2021-02-25 00:46:46

㈠ 五年級下冊蘇教版科學期末試卷!還有英語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
姓名
得分
成績
一、填空。(23分)
1、12的因數有(
),的因數有(
),12和18的公因數有(
)。
2、6和8的最小公倍數是(
)。4和9的最小公倍數是(
)。
3、
=
=
=12÷(
)=(
)(小數)
4、把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長是全長的,每段長米。
5、
如果a÷b=5(且a、b都不為0的自然數),它們的最大公因數是(
),最小公倍數是(
)。
6、方程3x=7.2的解是(
),那麼2x+3.5=(
)。
7、在括弧里填上最簡分數。
400千克=(
)噸
15分=(
)時
60厘米=(
)米
250毫升=(
)升
8、
的分數單位是(
),再加去(
)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後結果是最小的素數。
9、把、、這三個分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是(
)。
123456789
10、在右表方框里的兩個數的和是3。移動這個方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兩個數的和各不相同。一共可以得到(
)個不同的和。
二、認真判斷。(5分)
1、假分數都比1小。……………………………………………(

2、在平面圖上,數對(8,3)表示第8行第3列。……………(

3、兩個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肯定比這兩個數都小。
……


4、4a=24不是方程。………………………………………………(

5、最簡真分數就是分子、分母沒有公因數的分數。……………(

三、慎重選擇。(5分)
1、將(5,7)點右移3格後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
)。
a、(5,10)
b、(2,7)
c、(8,7)
d、(5,4

2、把一根繩子對折三次後,這時每段繩子是全長的(
)。
a、
b、
c、
d、
3、


這三個分數是(
)。
a、意義相同
b、分數大小相等
c、分數單位相同
d、都相同
4、把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數的大小不變,分母應(
)。
a、加上12
b、乘4
c、除以4
d、加16
四、計算題。(43分)
1、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8分)
0.
7=
0.25=
0.041=
3.2=
3、解方程。(18分)
x÷5=4
368+x=740
2x=0.56
x÷3=160
5x=13
x-0.54=7.25
4、求下面各組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9分)
10和9
6和8
12和15
六、解決實際問題。(36分)
1、從揚州到南京的路程有90千米,一輛汽車從揚州開往南京,已經行了35千米,行了全程的幾分之幾?
2、超音速飛機每秒飛行500米,是火車每秒行駛路程的20倍,火車每秒行駛多少米?(用方程解)
3、一塊花圃2公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公頃?其中的3份種月季花,種月季花的面積占整個花圃的幾分之幾?
4、一塊布料長8米,可以做同樣大小的圍裙12個。
(1)
每個圍裙用去這塊布料的幾分之幾?
(2)每個圍裙用布幾分之幾米?
4、王師傅5天做8個零件,張師傅8天做11個零件。誰做得快些?
5、甲、乙兩人到圖書館去借書,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4月25日他們兩人在圖書館相遇,那麼下一次都到圖書館是幾月幾日?

㈡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試卷答案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在相應等級上劃「√」
[卷首寄語] 同學們:今天,就是你們收獲的時候了!請你認真、仔細地答卷,別忘了把字寫端正哦!相信你一定會成功!
一、精彩補白
1、輪軸有 作用;當軸相同時,輪越大越 ;當輪相同時,軸越 越省力。
2、 的裝置叫做傳動裝置
3、動物的繁殖行為包括 、 、 、對後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的 。
4、 是製作鉛筆芯的主要原料; 是製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是最硬的礦物; 是最軟的礦物。
5、神經中樞包括 和 。 從腦發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 和 ;從脊髓發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 和 。
6、地球上的資源可以分為 資源和 資源。石油、天然氣及各種礦物資源屬於 資源 。
7、地質學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為 、 和 。
8、人體的感覺器官有 、 、 、 。
9、交流是通過 和 的形式,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 和 的過程。
10、科學注重 和 ,容不得 和 。
11、可以從顏色 、 、 、 、 等許多方面認識礦物的特徵。
二、是非辨析(正確的在括弧里打√,錯誤的打×)
1、同樣粗細的螺絲釘,螺紋越密,旋進木頭時就可能越省力。( )
2、當力作用在軸上時,輪軸也同樣可以省力。 ( )
3、支點不論在杠桿的什麼位置,杠桿都省力。 ( )
4、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它對身體的管理是同側關系。 ( )
5、菊花既可以用種子繁殖,也可以用莖繁殖。 ( )
6、地下的煤層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形成的。 ( )
7、質疑別人是種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我們不應去質疑別人。( )
8、用斧子砍木頭是利用了杠桿原理。 ( )
9、小海馬是在爸爸的哺育袋中孕育而成的。 ( )
10、在沉積岩中有時能夠找到化石。 ( )
三、擇優錄取(把正確答案前的序號寫在後面的括弧里)。
1、在斜面長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越( )越省力。
A、高 B、低 C、長 D、短
2、齒輪轉動和鏈條移動的差別是( )
A.能否改變力的大小 B.能否改變用力的方向 C. 是否省力
3、想要省力的把釘在木頭里的螺絲釘起出來應選用( )
A 起釘錘 B 粗柄螺絲刀 C 細柄螺絲刀 D 鉗子
4、古今房子共同的特點是( )
A 避暑禦寒 B 美觀 C 舒適 D 寬敞
5、不能改變用力方向的是( )。
A 滑輪組 B 定滑輪 C 動滑輪
6、做眼鏡和放大鏡鏡片的礦物是( )。
A 白雲母 B 黑雲母 C 石墨 D 石英
7、可再生資源是( )。
A 赤鐵礦 B 土地 C 天然氣 D 石油
8、用手不可以辨認的事物是( )。
A 顏色 B 大小 C 形狀 D 輕重
9、大腦的重量約占腦中的( )。
A 60% B 70 % C 80 % D 90%
10、化石是古代動植物的遺骸或痕跡,常出現在( )
A 岩漿岩 B 變質岩 C 沉積岩 D 礫岩
四、動腦筋
1、分類填在指定的橫線上。
胡蘿卜、馬鈴薯、甘薯、蒲公英、蘆薈、鬱金香、楊樹、寶石花、 月季、 菊花、 草莓、 爬山虎、萬年青、 吊蘭、生薑
①用根繁殖的有:
②用葉繁殖的有:
③用莖繁殖的有:
2、快速連線
①、水螅 無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漿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積岩
牛 由成體分裂新個體 玄武岩 變質岩
鴨嘴獸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實驗設計
1、請你根據自己學過的力學知識,設計一個較為結實的拱橋,並畫出設計草圖。

2、小紅以「上課鈴聲響了後,同學們都回到教室」為例,分析整個反應過程,你能幫她填嗎?
聽到上課鈴聲( )→( )→( )→( )→ 回到教室上課( )。
試題答案評分標准:
一、精彩補白。(每空1分,共40分)
1、省力 省力 小
2、能夠把動力從一個地方傳遞到另一個地方
3、雌雄的識別、 交配 、 生產 本能
4、石墨 石英 金剛石 滑石
5、腦 脊髓 頭部 內臟 軀干 四肢 。
6、可再生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7、岩漿岩 、 沉積岩 變質岩
8、眼 、 耳 、 鼻 、 舌
9、書面 口頭語言 觀點 實驗成果
10、事實 證據 虛假 輕信
11、透明度 光澤 硬度 形狀
二、是非辨析。(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擇優錄取。(每空1分,共10分)
1、B 2、B 3、B 4、A 5、C 6、D 7、B 8、A 9、C 10、C
四、動腦筋
1、(每分對一個1分,共15分)
①根繁殖的: 胡蘿卜 甘薯 蒲公英 鬱金香
②葉繁殖的: 蘆薈 萬年青 寶石花
③莖繁殖的:馬鈴薯 楊樹 月季 菊花 草莓 爬山虎 吊蘭 生薑
2、快速連線(每連對一個1分,共10分)
①、水螅 無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 花崗岩
青蛙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漿岩
麻雀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積岩
牛 由成體分裂新個體 玄武岩 變質岩
鴨嘴獸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實驗設計(共15分)
1、有靈活性,答案不一(略)。(5分)
2、每空2分,共10分
聽到上課鈴聲(接收信號)→(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 回到教室上課(做出反應 )。

㈢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需要哪些器材

答--小學5年級的課程都有數學語文英語生物體育音樂德育美術等,都是按教學大綱來學習的,所以只有體育課是設有體育器材的。

㈣ 蘇教版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試卷答案

期末試卷
一、填空題:(8分)
1、當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 )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 )重力。
2、在陽光下,把一根木棒豎直插在地面上,隨著時間的的變化,影子的( )、( )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3、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 )。
4.潛水艇是用改變自身的( )來改變沉浮的。
5、( )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二、判斷題:(7分)
1、讓沉在水底的回形針浮起來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鹽。 ( )

2、人們發現天上的星星每天圍繞著北極星順時針旋轉。 ( )
3、烘乾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最後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鹽。 ( )
4、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
5、乒乓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

6、恆星的周年視差,也能夠證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 ( )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 ( )
三、選擇題:(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綁在木塊上

2、有擺錘的鍾每天都要走快幾秒鍾,為了使它走得准時,應該 ( )。 A、每天撥動指針 B、增大擺長 C、減小擺長

3、一個1牛頓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鉤碼浸入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0、87牛頓,這個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 )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種石塊,完全浸入水中,哪塊石塊受到的浮力大?( ) A、大石塊 B、中石塊 C、小石塊

5、下面的方法中,( )的方法會使冰塊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塊 C、用塑料袋包住冰塊
6、在「誰先迎來黎明」的模擬實驗中,圍成一圈的同學代表( ) A、太陽 B、地球 C、地球自轉軌道
四、問答題:(4分)


1、觀察野外的電線,冬天和夏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什麼?
2、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一年有四季?

小學五年級下冊科學期末試卷答案

一、填空題:(8分)

1、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時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2、在陽光下,把一根木棒豎直插在地面上,隨著時間的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都會慢慢地發生變化。

3、地球轉動時,地軸始終傾斜著指向(北極星)。
4.潛水艇是用改變自身的(自身的重量)來改變沉浮的。
5、(傅科擺)是歷史上證明地球自轉的關鍵性證據。
二、判斷題:(7分)

1、讓沉在水底的回形針浮起來的方法可以在水中加鹽。 (√)
2、人們發現天上的星星每天圍繞著北極星順時針旋轉。 (√)
3、烘乾能使馬鈴薯上浮的液體,最後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鹽。 (√)
4、貨船從長江進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
5、乒乓球凹進去了,放在熱水裡泡一泡會重新鼓起來,是由於塑料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6、恆星的周年視差,也能夠證明地球在不停地自轉。 (×)
7、正在上浮的泡沫塑料塊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重力。 (√)
三、選擇題:(6分)
1、要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來,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B) 。 A、做成空心的 B、削掉一半 C、綁在木塊上

2、有擺錘的鍾每天都要走快幾秒鍾,為了使它走得准時,應該 (B)。

A、每天撥動指針 B、增大擺長 C、減小擺長

3、一個1牛頓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當鉤碼浸入在水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0、87牛頓,這個鉤碼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C) A、1牛 B、0、87牛 C 、0、13牛

4、大小不同的同一種石塊,完全浸入水中,哪塊石塊受到的浮力大?(A) A、大石塊 B、中石塊 C、小石塊

5、下面的方法中,(A)的方法會使冰塊溶化得更快。
A、用扇子扇 B、用棉花包住冰塊 C、用塑料袋包住冰塊
6、在「誰先迎來黎明」的模擬實驗中,圍成一圈的同學代表(B)
A、太陽 B、地球 C、地球自轉軌道
四、問答題:(4分)

1、觀察野外的電線,冬天和夏天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如果在夏天架設電線應注意什麼?
(在課本第37、38頁)

2、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為什麼一年有四季?
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並且地軸是傾斜的,方向和角度也不變,導致陽光有規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區,因此氣溫也有規律地變化,形成四季。

㈤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課《什麼叫機械》課件

通過操作對比,知道機械可以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3、知道人類很早就開始製造和使用機械,科學在不斷發展。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知道什麼是機械難點:判斷哪些物品屬於機械三、課前准備各種機械、多媒體課件、觀察升旗四、教學過程一、課前活動,引入機械這個詞1、帶學生到操場上升旗,觀察旗怎麼升上去的。2、回教室討論。師提出靠頂端的滑輪,滑輪就是一種簡單的機械(板書)。提問:看到機械這個詞,你首先想到什麼?3、今天老師要帶大家走進這神奇的機械世界,一起去了解它,研究它。(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旨在激發興趣,從學生熟悉的場景首次引入機械這個詞,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探究的慾望。) 二、創設情境,感受機械含義1、講述: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木塊,在上面釘了一些釘子,如果釘子釘得不滿意,就需要拔掉。2、學生徒手拔釘子。(出示溫馨提示)3、集體交流體會。4、講述: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用工具) 5、教師演示拔釘子。6、學生活動,師要求:每人拔一個,輪流進行,整理員把釘子放回1號信封,並整理桌面。7、集體交流:談談用了工具後的體會。(設計意圖:此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對比徒手拔釘子和藉助工具拔釘子的不同感受,讓每個學生在充分動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說出工具的作用。)8、講述:剛剛同學們用的羊角錘就屬於機械,現在,你是怎麼理解機械的?(設計意圖:由於理解機械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層層滲透,所以此時不急著揭示機械的含義,只是在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感受機械的含義。) 三、體驗活動,揭示機械含義1、剛才同學們玩得意猶未盡,接下來我們繼續研究。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些物品,請你進行這些活動。課件出示:v 1、製作一個你喜歡的簡單圖形。v 2、取一個黑色的芝麻釘,放在白色的塑料盒裡。v 3、把面團做成薄餅狀可以有選擇地進行2、集體交流,活動體會。(設計意圖:通過開放式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以上的一些任務,學生基本上都會藉助工具來完成,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更深一層地體會到了這些機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省時、輕松的好處。)3、思考討論:什麼叫機械(板書) (設計意圖:學生在再一次的充分的體驗活動中,進一步明白了有關機械方面的知識,此時揭示「什麼叫機械」的問題可謂水到渠成。)4、講述:大家看看書上怎麼揭示機械的概念的,請學生讀。5、繼續往下看,你還理解了什麼知識?多媒體同時出示書上的這些知識點。引導學生理解簡單機械和復雜的機械,復雜的機械也叫機器。(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本,理解知識點。) 四、拓展探究,應用機械的概念1、過渡:老師要來考考大家,學到了機械的知識以後會不會用,在2號信封里有一些物品,大家判斷一下哪些是機械,哪些不是,並寫出理由。2、學生活動。《什麼是機械》活動記錄表物品名稱是否機械判斷根據開瓶器 勺子 尺子 螺絲刀 指甲鉗 蠟光紙 3、集體交流。(設計意圖:此活動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4、認識機械的重要性,普遍性。我們的生活中能缺少機械嗎?如果沒有機械,會怎麼樣?請你舉個例子。是啊,生活中機械無處不在,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其它的機械嗎?教師出示一些(鋸子、尖嘴鉗、鏟子、轉筆刀等)(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機械是無處不在的,生活處處有機械,生活離不開機械。) 五、了解機械的悠久歷史和發展歷史1、過渡:是啊,機械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我們得感謝數千年前的祖先,他們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2、講述:請大家看書上第三頁右下方的圖,想想古時候的人們是怎麼利用這些工具的?3、集體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機械的悠久歷史,為古人的智慧而自豪,並再一次地應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這些工具。)4、過渡:機械我們人類的偉大創造,我們一起來看看交通工具的發展。由步行發展到騎自行車、乘汽車、坐火車、坐飛機、乘磁懸浮列車。5、講述:交通工具的發展是機械發展的一個縮影,看了這些交通工具的發展,你想說些什麼?6、講述:以後的機械發展會更迅速,當然得靠你們這些小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設計意圖:知道機械的發展之快,知道科技在不斷的進步。激發學生從小學好科學,長大為社會服務的志向。) 六、引出一些問題,課內向課外延伸機械世界裡還藏著許多奧妙,他們為什麼會降低工作難度的,為什麼會省力的……想繼續探究嗎?課後先去鑽研鑽研,老師會在下學期進行機械單元的教學。(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繼續探究機械奧秘的興趣,使有限的課堂向無限的課外延伸。) 七、板書設計省力 方便 什麼叫機械 省時 與力有關 降低工作難度

㈥ 科教版的五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五年級科學備課教案(教科版)
下冊
第一章 運動和力
第一課時 我們的小車
教學目的:
通過用墊圈拉動小車,引導學生認識「重力」。
指導學生知道足夠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指導學生學會安裝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
教學准備:學生材料袋、車的圖片、記錄本。
教學過程:
引入
提問:你們玩過玩具小車嗎?玩過你們自己做的小車嗎?你們在玩小車時,有過什麼發現?
談話:雖然玩具小車和真正的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著很多相同的科學道理。在這個單元,我們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車運動起來,研究有哪些力影響它的運動,怎樣影響它的運動。我們還要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設計和製造我們心中的賽車。
探究過程
認識各種車。
·師: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發明了車,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車了。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車?
·出示一些車的圖片或影像資料,請學生辨認並講述,老師進行一些補充介紹。
·介紹香港太平山的纜車。
安裝一個小纜車。
讓學生提提重物、用手掂書包、背書包等活動感受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壓力,這就是重力。
師:我們可以利用重力來拉動小纜車嗎?看看桌上的材料,它們分別有什麼用?
分組安裝,用墊圈把小車拉動,反復試幾次。(教師巡視指導)
提問:你們認為是什麼力使小車運動的?(墊圈的拉力、重力、重力產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與小纜車運動的關系。
(1)師:各組的小纜車都在拉力的作用下運動起來了,但我發現各組的小車快慢不一樣,請你們推測一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推測:用手拉纜繩,使小車動起來,先估計最少用多少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再推測拉力大小怎樣影響小纜車的運動,把推測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3)小組討論,匯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提問:你們打算怎樣用實驗來驗證推測是否正確呢?
(4)分組實驗、記錄,教師巡視。
匯報、分析實驗結果:從記錄表中你們發現拉力大小和小車快慢有什麼關系?
小結: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拉力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給小車裝上動力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物體被拉長、壓縮、彎曲能產生彈力;了解一些對彈力利用的知識。
2、指導學生學會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能夠做橡筋長度、繞的圈數、繞的方向對小車運動影響的實驗。
3、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收集數據,進行解釋的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教學難點:怎樣用橡筋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准備:橡筋、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
彈簧、皮球、鋸條等能產生彈力的物體,有關彈力應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車輛運動是需要動力的,你們知道車的動力來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氣、電力、太陽能等)
2、提問:能不能給我們的小車裝上動力,讓它自己動起來呢?你們有哪些辦法?(安裝橡筋、彈簧、螺旋槳、氣球等)
3、師:我們先用橡筋作動力吧!
二、探究過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1)談話:我們為什麼能用橡筋作動力,橡筋的力是怎樣產生的?
(2)實驗:用手把橡筋拉長,體會手有什麼感覺。了解橡筋被拉長時能產生力,這種力叫彈力。
(3)提問:還有哪些物體能產生彈力?
體驗:讓學生壓一壓彈簧,拍一拍皮球,彎一彎鋸條……
師:人們利用彈力做些什麼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彈簧床、衣服上的松緊帶、自行車的坐墊等都用到了彈力。)
2、安裝橡筋的方法與小車運動的研究。
(1)分小組裝配:給小車裝上橡筋。
(2)小組演示。師:都是用橡筋做動力的小車,為什麼運動的狀況(快慢、距離、方向)不一樣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
(4)分組實驗(選擇一個因素),記錄實驗結果。
(5)匯報交流。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三課時 給小車安個螺旋槳
教學目的:
1、進一步認識橡筋的彈力,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速度、距離的關系。
2、學生學慣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培養動手能力。了解螺旋槳的作用。
3、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
教學重點:會用橡筋和螺旋槳給小車安裝動力。
教學難點:知道螺旋槳的作用。
教學准備:裝有螺旋槳的船和飛機的掛圖或影像資料、小車、螺旋槳、橡筋、支架、木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問:這是什麼?你們知道怎麼玩嗎?(請一個學生演示。)
2、談話:它像什麼?你們知道什麼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槳?
3、看書上P6圖片或有關圖片。
4、提問:上節課我們給小車裝上橡筋動力使它運動起來了,現在可以給小車裝上螺旋槳使它運動起來嗎?
二、探究過程
1、動手安裝螺旋槳。
(1)觀察材料,分組討論怎樣組裝螺旋槳,怎樣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動手組裝。裝好後,試著用螺旋槳使小車運動起來。
2、研究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運動的關系。
(1)提問:橡筋絞緊的圈數會影響到什麼?
(2)預測:橡筋絞緊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怎樣的關系。
(3)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4)小組匯報實驗方案。
老師提醒學生:
·這是一個對比實驗,實驗時除了橡筋絞緊的圈數不同外,其餘條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車放在同一起點線上。
·用手撥動螺旋槳一圈,橡筋就絞緊了一圈。
·要量出小車行駛的距離。
·每次實驗,橡筋絞緊的圈數要有較大的區別,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數太多,否則會把橡筋絞斷。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歸納:橡筋絞緊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3、討論。
·在第2課和第3課中,橡筋的變化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兩課的橡筋都被拉長了。第2課的橡筋是直接拉長,第3課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長的,而是在絞緊時被拉長的。)
·這兩課中,橡筋產生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這兩課都是利用橡筋的彈力使小車運動。第2課橡筋帶動輪子轉動推動小車前進,第3課橡筋帶動螺旋槳轉動小車前進。)
課後拓展。
提問:你們還想研究什麼問題?
選擇一個問題來討論:需要哪些材料?怎樣實驗?實驗時觀察什麼?怎樣記錄?你們預測的實驗結果是什麼?
課後可以繼續研究。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四課 像火箭那樣啟動小車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安裝反沖力小車。
2、通過玩氣球、安裝反沖力小車的活動,了解反沖力的作用和反沖力的方向。
教學重點:會用氣球作動力推動小車。
教學難點:理解反沖力的作用。
教學准備:配套學生材料袋。有關噴氣式飛機、火箭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都玩過氣球吧?氣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這節課讓你們來玩一玩好嗎?
二、探究過程
1、玩氣球。
(1)談話:老師看見好多同學都把氣球吹足了氣然後放開,氣球怎麼樣了呢?再試一試,並仔細觀察。
(2)提問:氣球運動起來了,它朝什麼方向運動?可以讓氣球沿一個方向運動嗎?
(3)小組根據材料袋中的材料進行實驗。
2、用氣球推動小車。
(1)師問:氣球能推動小車運動嗎?
(2)分組實驗:將吹足了氣的氣球固定在小車上,松開氣嘴。
(3)研討:我們的小車是怎樣運動起來的?氣球為什麼能推動小車?
(4)再次實驗,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氣嘴處,感受氣體是怎樣沖出來的。
·調換氣球固定在小車上的方向,觀察這時小車運動的方向有什麼變化。
(5)歸納:像氣球這樣推動小車的力叫做反沖力。小車是靠氣球里空氣的反沖力運動的。
3、反沖力的應用。
(1)我們還知道哪些物體是靠反沖力運動的?
·節日燃放的煙花等。
·噴氣式飛機:機內的噴氣發動機,把汽油或煤油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氣體,從發動機的噴氣口快速向後噴出,飛機受反沖作用快速向前飛行。
·火箭:火箭是我國最早發明的。現代火箭用高能物質做燃料,燃燒後產生大量的高溫氣體,連續不斷地向後噴出,使火箭高速飛行。
(2)播放火箭發射時的影像資料。
(3)反沖小車的啟動與火箭的啟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它們都利用了反沖的原理,但是小車利用的是壓縮空氣的反沖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溫高壓燃燒氣體的反沖力。)
4、小結。
(1)師:在1到4課的學習中,我們使用了哪些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了?
(2)歸納、提升認識:小車怎樣才能運動起來?
(小車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起來。)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時 小車載重
教學目的:
1、實驗研究小車載重量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2、培養學生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3、了解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能對這個事實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學重點:知道小車載重對小車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能對汽車限制載重的事實進行分析。
教學准備:玻璃彈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塊、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墊圈、夾子、掛墊圈的小鉤。
有關發生汽車超載交通事故的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已經用重力牽引、橡筋的彈力、反沖力等多種辦法使小車運動起來了。小車當然是要裝東西的,讓我們用小車載些東西吧!
對於載重後的小車,你們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
二、探究過程
1、研究小車的載重與運動。
(1)推測:小車載重後,它的運動會加快還是會減慢?
(2)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
思考:·研究載重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系,在我們讓小車運動的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實驗順序怎樣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還是先拉最輕的?還是不管什麼順序都一樣?
(3)匯報實驗方案,全班研討。
(4)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
(5)匯報實驗數據,歸納: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
們是怎麼想的?
(6)思考:我們的推測正確嗎?為什麼拉力一定,小車載重增加,運動速度變慢,你們是怎麼想的?
2、汽車為什麼要限制載重。
(1)討論:如果給小車不斷增加重量,會發生什麼現象?
(2)播放錄像:
·汽車由於超載而引發的事故。
·貨車上印的載重多少噸的字樣和公交車上印的准載多少人的字樣。
(3)提問:
·你們想對超載的司機叔叔說些什麼?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車滿員了,你該怎麼辦?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六課 運動與摩擦力
教學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種阻礙運動的力。會做出測定小車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2、知道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狀況(光滑、粗糙程度),運動狀況(滾動還是滑動),小車的重量(對地面的壓力)有關。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的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教學難點: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准備:橡皮擦、新鞋底、長條形的三層板、兩個相同的側面為方形的瓶子或木塊、紗布、兩個同樣的圓柱形的木塊或塑料塊、小車的載重物(玻璃彈子、小沙袋或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我們用鉛筆寫錯了字,總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觀察一下擦過以後,紙面和橡皮擦有什麼變化?
2、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嗎?
師出示新鞋底和舊鞋底,讓學生作對比觀察;觀察新輪胎和磨損很厲害的舊輪胎的照片。
3、這些現象說明什麼呢?
二、探究過程
1、認識摩擦力。
(1)師:汽車運用時要與地面發生摩擦,走路時鞋和地面要發生摩擦,擦去鉛筆字時橡皮擦和紙之間要發生摩擦,其實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有相對運動時發生摩擦。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摩擦吧。
(2)實驗:將手按在桌上拖動和離開桌面拖動,比較用力大小。反復幾次,用新體會。
(3)歸納:由於摩擦,物體與動時會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1)討論:你們認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學生可能會作出許多假設,需要老師對這些假設進行整理,選出物體表面粗糙或光滑、物體滾動或滑動和小車重量這幾個因素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進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勵學生在課外繼續研究。)
(2)預測: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因素有怎樣的關系?
(3)分組討論:怎樣設計實驗來研究下面這幾個問題?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個摩擦力大?
·滾動和滑動哪個摩擦力大?
·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有怎樣的關系?
(4)交流設計的實驗方法,全班研討,確定實驗方案。
·比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師問:木板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麼不同?明確木板越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於小瓶剛好運動起來時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傾斜角度大時才運動起來說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較滾動和滑動的摩擦力。
·研究小車重量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
(5)提問:相同載重量的小車實驗只做一次好還是多做幾次好?要不要做幾種不同載重量的實驗?為什麼?
(相同實驗重復做,多選幾種不同的載重量來實驗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因為只做一次實驗,結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實驗結果都相同,得出的結論才可靠。)
(6)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7)匯報實驗數據,歸納:物體在粗糙表面運動比在光滑表面運動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小車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七課時 運動與摩擦力(二)
教學目的:
1、了解汽車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啟動和運動,也是靠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制動。
2、了解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減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研究小車運動與摩擦力的關系。
教學難點:認識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學准備:小車、長條形的三層板、墊圈、膠帶。有關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提問:觀察我們製作的小車,想一想它在運動時,哪些地方會產生摩擦力?這些摩擦力起了什麼作用?
(車軸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阻礙著車輪的轉動,也就阻礙了小車的運動。)
二、探究過程
1、小車運動與摩擦力。
(1)提問:汽車運動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處而無用處呢?汽車運動和停止要靠輪子,車輪與地面之間沒有了摩擦力,會出現什麼情況?
(2)播放錄像:汽車車輪在淤泥里打滑,無法啟動;下雨天,汽車在光滑的路面剎車,車子很難停下。
(3)師:對這種現象你們有什麼想法?
汽車啟動和運動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汽車要迅速停下來,也離不開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4)談話:小車剎車時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駛的小車停下來?我們來做個比較小車行駛和小車剎車時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講解實驗方法:
·用重力拉動小車的裝置實驗,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行駛時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實驗中小車的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不讓輪子轉動,再重復上面的實驗,這時的墊圈數可以表示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
(5)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6)對比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
小車剎車時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駛時大得多,也就是滑動摩擦力比滾動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減小摩擦力。
(1)講解:摩擦力有時很有用,需要設法增大,有時又有危害,必須設法減小。
(2)出示掛圖:車輪中的軸承,車輪胎的花紋,裝上防滑鏈在冰雪路上行駛的車輛。提問:這些設計是為了什麼?
(3)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人們是怎樣根據需要來增加或減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裝輪子是為了減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應用了滾動比滑動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應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八課時 控制小車的快慢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控制小車快慢的實踐探究活動:充分地找出影響小車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車達到規定的速度。
2、體驗分析和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而這個問題是有多種解決方案的。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學重點:尋找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
教學難點: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經驗控制小車行駛的快慢。
教學准備:長條形的三層板、小車、粗線、夾子、墊圈、掛墊圈的小鉤、橡筋、粉筆、載重物(玻璃撣子、小沙袋或小石塊)、氣球、螺旋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各種車都是可以控制運動快慢的,我們能控制小車運動的快慢嗎?怎樣控制呢?
二、探究過程
1、研究什麼因素會影響小車的快慢。
(1)提問:回顧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組交流:回想我們各自的經驗,說說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影響小車運動快慢?把影響小車運動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記錄表中。
(3)提問: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課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請把在課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選出來。說說它們為什麼容易控制?怎樣控制?
(4)小結:你們從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車快慢的多種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實際操作上還要考慮是否容易實施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選擇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車運動快慢的比賽。
(1)宣布比賽任務:讓小車在3~5秒內行駛60厘米。
(2)分組討論:為了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你們打算怎麼做?
(3)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要求:
·確定好比賽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實驗後,記錄好所用的時間。根據結果,調整控制的辦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們的任務。
·達到任務的要求後,為了避免偶然性和測量的不準,還要再實驗幾次。
(4)匯報研討:
·展示實驗結果。
·介紹實驗的過程。說說各自採用的方法,為什麼採用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顯,哪些不那麼明顯?
·給完成任務的小組發獎。
(5)改進或再比賽。
沒有完成任務的小組再次實驗。完成任務的小組可以設定在更小的時間范圍再進行比賽。(如讓小車在4秒內行駛60厘米)。
三、小結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九課時 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通過設計和製作小賽車,讓學生自覺和有目的地經歷設計的過程和動手製作的過程。
2、指導學生初步掌握一般設計程序,增強動手實踐能力。
3、感受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設計小賽車,了解和體驗設計的過程和意義。
教學難點: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教學准備:發動學生收集有關賽車的資料,教師事先做好的、可供學生借鑒的賽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談話:從第一輛汽車發明到現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人們已經根據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種各樣的車。
(2)出示太陽能汽車、月球車和卡丁車的掛圖。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車嗎?它們分別滿足了人們的什麼需要?你們還知道哪些新穎的車?
(3)提問:我們能不能自己設計製造一輛小賽車呢?
二、探究過程
1、怎樣設計我們的賽車。
(1)談話:先來看看真正的賽車是怎樣設計的吧!賽車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時300千米以上的速度,還能平穩控制。設計師是按什麼程序來設計的呢?他們是怎樣思考的呢?請閱讀課文和收集的資料後討論。
(2)閱讀資料、交流討論。
(3)師生一起研討。
2、設計賽車。
(1)觀看本單元最後四種車的圖,說說這些車有什麼特點,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麼製作的?
(2)談話:現在我們都是著名的汽車設計公司的成員,馬上開始設計賽車吧!怎麼設計呢?
提出要求:
·明確設計任務。
·組內成員各自列一個好主意表,然後交流。
·討論怎樣分工。
·給小組的賽車取個名字。
·研究設計圖,選好賽車的動力、材料和形狀。
·製作。
·測試。
·對不滿意的地方進行改進。
(3)小組設計活動。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10課時 製作我們的賽車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對他們有意義的設計交流和評價活動。
2、在交流賽車設計和評價賽車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表達和評價的能力;在自己實踐的基礎上,加深對設計過程的認識;提高製作科技作品的興趣;加深對運動和力有關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交流、評價賽車設計。
教學難點:能對小賽車作出評價。
教學准備:製作好的賽車;賽車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是否都製作完了小賽車?願意把你們的賽車介紹給大家嗎?
二、探究過程
1、交流賽車設計。
(1)師:可以從下面幾方面來交流。
·你們是怎樣分工合作的?
·設計製作的過程是怎樣的?遇到什麼問題?怎樣解決的?
·在小車上應用了哪些科學知識和技術?
·賽車有什麼特點?
·成功之處在哪裡?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有什麼遺憾?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需要請大家幫忙想辦法?
……
(2)分組討論,准備交流內容。
(3)交流研討。
2、參觀、評價活動。
(1)談話:我們的賽車做得怎麼樣?讓我們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來參觀吧!
(2)要求:
·每組輪流派一名同學作講解員,負責給參觀的同學介紹、釋疑。
·其他同學到各組參觀,可以提出問題,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參觀後給同學的賽車寫一段評價語,要抓住特點和要點。
3、賽車活動。
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賽車。可以分為兩個項目:誰的賽車跑得最遠?誰的賽車跑得最直?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單元 時 間
第一課時 時間在流逝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感受時間在存在以及關注我們每天流逝的時間。
2、經歷運用各種方法感受1分鍾長短的活動過程,從而能合理地估計10分鍾、1小時我們能做哪些事情。
3、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時間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感受時間的長短,體會時間在流逝。
教學難點:根據各種自然現象估計時間。
教學准備:
准備秒錶(或者手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誰能不看錶就知道現在大約是幾點鍾了?
二、探究過程
現在幾點了。
可以根據什麼來估計現在幾點了?
說說我們的估計。
再看看自己的手錶或時鍾,現在幾點了?你的估計對嗎?
2、1分鍾有多長。
(1)看你們的時鍾或者手錶上秒針的轉動,秒針轉動一圈表示多少時間?在看錶的這段時間里,時間已經從我們身邊流逝了1分鍾。
(2)不看時鍾,我們估計一下1分鍾時間有多長。我們有多少鍾方法?
(3)分小組討論估計1分鍾多長的方法。
(4)怎樣可以使我們估計更加准備?
(5)10分鍾我們能做哪些事情?怎樣估計?
(6)小組合作討論用哪些方法估計,怎樣才能估計准確?
(7)1小時呢?
3、過去多長時間了。
從上課到現在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
離我們這節課下課還有多長時間?
你覺得這節課過得快還是慢?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
什麼時候你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
我們這節課時間真的特別短嗎?
時間有快慢嗎?
4、小結。
三、課後作業
收集古人十二時辰劃分的資料;
收集關於用太陽光的影子計時的日晷的資料。

太多了,你留個郵箱吧?看對不對?

㈦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試題

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試卷(年6月)

命題人:南京市江寧區丹陽小學 費明宇

學校: 班級: 姓名: 成績:

一、填空:

1.能夠幫助人們降低工作難度或省力的工具裝置,都可以稱為 。

2、常用的傳動裝置有 、 等。

3、物體的各種形狀,大多數是由 、 、 、 這四種基本的簡單形狀構成的。

4、鵝用 繁殖後代;狗用 繁殖後代,人類是用 繁殖後代。

5、地質學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為 和 。

6、神經中樞包括 和 。

7、 就是有根據地對自己的和別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問。

二、判斷:在括弧里畫「√」或「×」。

1、修建盤山公路是為了車輛行駛上山更省力。 ………………………………( )

2、當力作用在軸上時,輪軸也同樣可以省力。…………………………………( )

3、動滑輪不僅可以省力,而且可以省距離。………………………………………( )

4、由於門、窗的結構是四邊形,所以它們都不穩固、結實。………………………( )

5、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溫高壓下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化學變化形成的。

………………………( )

6、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要節約和保護。……………………………( )

7、睡眠和體育鍛煉可以保護大腦。 ……………………………………………( )

8、交流時,耐心、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重要的,虛心、完整地傾聽別人的講述同樣重要。 ………………………………………………( )

三、選擇題:選擇一個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關於右圖的這個裝置,( )說法是錯誤的。

①是一個省力裝置 ②這個裝置叫定滑輪

③是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裝置 ④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裝置

2、中國現存最早,並且保存良好的是隋代是( )

①趙州橋 ②南京長江大橋 ③楊浦大橋 ④秦淮河大橋

3、下面的植物中,用莖繁殖的是( )。

①油菜 ②胡蘿卜 ③ 甘蔗 ④秋海棠

4、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礦物是( )。

①滑石 ②水晶 ③金剛石 ④田黃石

5、關於視覺的產生,( )說法是錯誤的。

①眼睛是接受光線的感覺器官 ② 視神經降落在視網膜上的信號及時傳給大腦

③大腦分析後弄清楚信息的含義,人就產生了視覺

④大腦在處理視覺信號時不會出現失誤,不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四、回答問題:

1、小明研究杠桿能否省力時的裝置如下圖:

(1)請你填出使木尺平衡的擺法:









支點左側

支點右側

鉤碼數(個)

距離支點(格)

鉤碼數(個)

距離支點(格)

1

2

3

2

4

3

3

1

3

4

3

4

(2)從上表,你能發現杠桿平衡的規律嗎?

2、小強搭了一個支架(如下圖),你認為怎樣做才能使這

個支架穩定,牢固?請畫出來。

3、小芳學了第五單元《人體的「司令部」》後,她以「聽到上課鈴聲後同學們都回到教室」為例分析整個反應過程,你能幫她填寫完整嗎?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傳動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嘉經典軸承間隔怎麼調整 瀏覽:369
現代機車採用什麼軸承軸箱 瀏覽:850
蒸氣閥門需要年檢嗎 瀏覽:163
水域救援器材配件有哪些 瀏覽:66
鋁鑄造砂眼氣孔怎麼回事 瀏覽:515
冰箱製冷液泄漏怎麼查 瀏覽:566
一種個人信息自動推送裝置 瀏覽:758
如何在家裡裝唱歌設備 瀏覽:272
atsl儀表盤左右兩側怎麼設置 瀏覽:903
水質檢測裝置的電路設計 瀏覽:239
軸承在什麼情況下要去拋光 瀏覽:589
自動炒雞設備多少錢 瀏覽:576
哪裡有賣辦公器材 瀏覽:857
氣溶膠自動滅火裝置規范 瀏覽:54
化學實驗裝置模擬軟體 瀏覽:525
閥門英文開關怎麼表示 瀏覽:950
實驗儀器店鋪需要哪些資料 瀏覽:692
膽囊炎用什麼儀器來確診 瀏覽:471
怎麼設置小愛同學控制其他設備 瀏覽:328
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調試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