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殘疾人求救信號裝置套什麼定額
一般開關定額就行。
Ⅱ 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公共設施是專為殘疾人設計的
電梯,坡道,盲道,扶梯,應急的閃光燈.
從肢體,視力,聽力三個方面設計.
Ⅲ 有哪些公共設施是專為殘疾人設計的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公共復廁所旁邊的斜坡,為坐輪椅制的人設計的。
地鐵站的殘疾人專用電梯。
衛生間小便專用和大便專用設計。
紅綠燈處加聲音信號,以方便盲人過馬路。
盲道:是為了方便盲人走路,不讓他們碰到磕倒。
衛生間也有給殘疾人設置專門通道和便池。
火車站、飛機場等都為殘疾人,提供了殘疾人通道。
Ⅳ 哪些設施專為殘疾人設計
1. 盲道
2。輪椅走道(公共場所任何有台階的地方)
3。紅綠燈處加聲音信號,以方便盲人回過馬答路。
4。為坐輪椅人士設計的廁所。
5。為坐輪椅人士設計的餐桌。(如在麥當勞就有)
................
還有一些一下想不起來那麼多了,但還是比不上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中國還需要努力啊!
Ⅳ 哪些公共設施是為殘疾人設計的
1.
盲道
2。輪椅走道(公共場所任何有台階的地方)
3。紅綠燈處加聲音信號,以方便盲人過馬路。
4。為坐輪椅人士設計的廁所。
5。為坐輪椅人士設計的餐桌。(如在麥當勞就有)
Ⅵ 有哪些針對殘疾人的經典設計
受帕帕奈克設來計思想影響自瑞典設計師瑪利亞·本科特松(Maria Benktzon)斯文-艾力克·諸林(Sven-Eric Julin)設計切麵包器(1974)通設計減少殘疾困難類設計第著名功範例
盲道每棟樓前坡道都殘疾設置.
盲道讓盲與行沖撞,盲道障礙,盲摔跤.
坡道讓代步車行駛,用樓梯磕磕碰碰.(自行車走).
兩種設施都舉兩!覺我答案給我評吧!
Ⅶ 有哪些針對殘疾人的經典設計
浴室里多處安裝了扶手便於助力。有這種在裝修時直接固定好的,也可以買帶吸盤的回家自己安裝。
Ⅷ 給殘疾人設計的公共設施有哪些
深圳新建的住宅區都有無障礙設施,小區里有方便嬰兒車或是輪椅通行的坡道。
深圳地鐵一期專門追加1億元配備了完善的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弱病殘人士出行。圖為工程人員檢查盲道建設情況。
核心提示
建設無障礙設施,是為殘疾人、老年人、病人、婦孺以及其他社會成員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深圳是全國最早開展無障礙建設的城市之一。早在1985年,市政府就發文要求在公共場所設置無障礙設施,開始了深圳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歷程。2006年10月,深圳榮獲國家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授予的全國「十五」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稱號,是全國首批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
近年來,全市無障礙建設更是向公共建設、城市道路、交通、社區、家庭以及信息咨詢等多個領域拓展。全市新建道路全部鋪設了盲道和輪椅坡道,開通無障礙公共交通線路,已有25輛無障礙公共巴士投入運行,市、區圖書館建立盲人閱覽室,推出用GPS定位導航服務和盲用電腦軟體,為全市818名聽力言語殘疾人配送愛心手機信息卡,對重殘家庭進行無障礙環境改造等,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參與社會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無障礙環境。
今年,《深圳市無障礙建設管理條例》已列入人大立法計劃,有望年內出台。深圳也已提出創建「十一五」無障礙建設城市的目標,城市的無障礙建設將越來越完善。
政府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
無障礙設施建設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志,是方便全體公民參與社會活動的公益性福利設施,是政府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積極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把無障礙建設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愛心工程」來抓,將無障礙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列入城市建設重要內容,採取有效措施,扎實開展。
早在1985年7月,市政府發出了《關於公共場所設置殘疾人設施的通知》,要求全市主要道路、酒店、戲院、醫院、郵電局、銀行、學校、火車站、客運碼頭、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公園、游覽區、市場、公共廁所等工程項目設計時,都要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情況,設置其專用設施,正在建設的項目如無考慮到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的,也要立即加以修建或改造。一些殘疾人專用設施,如商店低位櫃台、低位公共電話、殘疾人專用泊車位等,都要有所考慮。。
「十五」期間,我市更是對無障礙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市殘疾人事業發展「十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按照建設國際性花園城市的標准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積極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同時,制定了《深圳市無障礙建設工作「十五」實施方案》,對無障礙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2000年,市規劃國土局發出《關於在城市設計及建築設計中進一步加強無障礙設計的通知》,規定不僅在公共場所要設置無障礙設施,在城市的各項建設中都要進一步加強無障礙設計工作。
2001年,國家建設部、民政部和中國殘聯聯合頒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范》,我市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規范》精神,加大執行標准力度。將《規范》發放到各個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部門,使從事無障礙建設和管理的工作人員熟悉和掌握《規范》,同時,要求各部門在規劃、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各個環節都要強制執行《規范》條文,凡是不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的項目和工程,一律不予審批、不予施工和不予驗收。
市政府在2005年頒發的《深圳市扶助殘疾人辦法》中,也明文規定;新建、擴建、改建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及公共建築物時,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築物設計規范的要求,進行無障礙設計、建設,並加強無障礙設施的管理和維護。
為更進一步從制度上明確無障礙建設和管理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監督機制,為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的無障礙建設、無障礙公共交通建設和信息交流無障礙等提供法律依據,我市從2005年著手制定《深圳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該條例已被列入今年市人大立法計劃,年內將會出台。
市規劃局也通過編制《深圳市城市與建築設計標准與准則》、《深圳市城市公共空間系統規劃》和《深圳特區步行系統規劃》等法規條文,對殘疾人的出行環境進行明確的設計指引,保障無障礙建設的實施。
2006年10月,深圳榮獲國家建設部、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共同授予的全國「十五」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稱號,深圳是廣東省唯一獲得此項榮譽的城市。在此基礎上,我市又提出了創建「十一五」無障礙建設先進城市的目標,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深圳市無障礙建設領導小組,出台了《深圳市創建「十一五」無障礙建設城市實施方案》,明確要求:
——新建和擴建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在交叉路口、過街路口等處設置緣石坡道;城市主幹道、次幹道、支路、街道的人行道的路口進行緣石坡道改造;全市新建主幹道、市內主幹道、商業街等人行道全部設置盲道,並加快市郊主幹道的盲道設置建設,提高全市盲道設置的覆蓋面;城市大型公園、廣場、商業區、主要公共建築的人行道、火車站、地鐵站台等設置提示盲道。
——新建的商業和辦公建築、文化場館、體育建築、醫療建築、學校、福利院、園林建築、室外公共廁所等各類公共建築要按規定進行無障礙設施建設,設置無障礙標志;對已建成的各類公共建築物的相應設施盡可能進行無障礙改造;新建的住宅區內人行道、小區公園、綠地廣場及公共活動場所按規定進行無障礙設施建設;對已經建成的住宅區盡可能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
——城市地鐵、機場、火車站等基本實現無障礙化,設有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廁所、無障礙標志等無障礙設施。在公共汽車上積極推行輪椅位、低地台巴士無障礙設施服務。
行動不便人士出行越來越方便
李大爺是一位坐輪椅行動不便的老人,兒子將他接到深圳照顧。大爺特別喜歡在深圳的生活,因為出門很方便,不用整天悶在家裡。大爺家住在中心區的黃埔雅苑,下樓有電梯,小區里有輪椅通道和緣石坡道,就算沒有人在旁照顧,大爺也可以自己推動輪椅到達小區的任意一個角落。出了小區也很方便,所有的路口都有緣石坡道,到附近的蓮花山公園玩,有坡道一直到山頂,到中心書城、音樂廳,也是一路無障礙。常出門活動,大爺的心情也越來越開朗。
家住景田的殘疾人劉先生,前不久參加了福田區義工聯組織的觀影活動,到東海購物廣場四樓的太平洋電影院看電影。看完電影出來,劉先生豐常感慨。他說:「從一樓到四樓,我們不需要走一個台階,藉助坡道或電梯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看電影。電影院有專門為殘疾人設的洗手間,放映廳里有給殘疾人輪椅專門預留的位子。對殘疾人的關懷其實就是應該體現在這些細節上。」
家住車公廟的殘疾人張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政府為殘疾人辦了很多實事,為我們這些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創造了無障礙環境,讓我們出門越來越順暢,給我們融入社會、自力更生創造了條件。像我家所住地方,附近就有一個地鐵口,這個地鐵口有全程可供殘疾人進站的無障礙通道、無障礙電梯,乘坐地鐵我可以到達福田、羅湖的主要道路以及各主要的商業中心。我家附近還有59路公交車,這條線路上有方便輪椅上下的無障礙大巴,很方便。政府還給了我們殘疾人很多優惠,坐公交車、地鐵都是免費的,到公園也是免費的。」
走在深圳主要幹道上,細心的行人會發現,人行道上有一排特別醒目的黃色花崗岩地磚,上面精心雕刻著圓點和長條,這是專門為盲人出行方便鋪設的盲道,失明人士只要用盲杖敲打地面,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方向感。近年來,全市新建和改建的130多公里城市道路,全部鋪設了盲道、緣石坡道和輪椅坡道;新建的公共建築物基本建設了無障礙設施。機場、碼頭、地鐵、火車站、汽車站、海關聯檢大樓、大型商場、圖書館、大劇院、音樂廳、青少年宮、會展中心、市民中心等公共建築都設置了較完善的無障礙設施和無障礙標志。蓮花山、筆架山等20多個全市主要的市政公園都建設成為了無障礙市政公園,全市有無障礙公廁600多個。各大酒店建有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客房和洗手間。旅遊區除在設計上保證殘疾人能觀賞到主要景點外,還備有輪椅等設備。全市新建的住宅區都有無障礙設施,一些老的住宅區也進行了無障礙的改造。
為了方便行動不便者出行,我市還開通無障礙公共交通線路,已有25輛無障礙公共巴士投入運行。這種低地板無障礙大巴的後門是無台階式設計,司機停靠時可根據站台的高低情況,讓車輛底部的氣墊靈活地降低車身與地面的高度,形成一個平滑無阻的通道,讓殘疾人輪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無需攙扶地從路面順利進入大巴內。車上還專門有放輪椅的空間,輪椅可用安全帶固定,還安有防撞膠墊、緊急停車按鈕等相關裝置。
深圳地鐵在一期規劃設計時,就採納了市殘聯的意見,追加1億多元增設了盲道、輪椅坡道、無障礙公廁、無障礙垂直電梯、無障礙專用通道、電子顯示屏、殘疾人導向標識等各種無障礙設施,車廂內設有語言報站系統和圖文顯示系統,每節車廂里,也專門設置了輪椅位,方便殘疾人等弱勢人群搭乘地鐵。
記者還獲悉,近期我市交通部門還將推出無障礙的士服務來滿足坐輪椅的弱勢群體出行的需要。
多舉措創造條件讓信息無障礙
深圳的盲人林先生周末就喜歡到市中心的圖書館看書。深圳圖書館從開館就考慮到深圳殘疾人的需求,不僅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建立了可供輪椅自由進出的坡道,為盲人設置了盲道,還專門建立了國內圖書館首個視障閱覽室。閱覽室里有300餘冊的盲文書籍,還有多種影像製品,藏書中多是受到盲人朋友們喜歡的按摩技法、中醫等保健書籍。目前,深圳市、區圖書館都建立了盲人閱覽室。此外,市圖書館還購入多功能視頻助視器、學習機、盲文列印機、盲文點顯器等設備來滿足低視力殘疾人和盲人閱讀的需求。為了更好地幫助殘疾人學習,深圳圖書館還和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共同舉辦了電腦免費培訓班。
近年來,為了讓更多的視障人士享受信息無障礙,市殘聯引入了多種高科技的輔具。低視力殘疾人通過助視器就可將書本上的字體在電腦屏幕上放大數倍來閱讀;而盲人則可以通過多功能學習機掃描功能用耳朵「聽書」,通過盲文列印機和盲文點顯器在互聯網上自由「暢游」;通過電腦讀屏軟體,盲人也可以和健全人一樣自由上網和使用手機。
在今年的深圳關愛行動中,200位深圳盲人高高興興領到了市殘聯免費配送的盲用GPS定位導航手機。有了這個集定位、導航和通訊為一體的手機,只要輸入要到的目的地,手機就可以以語音形式指導盲人行走的路線,同時在行走的過程中實時提示道路兩邊的建築、商場、酒店以及公用設施等,讓盲人可以隨時了解所處的位置,猶如為盲人安上了電子「眼睛」,可以幫助盲人更好地走出家門。今後這個關愛計劃還將覆蓋全市所有18歲以上的深戶籍盲人。據了解,深圳是全國首個給盲人免費配送GPS定位導航的城市,我國也是繼美國後第二個給盲人配送盲用GPS定位導航系統的國家,體現了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愛。
此外,我市還為全市818名聽力言語殘疾人配送愛心手機信息卡,推動殘疾人成立了「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利用電子媒體等多種傳播手段,進行信息交流,例如,開展網上手語教學、印製盲文版法規等;市殘疾人用品用具服務站印製《深圳市扶助殘疾人辦法》盲文小冊子,為視力殘疾人提供了閱讀方便。
在深圳,打開電視,電視新聞、電影和電視劇中都加配了字幕,方便聽力障礙人士看電視,我市目前正在准備在電視台開辦手語節目,在商業、旅遊業等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中推廣手語。此外,還將在地鐵、火車站、醫院和政府辦公大樓等重點公共場所建立和完善電子信息屏幕。
他山之石
加拿大:政府補貼無障礙交通
加拿大政府的交通部門採取優惠政策支持無障礙交通發展,例如對無障礙出租的士和康復小巴採取合約式管理,外判給符合規定要求的私營運輸公司經營,由他們具體服務殘疾人和老年人,對經營此項服務而產生的虧本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或其他的政策支持。魁北克省的無障礙出租的士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扶持下,從五年前的50輛,發展到目前的300多輛,極大地方便了殘疾人和老年人的出行。
北京:無障礙計程車上路
作為改進北京殘奧會以及無障礙出行改進的措施之一,北京引入了首批70輛3款無障礙計程車。這種計程車在副駕駛位置安裝有開關,輕按開關,副駕駛坐椅便可緩慢向右側旋轉移出,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很容易地上下車。
連雲港改造無障礙公交站台
結合市區道路實際情況,連雲港市交通部門首批確定對朝陽路、瀛洲路、中山路等主要城市幹道上的80個公交站台進行無障礙改造。新的無障礙站台設計了輪椅專用通道,殘疾人的輪椅可以方便地駛進公交站台。除此之外,公交站台還為盲人設置了盲道和盲文站牌,在無人引導的情況下盲人也可以順利乘車。
京津城際快車:配自動電子門廁所
京津城際快車專門為殘疾人設計了一個人性化區域。在這個區域里,殘疾人可以無障礙地進行入廁等日常生活自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廁所的門旁邊有一個電子裝置,只要用手輕輕觸摸,門就可以自動拉開,極大地方便了殘疾人以及其他行動不方便的人入廁。
Ⅸ 殘疾人向大家求救
1.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為人類創造奇跡,或者說,上帝讓她來到人間,是向常人昭示著殘疾人的尊嚴和偉大。她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使她昏迷不醒。當她蘇醒過來,眼睛燒瞎了,耳朵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進了痛苦的深淵。
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這是個極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家裡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當波金斯盲人學校的亞納格諾先生以驚訝的神情讀到一封海倫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後,這樣寫道:「誰也難以想像我是多麼地驚奇和喜悅。對於她的能力我素來深信不疑,可也難以相信,她3個月的學習就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美國,別的人要達到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這時,海倫才9歲。
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裡,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因為每一條出口都已向他緊緊關閉。但是,海倫是個奇跡。她竟然一步步從地獄走上天堂,不過,這段歷程的艱難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像。她學發聲,要用觸覺來領會發音時喉嚨的顫動和嘴的運動,而這往往是不準確的。為此,海倫不得不反復練習發音,有時為發一個音一練就是幾個小時。失敗和疲勞使她心力憔悴,一個堅強的人竟為此流下過絕望的淚水。可是她始終沒有退縮,夜以繼日地刻苦努力,終於可以流利地說出「爸爸」「媽媽」「妹妹」了,全家人驚喜地擁抱了她,連她喜愛的那隻小狗也似乎聽懂了她的呼喚,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倫出席了美國聾人語言教學促進會,並被安排到紐約赫馬森聾人學校上學,學習數學、自然、法語、德語。沒過幾個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語交談;不到一年,她便讀完了德文作品《威廉·泰爾》。教法語的教師不懂手語字母,不得不進行口授;盡管這樣,海倫還是很快掌握了法語,並把小說《被強迫的醫生》讀了兩遍。在紐約期間,海倫結識了文學界的許多朋友。馬克·吐溫為她朗讀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說,他們建立了真摯友誼。霍姆斯博士在梅里邁克河邊幽靜的家裡為她讀《勞斯·豆》詩集,當讀到最後兩頁時,霍姆斯把一個奴隸塑像放在她手中。這個蹲著的奴隸身上的鎖鏈正好掉落下來,霍姆斯對海倫說:「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倫的心中一陣激動,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以及踏踏實實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入心田。海倫從小便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終於來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前後9個小時,各科全部通過,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等成績,海倫懷著熱切的心情開始了大學生活。
1904年6月,海倫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里夫學院畢業。兩年後,她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開始了為盲人服務的社會工作。她每天都接待來訪的盲人,還要回復雪片一樣飛來的信件。後來,她又在全美巡迴演講,為促進實施聾盲人教育計劃和治療計劃而奔波。到了1921年,終於成立了美國盲人基金會民間組織。海倫是這個組織的領導人之一,她一直為加強基金會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終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先後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牆之歌》《走出黑暗》《樂觀》等,都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海倫的最後一部作品是《老師》,她曾為這本書搜集了20年的筆記和信件,而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卻都在一場火災中燒毀,連同它們一起燒掉的還有布萊葉文圖書室、各國贈送的精巧工藝禮品。如果換一個人也許心灰意冷,可海倫痛定思痛,更加堅定了完成它的決心,她不聲不響地坐到了打字機前,開始了又一次艱難的跋涉。10年之後,海倫完成了書稿。她很欣慰,這本書是獻給安妮老師的一份厚禮,老師安妮也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
1956年11月15日,豎立在美國波金斯盲童學校入口處的一塊匾額上的幕布,由海倫用顫抖的手揭開了,上面寫著:紀念海倫·凱勒和安妮·莎莉文·麥西。這不是一塊普通的匾額,而是為那些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突出篇章的人們所設立的。的確,海倫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聯合國還曾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1968年6月1日,海倫·凱勒——這位譜寫出人類文明史上輝煌生命贊歌的聾啞盲學者、作家、教育家,在鮮花包圍中告別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她那帶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卻永遠載入了史冊,正如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言: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
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沙利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沙利文幫助之下,進入大學學習,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我生命的故事》,講述她如何戰勝病殘,給成千上萬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帶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又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自傳性小說,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後來凱勒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為盲人、聾啞人籌集資金。二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次年又被推選為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
海倫、凱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塔斯喀姆比亞。
1882年1月因患猩紅熱致盲致聾。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為凱勒的老師。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1902–1903撰寫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譯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優等成績大學畢業。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應邀去好萊塢主演電影。
1924年成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主要領導人。
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
1930年旅遊英國。
1931–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訪問法國、南斯拉夫、英國。
1936年10月20日老師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訪歐、亞、非、澳各大洲十三國。
1953年美國上映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榮獲哈佛大學榮譽學位
1959年聯合國發起「海倫·凱勒」世界運動。
1960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頒布「海倫·凱勒」獎金。
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1968年6月1日與世長辭。
2.史蒂芬·霍金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的巨人……或許,他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智慧的大腦誕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不過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鎮上的確顯得與眾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從事熱帶病研究的醫學家,母親則從事過許多職業。小鎮的居民經常會驚異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駕駛著一輛破舊的二手車穿過街道奔向郊外——汽車在當時尚未進入英國市民家庭。然而這輛古怪的車子卻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動的天地。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游盪、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里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然而,一個女子出現了。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沖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現實取代了愛情的浪漫,他和簡的婚姻走到了盡頭。
來自直覺的啟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3.張海迪
張海迪 1955年9月生於濟南,漢族,哲學碩士,中共黨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創作室一級作家,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
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她因此沒進過學校,童年起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專業課程。張海迪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裡她給村裡小學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針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贊譽。
1983年海迪開始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她以頑強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難,精益求精地進行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翻譯作品《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會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強的反響,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韓國出版。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並作出向她學習的決定。
1992年度中國作協莊重文文學獎;
1994年全國首屆奮發文明進步獎長篇小說一等獎;
1997年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1998年獲山東省「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8年全國第二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和個人特別獎;
1999年全國第三屆優秀婦女讀物獎;
1999年全國第四屆外國文學作品優秀圖書獎;
2002年10月,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
2002年12月《絕頂》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獎圖書獎。
2003年10月《絕頂》獲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
2003年12月《絕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1991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發奮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里的殘疾人問題》。1993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了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奮斗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尋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著一條道路。
2006年3月3日,張海迪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的孩子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余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斗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年她被日本NHK電視台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先後被授予各種榮譽稱號——
1981年獲莘縣廣播局先進工作者;
1982年獲聊城地區「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2年獲聊城地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2年共青團山東省委授予「模範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
1983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
1983年山東省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3年全國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89年中宣部授予「優秀青年思想工作者」稱號;
1990年山東團省委授予「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991年中國殘聯授予「自強模範」稱號;
1992年濟南市政府記大功一次;
1993年全國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稱號,並再次授予「三八紅旗手」稱號。
1995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模範黨員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十佳文藝工作者」稱號;
1997年被日本NHK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01年被新華社《環球》雜志評選為「環球二十位最具影響世紀女性」。
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