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室放射性廢液處理裝置

實驗室放射性廢液處理裝置

發布時間:2025-10-17 02:51:21

1. 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

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

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很多工廠製造完產品以後,剩下來都是廢物,還都是帶有放射性的,這都是有危害的對我們身體,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1

01、放射性液體的處理

(1)放射性廢液:需利用放射性廢水專用處理裝置或分隔污水池輪流存放和排放放射性廢液。放射性濃度小於或等於「公眾導出食入濃度」DIC(公眾)的廢液可作非放射性廢液處理,排入下水道系統。

此外,也可將廢液注入容器存放10個半衰期後,排入下水道系統。如廢液中含有長半衰期核素,可先固化,然後作固體廢物處理。

(2)患者排泄物的處理:使用放射性葯物的患者在診療期間應使用有輻射防護標志的專用衛生間,對患者排泄物實施統一收集和管理。

02、放射性固體廢物的處理

(1)放射性固體廢物收集:按廢物可燃與不可燃、有無病原體毒性分類收集廢物。收集廢物的污物桶應具有外防護層和電離輻射標志。污物桶放置點應避開工作人員作業和經常出入的地方。污物桶內應放置專用塑料袋直接收納廢物。裝滿後及時轉送貯存室。

(2)放射性固體廢物存放:

放射性固體貯存應符合放射衛生防護要求,放射性貯存間安裝通風設備,出入口有電離輻射標志。

廢物袋、廢物桶及其他存放容器必須在顯著位置,標注廢物類型、核素種類、比活度范圍和存放日期等。

注射器及碎玻璃等物品的廢物袋外應附加外套。

(3)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理:

放射性固體廢物按半衰期長短分類收集,置放射性貯存室內自然衰變。污染有病原體固體廢物,必須先消毒、滅菌,然後按固體放射性廢物處理。

短半衰期核素(半衰期<15天)存放10個半衰期,放射性比活度降低與7.4×104Bq/kg後,作為非放射性廢物處理;長半衰期放射性廢物暫存放衰變室,交由專門機構回收處理。

GBq量級以下廢棄密封放射源必須存放在足夠外照射屏蔽能力的設施里待處理。

放射性廢物存放需標明名稱、放置日期以及處理日期,並進行登記。外送前需測定放射性活度,達到排放規定水平後用紅色膠袋密封包裝;交接時需登記交接日期、廢物名稱、重量、生產科室、經手人、交接單位。由專人放置醫院廢物存放點。

03、放射性氣載廢物的處理

(1)凡使用133Xe診斷檢查患者的場所,應具備回收患者呼出氣中133Xe的裝置,不可直接排入大氣。

(2)放射性濃度小於或等於「公眾導出空氣濃度」DAC(公眾)的氣載廢物為非放射性廢氣,可以直接排放。

放射性廢棄物如何處理2

放射性廢物處理指使放射性廢物適於最終處置(包括往大氣或水體排放)的一切操作實踐,例如收集、分類、濃縮、焚燒、壓縮、去污、固化、包裝、儲存和運輸等。廢物處理的目標是盡量減少放射性廢物的體積,以減少儲存、運輸和處置的費用;並盡可能回收或復用,減少向環境的`排放。排放的放射性總量和濃度必須符合有關規定。廢物必須分類收集和存放,分別處理,防止交叉污染或污染的擴散。

放射性廢物的收集

應在各種放射性廢物的產生場所就地分類收集,以不同的接受方式和輸送設備將各種廢物分門別類集中到暫時貯存設施中。分類收集是為了便於用不同的方法分別進行處理和處置。通常首先將廢物按其物理狀態分成液體、固體和氣體廢物,還可進一步按廢物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分成高、中、低放射性水平的廢物,簡稱高、中、低放廢物。對某些特殊放射性核素也應單獨分類收集,如含氚廢物、超鈾廢物(見超鈾元素)等。對固體廢物還可劃分為可燃廢物、不可燃廢物、可壓縮廢物等。

2. 在放射性實驗室工作中,需要處置的放射性實驗廢棄物分為

分為固體廢棄物和氣載廢棄物。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
1、處理廢舊密封放射源,含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固體廢物及廢液之前,必須向學校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申報並辦理相關手續。嚴禁隨意堆放、掩埋、焚燒、丟棄放射性廢源或退役源、放射性廢物和廢射線裝置。
2、廢舊密封放射源、含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固體廢物及廢液要按規定及時送貯。含放射性的擬報廢射線裝置須經所在單位和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批准、由專業人員取出放射源後方可進行報廢處理,放射源未取出情況下不得進行任何處理。
3、各單位在處理廢舊密封放射源、含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固體廢物及廢液之前,應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做好分類並記錄其種類、核素名稱、數量、活度、購置日期、狀態(氣態、液態、固態)、物理和化學性質(可燃性、不可燃性)等信息。
4、廢舊密封放射源、含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固體廢物及廢液和廢射線裝置處理後,須及時報所在單位和設備與實驗室管理處備案並辦理注銷。
放射性廢物的定義:
放射性廢物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濃度或活度大於國家審管部門規定的清潔解控水平,並且預計不再利用的物質。按物理形態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種。
放射性廢物的來源大致可分為四類:
1、核燃料生產過程
主要包括鈾礦開采、冶煉和燃料元件加工等。鈾礦開采和冶煉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有廢礦石、廢礦渣、尾礦等固體廢物,礦坑水、濕法作業中產生的工藝廢水等液體廢物,以及氡和釙的放射性氣溶膠、粉塵等組成的氣體廢物。這類廢物主含有鈾、釷、氡、鐳、釙等天然放射性物質,比活度較低,產生的數量大。鈾回收和燃料元件加工過程產生的廢物主要是含鈾廢液。
2、反應堆運行過程
反應堆中生成的大量裂變產物,一般情況下保留在燃料元件包殼內,當發生元件包殼破損事故時,會有少量裂變產物泄漏到冷卻循環水中。
3、核燃料後處理過程
大量裂變產物是核燃料後處理過程的主要廢物。在燃料元件切割和溶解時有部分氣體裂變產物(氪85、碘129等)從燃料元件中釋放出來,進入廢氣系統。99%以上的裂變產物都留在燃料溶解液里。當進行化學分離時,則集中在第一萃取循環過程(見普雷克斯流程)的酸性廢液中。這部分廢液的比活度很高,釋熱量大,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重點。此外還有第二、三萃取循環過程產生的廢液、工藝冷卻水、洗滌水等。這部分廢液體積大,但比活度較低。
4、其他來源
核工業部門退役的核設施,核武器生產和試驗以及其他使用放射性物質的部門如醫院、學校、科研單位、工廠等產生的各種廢物。這些廢物種類不少,形式多樣。
法律依據
《實驗室廢棄物處置管理辦法》第一條 本辦法所稱實驗室廢棄物共分為五類:
1.放射性廢棄物:指核子原料、核子燃料外,能產生自發性核變化而放出遊離輻射的物質或含上述物質的器具,包括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及密封放射性物質。
2.感染性廢棄物:指實驗過程所使用或產生的廢動物屍體、病理學廢棄物、血液廢棄物、具感染性尖銳器具廢棄物、廢棄的感染性培養物、菌株及相關生物製品及其他具有感染性實驗室廢棄物。
3.實驗室廢液:指實驗、研究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有害的廢液,但不包括放射性及感染性廢液。
4.固體化學廢棄物: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殘留物,以及需報廢的固體化學葯品。
5.實驗室廢氣: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

閱讀全文

與實驗室放射性廢液處理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空用什麼閥門 瀏覽:980
樓頂泳池除濕設備哪個好 瀏覽:581
汽車儀表盤油量f是什麼意思 瀏覽:930
電腦的播放設備怎麼切換藍牙 瀏覽:192
家用工具箱套裝推薦知乎 瀏覽:160
燃氣閥門井泄漏應急處置 瀏覽:672
機械表凌晨停了怎麼辦 瀏覽:901
上海調心滾子軸承怎麼樣 瀏覽:692
雲南電動工具代理商 瀏覽:876
夾腿器材怎麼練盆底肌 瀏覽:411
mfi助聽設備怎麼關閉6 瀏覽:461
大馬汽車儀表盤時間怎麼調整 瀏覽:717
台灣中鼎閥門怎麼樣 瀏覽:148
弗瑞特閥門怎麼樣 瀏覽:621
實驗室放射性廢液處理裝置 瀏覽:737
軸承里上多少黃油 瀏覽:608
河南潤鼎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五金製品和五金製造的區別 瀏覽:109
DN25閥門用什麼工具好擰 瀏覽:792
保時捷儀表小旋鈕怎麼拆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