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

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5-10-17 02:25:57

㈠ 核武器的來源,是誰發明的要短一點!

是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的,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了第一個完全自主的鏈式核反應堆,在他的研究基礎上建立的反應堆被用來製造轟炸了長崎的原子彈「胖子」中的鈈。

在這個時候,一些國家也在研究核能,它們的研究重點是核武器,但同時也進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45年7月16日,美國研製的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爆炸成功。

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9年8月29日,蘇聯爆炸試驗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52年10月,英國在澳大利亞沿海的一艘船上試爆原子彈成功。

1952年11月,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核試驗基地爆炸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顆氫彈。

1960年2月13日,法國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2006年10月9日,朝鮮宣布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朝鮮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2009年5月25日實施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是朝鮮第二次實施此類試驗。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試驗取得「成功」,核爆炸威力「比前一次更大」,試驗目的是增強朝鮮自衛核威懾能力。

(1)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核武器的分類有:

原子彈:

原子彈是最普通的核武器,也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它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起到了殺傷破壞作用。

氫彈:

氫彈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產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又稱熱核聚變武器。其殺傷機理與原子彈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幾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彈:

又稱弱沖擊波強輻射工彈。它在爆炸時能放出大量致人於死地的中子,並使沖擊波等的作用大大縮小。在戰場上,中子彈只殺傷人員等有生目標,而不摧毀如建築物、技術裝備等設備,「對人不對物」是它的一大特點。

電磁脈沖彈: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沖效應的一種核彈。它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造成大范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它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感生輻射彈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參考資料:
核起源-網路

㈡ 諾貝爾發明了什麼具體什麼東西

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炸葯炸葯,諾貝爾被稱為炸葯之父。

諾貝爾不僅在炸葯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生理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諾貝爾的一生中,僅在英國申請的發明專利就有355項之多。除了炸葯,諾貝爾對於使用硝化甘油的導火線、無聲槍炮、金屬的硬化處理、焊接、熔接,以及子彈的安定、使用瓦斯的海底裝備極其安全性、救助海難用火箭等,都獲有理論與實際的成就;他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及以硝化纖維素為基礎製造真漆或染料、人造寶石等方面的實驗研究都有創造。

(2)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諾貝爾的科研成就

1863年10月,諾貝爾獲得炸葯發爆劑的發明專利權。這項發明人們稱之為「諾貝爾引燃器」。

1864年,取得硝化甘油炸葯發明的專利權。

1865年,他多次實驗,反復鑽研,研製成了固體韌性燃料,並先後在瑞典、英國和美國取得炸葯的專利。

1866年,製造出能吸收比本身多三倍的硝化甘油,並且像粘土一樣軟硬適中的「矽藻土炸葯」,這一產品成為以後諾貝爾國際性工業集團的基石。

1867年,發明安全雷管引爆裝置。

1888年,發明了用來製造軍用炮彈、手雷和彈葯的無煙炸葯,亦稱諾貝爾爆破炸葯。

1896年,取得開有細孔的玻璃制壓榨噴嘴的專利,發明對紡織工業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㈢ 科學博覽館里經常展出的靜電球,人一摸就變爆炸頭的那個,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是那個大球球帶上電的,

那個靜電球應該叫做范德格拉夫起電機,又稱范德格拉夫加速器,是一種用來產生靜電高壓的裝置。范德格拉夫起電機通過傳送帶將產生的靜電荷傳送到中空的金屬球表面。范德格拉夫起電機非常易於獲得非常高的電壓,現代的范德格拉夫起電機電勢可達500萬伏特。

我們可以站在絕緣的椅子上,用手按著起電機的球形金屬罩。由於人的身體也可導電,所以當起電機啟動時,電荷便傳到我們的身體上。而因為頭發上的電荷互相排斥,頭發便豎立起來。

結構如圖,空心金屬圓球A放在絕緣圓柱 C 上,圓柱內B為由電動機帶動上下運動的絲帶(絕緣傳送帶),金屬針尖 E 與數萬伏的直流電源相接,電源另一端接地,由於針尖的放電作用,電荷將不斷地被噴送到傳送帶B上。另一金屬針尖F與導體球 A 的內表面相聯。

當帶電的傳送帶轉動到針尖 F 附近時,由於靜電感應和電暈放電作用,傳送帶上的電荷轉移到針尖 F 上,進而移至導體球A的外表面,使導體球A帶電。隨著傳送帶不斷運轉,A球上的電量越來越多,電勢也不斷增加。通常半徑為1米的金屬球可產生約 1 兆伏(對地)的高電壓。

為了減少大氣中的漏電,提高電壓,減小體積,可將整個裝置放在充有10~20個大氣壓的氮氣的鋼罐之中。

產生正極性電的范德格拉夫起電機可用作正離子的加速電源,產生負極性電的則可用於高穿透性的 X 射線發生器中。

(3)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范德格拉夫起電機球形罩上的電荷能產生超過一千萬伏特的電壓。在核物理實驗中,如此高的電壓可用來加速各種帶電粒子,如質子、電子等。此外,這種起電機也可用來演示很多有趣的靜電現象,如使頭發豎立起來、吸引發泡膠球、產生電火花、用電風使風車旋轉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的應用,像復印機、靜電除塵器、靜電噴漆。此外,認識靜電使我們避免它可帶來的危險,例如在運載易燃物品的車輛尾端繫上接地鐵鏈,把電荷傳到地面,以免電火花引致火災。同一道理,醫院的手術室里,因為時常應用氧氣和易燃的麻醉葯物,所以地板通常是抗靜電的,而所有機器亦需接地,以免火花引發爆炸。

閱讀全文

與爆炸的科學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真空用什麼閥門 瀏覽:980
樓頂泳池除濕設備哪個好 瀏覽:581
汽車儀表盤油量f是什麼意思 瀏覽:930
電腦的播放設備怎麼切換藍牙 瀏覽:192
家用工具箱套裝推薦知乎 瀏覽:160
燃氣閥門井泄漏應急處置 瀏覽:672
機械表凌晨停了怎麼辦 瀏覽:901
上海調心滾子軸承怎麼樣 瀏覽:692
雲南電動工具代理商 瀏覽:876
夾腿器材怎麼練盆底肌 瀏覽:411
mfi助聽設備怎麼關閉6 瀏覽:461
大馬汽車儀表盤時間怎麼調整 瀏覽:717
台灣中鼎閥門怎麼樣 瀏覽:148
弗瑞特閥門怎麼樣 瀏覽:621
實驗室放射性廢液處理裝置 瀏覽:737
軸承里上多少黃油 瀏覽:608
河南潤鼎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五金製品和五金製造的區別 瀏覽:109
DN25閥門用什麼工具好擰 瀏覽:792
保時捷儀表小旋鈕怎麼拆 瀏覽: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