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化學小組利用下圖裝置完成Fe2O3 和CO的反應.(1)實驗開始前,首先必須進行的操作為______.實驗開始
(1)因CO能燃燒,點燃不純的CO能引起爆炸,CO能還原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回化碳,則實驗時應先答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實驗時先通入CO一段時間,排出裝置中的空氣,後加熱;當觀察到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CO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先通入CO一段時間,後加熱;紅棕色粉末逐漸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酒精燈火焰上罩一個金屬網罩,能集中火焰,提高反應溫度,確保受熱均勻,實驗中可利用酒精噴燈代替酒精燈,
故答案為:提高反應溫度,確保受熱均勻;酒精噴燈;
(3)CO還原氧化鐵的還原產物為可能Fe3O4,FeO和Fe.Fe2O3加熱溫度可達到500℃~600℃,質量由46.4g減少為45g,還原產物為Fe3O4;650℃~700℃時,質量由43.2g減少較大,還原產物為FeO,為驗證還原產物,在適量待檢物中加入稀H2SO4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可說明還原產物為FeO,
故答案為:Fe3O4;在適量待檢物中加入稀H2SO4至完全溶解,再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溶液,溶液紫色褪去.
㈡ 某學校化學科研小組使用一些廢舊物品組裝了一個簡易裝置,用來測定乙醇的燃燒熱,過程如下:①用一隻墨水
(1)依據該實驗的原理需要測量的量為乙醇的質量,水的質量,加熱前後水的溫度,可知:
操作④准確量取200毫升水,倒入罐頭盒中,測得其溫度為t1;操作⑤稱量自製酒精燈的質量m1;
故答案為:測得其溫度為t1;稱量自製酒精燈的質量m1;
(2)實驗Ⅰ中Q=
m×c×(t2?t1)×M |
m1?m2 |
200×4.18×(40.0?15.6)×46×10?3 |
170.68?169.95 |
m×c×(t2?t1)×M |
m1?m2 |
200×4.18×(40.5?14.9)×46×10?3 |
177.50?176.60 |
㈢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圖中a、b、c表示止水夾).請按要求填空:(1)利
(1)該裝置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葯品一般是固體和液體在常溫下能反應,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製取氫氣,Zn+H2SO4=ZnSO4+H2↑,鋅難溶於水,氫氣難溶於水,當將裝置中的導氣管關閉後,生成的H2使裝置中的氣壓增大,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使反應停止,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製取氫氣;金屬銅能稀硝酸在常溫下發生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即3Cu+8HNO3=3Cu(NO3)2+2NO↑+4H2O,屬於固體和液體混合反應不需要加熱的反應,所以能用圖中的裝置制備,
故答案為:H2、NO;
(2)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生成鹽酸,鹽酸和品紅溶液不反應,但氯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將氯氣滴入品紅溶液中溶液褪色,實驗Ⅰ結論合理;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氯氣和水反應也生成鹽酸,所以實驗Ⅱ無法判斷是哪部分的鹽酸,所以不合理,
故答案為:實驗Ⅰ結論合理,實驗Ⅱ結論不合理,因為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溶於水後能與碳酸氫鈉粉末反應產生氣泡,不能說明酸性是氯氣和水反應生成的產物造成的;
(3)①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②二氧化氮能和水反應,則燒杯內氣體的壓強會減小,小於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溶液會倒流於試管丁,所以先關閉止水夾 ab,再打開止水夾 c,使燒杯中的水進入試管丁,
故答案為:ab;c;雙手緊握(或微熱)試管丁使試管中氣體逸出,二氧化氮與水接觸後即可引發燒杯中的水倒流到試管丁中.
㈣ 某化學小組利用下圖實驗裝置進行NO的製取,並進行NO與O2反應的實驗,請你參與此項活動並回答相應問題:(
(1)該實驗裝置中,利用J型管製取一氧化氮,然後將生成的一氧化氮通過導管e、f進入乾燥管,氣囊中空氣通過f進入乾燥管,NO和氧氣在乾燥管中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空,可以用鹼液吸收,所以乾燥管的d連接b,所以儀器的連接順序是:a→e,f→c→d→e,
故答案為:a;f;c;d;
(2)連接好儀器後,在做實驗前要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故答案為: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3)向J型管中加入稀硝酸時要打開止水夾1,關閉止水夾2,加完稀硝酸後關閉止水夾1,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一氧化氮和水,反應方程式為:3Cu+8HNO3=3Cu(NO3)2+2NO↑+4H2O,
故答案為:1;2;1;3Cu+8HNO3=3Cu(NO3)2+2NO↑+4H2O;
(4)無色的一氧化氮不穩定,易被氧氣氧化生成紅棕色的氣體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所以看到的現象是:紅棕色氣體生成,溶液不斷進入乾燥管,紅棕色氣體變為無色,
故答案為:紅棕色氣體生成,溶液不斷進入乾燥管,紅棕色氣體變為無色;
(5)關閉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2,用氣囊將空氣壓入乾燥管,利用氣囊中的空氣排出二氧化氮氣體即可,
故答案為:閉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2,用氣囊將空氣壓入乾燥管;
(6)根據方程式知,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體積比為1:1時,二者能完全被吸收,如果只有二氧化氮時,氣體也能被完全吸收,由此得出,當一氧化氮與二氧化氮的體積比等於或小於1:1時,氣體能完全被吸收,
故答案為:a≤b.
㈤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某些氣體的制備、性質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有省略).請按
(1)C裝置是不需要加熱制備氨氣的裝置,利用濃氨水滴入生石灰產生氨氣,製取乾燥氨氣可以用鹼石灰乾燥氨氣;為製取乾燥氨氣,可將裝置C連接D點的乾燥的氨氣,裝置C中的燒瓶內固體宜選用濃氨水和生石灰;
故答案為:D; A、D;
(2)依據制備氯氣裝置是利用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加熱反應,生成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和水蒸氣,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氯化氫,通過濃硫酸除去水蒸氣;
故答案為:飽和食鹽水、濃硫酸;
(3)實驗時打開開關1、3,關閉2向燒瓶中通入氯氣,然後關閉1、3,打開2,向燒瓶中緩慢通入一定量的氨氣,實驗一段時間後燒瓶內出現濃厚的白煙並在容器內壁凝結,已知氯氣與氨氣可發生反應:3Cl2+2NH3→N2+6HCl,依據反應化學方程式判斷是生成的氯化氫和過量氨氣反應生成的氯化銨;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是,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在管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固體中有NH4+;
故答案為:氯氣;取少量固體於試管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並加熱,在管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生的氣體,若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證明固體中有NH4+;
Ⅱ、(4)利用裝置A、E,可設計實驗比較Cl-和Br-的還原性強弱,氯氣通入溴化鈉溶液中,氯氣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反應為:Cl2+2NaBr=Br2+2NaCl,溴單質溶於水溶液呈橙紅色;故答案為:裝置E中的NaBr溶液變橙紅色;
(5)將裝置B、C分別與F相連後,進行H2S與SO2反應的實驗,B是制備硫化氫氣體的發生裝置,C是二氧化硫氣體制備的裝置,通入F中二氧化硫氧化硫化氫生成硫單質,2H2S+SO2=3S↓+2H2O;F燒杯是吸收剩餘氣體二氧化硫或硫化氫有毒氣體的作用;
故答案為:2H2S+SO2=3S↓+2H2O;吸收尾氣.
㈥ 某化學小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B處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濃氨水。
(1)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分子不斷地運動(2)②防止C中液體倒吸④B處木炭劇烈燃燒,發白光;C處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木炭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木炭的著火點
㈦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探究.請你參與探究,並回答下列問題:(1)
(1)試管常用的反應容器,集氣瓶常用的收集儀器,故答案為:試管;集氣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