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裝置的選擇依據
一、基本反應容器的選擇
為觀察到化學反應中出現的現象及其進行的過程,一般要使化學反應在透明的玻璃器皿中來進行。
二、化學反應裝置
當需要用鐵架台將一些實驗儀器的相對位置固定下來、或用導管將多個儀器連接起來時,這些儀器的組合就是一套化學實驗裝置了。
1. 基本化學反應裝置
需要在反應裝置中進行的化學反應,有的是因反應需加熱時間較長或溫度較高,有的是因所製得的產物氣體還需進行凈化及收集。由此,就有了兩種最基本的化學反應裝置。一種是加熱反應裝置,一種是製取氣體的裝置。
(1)加熱裝置
由試管(為反應容器)、鐵架台(附帶有鉄夾)、酒精燈組成。
⑵ 選擇合適的實驗收集裝置依據氣體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用排空氣法收集要考慮氣體是否能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反應;
用排水法要考慮氣體能否與水發生反應。
常用的實驗室收集氣體的方法有排空氣法和排水法。
⑶ 初中化學實驗怎樣選擇裝置
單孔雙孔應該指的是膠塞吧?
發生裝置基本都是單孔的,用作氣體出口(例版如試管加熱權高錳酸鉀制氧氣)或者液體加入口(配合長頸漏斗或者分液漏斗,例如鹽酸與碳酸鈣反應制二氧化碳)
收集裝置一般不需要使用膠塞,但是中間如果有洗氣、乾燥步驟或者有安全瓶的話必須使用雙孔膠塞
初中實驗涉及反應雖然不多,不過變化可以很多,主要根據反應物選發生裝置,比如固體加熱使用試管或分支試管、固-液反應用錐形瓶等等;留意反應是否生成氣體。也要注意像長頸漏斗與分液漏斗使用的差別這樣的細節問題
收集裝置,基本上屬於氣體收集,凡是不溶少溶於水的都用排水法,易溶的再考慮向上或向下排空氣法和配套的用具
⑷ 製取氣體選擇發生裝置的依據是什麼
依據如下:
依據是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實驗室製取氣體的發生裝置選擇的依據為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氣體的實驗室製法主要從葯品、反應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檢驗、驗滿及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簡介:
在化學反應中,能參加反應的物質叫做反應物,指的是某一化學反應中可以被消耗的物質。化學反應涉及的溶劑和催化劑,不算作反應物。
寫這類離子方程式時,首先要搞清反應物物質的量之比,若沒告訴比例關系,則要弄清滴加順序。一般說,開始滴加時,滴管中的反應物是不足量的,而錐形瓶(或燒杯等反應容器)中反應物過量。
⑸ 化學實驗中 怎樣判斷實驗的發生裝置或實驗裝置應選哪一套裝置(初三化學,請說的簡略點,通俗易懂點)
發生裝置:(初中的兩種類型)
1、如果題目是: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固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且需要加熱。
2、如果目是: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則回答:發生裝置選用固液不加熱型。
理由:反應物為固體和液體,且不需要加熱。
初中就兩種愛考
收集裝置:(只給出氣體)
1、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
2、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3、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略小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略大/略小。
4、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不能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可/能/易溶於水。
5、如果題目是:該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總結:綜合回答,記住字眼:「只能」「或」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則回答:只能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可/能/易溶於水。
如果題目是:該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則回答:可以採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理由:XX氣體密度比空氣小,且難/不能/不易溶於水。
不懂的可以繼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