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雪和小紅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一起組裝好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
(1)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測力計.
(2)有用功不可能等於總功,滑輪組效率不可能為100%,因此實驗數據有錯誤;
由圖1所示滑輪組可知,其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鉤碼上升的高度h=0.1m,
則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nh=3×0.1m=0.3m,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錯誤.
(3)滑輪組的效率η=
×100%=
×100%=
×100%≈66.7%.
(4)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鉤碼,提升鉤碼上升的高度相同而鉤碼重力不同,滑輪組效率不同,鉤碼重力越大,滑輪組效率越大,由此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增加鉤碼的重力可以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5)小雪僅根據兩組實驗數據就得出結論,實驗次數太少,結論具有偶然性與片面性,為得出普遍結論,應進行多次實驗,測出多組實驗數據.
(6)①繩子與滑輪間、滑輪與輪軸間存在摩擦力,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可以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②實驗時,對測力計讀數錯誤,或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或沒有沿豎直方向勻速拉動測力計都會造成滑輪組效率不同甚至錯誤.
故答案為:(1)豎直;(2)有用功不可能等於總功;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0.2;(3)66.7;(4)增加鉤碼的重力;(5)實驗次數太少;(6)①滑輪組繞法不同,提升相同重物時的摩擦力不同;②測力計讀數錯誤;提升物體高度讀數錯誤.
❷ 小明和小強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試驗中,一同組裝好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分別記下了鉤碼和彈簧測
(1)根據二力平衡知,只有豎直向上勻速直線拉動彈簧測力計時,拉力才等內於彈簧測力容計的示數;
(2)動滑輪被3根繩子承擔,拉力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和動滑輪移動距離的3倍,因此彈簧測力計提升的高度錯了,應為0.3m;
(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100%=
×100%=
×100%≈66.7%;
(4)相同條件下,鉤碼的重由1N增加到4N時,有用功增大,有用功在總功中的比值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增大.
故答案為:
(1)勻速;
(2)測力計上升的高度計算錯誤,應該是0.3m;
(3)66.7%;
(4)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