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變電站設備微機保護的保護范圍都是哪些
1.1 變壓器主動保護
該保護裝置設有差動速斷、差動、溫度、瓦斯等保護功能及35KV側斷路器液壓裝置故障監視,油溫測量及風扇控制等功能。其差動速斷是反映差動電流的速斷電流保護,能保證在變壓器內部發生嚴重故障時快速動作跳閘。差動具有雙斜率制動特性並具有二次及五次諧波制動,在一側電流互感器飽和,勵磁涌流和過勵磁等異常運行狀態下,有極強的防誤動能力。比率差動是利用勵磁涌流中含有較高的諧波分量的特點,增加諧波制動功能,為保證在外部故障時產生的不平衡電流和一側電流互感器飽和,使差動電流增大時不誤動,增加了兩段式比率制動,具有TA二次斷。變壓器各側電流互感器採用統一星形接線,此接線方式簡單易於檢測,具有TA二次斷線閉鎖功能,各側電流平衡調整和各側電流存在的相位差由軟體自動調整和校正。非電量保護主要是來自變壓器本體的非電量信號,包括瓦斯、冷卻器故障、壓力釋放、溫度過高、油位及油溫等,起動後發出中央信號,並發送給微機保護作為事故記錄,起動本裝置的跳閘繼電器。另外,該裝置能自動列印動作信息,並可通過通信管理機將信息傳至監控系統。
1.2 變壓器後備保護
該保護裝置具有過流、零序過壓、零序過流、負序過流、過負荷、過勵磁及間隙過流重合閘等保護功能。同時具有運行參數測量、狀態監視及控制等監控功能。在運行中具有錄波功能,故障時記錄交流波形和開關量變位時間等參數。同時設有CAN匯流排通訊介面,除可在單元上觀察運行參數、運行狀態、各種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完成分、合閘操作,修改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外,還可經CAN匯流排通訊將單元與上位機有機而簡單地聯接,也可向調度傳輸信息。
1.3 線路保護
該保護裝置具有電流速斷、電流方向速斷、限時電流速斷、復合電壓過流、反時限過流、電流閉鎖電壓速斷、過電壓和欠電壓保護、重合閘等保護功能。同時具有運行參數測量、狀態監視及控制等監控功能。在運行中具有錄波功能,故障時記錄交流波形和開關量變位時間等參數。同時設有CAN匯流排通訊介面,除可在單元上觀察運行參數、運行狀態、各種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完成分、合閘操作,修改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外,還可經CAN匯流排通訊將單元與上位機有機而簡單地聯接,也可向調度傳輸信息。35 kV線路與10 kV線路均採用EDCS—6110微機保護裝置。
1.4 電容器組保護
該保護裝置具有限時電流速斷、過電流、過電壓和低電壓、不平衡電壓、中性線不平衡電流、零序方向過流等保護功能。同時具有運行參數測量、狀態監視及控制等監控功能。在運行中具有錄波功能,故障時記錄交流波形和開關量變位時間等參數。同時設有CAN匯流排通訊介面,除可在單元上觀察運行參數、運行狀態、各種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完成分、合閘操作,修改保護定值及控制參數外,還可經CAN匯流排通訊將單元與上位機有機而簡單地聯接,也可向調度傳輸信息。35 kV線路與10 kV線路均採用EDCS—6110微機保護裝置。
2 保護裝置主要硬、軟體結構
2.1 主要硬體結構
EDCS—6000系列單元裝置的硬體結構由電源模塊、輸入模塊、輸出模塊、主模塊及管理模塊共5個模塊構成,若功能需要可增加錄波模塊。電源模塊是由兩個寬穩壓范圍,高抗干擾的模塊式開關穩壓電源加部分外接組件構成。其功能是將外加220V 工作電源變換成單元內各模塊工作所需的低壓電源;輸入模塊將現場送來二次的額定值電壓值、電流值的交流信號變換成適合於單片機系統A/D采樣的低電壓信號;輸出模塊的功能是將主模塊的24V分、合閘控制信號隔離並放大,使其直接驅動斷路器的分、合閘。主模塊是整個單元的核心部分,其功能是完成設備運行參數的採集,開關狀態檢測、操作、各種自動控制及繼電保護。並與管理單片機及上位機通訊,實現與外部設備交換信息;管理模塊的功能是實現人機對話,即完成單元操作、運行狀態指示、運行參數及定值顯示,故障報警等功能。
2.2 主要軟體結構
保護軟體採用具有較高采樣率的演算法,保證了在故障全過程對所有繼電器的運行實時計算,使裝置有很高的固有可靠性及動作速度。變壓器各側TA均採用星形接線,各側電流平衡調整和各側電流存在的相位差由軟體自動調整和校正,簡化了電流的二次接線。具有軟壓板投退功能;具有GPS時間校對、故障錄波記錄、保護動作事件記錄,且斷電保持、通信及裝置內部主要軟體電路的自檢等功能,在正常運行下均由主程序自動進行。
3 抗干擾問題
由於主變微機保護工作電流較低,輸入、輸出迴路易串入干擾而引起誤動或拒動及誤發信號,但保護在設計上利用光耦模件隔離干擾信號,以及將外部輸入開關量轉換為CPU可接收的弱電電平。跳閘輸出和信號引出經非電量輸出,避免了長電纜串入干擾,而且其引入、引出的電纜均採用屏蔽電纜,使抗干擾能力得到加強。保護從投入運行至今,沒有發現因受干擾而誤動或拒動現象,保證了設備和電網的安全運行。
4 運行情況探討
EDCS—6000系列微機保護是2002年10月在75團35Kv變電所投運的。在運行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電壓、電流和相位的實時采樣值和變壓器差動電流、開關輸入量狀態等均可以顯示,給現場調試和維護帶來方便。但這些數據只可在主菜單中顯示,不能列印出來,檢查這些實時數據時必須到現場,給管理和分析工作帶來不便。
保護的報告儲存情況不是很理想。保護的報告記憶在儲存滿後,新的報告自動刷新舊的報告,如想保留有用的報告,只能打出報告備存。另外,報告的儲存不能有選擇性地選擇有用的報告儲存,而刪除無用的報告。要刪除報告就會把全部報告都刪除,而且在眾多報告中要提取必須的報告時也有一定困難。
當保護起動後在間隔較短時間內接著起動,後一次起動的資料就不能保存,以致不能分析後一次起動的原因,給運行分析和事故分析帶來困難。現已由廠家對相應軟體進行現場更換,解決了問題。
微機保護裝置中的跳合閘控制開關為觸摸按鈕,此類按鈕在保護裝置使用時,常出現失靈,不能進行跳合控制。給值班運行人員進行斷路器控制帶來困難,並曾出現多次誤報告事故的現象,建議能對保護裝置的跳合閘控制開關使用萬能式轉換開關。
5 建議
5.1 變電所保護的微機化是發展方向
應用於75團變電所的微機保護在運行中雖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其運行狀態是良好的,而且多次經受外部故障的考驗。以該公司的試驗,保護的全項目調試只需半天就可完成,提高了效率;而最見效的還是在保護定值的整定方面,以前約需一天的工作,現在只用約半小時就可以了。再加上微機保護運行時,具有可實時觀看電壓、電流和相位的采樣值,變壓器差動電流、開關輸入量狀態也可從菜單中顯示。主變微機保護確實給運行管理帶來諸多方便。運行情況表明,隨著微機保護的日漸成熟與逐步完善,微機保護是值得廣泛推廣的。
5.2 技術支持問題
眾所周知,微機保護與常規保護的本質區別在於微機保護把邏輯判斷工作交由軟體來實現,保護動作行為的正確與否、保護裝置的完善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軟體設計。也就是說,保護動作的分析,主要取決於軟體設計和對軟體程序的理解程度。微機保護的現場調試需研製出完善的試驗方案來模擬各種情況下的各種故障,以便試驗所有的程序段,才能使軟體存在的缺陷暴露出來。要做到這一點,用戶必須對保護的硬、軟體設計有較詳細的了解。由於種種原因,多數微機保護生產廠家,對這方面的數據提供較少,導致用戶在日常維護及缺陷處理時過多地依賴廠家,特別是在主部件損壞時,要退出保護等均需廠家來協助處理,也給運行帶來了不便。
2. 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系統舉例
XNR-800系統設計了系列化的測控裝置:微機保護裝置和綜合一體化的保護測控裝置。不同規模、不同一次接線、不同要求的變電站實現綜合自動化,可以方便的應用這些面向對象設計的裝置。
為了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XNR-800型系統已形成系列化產品如下:
(一)、差動保護部分
1、XNR-891 二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不帶操作迴路)
2、XNR-892 二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帶操作迴路)
3、XNR-893 三圈變壓器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4、XNR-894 線路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5、XNR-896 電動機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6、XNR-897 線路光纖縱差保護測控裝置
7、XNR-898 發電機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8、XNR-899 發變組差動保護測控裝置
(二)、後備保護部分
1、XNR-882 二圈變壓器(高/低)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2、XNR-883 三圈變壓器(高/中/低)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3、XNR-888 發電機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4、XNR-889 發電機接地保護測控裝置
5、XNR-885 主變後備保護操作裝置
6、XNR-886 主變非電量保護測控裝置
7、XNR-881 線路距離後備保護測控裝置
(三)、負荷保護部分
1、XNR-871 線路保護測控裝置
2、XNR-872 變壓器保護測控裝置
3、XNR-873 電動機保護測控裝置
6、XNR-876 電容器保護測控裝置
7、XNR-877 電抗器保護測控裝置
8、XNR-878 線路距離保護測控裝置
9、XNR-879 母聯保護測控裝置
(四)、輔助保護部分
1、XNR-862 備自投保護測控裝置
2、XNR-863 母線PT保護測控裝置
3、XNR-861 通訊管理總控裝置
4、XNR-864 電容器自動投切保護測控裝置
5、XNR-867 低壓減載保護測控裝置
6、 NPS-637 低周減載保護測控裝置
7、 NPS-638 電壓無功自動投切保護測控裝置
(五)、低壓保護部分
1、XNR-881 線路保護測控裝置
2、XNR-882 發電機保護測控裝置
3、XNR-883 電動機保護測控裝置
XNR-800型分層分布式結構示意圖如下:
常規水電站通訊示意圖
110KV變電站通訊示意圖 漢字顯示:該裝置採用大屏幕液晶直接顯示電流、電壓、功率等所需的電氣量,並且將保護動作的各種信息顯示在屏幕上,並記錄其動作時間及大小。指示明確:保護裝置上有六個指示燈,可以指示保護裝置的工作狀態、監視元件的狀態及對斷路器的跳合位監視。操作方便:保護裝置的保護投退、定值整定、數據查詢、開入檢測、開出試驗等都可在保護裝置的面板上直接操作,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保密性強:保護裝置的保護投退、定值整定、開出試驗等設計到數據改動及繼電器的開出都需要輸入密碼,從而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定值整定:所有的保護定值都通過操作菜單直接整定,在微機上及監控微機上進行定值整定都需要輸入操作密碼及許可權,保證了整定值的安全性。開出操作:按照圖紙對應的繼電器迴路,所有的繼電器開出都可通過面板直接開出操作,但都需要輸入其相應的密碼。數據顯示:保護裝置所採集到的:測量電流、母線電壓以及由此計算的線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頻率等電氣量都集中顯示在液晶屏上。采樣性能:保護電路和測量電路具有獨立的采樣迴路,既保證了監測精度,又保證了保護的抗飽和性能。出口獨立:所有出口繼電器都單獨使用一個通道,方便保護的投入和退出。遙控分合、保護合閘、保護跳閘、事故信號、預告信號及其特殊信號出口都獨立。軟體開放:通過軟體編輯的菜單,可查尋保護裝置所採集的各種電氣量,還可檢查出負荷的運行狀態,以及一些參數設置。事件記錄:能夠記錄最新60條以上事件信息,主要元件任何變位都有信息記錄,並且具有斷電保持功能,該信息可在事件記錄中查詢。自保功能:每個斷路器對應一個操作迴路,緊急時可直接對開關進行操作;另外,裝置具有斷路器跳合閘線圈保護功能,避免因機械拒動而燒毀斷路器線圈。抗擾性能:裝置機箱均採用密閉式,內部雙層屏蔽,減少了電磁對裝置的干擾。防震性能:保護裝置所有板件都是通過硬插件緊密相連,並有固定螺絲固定,避免了保護裝置在長途運輸中出現松動及脫落現象。替代性強:保護裝置功能強大,具有「四遙」功能,完全可替代常規繼電器的保護,數字式的輸入方式,大大減少了維護量。設計靈活:根據現場情況,可設計成集中組屏式,也可分散安裝於開關櫃上。
運行可靠:完善的自檢體系,硬體檢測直到繼電器跳閘出口,均採用可靠的元器件 本系統由電源及繼電器模件、交流采樣模件、CPU及開入量模件、匯流排模件、人機介面模件等組成。CPU採用DSP晶元,斷路器操作模件代替了原來開關櫃的全部操作。
各裝置設有獨立箱體,液晶顯示屏、按鍵、運行指示燈、斷路器位置指示燈、電源指示燈均裝於面板上便於操作、觀察。NPS-600系統採用模塊化設計,即由相同的硬體構成不同種保護。
1)、硬體組成
NPS-600型微機保護測控裝置由下列模件組成:交流采樣模件,CPU及開入量模件,電源及繼電器模件,匯流排模件,液晶顯示模件,全封閉金屬機箱。各模件之間有金屬屏蔽板,減少電磁干擾的影響。
各模件功能簡述如下:
1、電源及繼電器模件:提供裝置各種工作電源,直流或交流185-265V輸入,輸出±5V,+24V。二組電壓均不共地,且採用浮地方式,同外殼不相連。
+5V用於CPU及外圍晶元
+24V用於驅動繼電器
同時此模件安裝出口繼電器及中央信號繼電器,用於斷路器控制和中央信號報警。
2、交流采樣模件:將交流電壓、電流轉變為弱電信號,以便模數轉換。保護CT與測量CT分開,保證保護要求的抗飽和特性與測量精度。交流模件共可以裝13路交流輸入迴路?據用戶所要求的保護功能及測量功能而配備。其原理圖如下:
3、CPU及開入量模件:該模件是整個裝置的核心部分,完成模擬量、開關量的採集、處理,各種保護判據的運算,判斷,然後產生相應的控制出口,發信號及通訊傳輸等。
其原理及與相關插件的關系示意圖如下所示:
同時,此模件可接入開入量,所有接入微機保護的開入量,可將開入量的一端作為公共端短接後接入微機保護的公共端,另外一端作為信號輸入接到對應編號的端子上,所提供的開入量均做無源接點接入即可,保護裝置內部已經提供了公共端電源。
4、 匯流排模件:各模件之間用可靠得接插件與匯流排板相連接,通過匯流排板相互傳遞數據。
5、人機介面模件:人機介面模件裝有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鍵盤和指示燈,完成人機之間的對話,例如顯示電壓電流、保護事件,修改定值等。
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主要模式
超高壓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結構模式從早期的以集中為主,發展到現在的以相對分散和分層分布分散為主,經歷了一個探索、改進和完善提高的過程,在模式設計和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都有應用。
所謂集中模式,指的是保護、監控、通信等自動化功能模塊均在控制室集中布置,各模塊從物理上聯系較弱甚至毫無聯系。早期的系統,包括許多引進的產品,主要採用這種結構模式,目前仍有為數不少的這樣的系統在運行。
相對分散模式,指的是自動化系統設備按站內的電壓等級或一次設備布置區域劃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小區,在該小區內建設相應的設備小室,保護、監控等設備安裝於設備小室中,主站通信控制器、直流、錄波等設備仍集中安裝在控制室,各小室之間以及與控制室之間均通過工業匯流排網路互聯。這種模式從90年代後期開始得到大量應用。
分層分布分散模式亦即全監控,指的是參照中低壓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結構模式,除主變、母線和高壓線路的保護測控、中央信號、通信仍採用集中組屏外,出線、電容器的保護、監控等設備完全按設備間隔安裝於就地的設備小室或直接安裝在一次設備上,各模塊之間採用標准局域匯流排和通信規約互聯。當然,也可按集中組屏的方式安裝這些模塊。這種模式在最近有迅速發展的勢頭。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標準的制訂、新應用需求的提出,還會出現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系統結構模式。
3. 220KV變電站保護有那些
保護措施:
定期巡視觀察設備的外觀有無異狀,如顏色有無變化,有無雜物,表針指示是否正常,設備的聲音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的氣味,觸及允許接觸的設備溫度是否正常,測量電氣設備的運行參數在運行中的變化等,以判斷設備的運行狀況是否正常。了解設備運行狀況,掌握運行異常,並及時地採取相應措施。
(3)微機保護裝置采樣保持插件的作用擴展閱讀
變電站的結構設計和設備布置一般有以下要求:
1、建築物底部的輔助10千伏變電站不需要隔間。變壓器和高低壓開關櫃可布置在同一層同一房間。只需保持特殊間距。35kv獨立變電所應按功能分層設置,並設置特殊建築物。
2、變電所的室內布置應緊湊合理,便於操作人員的操作、維護、試驗和檢查。開關櫃的安裝位置應滿足最小通道寬度的要求,並適當考慮開發和擴建的要求。
3、變電站應合理布置在不同的隔間內。高壓配電室應與高壓電容器室相鄰,低壓配電室應與變壓器室相鄰,低壓配電室應便於出線,控制室應便於操作人員的操作和管理。
4. 微機保護裝置基本組成是什麼
微機保護裝置的基本系統包括四部分,數據採集單元、數據處理單元、開關量輸入/輸出系統以及通信介面。 1、數據採集單元:即模擬量輸入系統,它將模擬輸入量轉換為所需的數字量。包括輔助變換器(即電壓形成器)、低通濾波器(ALF)、采樣/保持器(S/H)、多路開關(MPX)以及模/數(A/D)變換器等功能器件。包括變換器、壓頻變換器(VFC)、計數器等器件。 2、數據處理單元:即微機主系統(CPU主系統)它將數據採集單元輸出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完成各種繼電保護功能。它包括微處理器(MPU)、只讀存儲器(EPROM和E2PROM)、隨機存取存儲(RAM)、時鍾等器件。 3、開關量輸入/輸出系統:完成各種保護的出口跳閘、信號顯示、列印、報警、外部觸點輸入及人機對話等功能。它由多種輸入/輸出介面晶元(PIO或PIA)、光電隔離器、有觸點中間繼電器等組成。 4、通信介面:在縱聯保護中,與線路對端保護交換各種信息。或在與中調聯絡中,將保護各種信息傳送到中調,或接受中調的查詢及遠方修改定值。它由輸入輸出串列介面晶元構成。 微機保護較之常規保護的進步,主要採用了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即將常規保護連續的模擬量處理方法量化為一種離散的數字式的處理方法。微機保護的基本結構也是圍繞著信號處理流程展開的。
5. 淺談35kV變電站的微機繼電保護: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技術問答
中圖分類號:TM41 文獻標識碼:A隨著我國電力工業的迅速發展,各大電力系統的容量和電網區域不斷擴大。電力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出現事故,從而可能導致電力系統的運行暫時中斷,也雀含清可能引發更大的電力事故。所以在變電站中,人們採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電力系統的保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力系統的廣泛應用是電網及電氣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保證。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在電力系統發生異常情況時進行檢測、預警等,並且可以進行相應的自救措施。隨著電力改革的進行,電網規模的不斷增大,對於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力工作者在不斷地研究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對電力系統運行的保護功能,不斷地開發新型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以適應我國國民對電力不斷增加的需求。
一、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特點
為了更好地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特點如下:
可靠性是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最基本的特點。計算機老悉在程序的指揮下,有極強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因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實現常規保護很難辦到的自動糾錯,即自動地識別和排除干擾,防止由於干擾而造成誤頃前動作。另外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有自診斷能力,能夠自動檢測出計算機本身硬體的異常部分,配合多重化可以有效地防止拒動,因此可靠性很高。
由於計算機保護的特性主要由程序決定,所以不同原理的保護可以採用通用的硬體,只要改變程序就可以改變保護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可靈活地適應電力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
採用微型計算構成的保護,使原有型式的繼電保護裝置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可以找到新的解決辦法。如對距離保護如何區分振盪和短路,如何識別變壓器差動保護勵磁涌流和內部故障等問題,都提供了許多新的原理和解決方法。
當電力系統的運行發生異常情況時,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及時作出相應的反應,以保障電力系統供電的可靠性。對於電力系統運行來說,在故障發生時不能及時得到處理,其影響程度可大可小。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克服傳統繼電保護裝置功能單一的缺陷,增設了故障測距、事件記錄、三角極性電壓判斷封功能,提高了繼電保護裝置的保護速度。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具有自動性,它擺脫了對站里工作人員定期檢查的依賴性。在電力系統中所規定范圍內的元件,如果發生異常情況,無論是短路的類型,還是短路點的位置,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並且給予正確的反應動作。另外在繼電保護裝置中連接微機管理系統,大大提高了繼電保護的靈敏性。
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設計
在對電力系統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設計中,一定要注意對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中自動識別系統的設計。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要正確區分其保護的元件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要可以精確地區分元件發生故障的區段,所以,在進行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設計中,需以電力系統故障的電氣物理量變化為根據,結合電力系統的電壓、電流等變化設計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
(一)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組成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主要作用是進行電力系統故障的檢測與預警等,所以必須具有數據採集系統、微機裝置的保護與管理裝置等,這些基本硬體共同組成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共同為保證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做貢獻。
數據採集系統主要負責採集電力系統中的各項電氣物理參數,將電壓與電流互感器發射的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通過輸入輸出處理器傳遞給微機系統,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微機裝置是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核心部分,分為微機保護裝置和微機管理裝置。微機保護裝置是繼電保護的主要運行部分,它受變電所使用的軟體的限制,根據不同的軟體使用,確定不同的保護功能;微機管理裝置的主導者是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通過工作人員的有關操作,進行模擬量信號的輸出和開關信號的輸入,關繫到變電站中外部繼電器、操作把手等接點的運行。除此之外,為適應用戶的需要,還配備了列印機,以對用戶提供書面故障信息。
(二)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不足之處
1.語音報警慢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可以在發生電力系統故障時,進行預警,但是這種語音報警的速度並不理想。當進行停送電操作時,接連操作幾個開關後,報警才會響起。
2.低周減載功能重復
專門的低周減載櫃的設計是不必要的,因為在每台線路保護上都有低周減載功能,重復設計則會導致資金的浪費。
3.錯誤使用單項供電表
在變電站中,進線分為主用和備用兩路,備用迴路設計計量電度表忽略了雙向供電,只使用單項供電表,不符合設計要求。
三、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應用改進策略
對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改進,應該建立在保持原有裝置功能的基礎上,提高語音報警速度、加強繼電檔案管理工作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高微機繼電保護系統的可靠性和適用性,使微機繼電保護系統能夠具備廣的應用范圍。
(一)相位校正
變壓器兩側電流的相位差在超過一定限度時會引起不平衡電流,致使繼電保護的准確性受到影響。所以,在實際工程中,利用星形接法處理變壓器兩側的電線,將微機軟體計算功能直接應用到相位校正中,調整電流差值,增加電流相位差超限的報警功能。
(二)過電流保護
35kV變電站中的復合電壓啟動時形成過電流,這種過電流將對電力系統調度造成影響,所以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將過電流、低電壓、進行過負載保護,穩定電力系統的供電功能,形成安全的後備保護系統。
(三)主變本體保護
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對於小匝間短路的靈敏度較低,所以在35kV變電站中微機繼電保護的應用時,應該注意這種保護死角的設置。利用微機的自動調節功能,按照主變本體內的氣體保護程序,加強對於有載調壓氣體保護和壓力釋放保護對於主變本體的保護。
四、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不同
由於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與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在電壓上存在差異,所以兩者在選擇電源方面,雖然都以保障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安全性為主要目的,但是在選擇電源電壓上還具有一定的差異;110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採用高精度、高穩定的元件來構成采樣迴路,這就大大降低了環境因素對繼電保護誤差的影響,同時增強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自檢功能,打破繼電保護裝置自檢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取消調節器件,實現調節采樣精度的非現場化,並且提高裝置的穩定性,這些都是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所欠缺的;但是35kV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具有更強大的抗干擾性,降低了電磁對於裝置的影響。
小結:
傳統的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已經適應不了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所以電力系統的工作者加緊研究新型微機繼電保護裝置的腳步,以求可以不斷完善電力系統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電力事故對電力設備的損害,提高電力系統供電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從而滿足我國國民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參考文獻:
[1]羅鈺玲 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 人民郵電出版社.
[2]文玉玲, 孫博, 陳軍. 淺談微機繼電保護[J]. 新疆電力技術, 2009, (04).
[3]徐平 變電站微機繼電保護事故處理[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 2011,(03) .
[4]陳德樹 微機繼電保護 中國電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