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學家用通電的方法使水分解,從而證明了水的組成. (1)圖甲是電解水實驗裝置.實驗中所用電源是____
(1)水通電生成無色氣體氫氣和氧氣,所以看到a、b管中產生大量氣泡,負極產生的氫氣的體積約是正極產生的氧氣體積的2倍,隨氣體的增加,ab玻璃管內水面下降;管內水進入長頸漏斗,從而導致其液面上升;
(2)純水不易導電,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可提高的導電性;
(3)b管內氣體體積小於a管,說明a管內氣體為氫氣,b管中的氣體是氧氣,氧氣的檢驗方法一般是看能否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選擇Ⅱ;
故答案為:
(1)出現大量氣泡; 升高;
(2)增強水的導電性;
(3)Ⅱ;
(4)有氣泡產生,玻璃管中的水逐漸減少,一段時間後玻璃管上方聚集了無色氣體,且a管中的氣體體積與b管中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b管內氣體體積小於a管,說明管內氣體為氧氣,可用帶火星的木條進行檢驗。
(5)無水硫酸銅變藍;導管d處有淡藍色火焰;燒杯底部附著小水珠 氫氣+氧氣。

(1)家庭水電解實驗裝置圖擴展閱讀:
添加電解質導通電流,將水分子電解解離。直流電極之負極,析出氫氣;正極則析出氧氣。可以利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氫氣與氧氣,其體積比為2:1。上述電解質可以是強酸強鹼化合之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但是為了避免陽極生成氯氣,應以氫氧化鈉做為電解質為宜。
氫氣不但被認作燃料,還被擬想為電的直接取代品,它可以天然氣的狀態經地下管道四處輸送。不同於電的是它可以儲存(通常在低溫下以液態),氣體可以不斷地供應,當能量的需要量高,尚可預先儲備。氫將以燃燒的方式產生熱能,或用於燃料電池產生電能。
⑵ 如圖是水的電解實驗裝置圖. (1)該實驗中,與兩個電極相連的a、b兩支玻璃管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
(1)氫氣;氧抄氣;2:襲1;(2)氫元素和氧元素;(3)B.
⑶ 某同學製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水裝置,進行家庭小驗(註: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後停止通電
(1)閉合開關後,電路接通,水開始被電解放出氫氣和氧氣,A管連接電源正極產生氧氣,B管產生氫氣. ②水不斷被分解而放出氫氣和氧氣(2H20 通電 | .
⑷ 某同學製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水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註:該裝置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後
某同學製作了如圖所示的簡易電解水裝置,進行家庭小實驗(註:該裝置專氣密性良好,且反應一段時間屬後停止通電,A、B管內液面均高於圖中D線). 請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閉合開關後觀察到①A、B管內的現象是電極上出現氣泡,一段時間後,管A和管B中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約為1:2 ②C管中的現象是液面上升 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水通電分解生成的氫氣和氧氣,使AB管內壓強增大,把水壓入C管中 (2)A、B管內生成的氣體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氫氣和氧氣的密度比水小,且或氫氣和氧氣難溶於水 (3)若檢驗A管內生成的氣體應該用帶火星的木條
⑸ 科學家用通電的方法使水分解,從而證明了水的組成. (1)圖甲是電解水實驗裝置.實驗中所用電源是____
(1)圖甲是電解水實驗裝置.實驗中所用電源是直流電. 故填:直流電. (2)在實驗過程中,試管a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則b中的氣體是氧氣,體積是10mL;檢驗氫氣的操作是: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 故填:氫氣;10;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乾燥的燒杯. (3)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為:水 通電 |
⑹ 如圖所示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請回答:(1)正極產生的氣體是______,可以用______來檢驗,觀察到的現
(1)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所以專可以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屬驗,觀察到的現象是木條復燃; (2)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由於這是一種具有可燃性的氣體,不純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因此點燃前必須驗純; (3)一段時間後a試管和b試管中所收集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 通電 | .
⑺ 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1)在圖的括弧中標出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用「+」、「-」表示).(2)與正極
(1)由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可知,左邊試管收集的氣體較多是氫氣,所連接的是電源的負極,則另一端是電源的正極,如下圖:
 通電笑蠢 | .
⑻ (1)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 通電 . 2H2↑+O2↑2H2O 通電 . 2H2↑+O2↑,
(1)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 通電 | .
與家庭水電解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力工具箱部分
發布:2025-09-18 07:59:55
瀏覽:554
自動反吹裝置
發布:2025-09-18 07:14:42
瀏覽:103
軸承蛻皮怎麼
發布:2025-09-18 06:23:30
瀏覽:326
x5排氣閥門
發布:2025-09-18 06:22:48
瀏覽:491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