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生產線步伐式輸送裝置設計開題

生產線步伐式輸送裝置設計開題

發布時間:2025-09-15 06:03:40

『壹』 水污染問題開題報告

水污染問題開題報告

水污染問題已經波及到全世界了,下面是我整理的水污染開題報告,歡迎大家認真閱讀。

一、選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伴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城鎮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驕人成績,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污染現象、污染事故的發生,大氣、水體、雜訊等污染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制約著社會的進步。在各類污染中,水污染和人們的關系最為密切,我們的水資源嚴重短缺並遭受著各類污染的侵襲,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社會的發展,因此,解決水污染問題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近年來各種類型、各種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的建立,能夠有效地減少水污染的發生,有利於進行污水的集中處理。城市的生活污水能夠有序的排進處理廠處理,減少受納河流的自凈負荷。

一些工廠、公司的生產污水有路可去,減少了工廠的運行負擔,使一些小工廠在新的環境要求下能夠繼續運行下去,有利於城市工業可持續發展。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考慮,污水處理廠的建立是解決水污染問題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方法。

對城市污水進行處理,通過工藝流程的設計和各環節的處理,使污水達到排放標准,保護環境,保障人們健康生活。該市人口較多,污水處理量較大,水中含氮磷及有機物較多,因此需建設污水處理廠對該市的污水進行處理,並且所選擇的工藝必須能夠有效解決水中有機物的處理。據此在設計中,應提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工藝流程以及處理過程中各構築物的類型與數量,進行處理設備及構築物的工藝設計計算並繪制污水處理廠平面圖、高程圖及主要構築物單體平、剖圖。

二、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等

1 活性污泥法

國內外城市污水處理廠目前普遍採用的工藝有: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T或CASS)、AB法、A/O生物脫氮活性污泥法、A2/O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氧化溝法(循環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等工藝。

⑴ SBR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序批式反應池(SBR)屬於“注水—反應—排水”類型的反應器,其操作流程由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閑置五個基本過程組成,所有處理過程都是在同一個設有曝氣或者攪拌裝置的反應器內依次進行,混合液始終留在池中,從而不需另設沉澱池。曝氣池兼具沉澱的作用,厭氧、好氧也在同一池進行。通過調節每個工序的時間,可達到除磷脫氮的效果。其工藝系統組成簡單;耐沖擊負荷;反應推動力大,運行操作靈活;可通過計算機自動控制,易於維護管理。

⑵ 循環活性污泥工藝(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CAST工藝是SBR工藝的一種變形,池體內用隔牆隔出生物選擇區、兼性區和主反應區三個區域,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污泥處理工藝中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其建設費用、運轉費用低;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產量低、性質穩定;運行管理簡單,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⑶ AB法(Adsorption—Biooxidation Process)

吸附—生物降解工者鉛藝,簡稱AB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共分為預處理段、A段、B段三段,在預處理段只設格柵、沉砂等處理設備,A段由吸附池和中間沉澱池組成,B級由曝氣池和二沉池組成,A、B級各自擁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該工藝處理效果穩定,具有抗臘爛沖擊負荷能力。

⑷ A2/O法

A2/O法同步除磷脫氮機制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除磷, 污水中的磷在厭氧輪嫌漏狀態下釋放出聚磷菌,在好氧狀況下又將其更多吸收,以剩餘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二是脫氮,缺氧段由於兼性脫氮菌的作用,利用水中BOD 作為氫供給體將來自好氧池混合液中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還原成氮氣逸入大氣,達到脫氮的目的。其總的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工藝;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條件下,絲狀菌不能大量增殖,無污泥膨脹之慮,SVI值一般均小於100;污泥中含磷濃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運行中勿需投葯,運行費用低。若降低污泥濃度、壓縮污泥齡、控制硝化,以去除磷、BOD5和COD為主,則可用A/O 工藝。

⑸ 氧化溝法

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採用圓形或橢圓形廊道,池體狹長,深度較淺,在溝槽中設有機械曝氣和推進裝置,池體的布置和曝氣、攪拌裝置都有利於廊道內的混合液單向流動。多數情況下,氧化溝系統需設二沉池。在流態上介於完全混合和推流之間,有利於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作用,而且可以將其區分為富氧區、缺氧區,有以進行硝化和反硝化,取得脫氮的效果;可考慮不設置初沉池,原污水經過格柵和沉砂池預處理,已經有效防止污水中無機沉渣沉積,有機性懸浮物在氧化溝內能夠達到好氧穩定的程度;BOD負荷低,因此對水溫、水質、水量的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污泥產率低,具有較大的脫氮潛力,運行費用較低。

2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曝氣生物濾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藝形式。通過微生物附著生長在濾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接觸後,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污水得到凈化。目前所採用的生物膜法多數是好氧工藝,其對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效果好,同其他方法組合應用可實現更高效率的處理效果。

3 UNITANK法

UNITANK工藝是一種三溝式氧化溝的變形,它是由三個矩形組成的,其中兩側的矩形池即可做曝氣池,又可做沉澱池,中間一個矩形池只做曝氣池。污水可以進入三個池中的任意一個,採用連續進水、周期交替運行。在自動控制下使各池處在好氧、缺氧及厭氧的交替狀態下,實現有機物及氮磷的去除。但它的容積利用率低,設備閑置率高,除磷功能差,並且不適用於大型的城市污水處理廠。

4 生物處理法新進展

無論是好氧處理技術還是厭氧處理技術,生物法都可以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以污染物質為營養,實現對污染物質的降解。它的二次污染小,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隨著工藝生產技術的發展,污水中成分更加復雜,有機物質更難降解,這就必然要求進行處理工藝的改革。

⑴ 活性污泥法的新發展

通過長期的研究實踐,活性污泥法已成為一種比較完善的工藝,目前對活性污泥法的改進主要是在曝氣方式上的改進,或是朝多功能方向發展,將活性污泥法與其他工藝相結合,提高處理效果。用常規手段很難再生物學上有較大的發展,目前對活性污泥法的重點研究方向主要是膜分離技術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應用。

⑵ 生物膜處理法的新進展

目前在普通生物膜法的基礎上,出現了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接觸氧化等。近幾年來,又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如生物流化床,活性生物濾池,另外還有空氣驅動的生物轉盤、生物轉盤和曝氣池相結合、藻類轉盤等。由於生物膜法的生態系統中可以生長藻類、後生動物等,甚至可以生長硝化菌及反硝化菌等,因此可以用來脫氮等。

⑶ 厭氧生物處理法的新發展

厭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厭氧微生物在無氧的條件下對有機物進行降解的技術。由於處理效率低、處理速度慢,且厭氧菌對環境要求嚴格不易控制等缺點,厭氧生物處理法一直處於污泥處理階段。近年來,由於能源危機及嚴重的環境污染,厭氧生物處理由於其產物具有能源物質而得到人們的重視,一大批新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相繼誕生,如厭氧生物濾池、厭氧轉盤、厭氧流化床法,以及上流式厭氧污泥反應器(UASB)等,厭氧生物處理法正朝著能處理低濃度有機污水,能夠脫氮除磷,運行維護簡單費用低的方向發展。

三、對本課題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擬採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或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說明

(一)、原始資料

(1)污水水質

CODmg/L BOD5 mg/L SS mg/L 總磷 mg/L pH 色度

處理前 420 220 200 8 6~9 ≤ 30倍

處理後≤ 60≤ 20≤20≤1.56~9≤30倍

(2) 基本資料

某城鎮現有常住人口90000人。該鎮規劃期為十年(2005-2020),規劃期末人口為120000人,生活污水排放定額為250升/人·天,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預計規劃期末鎮區工業污水總量為20000噸/日,同時,要求所有工業廢水排放均按照《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18-86)執行。現規劃建設一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為50000噸/日,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氣象及水文資料風向:多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為每年728mm;蒸發量多年平均為每年1200mm;地下水位,地面下6~7m。年平均水溫:20℃。廠區地形污水廠選址區域海拔標高在19~21m左右,平均地面標高為20m。平均地面坡度為0.3%~0.5% ,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

(二)本課題研究方案

本項目污水處理的特點:(1)污水以有機污染物為主,BOD/COD=0.52>0.3,可生化性較好,重金屬及其他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一般不超標;(2)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標BOD、COD、SS值都比較低,屬普通城市污水;(3)進水中總磷含量高於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一級標准,需添加除磷工藝。針對以上特點,以及出水要求,現有城鎮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以採用生化處理最為經濟。由於總磷超標,處理工藝尚用除磷。根據處理規模(5萬噸/天),進出水質﹑出水質要求,污水處理廠既要求有效地去除BOD5,又要求對污水中的COD﹑磷進行適當處理。本課題可供選擇的工藝:如A2/O 工藝,A/O 工藝,SBR 及其改良工藝,氧化溝工藝,以及水解好氧工藝,生物濾池工藝等。

四、有關參考文獻資料

1.高廷耀,顧國維,周琪主編。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張自傑主編。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

3.李圭白 張傑主編。水質工程學。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

4.金兆豐 余志榮主編。污水處理組合工藝及工程實例。北京:化學工藝出版社,2003

5.組織編寫(第二版)。水處理工程典型設計實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6.南國英 張志剛主編。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工藝設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7.韓洪軍主編。污水處理構築物設計與計算。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8.婁金生主編。水污染治理新工藝與設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9.王凱軍主編。城市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開發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10.謝新民,張海慶,尹明萬主編。水資源評價及可持續利用規劃理論與實踐。鄭州:黃河水利 出版社,2003

11. 程傑瑢,周琪,蔣文舉主編。環境工程設計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 鞠興華,王社平,彭黨聰.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確定方法探討[J].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4):35一44.

13張波.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系統的幾個重要問題[J].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學報,1998,21(1):16~19

14張波,高廷耀.倒置A2/0工藝的原理與特點研究.中國給水排水[J],2000,16(7):11~15

15.崔玉川等.城市污水廠處理設施設計計算。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

『貳』 論文的文獻綜述怎麼寫格式是什麼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叄』 套筒加工開題報告

套筒加工開題報告

大學生活又即將即將結束,大學生們都開始做畢業設計了,而我們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那麼優秀的開題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套筒加工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沒模起來看看吧。

學生姓名

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班級

指導教師評閱教師

完成日期 2021年 2月 15 日

套筒的工藝分析與夾具設計

學生:吳新剛

指導老師:張明松

教學單位:三峽大學機械與材料學院

1 課題來源

本課題來源於生產實際,探討機械加工中一般性基礎問題。課題涉及知識面較廣,且設計要求較高,對學生的設計能力,特別是思考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課題研究內容包括機械工程學科的力學,材料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公差與互換性,機械製造工藝等知識,特別涉及機構的應用與創新是本課題的主要靚點。使學生能得到全面的鍛煉。課題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機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是一個挑戰。課題為典型的機械設計類課題,涉及機械知識全面,與機械專業方向結合緊密。

2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1研究的目的

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騰飛,市場不斷國際化全球化,各行各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想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謀求發展,就要想方設法提高競爭力。縮短新產品的研發和開發時間,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降低研發成本,進行創新性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嘩旅。

在現代企業的機械生產中,如何保證零件加工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企業不斷追求的目標。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對機械零件的技術性和經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技術經濟性很大程度取決於機械加工工藝的制定。套筒零件是機械產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零件,其生產工藝比較特殊,改造後的套筒零件可達到較高的精度,同時夾具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能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

2.2研究的意義

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在機械加工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零件工藝編製得合不合理,這直接關繫到零件最終能否達到質量要求;夾具的設計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關繫到能否提高其加工效率的問題。因此這兩者在機械加工行業中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是指用機械加工方法改變毛坯的形狀,尺寸,相對位置和性質使其成為零件的全過程。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基本單位是工序,工序又由安裝,工位,工步及走刀組成。

規定產品或零件製造過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藝文件,稱為工藝規程。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是生產准備工作的主要依據,根據它來組織原料和毛坯的供應,進行機床調整,專用工藝裝備的設計與製造,編制生產作業計劃,調配勞動力,以及進行生產成本核算等。

2.機械加工工藝規程也是組織生產,進行計劃調度的依據,有了它就可以指定進度計劃,實現優質高產和低消耗。

3.機械加工工藝規程是新建工廠的基本技術文件,根據它和生產綱領,才能確定所需機床的種類和數量,工廠的面積,機床的平面布置,各部門的安排。 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機械加工工序卡片是兩個主要的工藝文件,對於檢驗工序還有檢驗工序卡片,自動,半自動機床完成的工序,還有機床調整卡片。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是說明零件加工工藝過程的工藝文件。機械加工工序卡片是每個工序制定時,用於直接指導生產,用於大批量生產的零件和成批生產中的重要零件。

在機床上加工工件時,為了保證加工精度,必須正確安裝工件,使其對機床切削成形運動和刀具佔有正確位置,還必須對「定位」。為了不因受切削力、慣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壞工件已定的正確位置,還必須對其施亂察凳加一定的夾緊力,這一過程稱為「夾緊」。定位和夾緊全過程稱為「安裝」。在機床上用來完成工件安裝任務的重要工藝裝備,就是各類夾具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機床夾具」。

機床夾具的種類很多,其中,使用范圍最廣的通用夾具,規格尺寸多已標准化,且有專業廠生產。而廣泛用於批量生產,專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務的專用夾具,則需各製造廠根據工件加工工藝自行設計製造。因此,專用夾具的設計是一項重要生產准備工作,每一個從事機械加工工藝的工裝設計人員,都應掌握有關夾具設計的基礎知識。

套筒零件是一種常用零件,研究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生產技術,可以改進套筒零件的生產方法,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零件精度,對實際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3 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1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根據其功能,結構形狀,材料和熱處理以及尺寸大小的不同而異。就其結構形狀來劃分,大體可以分為短套筒和長套筒兩大類。它們在加工過程中,其裝夾方式和加工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別。

1)套筒零件的功用與結構特點

套筒零件在產品中通常起支撐或導向作用,由於功用不同,在結構和尺寸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在結構上仍有共同的特點:零件的主要表面為同軸度要求較高的內外旋轉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薄且受力容易變形。其主要技術要求為:外圓表面直徑精度,通常取IT7~8;內孔直徑精度,通常取IT7;內外圓的同軸度;孔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2)生產加工現狀

由於套筒零件壁薄,受到徑向力容易變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常採用以下兩種裝夾方式:

(1)用外圓定位裝夾;

(2)用已加工內孔定位。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採用均勻徑向力夾緊或軸向力夾緊的方式。常用的'夾具有軟爪,心軸,彈簧夾頭,液性塑料夾具等。這些夾具都是根據不同的套筒零件專門設計出來的專用夾具,一旦零件結構,尺寸改變或者停產,這些夾具將成為報廢品,從而造成極大的浪費,增加生產成本,這對企業來說是要盡量避免出現的。

套筒零件加工中的主要工藝問題:

一般套筒零件在機械加工中的主要問題是保證內外圓的相互位置精度(即保證內,外圓表面的同軸度以及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要求)和防止變形。

1)保證相互位置精度

要保證內外圓表面間的同軸度以及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要求,通常可採用下列三種工藝方案:(1)在一次安裝中加工內外圓表面和端面。(2)全部加工分在幾次安裝中進行,先加工孔,然後以孔為定位基準加工外圓表面。(3)全部建工分在幾次安裝中進行,先加工外圓,然後以外圓表面為定位基準加工內孔。

2)防止變形的方法

薄壁套筒在加工過程中,往往由於夾緊力,切削力和切削熱的影響而引起變形,致使加工精度降低。需要熱處理的薄壁套筒,如果熱處理工序安排不當,也會造成不可校正的變形。防止薄壁套筒的變形,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減小夾緊力對變形的影響;

(2)減小切削力對變形的影響;

(3)減小熱變形引起的誤差。

3.2未來發展趨勢

4、加工工藝未來的發展趨勢:

1.採用模擬技術,優化工藝設計

成形、改性與加工是機械製造工藝的主要工序,是將原材料(主要是金屬材料)製造加工成毛坯或零部件的過程。這些工藝過程特別是熱加工過程是極其復雜的高溫、動態、瞬時過程,其間發生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冶金變化,這些變化不僅不能直接觀察,間接測試也十分困難,因而多年來,熱加工工藝設計只能憑「經驗」。近年來,應用計算機技術及現代測試技術形成的熱加工工藝模擬及優化設計技術風靡全球,成為熱加工各個學科最為熱門的研究熱點和跨世紀的技術前沿。

應用模擬技術,可以虛擬顯示材料熱加工(鑄造、鍛壓、焊接、熱處理、注塑等)的工藝過程,預測工藝結果(組織性能質量),並通過不同參數比較以優化工藝設計,確保大件一次製造成功;確保成批件一次試模成功。模擬技術同樣已開始應用於機械加工、特種加工及裝配過程,並已向擬實製造成形的方向發展,成為分散網路化製造、數字化製造及製造全球化的技術基礎。

2.成形精度向近無餘量方向發展毛坯和零件的成形是機械製造的第一道工序。金屬毛坯和零件的成形一般有鑄造、鍛造、沖壓、焊接和軋材下料五類方法。隨著毛坯精密成形工藝的發展,零件成形的型成形的形狀尺寸精度正從近凈成形(Near Net Shape Forming)向凈成形(Net Shape Forming)即近無餘量成形方向發展。「毛坯」與「零件」的界限越來越小。有的毛坯成形後,已接近或達到零件的最終形狀和尺寸,磨削後即可裝配。主要方法有多種形式的精鑄、精鍛、精沖、冷溫擠壓、精密焊接及切割。如在汽車生產中,「接近零餘量的敏捷及精密沖壓系統」及「智能電阻焊系統」正在研究開發中。

3. 成形質量向近無「缺陷」方向發展毛坯和零件成形質量高低的一另一指標是缺陷的多少、大小和危害程度。由於熱加工過程十分復雜,因素多變,所以很難避免缺陷的產生。近年來熱加工界提出了「向近無「缺陷」方向發展」的目標,這個「缺陷」是指不致引起早期失效的臨界缺陷概念。採取的主要措施有:採用先進工藝,凈化熔融金屬薄板,增大合金組織的緻密度,為得到健全的鑄件、鍛件奠定基礎;採用模擬技術,優化工藝設計,實現一次成形及試模成功;加強工藝過程監控及無損檢測,及時發現超標零件;通過零件安全可靠性能研究及評估,確定臨界缺陷量值等。

4.機械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方向發展超精密加工技術目前已進入納米加工時代,加工精度達0.025μm,表面粗糙度達0.0045μm。精切削加工技術由目前的紅處波段向加工可見光波段或不可見紫外線和X射線波段趨近;超精加工機床向多功能模塊化方向發展;超精加工材料由金屬擴大到非金屬。

5、夾具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

夾具是機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機床技術向高速、高效、精密、復合、智能、環保方向發展的帶動下,夾具、卡盤技術正朝著高精、高效、模塊、組合、通用、經濟方向發展。

(1)高精

隨著機床加工精度的提高,為了降低定位誤差,提高加工精度,對卡盤的製造精度要求更高。高精度卡盤的定位孔距精度高達±5μm,夾具支承面的垂直度達到0.01mm/300mm,平行度高達0.01mm/500mm。德國demmeler(戴美樂)公司製造的4m長、2m寬的孔系列組合焊接卡盤平台,其等高誤差為±0.03mm;精密平口鉗的平行度和垂直度在5μm以內;夾具重復安裝的定位精度高達±5μm;卡盤的重復定位精度高達2~5μm[12]。機床卡盤的精度已提高到微米級,世界知名的卡盤製造公司都是精密機械製造企業。誠然,為了適應不同行業的需求和經濟性,卡盤有不同的型號,以及不同檔次的精度標准供選擇。

(2)高效

為了提高機床的生產效率,雙面、四面和多件裝夾的夾具卡盤產品越來越多。

為了減少工件的安裝時間,各種自動定心夾緊、精密平口鉗、杠桿夾緊、凸輪夾緊、氣動和液壓夾緊等,快速夾緊功能部件不斷地推陳出新。新型的電控永磁卡盤,加緊和松開工件只用1~2秒,夾具結構簡化,為機床進行多工位、多面和多件加工創造了條件。為了縮短在機床上安裝與調整夾具的時間,瑞典3R夾具僅用1分鍾,即可完成線切割機床卡盤的安裝與校正。採用美國Jergens(傑金斯)公司的球鎖裝夾系統,1分鍾內就能將卡盤定位和鎖緊在機床工作台上,球鎖裝夾系統用於柔性生產線上更換卡盤,起到縮短停機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

(3)模塊、組合

夾具元件模塊化是實現組合化的基礎。利用模塊化設計的系列化、標准化夾具元件,快速組裝成各種夾具,已成為夾具技術開發的基點。省工、省時,節材、節能,體現在各種先進夾具系統的創新之中。模塊化設計為夾具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與組裝打下基礎,應用CAD技術,可建立元件庫、典型夾具庫、標准和用戶使用檔案庫,進行夾具優化設計,為用戶三維實體組裝夾具[13]。模擬模擬刀具的切削過程,既能為用戶提供正確、合理的夾具與元件配套方案,又能積累使用經驗,了解市場需求,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夾具系統。組合夾具分會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正在著手創建夾具專業技術網站,為夾具行業提供信息交流、夾具產品咨詢與開發的公共平台,爭取實現夾具設計與服務的通用化、遠程信息化和經營電子商務化。

(4)通用、經濟

夾具的通用性直接影響其經濟性。採用模塊、組合式的夾具系統,一次性投資比較大,只有夾具系統的可重組性、可重構性及可擴展性功能強,應用范圍廣,通用性好,夾具利用率高,收回投資快,才能體現出經濟性好。德國demmeler(戴美樂)公司的孔系列組合焊接夾具,僅用品種、規格很少的配套元件,即能組裝成多種多樣的焊接夾具[14]。元件的功能強,使得夾具的通用性好,元件少而精,配套的費用低,經濟實用才有推廣應用的價值。專家們建議組合夾具行業加強產、學、研協作的力度,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夾具技術水平的步伐,創建夾具專業技術網站,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網路技術,與時俱進地創新和發展夾具技術。主動與國外夾具廠商聯系,爭取合資與合作,引進技術,這是改造和發展我國組合夾具行業較為行之有效的途徑。

6、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為,通過對套筒零件的工藝進行分析,設計出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規程,其中包括確定毛坯的製造形式,基準的選擇,確定工藝路線等。另外要設計出相應的夾具。

7、工作的主要階段、進度及要求

8、最終目標及完成時間

本課題最終要完成如下目標:對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分析,設計出其加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片和機械加工工序卡片,完成相應夾具的設計,達到核審單位的核審標准。

最終完成時間為6月初,參加答辯。

9、 現有條件及必須採取的措施

現有條件為大學期間所學的有關專業課程和從網上搜集的相關論文,相應的制圖軟體。目前仍需要搜集更多的資料,復習所學的相關知識,閱讀更多的相關文獻,以對課題有更深的了解。

10、 協助單位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本課題要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由於經驗不足,需要得到各位老師和同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於駿一,鄒青.機械製造技術基礎[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王先逵.機械製造工藝學[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3] 於駿一.典型零件製造工藝[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9.

[4] 李旦,邵東向.機床專用夾具圖冊[M]. 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

[5] 劉鴻文.材料力學(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沈學勤.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王先逵.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2版.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8] 龔定安.蔡建國.機床夾具設計原理[M]. 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

[9] 王光斗,王春福.機床夾具設計手冊[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10] 鄒青.機械製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指導教程[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11] 胡宗武.非標准機械設備設計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12] 汪小平.薄壁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藝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18):177-178.

[13] 盧小波,陸志科.套筒零件夾具生產技術改造的研究[J].廣西輕工業,2009,(3):51-54.

[14] 廖雪梅.淺談批量生產中套筒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J].大眾科技,2011,(7):160-162.

[15] 彭紅梅.液壓三爪卡盤機構設計[J]. 科技信息,2008,(33):23-27.

;
閱讀全文

與生產線步伐式輸送裝置設計開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鑄造灰鐵很硬怎麼回事 瀏覽:505
天然氣灶沒有自動滅火裝置會有什麼後果 瀏覽:221
江蘇旭潤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53
預作用裝置開箱檢查記錄 瀏覽:355
電動工具龍韻開關 瀏覽:472
數控機床電氣互鎖是什麼意思 瀏覽:448
軸承漏灰如何防護 瀏覽:2
儀表上油壺紅燈出現什麼意思 瀏覽:919
冰箱的製冷液是什麼顏色的 瀏覽:425
真空鍍膜設備多少錢 瀏覽:475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a實驗裝置 瀏覽:558
如何培訓機械零件檢驗員工 瀏覽:250
溫州濱海工業園供水閥門廠 瀏覽:915
查乳腺用什麼儀器 瀏覽:211
機械設備修理人員代碼是什麼 瀏覽:198
壁掛式太陽能怎麼換閥門 瀏覽:297
民恆機械的電話是多少 瀏覽:249
生產線步伐式輸送裝置設計開題 瀏覽:216
極光打字設備要多少錢 瀏覽:305
陌陌封禁設備是什麼意思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