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萬向傳動裝置種類有哪些
通用傳動裝置有:
1.閉式萬向傳動採用單個萬向節,傳動軸封裝在套筒內,套筒通過球節與車架連接,並與驅動橋固定連接。其最大特點是:它驅動殼體作為推力管傳遞汽車的縱向力,使傳動軸殼在懸架系統的導向機構中起縱向擺臂的作用,這是後懸架採用螺旋彈簧作為彈性元件所必需的;
2.開式萬向變速器結構簡單,重量輕,在現代汽車上應用廣泛。
萬向傳動裝置的作用是將不在同一直線上的變速器輸出軸和主減速器輸入軸連接起來,保證兩軸之間的夾角和距離仍能可靠地傳遞動力。它主要由萬向節、傳動軸和中間支架組成。
3.柔性萬向節的彈性部分可以是橡膠盤、橡膠金屬套、六角橡膠圈或其他結構形式。由於彈性件的彈性變形有限,柔性萬向節一般用於兩軸夾角不大(3 ~ 5度),只有微小軸向位移的萬向傳動場合。例如常用於連接固定在車架上的兩個部件(如發動機和變速器或變速器和分動箱),以消除製造安裝誤差和車架變形對變速器的影響。此外,它還具有吸收沖擊載荷、衰減傳動系統中的扭轉振動、結構簡單、無需潤滑等優點。
4.等速萬向節的作用是將兩軸間有夾角或不同位置的旋轉軸連接起來,使兩軸以相同的角速度傳遞動力。它能克服普通十字軸萬向節存在的速度不相等的問題,特別適用於轉向驅動橋。在轉向驅動橋中,前輪既是驅動輪又是方向盤。轉向時,偏轉角很大,可達40度以上。這時候傳統的偏轉角小的普通萬向節就不能用了。
Ⅱ 傳動裝置包括哪些
傳動裝置是汽車傳動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囊括了離合器、變速箱、換向箱、傳動軸及車軸齒輪箱等核心構件。
這些基本組件不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傳動系統,更通過改變傳動比、調整運動方向及變換運動形式,賦予了汽車更多元的功能。
從能量傳遞方式的角度,傳動裝置可被細分為機械傳動、液力傳動、液壓傳動和電傳動等類別。而依據結構和傳動介質的不同,又可劃分為機械式、液力機械式、靜液式(容積液壓式)以及電力式等。不同的傳動系統布置形式,往往與發動機的位置及汽車的驅動類型緊密相關。
在汽車的運動過程中,傳動裝置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有效地將動力源轉化為執行件所需的動能,從而驅動汽車前行。其內部各組件如離合器、變速箱等,通過精密的協作機制,確保汽車能夠平穩、高效地行駛。
值得一提的是,傳動裝置在功能實現上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通過調整傳動比,它能夠適應不同行駛條件下的動力需求;通過改變運動方向,它可輕松應對復雜路況的挑戰;而通過變換運動形式,它則進一步提升了汽車的操控性和駕駛樂趣。
總之,傳動裝置作為汽車技術進步的縮影,其種類繁多、功能強大。無論是機械傳動、液力傳動還是電傳動,它們都在為汽車的未來發展和技術進步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Ⅲ 機車傳動裝置的分類
利用原動機驅動離心泵,使獲得能量的工作液體(機車用油)沖擊渦輪從而驅動車輪來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1902年德國的費廷格提出了液力循環元件(液力耦合器和液力變扭器)的方案,即將泵輪和渦輪組合在同一殼體內,工作液體在殼體內循環流動。採用這種元件大大提高了液力傳動裝置的效率。液力傳動首先用於船舶。1932年製成第一台約60千瓦的液力傳動柴油動車。
液力耦合器有相對布置的一個泵輪和一個渦輪。泵輪軸和渦輪軸的扭矩相等。渦輪轉速略低於泵輪轉速,二者轉速之比即為液力耦合器的效率。液力耦合器用於機車主傳動時,效率約為97%。液力變扭器除泵輪和渦輪外,還有固定的導向輪。渦輪與泵輪的扭矩之比稱變扭比,轉速比越小則變扭比越大。在同樣的泵輪轉速下,渦輪轉速越低則渦輪扭矩越大。因此機車速度越低則牽引力越大,機車起動時的牽引力最大。液力變扭器的效率只在最佳工況下達到最大值。現代機車用的液力變扭器效率可達90%~91%。但當轉速比低於或高於最佳工況時,效率曲線即呈拋物線形狀下降。為使機車在常用速度范圍內都有較高的傳動效率,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一般採用不止一個簡單的液力變扭器。機車液力傳動裝置如梅基特羅型、克虜伯型、蘇里型、SRM型、ΓΤК型等,都是將一個液力變扭器與某種機械傳動裝置結合使用。福伊特型則是採用 2~3個液力變扭器(最佳工況點的轉速比一般並不相同)或液力耦合器(圖1),利用充油和排油換檔,在各種機車速度下都使當時效率最佳的那一液力循環元件充油工作。換檔時,前一元件排油和後一元件充油有一段重疊時間,所以換檔過程中的機車牽引力只是稍有起伏而不中斷。和其他類型相比,福伊特型液力傳動裝置的重量較大,但有結構簡單、可靠性較高的優點。到60年代,經驗證明:對於1500千瓦以上的液力傳動裝置,福伊特型較為適用。中國機車所用的液力傳動裝置都是這一類型的。
大功率增壓柴油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都不用液力耦合器,但燃氣輪機車的液力傳動裝置則用一個啟動變扭器,並在高速時用一個液力耦合器。
液力循環元件傳遞功率P的能力也像其他液力機械一樣,與工作液體重度r的一次方、泵輪轉速n的三次方和元件尺寸D的五次方成正比,即P∝rnD。在柴油機車上,為了減小傳動裝置的尺寸,柴油機都不直接驅動液力循環元件的泵輪,而是通過一對增速齒輪,在軸承和其他旋轉件容許線速度的限制范圍內,盡可能提高泵輪轉速。燃氣輪機車由於轉速很高,所以用一級甚至兩級減速齒輪來驅動泵輪。同一種傳動裝置,只要改變這種齒輪的增速比或減速比,即可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應用於不同功率的機車。
液力傳動裝置通常包括一組使輸出軸能改變轉向的換向齒輪和離合器機構。輸出軸通過適當的機械部件(萬向軸和車軸齒輪箱,或曲拐和連桿等)驅動機車車輪。液力傳動系統還可包括一組工況機構,使機車具有兩種最高速度,在高速檔有較高的行車速度,在低速檔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大的起動牽引力和加速能力。因此同一機車既可用於客運,也可用於貨運,或者既可用於調車,也可用作小運轉機車。而當調車工況的最高速度定得較低時,機車在起動和低速運行時的牽引力可以超過同功率的電力傳動柴油調車機車。
1965年出現的液力換向柴油調車機車,傳動裝置有兩組液力變扭器,每個行車方向各用一組,換向動作也用充油排油的方式來完成。當機車正在某一方向行駛時改用另一方向的液力變扭器充油工作,由於變扭器的渦輪轉向與泵輪相反,對機車即起制動作用。機車換向不必先停車。只要司機改換行車方向手把的位置,機車即可自動地完成從牽引狀態經過制動、停車,又立即改換行車方向的全部過程。
液力傳動裝置不用銅,重量輕,成本低,可靠性高,維修量少,並具有隔振、無級調速和恆功率特性好等優點,因而得到廣泛採用。聯邦德國和日本的柴油機車全部採用液力傳動。 把機車原動機的動力變換成電能,再變換成機械能以驅動車輪而實現傳遞動力的裝置。電力傳動裝置按發展的順序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四種。它們所用的牽引發電機、變換器(指整流器、逆變器、循環變頻器等)和牽引電動機類型各不相同。
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1906年美國製造的150千瓦汽油動車最先採用了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1965年以前,世界各國單機功率75~2200千瓦的電傳動機車都採用這種電力傳動裝置。這是因為同步牽引發電機無法高效變流,非同步牽引電動機難於變頻調速,只能採用直流電機。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是基於直流電機是一種電能和機械能的可逆換能器,其原理見圖 2。原動機G為柴油機,通過聯軸器驅動直流牽引發電機ZF,後者把柴油機軸上的機械能變換成可控的直流電能,通過電線傳送給1台或多台串並聯或全並聯接線的直流牽引電動機ZD,直流牽引電動機將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都可調節的機械能,經減速齒輪驅動機車動輪,實現牽引。此外設有自控裝置。自控裝置由既對柴油機調速又對牽引發電機調磁的聯合調節器、牽引發電機磁場和牽引電動機磁場控制裝置等組成,用來保證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
直流牽引發電機受整流子限制,不能製造出大功率電力傳動裝置。60年代前期,美國發明大功率硅二極體和可控硅,為製造大功率的電力傳動裝置准備了條件。1965年法國研製成 1765千瓦交-直流電力傳動裝置,它是世界各國單機功率 700~4400千瓦機車普遍採用的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流和直-直流電力傳動原理相似。由圖3可以看出兩者差異在於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經硅二極體整流橋ZL,把增頻三相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事實上TF和ZL組成等效無整流子直流電機。其餘部分和自控裝置主要工作原理與直-直流電力傳動裝置相同。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結構簡單,體積小,工作可靠,在變頻調壓電源控制下,能提供優良調速性能。聯邦德國於 1971年研製成實用的交-直-交流電力傳動裝置,如圖4所示。
交-直-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下:柴油機 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產生恆頻可調壓三相交流電(柴油機恆速時),經硅整流橋ZL變換成直流電,再經過可控硅逆變器 N(具有分諧波調制功能)再將直流電逆變成三相變頻調壓交流電,通過三根電線傳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機車動軸,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由聯合調節器以及對同步牽引發電機磁場、變換器、非同步牽引電動機作脈沖、數模或邏輯控制的裝置組成,從而提供接近理想的工作特性。
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
交-直-交變頻調壓電能經二次變換,降低了傳動裝置的效率,而且逆變器用可控硅需要強迫關斷,對主電路技術有較高的要求。為提高效率,在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中採用了自然關斷可控硅相控循環變頻器(圖5)。60~70年代,美國在重型汽車上,蘇聯在電力機車上都採用了交-交流電力傳動裝置。不過美國用的是非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蘇聯用的是同步牽引電動機牽引。
交-交流電力傳動原理如圖5所示。柴油機G驅動同步牽引發電機TF,發出增頻可調壓交流電,經相控循環變頻器FB變換成可變頻調壓的三相交流電(降頻),輸給多台全並聯接線的非同步牽引電動機AD。AD將交流電能變換成轉速和轉矩可調的機械能,驅動動輪實現牽引。它的自控裝置也是由聯合調節器、脈沖、數模、邏輯電路等裝置構成(但對可控硅導通程序要求嚴格),同樣能保證優良的工作特性。
Ⅳ 傳動裝置有哪些
傳動裝置是將原動機的運動和動力傳給工作機構的中間裝置。常見的傳動裝置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齒輪傳動:通過兩個或多個齒輪的嚙合來傳遞運動和動力,具有傳動比准確、效率高、結構緊湊等優點。
齒條傳動:將齒輪的旋轉運動轉換為齒條的直線運動,常用於需要直線運動傳動的場合。
皮帶傳動:利用皮帶繞過兩個或多個帶輪來傳遞運動和動力,具有傳動平穩、雜訊小、適用於遠距離傳動等特點。
凸輪傳動:通過凸輪的輪廓形狀來推動從動件進行特定的往復運動或擺動,常用於需要特定運動規律的場合。
渦輪渦桿傳動:由渦輪和渦桿組成,具有較大的傳動比和自鎖性,適用於需要大傳動比和反向自鎖的傳動系統。
螺桿傳動:利用螺桿和螺母的螺旋配合來傳遞運動和動力,常用於需要精確控制位移或力的場合。
鏈條傳動:通過鏈條繞過兩個或多個鏈輪來傳遞運動和動力,適用於需要較大傳動比和承受較大載荷的傳動系統。
Ⅳ 電力傳動裝置
傳動裝置的分類[2]
任何一部完整的機器都由動力部分、傳動裝置和工作機構組成,能量從動力部分經過傳動裝置傳遞到工作機構。根據工作介質的不同,傳動裝置可分為四大類:機械傳動、電力傳動、氣體傳動和液體傳動。
(1)機械傳動
機械傳動是通過齒輪、皮帶、鏈條、鋼絲繩、軸和軸承等機械零件傳遞能量的。它具有傳動准確可靠、製造簡單、設計及工藝都比較成熟、受負荷及溫度變化的影響小等優點,但與其他傳動形式比較,有結構復雜笨重、遠距離操縱困難、安裝位置自由度小等缺點。
(2)電力傳動
電力傳動在有交流電源的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交流電動機若實現無級調速需要有變頻調速設備,而直流電動機需要直流電源,其無級調速需要有可控硅調速設備,因而應用范圍受到限制。電力傳動在大功率及低速大轉矩的場合普及使用尚有一段距離。在工程機械的應用上,由於電源限制,結構笨重,無法進行頻繁的啟動、制動、換向等原因,很少單獨採用電力傳動。
(3)氣體傳動
氣體傳動是以壓縮空氣為工作介質的,通過調節供氣量,很容易實現無級調速,而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高壓空氣流動過程中壓力損失少,同時空氣從大氣中取得,無供應困難,排氣及漏氣全部回到大氣中去,無污染環境的弊病,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氣體傳動的致命弱點是由於空氣的可壓縮性致使無法獲得穩定的運動,因此,一般只用於那些對運動均勻性無關緊要的地方,如氣錘、風鎬等。此外為了減少空氣的泄漏及安全原因,氣體傳動系統的工作壓力一般不超過0.7~0.8MPa,因而氣動元件結構尺寸大,不宜用於大功率傳動。在工程機械上氣動元件多用於操縱系統,如制動器、離合器的操縱等。
Ⅵ 常用的傳動裝置有哪些 傳動裝置是什麼
傳動裝置是連接動力源與工作機構的重要設備,廣泛應用於各種機械設備中。根據傳動方式的不同,常見的傳動裝置有機械傳動、液力傳動、液壓傳動和電傳動等。
機械傳動是最基本的傳動方式,它通過機械裝置如齒輪、鏈條等將發動機的動力傳遞給驅動輪。這種傳動方式結構簡單、可靠性高,但傳動效率相對較低。在現代汽車中,機械傳動已經較少使用,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下仍然具有應用價值。
液力傳動是利用液體的流動來傳遞動力,具有傳動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液力傳動裝置包括液力變矩器、液力耦合器等,能夠平穩地傳遞動力,適用於大型客車和重型卡車等需要高扭矩輸出的場合。
液壓傳動則是通過液體的壓力來傳遞動力,同樣具有高效、低噪音的特點。液壓傳動裝置包括液壓泵、液壓馬達等,能夠傳遞較大的動力,廣泛應用於大型機械和工業設備中。但在汽車領域中,由於液壓傳動存在泄漏和散熱等問題,應用相對較少。
電傳動則是利用電能來傳遞動力,具有傳動效率高、響應速度快等優點。電傳動裝置包括電動機、電控器等,能夠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驅動車輛行駛。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普及,電傳動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總的來說,不同的傳動裝置各有優缺點,應根據實際需求和場景選擇合適的傳動裝置。對於普通家用車來說,機械傳動和液力傳動已經足夠滿足需求;而對於大型客車和重型卡車等需要高扭矩輸出的場合,液壓傳動則更為適合;而電傳動的快速發展則為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提供了更為高效和環保的解決方案。
Ⅶ 1,萬向傳動裝置的作用。 2,萬向傳動裝置多適用於汽車的哪些部位
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的作用是連接不在同一直線上的變速器輸出軸和主減速器輸入軸,並保證在兩軸之間的夾角和距離經常變化的情況下,仍能可靠地傳遞動力。
它主要由萬向節、傳動軸和中間支承組成。安裝時必須使傳動軸兩端的萬向節叉處於同一平面。
萬向傳動裝置的類型
萬向傳動裝置可分為閉式和開式兩種.
1.閉式萬向傳動裝置採用單萬向節,傳動軸被封閉在套管中,套管與車架做球鉸連接,而與驅動橋固定連接.其最大特點是:傳動著外殼作為推力管來傳遞汽車的縱向力,從而時傳動軸外殼起到了懸架系統導向機構中縱向擺臂的作用,這對於其後懸架拆用螺旋彈簧作為彈性元件是十分必要的.
2.開式萬向傳動裝置結構簡單,重量輕,現代汽車廣泛應用開式萬向傳動裝置,
萬向傳動裝置的應用
萬向傳動裝置在汽車上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變速器(或分動器)與驅動橋之間:一般汽車的變速器、離合器與發動機三者合為一體裝在車架上,驅動橋通過懸架與車架相連。在負荷變化及汽車在不平路面行駛時引起的跳動,會使驅動橋輸入軸與變速器輸出軸之間的夾角和距離發生變化。
②越野汽車變速器與分動器之間:為消除車架變形及製造、裝配誤差等引起的其軸線同軸度誤差對動力傳遞的影響,須裝有萬向傳動裝置。
③汽車轉向驅動橋的半軸是分段的,轉向時兩段半軸軸線相交巳交角變化,因此要用萬向節。
④斷開式驅動橋的半軸:主減速器殼在車架上是固定的,橋殼上下擺動,半軸是分段的,須用萬向節。
⑤某些汽車的轉向軸裝有萬向傳動裝置,有利於轉向機構的總體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