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空間實驗室」的加壓艙有怎樣的結構
加壓艙是由1個或幾個直徑為4.1米,長2.7米的加壓圓柱體構成。加壓艙是鋁制結構。它可以分成1個核心段和幾個實驗段。核心段的前部裝有實驗室的全部操作儀器,諸如監視壓力、溫度等環境的控制儀器,接受科學技術數據的指示和自動記錄儀器等。核心段的後部裝有探測設備。實驗段用來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間並裝置研究和實驗設備,還有觀測窗口和一個1米直徑的試驗氣閘隔艙。加壓艙外壁有隔熱層,以防強烈的熱輻射和微流星的損傷。整個加壓艙是密封的,艙內裝有生命保證和環境控制系統,所以艙內具有和地面一樣舒適的環境,實驗人員如同在地面上廠樣,可以不穿宇宙服工作。
「空間實驗室」的U形台的任務是什麼?
U形台是一個U字形輕型結構平台,是由鋁合金蜂窩夾層結構製成。它的任務是把需要在真空環境中進行試驗的研究和實驗設備直接暴露在空間。U形台長2.9米,最大直徑為3.77米。U形台可用單台、雙台、最多可連接5個平台,在太空梭的貨艙內形成一個長形實驗台。U形台的內、外壁夾層中裝置電纜、變換器和配電盤等技術裝備。這樣,U形台內部完全用於安放直接暴露在空間環境的各種科學儀器。如望遠鏡、照相機、雷達、天線、輻射計等。儀器可以固定在夾層的內壁上或固定在預定的載荷處。
『貳』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裝置包括錐形瓶(250ml)、量筒、燒杯和長頸漏斗。在實驗室中,通常通過稀鹽酸與石灰石的反應來製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時,可使用集氣瓶並選擇向上排空氣法。製取過程中,首先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並准備大理石和稀鹽酸以供反應,最終用燃著的木條來確認二氧化碳是否已經收集滿。
除了上述方法,還有其他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 發酵敏豎氣回收法:在生產乙醇的發酵過程中,收集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並通過水洗、除雜和壓縮等步驟,製得二氧化碳氣體。
2. 副產氣體回收法:在氨、氫氣、合成氨生產過程中,通常會有脫碳步驟,從混合氣體中去除二氧化碳。通過加壓吸收、減壓加熱解吸等過程,可以獲得高純度的二氧化碳氣體。
3. 吸附膨侍答脹法:通常以副產物二氧化碳為原料氣,利用吸附膨脹法從吸附相中提取高純度的二氧化碳,並使用低溫泵收集產品。
此外,還可以採用吸附精餾法來製取高純度二氧化碳。該方法使用硅膠、3A分子篩和活性炭作為吸附劑,以脫除部分雜質,並通過精餾過程製取高純度的二氧化碳產品。
『叄』 實驗室制氨氣的裝置是什麼
裝置是鐵架台,鐵夾,酒精燈,兩個大試管,棉花。
反應方程為:2NH4Cl+Ca(OH)2=2NH3+2H2O+CaCl2,條件是酒精燈加熱,同時管口塞上少量棉花。實驗室製取氨氣的方法主要是加熱固體氯化銨與熟石灰的混合物,然後將氣體收集起來。實驗室製取氨氣的方法主要是加熱固體氯化銨與熟石灰的混合物,然後將氣體收集起來。

氨氣
氨氣(Ammonia),是一種無機化合物,化學式為NH3,分子量為17.031,無色、有強烈的刺激氣味。密度 0.7710g/L。相對密度0.5971(空氣=1.00)。易被液化成無色的液體。在常溫下加壓即可使其液化(臨界溫度132.4℃,臨界壓力11.2兆帕,即112.2大氣壓)。
沸點-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狀固體。熔點-77.75℃。溶於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溫時會分解成氮氣和氫氣,有還原作用。有催化劑存在時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於制液氮、氨水、硝酸、銨鹽和胺類等。可由氮和氫直接合成而製得,能灼傷皮膚、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氨氣
『肆』 化學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化學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對裝置進行壓力測試,觀察其是否能夠保持內部壓力穩定,從而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
在進行氣密性檢查時,通常會對裝置進行加壓操作,然後觀察其壓力變化。如果裝置能夠保持內部壓力穩定,則說明其氣密性良好;如果壓力迅速下降,則說明裝置存在泄漏問題。
例如,在實驗室中,我們可以使用橡膠塞、玻璃管等器材搭建一個簡單的氣密性檢查裝置。首先,將橡膠塞緊密地插入玻璃管的一端,然後將玻璃管的另一端連接到需要檢查的裝置上。接著,通過橡膠塞向玻璃管內注入一定量的空氣,使其內部壓力升高。此時,我們可以觀察玻璃管內的液面變化,如果液面保持穩定,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如果液面迅速下降,則說明裝置存在泄漏問題。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使用其他器材和試劑進行氣密性檢查,如使用壓力表、氣密性檢查儀等。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需要仔細操作,確保檢查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同時,對於不同的裝置和試劑,需要根據其特性和要求進行相應的氣密性檢查方法和操作。
總的來說,化學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通過加壓操作並觀察壓力變化來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在進行檢查時,需要選擇合適的器材和試劑,並仔細操作以確保檢查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