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圖是一個實驗室製取氯氣並以氯氣為原料進行特定反應的裝置:(1)實驗開始時,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打開
(1)A裝置產生了氯氣,C裝置為D裝置提供水蒸氣,氯氣有強氧化性,碳有還原性,在加熱條件下氯氣和水、碳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氯化氫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2H2O+2Cl2
△ | .
2. 下圖是一個實驗室製取氯氣並以氯氣為原料進行特定反應的裝置:(1)A是氯氣發生裝置,寫出該裝置發生反應
(1)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nO2+4H++2Cl- △ | .
3.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己略).(1)裝置A是氯氣的發生裝置,請寫出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具有強氧化性,和濃鹽酸反應的方程式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2)由於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從A裝置出來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可以通過飽和食鹽水除去;若C中堵塞,則B中壓強會增大,將水向上壓,從而形成一段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要驗證氯氣是否有漂白性,可以利用有色布條,因為製取的氯氣含有水蒸氣;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先驗證氯氣是否能夠使濕潤的有色布條褪色,然後用乾燥氯氣通過乾燥的有色布條檢驗氯氣的漂白性.乾燥氯氣不能選用與氯氣反應的鹼石灰,U形管一般盛裝固體乾燥劑,濃硫酸不能盛裝在U形管中,無水硫酸銅可以檢驗水的存在,不能用於氯氣乾燥,此題可選用無水氯化鈣,所以正確的選項是d; 故答案為:d; (4)讀圖可知,D中通入氯氣後生成單質溴,加入E中後又生成了單質碘,故E中現象是溶液分層,且上層即苯層顯紫紅色,但是由於D中可能有過量的氯氣,故E中生成的單質碘不一定是溴與KI反應置換出來的,也可能是過量的Cl2也可將I-氧化為I2,故不能說明溴單質的氧化性一定比碘強;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不能;過量的Cl2也可將I-氧化為I2; (5)氯氣有毒會污染環境,所以F裝置的作用是吸收多餘的氯氣,F中不可以盛裝飽和Ca(OH)2溶液,因為Ca(OH)2溶解度太小,吸收不徹底, 故答案為:吸收多餘的氯氣,防止污染大氣;b.
4.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氯氣並以氯氣為原料進行特定反應的裝置.其中:A中盛有MnO 2 ,B中盛有濃鹽酸. (1)
(1)由圖可知,儀器B為分液漏斗,答案為:分液漏斗; (2)濃鹽酸有揮發性,所以氯氣中含有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氯氣能溶於水,且與水反應,Cl 2 +H 2 O=H + +Cl - +HClO,食鹽水溶液中的氯離子抑制氯氣的溶解,降低氯氣的溶解度,所以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氯氣中混有的氯化氫氣體,故答案為:HCl; (3)濃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氯氣反應,所以可用濃硫酸乾燥氯氣,故答案為:濃硫酸; (4)氯氣有強氧化性,能把變價金屬氧化成最高價態,所以氯氣和鐵反應的生成物是氯化鐵,故答案為:2Fe+3Cl 2 2FeCl 3 ; (5)氯氣有毒,污染環境,所以不能排空,氯氣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次氯酸鈉、水,所以可用氫氧化鈉吸收多餘的氯氣, 故答案為:吸收多餘氯氣,防止污染空氣;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
5. 如圖是實驗室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葯品為:漂粉精
(1)次氯酸鈣與濃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氯氣與水,反應方程式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故答案為:Ca(ClO)2+4HCl(濃)=CaCl2+2Cl2↑+2H2O; (2)、鹽酸易揮發,反應製取的氯氣中含有氯化氫,裝置B中飽和食鹽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 裝置B亦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發生堵塞時B中的,壓強增大,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除去Cl2中的HCl;B中長頸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選項中abc的Ⅱ中都是乾燥劑,再通入濕潤的有色布條不能驗證氯氣的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當向D中緩緩通入少量氯氣時,可以看到無色溶液逐漸變為黃色,說明氯氣和溴化鈉反應生成溴單質, 故答案是:黃; (5)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焓碘化鉀和苯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溶於苯呈紫紅色,振盪.觀察到的現象是: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 故答案為:E中溶液分為兩層,上層(苯層)為紫紅色; (6)氯氣具有強氧化性,在溶液中將SO32-氧化SO42-同時生成Cl-、H+.,反應離子方程式為SO32-+Cl2+H2O=SO42-+2Cl-+2H+; 若改用NaHSO3,會發生反應4HSO3-+Cl2=SO42-+2Cl-+3SO2↑+2H2O,生成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硫污染環境,故不可行. 故答案為:SO32-+Cl2+H2O=SO42-+2Cl-+2H+;否.
6. 某課外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在實驗室制備氯氣並探究其相關性質(夾持設備已略).(1)制備氯氣選用的
(1)漂白精的成分為次氯酸鈉具有氧化性,可以氧化鹽酸中的氯離子;反應為次氯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在酸溶液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lO - +Cl - +2H + =Cl 2 ↑+H 2 O; 故答案為:ClO - +Cl - +2H + =Cl 2 ↑+H 2 O; (2)裝置B的作用之一是安全瓶,監測實驗進行時C中是否發生堵塞,若堵塞,裝置AB中氣體壓強增大,會把B中的液體壓入長頸漏斗中形成水柱; 故答案為:氣體中長頸漏斗中液面明顯上升,形成水柱; (3)氯氣無漂白作用,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裝置C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驗證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驗證乾燥氯氣無漂白性,濕潤的有色布條中,氯氣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a、氯氣從食鹽水中出來會含有水蒸氣,乾燥有色布條會褪色,通過鹼石灰後,氯氣會被吸收,後續試驗無法驗氯氣是否具有漂白性,故a錯誤; b、氯氣從食鹽水中出來會含有水蒸氣,乾燥有色布條會褪色,通過硅膠後,水蒸氣會被吸收,但遇到濕潤的有色布條會褪色,不能證明其漂白作用的物質,故b錯誤; c、氯氣從食鹽水中出來會含有水蒸氣,濕潤有色布條會褪色,加入濃硫酸,氣體不能進入後面裝置,不能證明氯氣是否有漂白性,故c錯誤; d、氯氣從食鹽水中出來會含有水蒸氣,濕潤有色布條會褪色,通過固體乾燥劑氯化鈣吸收水後,遇乾燥的有色布條不褪色證明氯氣無漂白性;所以C中I、II、III依次放入濕潤的有色布條、無水氯化鈣、乾燥的有色布條,所以選d; 故答案為:d; (4)D中是溴化鈉,當向D中緩緩通入少量氯氣時,氯氣和溴化鈉反應生成溴單質,可以看到無色溶液逐漸變為黃,所以現象為:溶液從無色變化為黃色: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於氧化產物,說明氯氣的氧化性強於溴;打開活塞,將裝置D中含溴單質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鉀澱粉溶液的裝置E中,溴單質和碘化鉀反應生成碘單質,碘單質遇澱粉變藍; 故答案為:黃(或橙);溶液變藍色; (5)裝置中在驗證溴單質氧化性大於碘單質的實驗驗證方法中 不能排除氯氣氧化碘離子的干擾作用;最後裝置F氯氣通入會和水反應生成鹽酸,鹽酸和亞硫酸氫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污染氣,不能被吸收; 故答案為:①E處未能排除D中過量Cl 2 的干擾,而置換出I 2 ; ②Cl 2 通入NaHSO 3 溶液中會產生SO 2 ,污染空氣; |
7. (11分)下圖為實驗室製取和收集純凈乾燥的氯氣,並進行氯氣的性質實驗的裝置圖: (1)反應前,在裝置A
(共11分) (1)分液漏斗(1分)圓底燒瓶(1分) MnO 2 +4HCl(濃)  2 (2分) (3)濃硫酸(1分)吸收水分(乾燥氣體)(1分) (4)Cl 2 + 2OH - =Cl - +ClO - +H 2 O(2分)
與下圖為制備氯氣並進行一系列相關實驗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