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氣自然對流立管式蒸發器的結構是怎樣的
立管式蒸發器的結構如圖 4-32所示,它由兩根橫集管與數十根立集管焊接而成。氨液從下集管進入管組,管外的空氣自然對流,與管內製冷劑進行熱交換。汽化後蒸汽從上集管引出。在氨製冷系統中,冷庫常用的立式蒸發器,橫集管一般為φ57mm×3.5mm,立管一般為φ38mm×3mm,管間的中心線距離一般為110mm。
" role="figure
圖4-32 立管式蒸發器結構
1.橫集管 2.立管 3.出氣管口 4.進液管口
2. 實驗:空氣—蒸汽對流給熱系數測定 測得數據後怎麼算空氣流速和空氣定性溫度
不明白你怎麼要空氣流速和空氣定性溫度的運算。本實驗是測出冷熱流體兩端溫度,再計算出對流給熱系數的,哪有反過來的?
冷流體(空氣和水)與熱流體水蒸汽通過套管換熱器的內管管壁發生熱量交換的過程可分為三步:
○1套管環隙內的水蒸汽通過冷凝給熱將熱量傳給圓直水平管的外壁面(A0);
○2熱量從圓直水平管的外壁面以熱傳導的方式傳至內壁面(Ai);
○3內壁面通過對流給熱的方式將熱量傳給冷流體(Vc)。
在實驗中,水蒸汽走套管換熱器的環隙通道,冷流體走套管換熱器的內管管內,當冷、熱流體間的傳熱達到穩定狀態後,根據傳熱的三個過程、牛頓冷卻定律及冷流體得到的熱量,可以計算出冷熱流體的給熱系數(以上是實驗原理)。
(以下是計算方法)傳熱計算公式如下:
Q=α0A0( T–Tw)m= αiAi( tw–t)m=VcρcCpc(t2-t1)
可以根據蒸汽溫度初始溫度、末端溫度、上述公式和空氣—蒸汽對流給熱系數計算得到空氣溫度變化值。
3. 在測量蒸流量時,取壓口應加裝( )
在測量蒸流量時,取壓口應加裝(冷凝器)。
功能用途:
氣體通過一根長長的管子(通常盤成螺線管),讓熱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氣中,銅之類的金屬導熱性能強,常用於輸送蒸氣。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經常在管道上附加熱傳導性能優異的散熱片,加大散熱面積,以加速散熱,並通過風機加快空氣對流,把熱量帶走。
冷凝器系統組成:
液體製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的物體熱量之後,汽化成高溫低壓的蒸汽、被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壓高溫的蒸汽後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卻介質(水或空氣)放熱,冷凝為高壓液體、經節流閥節流為低壓低溫的製冷劑、再次進入蒸發器吸熱汽化。
達到循環製冷的目的。這樣,製冷劑在系統中經過蒸發、壓縮、冷凝、節流四個基本過程完成一個製冷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