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小文同學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

小文同學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5-08-03 06:57:12

Ⅰ 如圖1所示,為小文同學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1)如圖1的實驗操作中出現的錯誤是______.(2)糾

(1)由圖知,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底部,這樣溫度計的示數會受燒杯底的影響,測量不準確;
(2)根據表格中數據描點,並將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3)由表格中睜察粗數據知,水在沸騰沒謹過程中溫度保持98℃不變,所以其沸點為98℃,低於標准大氣壓下的沸點100℃,可知當時氣壓低於標准大氣壓.
故答案為:(1)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了燒杯底部;(2)如上悉鎮圖所示;(3)小於.

Ⅱ 求一篇物理小文,最好是身邊的物理現象(快!!!急!!!)

可別全抄了!要不抄死你也抄不完!

1.無聲的世界
無聲的世界
幻想一下無聲的世界將怎樣

在我們這個充滿著絢麗色彩的世界中,聲音起到著重要的作用。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怎樣。讓我們來幻想一下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是有趣的?陰冷的?安靜的?還是……
人類是世界的主宰者,首先聲音會對人類怎樣呢?那就讓我們先來談談聲音對人類的影響吧!如果沒有聲音,人類會怎樣呢?如果沒有聲音人們說話發不出聲音,就像是那些失聲的人打著啞語來交談。人又為什麼要耳朵呢?又沒有聲音能聽,難道是用來裝飾的嗎?現在的那些優美的音樂又怎麼會有呢?如果沒有聲音整個世界都死寂在死一般寧靜的宇宙中有何意義呢?如果沒有聲音,學生們上學如何讀書、識字呢?又怎麼會有音樂、英語、信息……課程呢?又將如何表達想要表達的意思,難道靠手語嗎?我實在無法想像那時的教學會是怎樣的。
中國的祖先盤古製造出人類就是他覺得世界太安靜了,太缺少生氣了,但現在如果沒有聲音,沒有那歡聲笑語。那為什麼又要有人類呢,有了人類又有何意義呢。我們不是貝多芬,也沒有貝多芬的本領,即使聽不見,也能夠用牙咬住木棍,根據振動顱骨感到聲音,但如果沒有聲音,連聲波也沒有,即使是貝多芬也不能感受到聲音,更別說彈鋼琴了。假如沒有聲音又怎麼會有現在的電話呢,如果親人在遠方,他們又將如何交談呢?難道相隔那麼遠也能夠打手語嗎?如果……如果……太多的如果了,我認為這些如果是不可以的,總而言之人類需要聲音。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聲音,人類將怎樣生存呢!當然這不只有人類;動物也同樣需要聲音,如果沒有聲音連動物也無法生存;舉個例子來說吧!蝙蝠可以說是特殊的動物了,它雖然長有一雙眼睛,按說聽不見總可以看見吧,但是你們可知道被喻為動物界中的「盲人」。它的眼睛是名不副實的,因為它靠得是耳朵。用耳朵聽超聲波來辨別位置和躲避障礙物的。如果沒有聲音,蝙蝠聽不見聲音,捕不到食物,也不能夠飛翔,那它還有生存的機會嗎,當然不止蝙蝠一種動物,其他動物同樣離不開聲音。這里舉出這個例子強調「地球離不開聲音」。
沒有聲音,人們彷彿生活在真空中,安安靜靜的,一絲聲也沒有。沒有風聲雨聲讀書聲,更加鳥聲歌聲歡笑聲。所以現在有人類生存的這個宇宙中不能沒有色彩更加不能沒有聲音。

2.5.介紹照相機
照相機的工作原理,概略地說是應用光學成像原理,通過照相鏡頭將被攝物體成像在感光材料上。下面將粗略地介紹攝影光學成像原理: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光線的傳播及透鏡成像原理。

人類對於光的本性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在整個18世紀中,光的微粒流理論在光學中仍占優勢,人們普遍認為光是微小的粒子組成的,從點光源發出並以直線向四面八方輻射。19世紀初,以楊氏(Young)和菲涅耳(Fresnel)的著作為代表逐步發展成今天的波動光學體系。如今對光的本性認識是:光和實物一樣,是物質的一種,它同時具有波的性質和微粒(量子)的性質,但從整體來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微粒,也不是它們的混合物。

從本質上,講光和一般無線電波並無區別,光和電磁波一樣是橫波,即波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一個發光體就是電磁波的發射源,發光體發射的電磁波向周圍空間傳播,和水波波動產生的波浪向四周傳播相似。強度最大或最小的兩點距離稱為波長,用λ表示。傳播一個波長所需的時間稱為周期,用T表示,一個周期就是一個質點完成一次振動所需要的時間。1秒內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用ν表示。經過1s振動傳播的距離稱為速度,用「v」表示。波長、頻率、周期和速度之間有如下關系:
v=λ/T ,ν=1/T,v=λν

由此可見,光的波長與頻率成反比。實際上光波只佔整個電磁波波段的很小一部分。波長在400~700nm的電磁波能夠為人眼所感覺,稱為可見光,超過這個范圍人眼就感覺不到了。不同波長的可見光在我們的眼睛中產生不同的顏色感覺,按照波長由長到短,光的顏色依次是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在真空中具有完全相同的傳播速度,數值是c=300,000km/s。

下面敘述幾何光學的幾個基本定律——光線的傳播規律:

(1)光的直線傳播定律 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即在均勻介質中光線為一直線。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見到,如物體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像等。光的直線傳播引出了光線這個概念。

(2)光的獨立傳播定律 光的傳播是獨立的,當不同光線從不同方向通過介質某一點時,彼此互不影響。當兩支光線會聚於空間某一點時,它的作用為簡單的疊加。光線的這一性質,使被拍攝物體各點的光互不影響地進入照相鏡頭,在成像面上成像。

(3)光的反射定律 當光傳播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面時,就會改變傳播方向,發生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指出:

①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分界面上光投射點的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人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的兩側。

②人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入射光線與法線N的夾角記為入射角,用i表示;反射光線與法線N的夾角記為反射角,用α表示。則有i=α。光的反射現象還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線逆著原來反射光線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麼它將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反射出去。隨著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從一個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鏡子上的光線,入射點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著同一方向,則稱為定向反射。當光從一個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時(如毛玻璃面等),由於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許多角度不同的小平面組成,光線便從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稱為漫反射。但需注意在漫反射現象中,就每一條光線而言都還是遵循反射定律的。

光的反射,在照相術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本身並不發光,但當光線從各個角度照射到人身上後,光線便可從各個角度有所反射。我們常利用反射光進行拍照,就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復觀察,反復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著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准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復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了電學的有關知識後,同學們對蚯蚓能承受的最大電壓進行了探究:當給它加上1.5V的電壓時,蚯蚓迅速分泌粘液,且奮力掙扎,從瓶內跳出瓶外。當給它加上3V的電壓時,蚯蚓被電為兩截;有同學在測量「2.4V、0.5A」的小燈泡的功率,並研究其發光情況時,不滿足於給燈泡加上2.4V的電壓,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備好的小燈泡做破壞性實驗,不斷加大燈泡兩端的電壓,直至電壓高達9V、燈泡燈絲燒斷,才停止探究;有同學在學習蒸發的知識時,不厭其煩地座在桌旁觀察相同的兩滴水(其中一滴水灘開),進行聚精會神地觀察,然後進行分析、對比,得出影響蒸發的因素;……同學們捕捉身邊的瑣事進行探究的事例屢見不鮮。

4.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在人類生活、生產中,摩擦力無處不在。摩擦力按其性質可分為滑動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三種。不同性質的摩擦力,影響其大小的因素亦不相同。我們組選擇了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進行研究,並粗略研究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研究至今,已取得一些成果。
首先對於滑動摩擦力,從課本中知道它與正壓力成正比。我們組員採取控制變數法,通過實驗准確驗證了在動摩擦因數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正壓力成正比這一結論。但因為動摩擦因數較難控制,只粗略驗證了在正壓力一定時,滑動摩擦力與動摩擦力系數成正比這一結論。由此,我們仍可得出f=μN這一公式。
那麼動摩擦因數由什麼決定呢?我們知道動摩擦因數反映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反過來說就是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決定了動摩擦因數,而動摩擦力是兩個有不光滑接觸,有相對運動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動摩擦因數也不是單獨由某一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決定的,而是由兩個有相互作用摩擦力的物體的接觸面粗糙程度決定的。
假如我們拿一支筆,一段小繩,把繩子纏繞在筆上,我們會發現繩子纏繞的圈數越多越難拉動,如果繩子之間有重疊的話,則更是難以拉動。這中間是否存在其它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呢?我們分析得到:繩子在筆上每繞一圈,繩子與筆之間就多了一圈(無數多個)接觸點,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就多了無數處,即有更多的地方產生摩擦力,所有的摩擦力疊加在一起,便使合力增大了。若繩子中有重疊,則不止繩子與筆之間,連繩子與繩子之間也會有相互作用,阻礙對方運動。且這時繩子與筆的壓力除直接與筆接觸的繩子的壓力外,也包括繩子與繩子之間的壓力,這樣摩擦力便急劇增大,以致難拉動繩子。生活中,船靠岸時總是用繩子綁住岸上的樁,也是採用多繞幾圈繩子的辦法來增大摩擦力的。但這裡面並不包括除正壓力及動摩擦因數以外的其它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對於靜摩擦力,其產生原因是因為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相對運動趨勢產生的原因是有外力作用,因此,產生靜摩擦力的條件不僅包括接觸面不光滑、有正壓力,還需要有外力作用。在不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范圍時,外力越大,靜摩擦力越大。一旦超出最大靜摩擦力的范圍,物體便開始運動,靜摩擦力變為滑動摩擦力。那麼最大靜摩擦力與什麼有關呢?經過實驗可知fmax=μN即最大靜摩擦力與靜摩擦因數和正壓力成正比,其中靜摩擦因數比動摩擦因數稍大,因為當外力等於動摩擦力時,物體受力還是平衡的,要使物體運動,就必須增大外力。
至於物體在流體中運動時,主要是受到排開流體時流體產生的阻力,但物體側面受到流體的摩擦力也是不可忽略的。對於排開流體時所受的阻力,可採用把運動物體改造成流線型等方法來減小,也可採用相反的方法來增大。對於物體運動時側面所受摩擦力,我們知道,物體運動時會帶動附近流體隨之運動,而稍遠處的流體仍是靜止的,這樣,根據伯努利方程
「 =常量」可知,靜止的流體會對物體有壓力,加之物體與流體間的接觸不光滑,便會產生摩擦力。而且隨著速度的增加,運動的流體的壓強減小,而靜止的流體壓強不變,所以壓強差與壓力都增大,摩擦力也就增大;經過類似的分析可得隨著深度的增加,摩擦力也是增加的。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固定的,較少的,但其表現形式卻十分多樣化、復雜化、只有充分了解、控制這些因素,才能充分利用有益摩擦,避免有害摩擦,最大程度地改進生產,改善生活。

閱讀全文

與小文同學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天平彈簧五金製品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833
日產陽光儀表如何升級 瀏覽:367
風一吹頭疼用什麼儀器檢測 瀏覽:437
拆空調沒有關閥門怎麼辦 瀏覽:404
汽車鑄造鉸鏈是什麼意思 瀏覽:729
機械鍵盤有個鍵壞了怎麼代替 瀏覽:828
水表閥門兩個都擰不動怎麼辦 瀏覽:720
光纜色度色散用什麼儀表 瀏覽:630
義肢機械手手指怎麼動 瀏覽:555
廚房自動報警裝置 瀏覽:939
超聲波逆變器什麼意思 瀏覽:490
雙壓縮機橫向展示櫃不製冷怎麼辦 瀏覽:782
器材的拼音怎麼寫的拼音 瀏覽:696
空調的製冷加氟要加多少 瀏覽:397
旋轉閥門上3是什麼意思 瀏覽:235
格力大金機電設備公司怎麼樣 瀏覽:388
天籟09空調怎麼製冷 瀏覽:534
超聲波列印是什麼 瀏覽:927
工廠設備哪裡買知乎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