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所示,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1)小明同學做實驗時發現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
(1)燭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於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所以蠟燭相對於凸透鏡偏低,所以可以將蠟燭向上移或將凸透鏡向下移.
故答案為:下.
(2)透鏡的焦距為10cm,由圖知,此時凸透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物距處於f和2f之間,像距大於2f=20cm.
幻燈機或投影儀就是根據凸透鏡成放大、倒立實像的原理製成的.
故答案為:20;幻燈機(或投影儀).
(3)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不能成像,物體放在焦點上,即物距為10cm;或成虛像,物距小於焦距10cm.
故答案為:物距小於(或等於)焦距.
(4)小明將實驗裝置上的凸透鏡取下,觀察手指,此時物距小於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如果用此凸透鏡觀察窗外的物體,由於物距大於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故答案為:正立的虛;倒立、縮小的.
『貳』 小剛同學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用一個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在實驗過
(1)物距為40厘米,凸透鏡的焦距是10厘米,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物體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將蠟燭放於20cm刻度線處時,此時物距為30cm,物距變小,則像距變大,即向右移動光屏,此時像變大. 故答案為:縮小;右;增大. (2)當照完合影後,又給小明同學照半身像時,照相機所成的像變大了,像距也要變大,物距變小,故照相機到小明的距離變小,鏡頭到底片的距離變大. 故本題答案為:減小;增大. |
『叄』 如圖所示是小明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裝置(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1)裝置中明顯錯誤的是燭
(1)為了使物體成像在光屏上,首先要調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而圖示的情景中,光屏中心與燭焰凸透鏡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圖示的物距為20厘米,而凸透鏡的焦距為15厘米,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物體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幻燈機、投影儀都是利用這種成像規律製成的.
(2)當將燭焰移動到20厘米時,此時的物距為10厘米,小於一倍焦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此時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由於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所以在光屏上不會承接到像.
故答案為:(1)不在同一高度上;放大;投影儀.
(2)不能;燭焰在凸透鏡的焦距以內(或物距小於焦距)成的是虛像,故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肆』 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的實驗.(1)如果剛開始的實驗器材擺放如圖,應將光
(1)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在同一條直線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光屏和凸透鏡都向下移動.
(2)凸透鏡成倒立的實像,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應將蠟燭向上調節.
(3)當燭焰距凸透鏡15cm時,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則說明15cm=2f,則f=7.5cm;
(4)根據物近像遠像變大的特點,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則應將光屏向左移動,此時物距大於2f,則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5)確定蠟燭和透鏡的位置,此時無法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因為物距小於焦距,此時成正立放大虛像的原因;
虛像與物體在凸透鏡的同側,所以需在光屏一側透過凸透鏡進行觀察.
故答案為:(1)下;同一水平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上;(3)7.5;(4)左;縮小;照相機;(5)物距小於焦距(或蠟燭在1倍焦距之內);光屏;正立放大的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