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驗室用加熱1-丁醇、溴化鈉和濃H 2 SO 4 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1-溴丁烷時,還會有烯、醚等副產物生成.
(1)實驗室用加熱1-丁醇、溴化鈉和濃H 2 SO 4 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1-溴丁烷時,發生反應生成產物中含有易溶於水的溴化氫,還會有烯、醚等副產物生成,吸收裝置需要防倒吸;制備1-溴丁烷的裝置應選用上圖中C;1-溴丁烷沸點101.6,反應加熱時的溫度不宜超過100℃,防止1-溴丁烷因氣化而逸出,影響產率; 故答案為:C;防止1-溴丁烷因氣化而逸出,影響產率; (2)a.濃硫酸和1-丁醇反應發生副反應消去反應生成烯烴、分子間脫水反應生成醚,稀釋後不能發生類似反應減少副產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確; b.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嫩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稀釋後減少Br 2 的生成,故b正確; c.反應需要溴化氫和1-丁醇反應,濃硫酸溶解溶液溫度升高,使溴化氫揮發,稀釋後減少HBr的揮發,故c正確; d.水不是反應的催化劑,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c; (3)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混合物蒸餾,分離得到1-溴丁烷,應選用的裝置為D,體積圖表數據溫度應控制在101.6℃≤t<117.25℃; 故答案為:D;101.6℃≤t<117.25℃;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雜質Br 2 , a.NaI和溴單質反應,但生成的碘單質會混入,故a不選; b.溴單質和氫氧化鈉反應,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應,故b不選; c.溴單質和NaHSO 3 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除去溴單質,故c選; d.KCl不能除去溴單質,故d不選; 故答案為:c. |
Ⅱ B.[實驗化學]2-甲基-2-己醇的制備原理為:可能的副反應有:①RMgBr+H2O→RH+Mg(OH)Br②RMgBr+RBr→R-R
(1)根據反應原理知,正丁基溴化鎂能和水反應生成丁烷而產生副產物,導致產物不純,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如果水蒸氣進入易產生副產物,為減少副產物的生成,用乾燥管吸收空氣中水蒸氣,
故答案為: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被冷凝進入三頸瓶而導致生成的正丁基溴化鎂與水反應;
(2)根據步驟1知,正丁烷溴化鎂和1-溴丁烷反應生成辛烷,所以步驟1所得正丁基溴化鎂中除未反應物外,還可能混有辛烷,故答案為:辛烷;
(3)步驟2中的反應是放熱反應,為避免反應過於劇烈,可以採取降低溫度、降低反應速率的方法,降低溫度應該採用冷水浴冷卻,降低反應速率應該採用減慢滴加速度的方法,
故答案為:冷水浴冷卻、減慢滴加速度等;
(4)互不相溶的液體採用分液的方法分離,醚和水溶液不互溶,所以可以採用分液的方法,用於分液的儀器是分液漏斗,其操作方法是:將反應後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盪,靜置,將下層水層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將醚溶液從上口倒出,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將反應後的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振盪,靜置,將下層水層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將醚溶液從上口倒出;
(5)蒸餾溫度較低,應該採用溫水浴的加熱方法而不能採用直接加熱的方法,故答案為:溫水浴.
Ⅲ 制備正丁醚時,如果最後蒸餾前的粗品中含有正丁醇,能否用分流法將其除去
「分流法」是否指「分餾」?
如果是的話,可以通過二者的沸點不同除去前餾份正丁醇。因為正丁醇沸點117.7度;正丁醚沸點142.4度。
Ⅳ 實驗室用加熱1-丁醇、溴化鈉和濃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1-溴丁烷時,還會有烯、醚等副產物生成.反應
(1)實驗室用加熱1-丁醇、溴化鈉和濃H2SO4的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備1-溴丁烷時,發生反應生成產物中含有易溶於水的溴化氫,還會有烯、醚等副產物生成,吸收裝置棚虧需要防倒吸;制備1-溴丁烷的裝置應選用上圖中C;1-溴丁烷沸點101.6,反應加熱時的溫度不宜超過100℃,防止1-溴丁烷因氣化而逸出,影響產率;
故答案為:C;防止1-溴丁烷因氣化而逸出,影響產率;
(2)a.濃硫酸和1-丁醇反應發生副反應消去反應生成烯烴、分子間脫水反鏈舉神應生成醚,稀釋後不能發生類似反應減少副產物烯和醚的生成,故a正確;
b.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嫩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稀釋後減少Br2的生成,故b正確;
c.反應需要溴化氫和1-丁醇反應,濃硫酸溶解溶液溫度升高,使溴化氫揮發,稀釋後減少HBr的揮發,故c正確;
d.水不是反應的催化劑,故d錯誤;
故答案為:abc;
(3)反應結束後將反應混合物蒸餾,分離得到1-溴丁烷,應選用的裝置為D,體積圖表數據溫度應控制在101.6℃≤t<117.25℃;
故答案為:D;101.6℃≤t<117.25℃;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雜質Br2,
a.NaI和溴單質反應,但生成的碘單質會混入,故a不選;
b.溴單質和氫氧化鈉反應,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應,故b不選;
c.溴單質和NaHSO3 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除去溴單質,故c選;
d.KCl不能除去溴單質,故d不選;
故答案為答慧:c.
Ⅳ 請問各位大神,正溴丁烷制備的實驗思路
實驗步驟:
1、投料
在圓底燒瓶中加入10ml水,再慢慢加入12ml濃硫酸,混合均勻並冷至室溫後,再依次加入7.5ml正丁醇和10g溴化鈉,充分振盪後加入幾粒沸石。(硫酸在反應中與溴化鈉作用生成氫溴酸,氫溴酸與正丁醇作用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正溴丁烷。硫酸用量和濃度過大,會加大副反應進行;若硫酸用量和濃度過小,不利於主反應的發生,即氫溴酸和正溴丁烷的生成)
2、以電熱套為熱源,按圖1安裝迴流裝置(含氣體吸收部分)。(注意防止鹼液被倒吸)
1、加熱迴流
在石棉網上加熱至沸,調整加熱速度,以保持沸騰而又平穩迴流,並不時搖動燒瓶促使反應完成。反應約30—40min。
2、分離粗產物
待反應液冷卻後,改迴流裝置為蒸餾裝置(用直形冷凝管冷凝),蒸出粗
產物。(注意判斷粗產物是否蒸完)。見【注釋】(2)
5、洗滌粗產物
將餾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10ml的水洗滌(產物在下層),靜置分層後,將產物轉入另一乾燥的分液漏斗中,用5ml的濃硫酸洗滌(除去粗產物中的少量未反應的正丁醇及副產物正丁醚、1—丁烯、2—丁烯。盡量分去硫酸層(下層)。有機相依次用10ml的水(除硫酸)、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和未除盡的硫酸)和水(除殘留的鹼)洗滌後,轉入乾燥的錐形瓶中,加入1—2g的無水氯化鈣乾燥,間歇搖動錐形瓶,直到液體清亮為止。
6、收集產物
將乾燥好的產物移至小蒸餾瓶中,蒸餾,收集99—103℃的餾分。
Ⅵ 應用有機化學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名仍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是國家計委1985年首批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我國有機化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簡單玻璃工及常見有機化學實驗裝置
一、 實驗目的與任務
1、 實驗任務:
玻璃管的簡單操作加工。
2、 實驗目的:
掌握玻璃管的拉制、彎制方法,學會拉制毛細管、滴管、彎管。
二、 實驗課時:2學時
三、 實驗內容與步驟
1、玻管的潔凈和切割
2、拉制熔點管、沸點管、點樣管、毛細管
3、彎玻璃管。
四、 實驗報告要求
1、 寫出實驗所需儀器。
2、 畫出試驗的示意圖。
3、 寫出操作過程 不同性質烴類的鑒別(實驗設計)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掌握烷烴、烯烴、炔烴、脂環烴的鑒別原理和基本操作。
2、實驗目的:
分析鑒別烷烴、烯烴、炔烴、脂環烴,對其進行定性
二、實驗課時:2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掌握烷烴、烯烴、炔烴、脂環烴的化學性質選擇合適的定性方法
2、選擇儀器、葯品
3、進行分析。
四、實驗報告要求
1、寫出實驗所需葯品、儀器。
2、畫出試驗的裝置。
3、寫出操作過程
4、給出測定結果 環已烯的制備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掌握環己烯的合成原理、方法。
2、實驗目的:
學慣用環己醇製取環己烯的原理和方法;學習分餾的基本操作。
二、實驗課時:4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正確加入所需葯品
2、安裝儀器
3、開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4、停止加熱,處理粗產品。
5、計算產率。
四、實驗報告要求
1、寫出實驗所需儀器葯品
2、畫出實驗裝置圖
3、寫出實驗流程
4、給出實驗結果 苯甲酸的制備、重結晶及熔點的測定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制備苯甲酸,對其進行重結晶處理,並通過測定固體的熔點判斷其純度。
2、實驗目的:
掌握合成苯甲酸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重結晶的操作方法;掌握固體熔點的概念,能夠安裝測定熔點的儀器。
二、實驗課時:6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選擇儀器、葯品
2、安裝儀器。
3、開始合成
4、停止加熱,對粗產品進行重結晶
5、熟悉熔點測定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項
6、測定合成產品的熔點。
四、實驗報告要求
1、寫出實驗所需葯品、儀器。
2、畫出試驗的裝置圖。
3、給出測定結果。
實驗五 溴乙烷的制備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掌握溴乙烷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實驗目的:
學習以正丁醇、溴化鈉和濃硫酸制備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練習連有氣體吸收裝置的加熱迴流操作;
二、實驗課時:4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正確加入所需葯品
2、安裝儀器
3、開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4、停止加熱,處理粗產品。
5、計算產率。
四、實驗報告要求:
1、 寫出實驗所需儀器葯品
2、 畫出實驗裝置圖
3、寫出實驗流程
4、給出實驗結果。
實驗六 正丁醚的制備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掌握正丁醚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實驗目的:
學習以制備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學習分水器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課時:6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正確加入所需葯品
2、安裝儀器
3、開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4、停止加熱,處理粗產品。
5、計算產率。
四、實驗報告要求:
1、寫出實驗所需儀器葯品
2、畫出實驗裝置圖
3、寫出實驗流程
4、給出實驗結果,
實驗七 苯甲酸乙酯的制備
一、實驗目的與任務
1、實驗任務:
掌握苯甲酸乙酯的合成原理及方法
2、實驗目的:
學習以制備苯甲酸乙酯的原理和方法;學習鹽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玻璃儀器的裝配和拆卸。
二、實驗課時:4學時
三、實驗內容與步驟:
1、正確加入所需葯品
2、安裝儀器
3、開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4、停止加熱,處理粗產品。
5、計算產率。
四、實驗報告要求:
1、寫出實驗所需儀器葯品
2、畫出實驗裝置圖
3、寫出實驗流程
4、給出實驗結果。
Ⅶ 1-溴丁烷的制備
1-溴丁烷的設備為日如下:CH3CH2CH2CH2OH+NaBr+H2SO4△→CH3CH2CH2CH2Br+Na
知識拓展:{1}儀器D的名稱為,A處玻璃棒攪拌的目的是使反應物混合均勻並充分反應,提高反應速率.
(2)1-溴丁烷的制備反應中可能有:丁醚、1-丁烷、溴化氫等副產物生成.熄滅A處酒精燈,打開a,余熱會使反應繼續進行.B、C裝置可檢驗部分副產物,則判斷B、C中應盛放的試劑分別是硝酸銀溶液或紫色石蕊試液、溴水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4)稱取乾燥、純凈的白色不容物7.36g,充分加熱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並使分解產生的氣體全部進入裝置A和B中,實驗後裝置A增重0.72g,裝置B增重2.64g.白色不容物的化學式為2Mg(OH)23MgCO3或Mg5(OH)4(CO3)3.
(5)寫出鎂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5Mg+6NaHCO3+4H2O=2Mg(OH)2•3MgCO3↓+3Na2CO3+5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