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 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________) 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固固加熱型
選擇固液常溫型(方便)
固固加熱型: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2KCLO3=加熱(MNO2催化)=2KCL+3O2
固液常溫型:2H2O2=MNO2=2H2O+O2
氣閉行檢查:加熱試管若試管口有氣泡冒出則氣閉性良好
試管口應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迴流炸裂試管)
加棉花(1:防止粉末進入水槽2:防止粉末堵塞導管 粉末為高錳酸鉀固體粉末)
分液漏斗能控制反應速率(有活塞)
向下排空氣法(ρO2>ρ空氣)
試管口有連續均勻的氣泡冒出時再收集(防止剛開始排出的空氣進入 導致純度下降)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試管口 復燃則驗滿反之則還沒有滿
結束時先撤掉酒精燈再撤掉玻璃儀器(防止撤走玻璃儀器後冷熱不均而炸裂試管)
( ⊙ o ⊙ )累死了
② 2、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
:一、加熱氯酸鉀(KClO3)和二氧化錳(MnO2)的混合物 二氧化錳2 加熱 1.反應原理: 氯酸鉀 氯化鉀 + 氧氣 MnO2 △ 分子式:KClO3 KCl +O2 2.製取裝置:由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的狀態決定 △ 加熱高錳酸鉀 加熱 1.反應原理: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 分子式: KMnO4 K2MnO4 + MnO2 + O2 2.發生裝置: (同氯酸鉀) 二氧化錳2 三、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常溫下反應來製取氧氣 MnO2 1.反應原理:過氧化氫 水 + 氧氣 分子式: H2O2 H2O + O2 2.發生裝置: 3.收集裝置: 在實驗室里我們通常可用加熱氯酸鉀(KClO3)和二氧化錳(MnO2)的混合物或加熱高錳酸鉀或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常溫下反應來製取氧氣。這三種方法在實驗室都可以用來製取氧氣,都是很常用的方法。
③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三種方法
一種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採用固固加熱裝置,用排水法收集原理2lO3===加熱MnO2===2l+3O2
第二種加熱高錳酸鉀裝置同上原理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第三種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分解過氧化氫裝置採用固液型,用排水法原理2H2O2==MnO2===2H2O+O2以上均是初中常見的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方法。
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氧氣選甲裝置:固體與固體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固加熱型)用過氧化氫制氧氣選乙裝置:液體與固體不加熱制氣體(實驗室常用說法:固液常溫型)。
④ 在常溫下實驗室製取氧氣需要注意哪些事 需要哪些裝置,
圓底燒瓶、酒精燈、長尾夾子、大號試管、石棉網、三角支架、滴管、橡膠塞子玻璃彎管。
化學方法
第一種:雙氧水製取法
過氧化氫:H2O2 二氧化錳:MnO2(催化劑)
化學反應方程式:2H2O2==MnO2===2H2O+O2↑
反應原理:過氧化氫會分解成水和氧氣,所以常溫下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能夠加速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氣反應的進行。
優缺點:無需加熱,可以控制實驗反應開始與結束,可以隨時添加液體。同時操作方便,節能節源,並且產物只有水,對環境無污染。
第二種:氯酸鉀與二氧化錳加熱生成氧氣
氯酸鉀:KClO3 二氧化錳:MnO2(催化劑) 氯化鉀:KCl
化學反應方程式:2KClO3===加熱MnO2===2KCl+3O2↑
反應原理:氯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所以加入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加熱,能夠加速氯酸鉀分解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的進行。
優缺點:需要加熱,控制實驗反應開始與結束。
第三種:高錳酸鉀加熱法
高錳酸鉀:KMnO4 錳酸鉀:K2MnO4 二氧化錳:MnO2
化學反應方程式:2KMnO4===加熱====K2MnO4+MnO2+O2↑
反應原理: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會分解為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
優缺點:需要加熱,不能控制實驗反應速率,且實驗產物多,實驗操作比較復雜。
第四種:電解水製成氧氣
水:H2O
化學反應方程式:2H2O==通電==2H2↑+O2↑
反應原理:水在通電的情況下,可以生產氫氣和氧氣。
物理方法
液化分離法:壓縮降溫空氣到液態,抄然後升溫利用氮氣和氧氣的沸點不同,使氮氣先揮百發,剩下的為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