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是某學生設計的製取氫氣,並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改正裝置中的錯誤之處
(1)應該改為來: ①長頸漏斗下端自管口應伸入液面之下. ②導管應伸到B試管接近底部處. ③試管口應該略向下傾斜 (2)製取氫氣通常用鋅和稀鹽酸(或鋅和稀硫酸).故填:鋅和稀鹽酸(或鋅和稀硫酸). (3)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 2 +CuO
(4)實驗操作為:檢查氫氣發生裝置的氣密性、在試管中裝入葯品、檢驗氫氣的純度、往試管B通氫氣、加熱試管B、停止加熱試管B、停止向試管B通氫氣.故選:⑤. (5)試管B中的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逐漸變紅,試管內壁有水滴出現.故填:黑色粉末逐漸變紅,試管內壁有水滴出現. |
『貳』 下列實驗操作先後順序正確的是()A.先裝好葯品,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先用雙手握緊試管,後將導管
A、實驗室製取氣體時,組裝好裝置後,應在向容器中裝入葯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然後再裝入葯品.避免裝入葯品後發現裝置氣密性不好,更換部分儀器而浪費葯品;故此操作順序錯誤;
B、在檢查裝置氣密性時,若要先握住試管外壁,再將導管放入水槽中,有可能沒有氣泡冒出.故此操作順序錯誤;
C、用排水法集滿氣體後,先撤導氣管,後熄滅酒精燈;故此操作順序錯誤;
D、結束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先熄滅酒精燈,後撤導氣管;故此操作順序正確;
故選D.
『叄』 請教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1、升高溫度法
升高氣體發生裝置體系內氣體的溫度,可以臨時增大其壓強,從而使這個整體部分空氣外逸(在液體處可觀察到有氣泡放出),當溫度恢復到初始溫度時,這個整體壓強減小,導致浸沒在水中的導氣管內倒吸有一段水柱。
對於一些製取氣體量較小的裝置,可採用手握法,把導管的一端浸在水裡,兩手緊貼容器(試管)的外壁,如果裝置不漏氣,裡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導管口有氣泡放出,手移開後,導氣管內水柱上升,且較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如果裝置漏氣須找出原因,進行調整、修理或更換,然後才能進行實驗。
上述方法有其缺點,如果環境的溫度與人體的溫度接近,用手握的方法,現象就不夠明顯,就應該採用微熱法。
也就是說手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差不多時,手握改變不了這個整體的溫度及壓強,用酒精燈在容器(可以用酒精燈直接或間接加熱的容器)底部微微加熱,或把容器浸在熱水中,如果水中有氣泡放出,停止加熱後,導管內有一段水柱,且在一段時間內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2、液面差法
用止氣夾夾住橡膠導管部分,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繼續加水形成一段水柱,產生高度差,在一段時間內水柱不發生回落,說明氣密性良好。對於具體問題。要具體對待,比如:實驗室製取氫氣,經除雜質(HCI氣體及水分)後,再做它用。
檢驗氣密性時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使之下端浸在水中,用熱水微熱B或C裝置,如果在D處有氣泡放出,A的長頸漏斗水面上升,停止加熱,A中長頸漏斗液面恢復正常,D中導管倒吸—段水柱,證明氣密性良好。
(3)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怎麼檢查裝置氣密性擴展閱讀
檢測方法的選擇
1、穩定性
正確的泄漏檢測不僅需要檢測儀器具有穩定性,而且需要檢測方法本身也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2、經濟性
單考慮檢漏方法本身的經濟性比較容易,但要從所需的檢漏設備、對人員的技術要求、檢漏結果的可靠性等方面綜合評價檢漏方法的經濟性則較困難。
3、一致性
對有些檢漏方法來說,不管檢測人員是否熟練,所得到的檢測結果都基本相同;有些方法則是內行和外行使用,其結果全然不同。可能的情況下,應採用不需要熟練的專門技術就能正確檢測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不同的技術關鍵,不同的檢漏人員未必能得出一致的檢漏結果
4、可靠性
未檢測出泄漏並不等於就是沒有泄漏,對此應進行判斷。採用某種方法進行檢漏時,應該了解該方法是否可靠。檢漏結果的可靠性與上面介紹的方法的一致性、穩定性等多種因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