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化工在役裝置設計診斷21條

化工在役裝置設計診斷21條

發布時間:2025-07-10 15:01:21

❶ 超標准洪水是重大危險源嗎

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試行)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標准,以下情形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二)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

(三)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四)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五)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六)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烴、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氣體的充裝未使用萬向管道充裝系統。

(八)光氣、氯氣等劇毒氣體及硫化氫氣體管道穿越除廠區(包括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外的公共區域。

(九)地區架空電力線路穿越生產區且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裝置未經正規設計且未進行安全設計診斷。

(十一)使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十三)控制室或機櫃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准關於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產裝置未按國家標准要求設置雙重電源供電,自動化控制系統未設置不間斷電源。

(十五)安全閥、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與崗位相匹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或者未制定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規程和工藝控制指標。

(十八)未按照國家標准制定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執行。

(十九)新開發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未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直接進行工業化生產;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未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可靠性論證;新建裝置未制定試生產方案投料開車;精細化工企業未按規范性文件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二十)未按國家標准分區分類儲存危險化學品,超量、超品種儲存危險化學品,相互禁配物質混放混存。

二、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試行)

(一)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安全出口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要求。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相鄰礦山的井巷相互貫通。

4.沒有及時填繪圖,現狀圖與實際嚴重不符。

5.露天轉地下開采,地表與井下形成貫通,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6.地表水系穿過礦區,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防治水措施。

7.排水系統與設計要求不符,導致排水能力降低。

8.井口標高在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採取相應防護措施。

9.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及復雜的礦井沒有設立專門防治水機構、配備探放水作業隊伍或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

10.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的礦山關鍵巷道防水門設置與設計要求不符。

11.有自燃發火危險的礦山,未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採取防火措施。

12.在突水威脅區域或可疑區域進行採掘作業,未進行探放水。

13.受地表水倒灌威脅的礦井在強降雨天氣或其來水上游發生洪水期間,不實施停產撤人。

14.相鄰礦山開采錯動線重疊,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5.開采錯動線以內存在居民村莊,或存在重要設備設施時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6.擅自開采各種保安礦柱或其形式及參數劣於設計值。

17.未按照設計要求對生產形成的采空區進行處理。

18.具有嚴重地壓條件,未採取預防地壓災害措施。

19.巷道或者采場頂板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支護措施。

20.礦井未按照設計要求建立機械通風系統,或風速、風量、風質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要求。

21.未配齊具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攜帶型氣體檢測報警儀和自救器。

22.提升系統的防墜器、阻車器等安全保護裝置或信號閉鎖措施失效;未定期試驗或檢測檢驗。

23.一級負荷沒有採用雙迴路或雙電源供電,或單一電源不能滿足全部一級負荷需要。

24.地面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變壓器採用中性接地。

(二)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地下轉露天開采,未探明采空區或未對采空區實施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未採用自上而下、分台階或分層的方式進行開采。

4.工作幫坡角大於設計工作幫坡角,或台階(分層)高度超過設計高度。

5.擅自開采或破壞設計規定保留的礦柱、岩柱和掛幫礦體。

6.未按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對采場邊坡、排土場穩定性進行評估。

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邊坡或排土場未進行在線監測。

8.邊坡存在滑移現象。

9.上山道路坡度大於設計坡度10%以上。

10.封閉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礦山,未按照設計要求建設防洪、排洪設施。

11.雷雨天氣實施爆破作業。

12.危險級排土場。

(三)尾礦庫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庫區和尾礦壩上存在未按批準的設計方案進行開采、挖掘、爆破等活動。

2.壩體出現貫穿性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范圍管涌、流土變形,壩體出現深層滑動跡象。

3.壩外坡坡比陡於設計坡比。

4.壩體超過設計壩高,或超設計庫容儲存尾礦。

5.尾礦堆積壩上升速率大於設計堆積上升速率。

6.未按法規、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對壩體穩定性進行評估。

7.浸潤線埋深小於控制浸潤線埋深。

8.安全超高和干灘長度小於設計規定。

9.排洪系統構築物嚴重堵塞或坍塌,導致排水能力急劇下降。

10.設計以外的尾礦、廢料或者廢水進庫。

11.多種礦石性質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時,未按設計要求進行排放。

12.冬季未按照設計要求採用冰下放礦作業。

三、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2017版)

本判定標准適用於判定工貿行業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下簡稱重大事故隱患),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特種設備等有關行業領域對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分為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適用於所有相關的工貿行業,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僅適用於對應的行業。

(一)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

1.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行業領域。

(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築物內,或與居民區、員工宿舍、會議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距離不足。

(2)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互聯互通。

(3)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採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控爆措施。

(4)除塵系統採用正壓吹送粉塵,且未採取可靠的防範點燃源的措施。

(5)除塵系統採用粉塵沉降室除塵,或者採用乾式巷道式構築物作為除塵風道。

(6)鋁鎂等金屬粉塵及木質粉塵的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設置鎖氣卸灰裝置。

(7)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20區未使用防爆電氣設備設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於產生機械點火源的工藝設備前,未按規范設置去除鐵、石等異物的裝置。

(9)木製品加工企業,與砂光機連接的風管未規范設置火花探測報警裝置。

(10)未制定粉塵清掃制度,作業現場積塵未及時規范清理。

2.使用液氨製冷的行業領域。

(1)包裝間、分割間、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生產場所的空調系統採用氨直接蒸發製冷系統。

(2)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的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9人。

3.有限空間作業相關的行業領域。

(1)未對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辨識,並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

(2)未落實作業審批制度,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

1.冶金行業。

(1)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鐵水、鋼水與液渣吊運影響的范圍內。

(2)吊運鐵水、鋼水與液渣起重機不符合冶金起重機的相關要求;煉鋼廠在吊運重罐鐵水、鋼水或液渣時,未使用固定式龍門鉤的鑄造起重機,龍門鉤橫梁、耳軸銷和吊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整改。

(3)盛裝鐵水、鋼水與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按國家標准規定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

(4)冶煉、熔煉、精煉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體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積水,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金屬鑄造、連鑄、澆鑄流程未設置鐵水罐、鋼水罐、溢流槽、中間溢流罐等高溫熔融金屬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5)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6)氧槍等水冷元件未配置出水溫度與進出水流量差檢測、報警裝置及溫度監測,未與爐體傾動、氧氣開閉等聯鎖。

(7)煤氣櫃建設在居民稠密區,未遠離大型建築、倉庫、通信和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附屬設備設施未按防火防爆要求配置防爆型設備;櫃頂未設置防雷裝置。

(8)煤氣區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員較集中的地方,未設置固定式一氧化碳監測報警裝置。

(9)高爐、轉爐、加熱爐、煤氣櫃、除塵器等設施的煤氣管道未設置可靠隔離裝置和吹掃設施。

(10)煤氣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處,未設置可靠的切斷裝置;車間內各類燃氣管線,在車間入口未設置總管切斷閥。

(11)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2.有色行業。

(1)吊運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起重機不符合冶金起重機的相關要求;橫梁、耳軸銷和吊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處理。

(2)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吊運影響范圍內。

(3)盛裝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定期進行檢測。

(4)銅水等高溫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精煉、鑄造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體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非生產性積水;熔體容易噴濺到的區域,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5)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鑄造、澆鑄流程未設置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6)高溫工作的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爐窯、鑄造機、加熱爐及水冷元件未設置應急冷卻水源等冷卻應急處置措施。

(7)冶煉爐窯的水冷元件未配置溫度、進出水流量差檢測及報警裝置;未設置防止冷卻水大量進入爐內的安全設施(如:快速切斷閥等)。

(8)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9)使用煤氣(天然氣)的燒嘴等燃燒裝置,未設置防突然熄火或點火失敗的快速切斷閥,以切斷煤氣(天然氣)。

(10)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3.建材行業。

(1)水泥工廠煤磨袋式收塵器(或煤粉倉)未設置溫度和一氧化碳監測,或未設置氣體滅火裝置。

(2)水泥工廠筒型儲存庫人工清庫作業外包給不具備高空作業工程專業承包資質的承包方且作業前未進行風險分析。

(3)燃氣窯爐未設置燃氣低壓警報器和快速切斷閥,或易燃易爆氣體聚集區域未設置監測報警裝置。

(4)纖維製品三相電弧爐、電熔製品電爐,水冷構件泄漏。

(5)進入筒型儲庫、磨機、破碎機、篦冷機、各種焙燒窯等有限空間作業時,未採取有效的防止電氣設備意外啟動、熱氣湧入等隔離防護措施。

(6)玻璃窯爐、玻璃錫槽,水冷、風冷保護系統存在漏水、漏氣,未設置監測報警裝置。

4.機械行業。

(1)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熔煉爐、熔融金屬吊運和澆注影響范圍內。

(2)吊運熔融金屬的起重機不符合冶金鑄造起重機技術條件,或驅動裝置中未設置兩套制動器。吊運澆注包的龍門鉤橫梁、耳軸銷和吊鉤等零件,未進行定期探傷檢查。

(3)鑄造熔煉爐爐底、爐坑及澆注坑等作業坑存在

❷ 隱患排查判定標准

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
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國家標准,以下情形應當判定為重大事故隱患

(一)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二)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
(三)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外部安全防護距離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四)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裝置未實現自動化控制,系統未實現緊急停車功能,裝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緊急停車系統未投入使用。
(五)構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實現緊急切斷功能;涉及毒性氣體、液化氣體、劇毒液體的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的危險化學品罐區未配備獨立的安全儀表系統。
(六)全壓力式液化烴儲罐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注水措施。
(七)液化烴、液氨、液氯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氣體的充裝未使用萬向管道充裝系統。
(八)光氣、氯氣等劇毒氣體及硫化氫氣體管道穿越除廠區(包括化工園區、工業園區)外的公共區域。
(九)地區架空電力線路穿越生產區且不符合國家標准要求。
(十)在役化工裝置未經正規設計且未進行安全設計診斷。
(十一)使用淘汰落後安全技術工藝、設備目錄列出的工藝、設備。
(十二)涉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的場所未按國家標准設置檢測報警裝置,爆炸危險場所未按國家標准安裝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十三)控制室或機櫃間面向具有火災、爆炸危險性裝置一側不滿足國家標准關於防火防爆的要求。
(十四)化工生產裝置未按國家標准要求設置雙重電源供電,自動化控制系統未設置不間斷電源。
(十五)安全閥、爆破片等安全附件未正常投用。
(十六)未建立與崗位相匹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或者未制定實施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
(十七)未制定操作規程和工藝控制指標。
(十八)未按照國家標准制定動火、進入受限空間等特殊作業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未有效執行。
(十九)新開發的危險化學品生產工藝未經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直接進行工業化生產;國內首次使用的化工工藝未經過省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安全可靠性論證;新建裝置未制定試生產方案投料開車;精細化工企業未按規范性文件要求開展反應安全風險評估。
(二十)未按國家標准分區分類儲存危險化學品,超量、超品種儲存危險化學品,相互禁配物質混放混存。
金屬非金屬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
(一)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安全出口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要求。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相鄰礦山的井巷相互貫通。
4.沒有及時填繪圖,現狀圖與實際嚴重不符。
5.露天轉地下開采,地表與井下形成貫通,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6.地表水系穿過礦區,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防治水措施。
7.排水系統與設計要求不符,導致排水能力降低。
8.井口標高在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採取相應防護措施。
9.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及復雜的礦井沒有設立專門防治水機構、配備探放水作業隊伍或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
10.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的礦山關鍵巷道防水門設置與設計要求不符。
11.有自燃發火危險的礦山,未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設計採取防火措施。
12.在突水威脅區域或可疑區域進行採掘作業,未進行探放水。
13.受地表水倒灌威脅的礦井在強降雨天氣或其來水上游發生洪水期間,不實施停產撤人。
14.相鄰礦山開采錯動線重疊,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5.開采錯動線以內存在居民村莊,或存在重要設備設施時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相應措施。
16.擅自開采各種保安礦柱或其形式及參數劣於設計值。
17.未按照設計要求對生產形成的采空區進行處理。
18.具有嚴重地壓條件,未採取預防地壓災害措施。
19.巷道或者采場頂板未按照設計要求採取支護措施。
20.礦井未按照設計要求建立機械通風系統,或風速、風量、風質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要求。
21.未配齊具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攜帶型氣體檢測報警儀和自救器。
22.提升系統的防墜器、阻車器等安全保護裝置或信號閉鎖措施失效;未定期試驗或檢測檢驗。
23.一級負荷沒有採用雙迴路或雙電源供電,或單一電源不能滿足全部一級負荷需要。
24.地面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或井下使用的普通變壓器採用中性接地。
(二)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1.地下轉露天開采,未探明采空區或未對采空區實施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2.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未採用自上而下、分台階或分層的方式進行開采。

4.工作幫坡角大於設計工作幫坡角,或台階(分層)高度超過設計高度。
5.擅自開采或破壞設計規定保留的礦柱、岩柱和掛幫礦體。
6.未按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對采場邊坡、排土場穩定性進行評估。
7.高度200米及以上的邊坡或排土場未進行在線監測。
8.邊坡存在滑移現象。
9.上山道路坡度大於設計
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准(2017版)
本判定標准適用
本判定標准適用於判定工貿行業的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下簡稱重大事故隱患),危險化學品、消防(火災)、特種設備等有關行業領域對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准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工貿行業重大事故隱患分為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適用於所有相關的工貿行業,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僅適用於對應的行業。
(一)專項類重大事故隱患
1.存在粉塵爆炸危險的行業領域。
(1)粉塵爆炸危險場所設置在非框架結構的多層建構築物內,或與居民區、員工宿舍、會議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距離不足。
(2)可燃性粉塵與可燃氣體等易加劇爆炸危險的介質共用一套除塵系統,不同防火分區的除塵系統互聯互通。
(3)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採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種控爆措施。
(4)除塵系統採用正壓吹送粉塵,且未採取可靠的防範點燃源的措施。
(5)除塵系統採用粉塵沉降室除塵,或者採用乾式巷道式構築物作為除塵風道。
(6)鋁鎂等金屬粉塵及木質粉塵的乾式除塵系統未規范設置鎖氣卸灰裝置。
(7)粉塵爆炸危險場所的20區未使用防爆電氣設備設施。
(8)在粉碎、研磨、造粒等易於產生機械點火源的工藝設備前,未按規范設置去除鐵、石等異物的裝置。
(9)木製品加工企業,與砂光機連接的風管未規范設置火花探測報警裝置。
(10)未制定粉塵清掃制度,作業現場積塵未及時規范清理。
2.使用液氨製冷的行業領域。
(1)包裝間、分割間、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生產場所的空調系統採用氨直接蒸發製冷系統。
(2)快速凍結裝置未設置在單獨的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員數量超過9人。
3.有限空間作業相關的行業領域。
(1)未對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辨識,並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志。
(2)未落實作業審批制度,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二)行業類重大事故隱患
1.冶金行業。
(1)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鐵水、鋼水與液渣吊運影響的范圍內。
(2)吊運鐵水、鋼水與液渣起重機不符合冶金起重機的相關要求;煉鋼廠在吊運重罐鐵水、鋼水或液渣時,未使用固定式龍門鉤的鑄造起重機,龍門鉤橫梁、耳軸銷和吊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整改。
(3)盛裝鐵水、鋼水與液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按國家標准規定要求定期進行探傷檢測。
(4)冶煉、熔煉、精煉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體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積水,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金屬鑄造、連鑄、澆鑄流程未設置鐵水罐、鋼水罐、溢流槽、中間溢流罐等高溫熔融金屬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5)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6)氧槍等水冷元件未配置出水溫度與進出水流量差檢測、報警裝置及溫度監測,未與爐體傾動、氧氣開閉等聯鎖。
(7)煤氣櫃建設在居民稠密區,未遠離大型建築、倉庫、通信和交通樞紐等重要設施;附屬設備設施未按防火防爆要求配置防爆型設備;櫃頂未設置防雷裝置。
(8)煤氣區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員較集中的地方,未設置固定式一氧化碳監測報警裝置。
(9)高爐、轉爐、加熱爐、煤氣櫃、除塵器等設施的煤氣管道未設置可靠隔離裝置和吹掃設施。
(10)煤氣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處,未設置可靠的切斷裝置;車間內各類燃氣管線,在車間入口未設置總管切斷閥。
(11)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2.有色行業。
(1)吊運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起重機不符合冶金起重機的相關要求;橫梁、耳軸銷和吊鉤、鋼絲繩及其端頭固定零件,未進行定期檢查,發現問題未及時處理。
(2)會議室、活動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場所設置在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吊運影響范圍內。
(3)盛裝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及渣的罐(包、盆)等容器耳軸未定期進行檢測。
(4)銅水等高溫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精煉、鑄造生產區域的安全坑內及熔體泄漏、噴濺影響范圍內存在非生產性積水;熔體容易噴濺到的區域,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
(5)銅水等熔融有色金屬鑄造、澆鑄流程未設置緊急排放和應急儲存設施。
(6)高溫工作的熔融有色金屬冶煉爐窯、鑄造機、加熱爐及水冷元件未設置應急冷卻水源等冷卻應急處置措施。
(7)冶煉爐窯的水冷元件未配置溫度、進出水流量差檢測及報警裝置;未設置防止冷卻水大量進入爐內的安全設施(如:快速切斷閥等)。
(8)爐、窯、槽、罐類設備本體及附屬設施未定期檢查,出現嚴重焊縫開裂、腐蝕、破損、襯磚損壞、殼體發紅及明顯彎曲變形等未報修或報廢,仍繼續使用。

(9)使用煤氣(天然氣)的燒嘴等燃燒裝置,未設置防突然熄火或點火失敗的快速切斷閥,以切斷煤氣(天然氣)。
(10)金屬冶煉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依法經考核合格。
3.建材行業。
(1)水泥工廠煤磨袋式收塵器

❸ 離心泵機械密封的作用

機械密封的作抄用襲:
一、提高機器效率、降低能耗。
1、減少機器的內漏、外漏和穿漏,提高機器容積效率。例如, 大慶煉油廠將焦化5FDJ5×2離心泵的葉輪口環改為機械密封,使泵效率提高3.6%耀5.6%。
2、減少摩擦損失,提高機器的機械效率。例如,將雙端面密封改為單端面密封、非平衡型改為平衡型、雙支承減底泵封閉一端(所謂砍頭泵)減少密封都能減少摩擦損失,提高機械效率。
3、改變密封方式,提高機器或機組的效率。例如,將屏蔽泵改用機械密封泵,使電動機效率提高;採用磁力傳動泵,提高機器效率。
4、改變輔助系統,減少能耗,提高機組效率。例如,熱油泵自沖洗改為小葉輪循環沖洗;雙端面密封改為單端面密封,節省封油輔助系統的能耗。

閱讀全文

與化工在役裝置設計診斷21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ic卡暖氣閥門破解 瀏覽:975
天然氣管道閥門正確關法 瀏覽:689
廢氣活性炭吸附裝置大小設計 瀏覽:691
活性炭吸附裝置設計風量 瀏覽:396
鑄造用什麼砂製作 瀏覽:517
最強蝸牛機械形態需要多少科技 瀏覽:113
精密鑄造蠟怎麼用 瀏覽:324
汽車前輪軸承卡死怎麼處理 瀏覽:63
熱工自動裝置檢修經驗 瀏覽:982
加香設備有哪些品牌 瀏覽:193
深圳機械院設計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753
中央信號裝置有什麼作用 瀏覽:172
混動儀表怎麼看榮威 瀏覽:572
廣州海的五金製品有限公司 瀏覽:377
買的中央空調製冷效果不好怎麼辦 瀏覽:329
給水主管用什麼閥門好 瀏覽:846
鑄造車間氣味為什麼難聞 瀏覽:412
機械打樁的單價多少錢一米 瀏覽:644
低頻低壓減載裝置設計 瀏覽:916
家裡天然氣總閥門鎖住怎麼開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