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燃物的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4P+5O
2 點燃 2P
2 O
5 ;(2)先鼓後癟;
(3)白磷燃燒消耗了錐形瓶內中的氧氣,使瓶中氣壓降低;錐容形瓶中氧氣約佔46mL,當注射器中的水進入錐形瓶約46mL後,瓶中氣壓與外界相當。(每點一分)(其它相似描述也可,但第二問須答出「錐形瓶中氧氣約佔46mL」)
⑥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如圖1所示),但測出的
【猜想與假設】實驗原理:利用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左邊集氣瓶內氣體體積變小,壓強變小,從而在外部大氣壓的作用下使燒杯內的水進入集氣瓶,通過測量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量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①如果所用紅磷的量不足,造成瓶內空氣中的氧氣沒有完全被消耗,瓶內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所以會使所測得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
②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外界氣體會進入集氣瓶中,形成不了壓強差,外面的水進入集氣瓶內體積變小,造成所測得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
③由於導管內原來含有空氣,紅磷燃燒完,打開止水夾後,應該是進入的都是水,但是由於導管內本身有氣體,所以該部分氣體的進入減少了液體的進入的量,我們對結果的推出是從液體的體積得出的造成瓶內空氣中的氧氣沒有完全被消耗,所以會使所測得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偏小;由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測出的氧氣的體積分數明顯小於
的原因也就是上面的三條:①所用紅磷的量不足;②裝置的氣密性不好;③可能是導管內原來含有空氣,後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准確性.由於題目中甲乙兩同學已經猜出了其中的兩個,剩下的猜想就是:裝置的氣密性不好;故答案為: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交流與討論】
(1)如果用木炭代替紅磷,木炭和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由於二氧化碳是氣體,這樣在集氣瓶內的氣體的體積就不會減小,外面燒杯內的水就不會被壓入集氣瓶內,會導致實驗失敗;故答案為:木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氣體;
(2)由上面【猜想與假設】中的分析不難看出,要想實驗成功首先要保證整個裝置的氣密性要良好;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①加熱銅絲點燃白磷,白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左邊玻璃管內氣體體積變小,壓強變小,從而在外部大氣壓的作用下右邊玻璃管內的水順著導管進入左側玻璃管,從而使左側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由於氧氣的體積大約占空氣體積的
,由圖中左側玻璃管內密封的體積的刻度可以看出,液面會上升到1刻度處;故答案為:左側玻璃管內液面上升,且上升到1刻度處;
②由【查閱資料】中可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而紅磷的著火點為240℃,通過銅絲傳熱達到白磷的著火點要比紅磷容易的多,更容易被點燃.故答案為: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容易被點燃;
③通過粗銅絲來點燃玻璃管內的白磷,火焰沒有接觸到白磷,而白磷能夠燃燒說明白磷的溫度升高,達到的白磷的著火點,而酒精燈與白磷相連的是銅絲,說明銅絲具有導熱性;如果使用課本上的裝置,需要在集氣瓶外點燃紅磷,當燃燒著的紅磷向集氣瓶里放的時候,會讓集氣瓶內的空氣因受熱跑到瓶外,增大了實驗的誤差,而改進後的裝置則有效的避免了這種現象;故答案為:實驗過程裝置密閉,實驗誤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