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Fe+3Br
2 ===2FeBr
3 
。
(2)除去HBr中混有的溴蒸氣;
D中:石蕊試液變紅,並在導管口有白霧產生;
E中:出現淺黃色沉澱,在導管口有白霧產生。
(3)在溶液底部有無色油狀液體出現。
(4) DEF (填字母)。
(5)還有一個優點是:尾氣吸收處理完全,防止污染空氣
❺ 如圖為苯和溴的取代反應的實驗裝置圖,其中A為由具有支管的試管製成的反應容器,在其下端開了一個小孔,
(1)苯與液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溴易揮發,內易溶於有機溶劑,所以用C來吸收容吸收溴化氫中的溴和揮發的有機物蒸汽,防止對溴化氫的檢驗造成干擾;溴化氫溶於水電離產生氫離子和氯離子,所以溶液顯酸性,能使石蕊變紅色,硝酸銀中的銀離子與溴離子反應生成淡黃色的沉澱;
故答案為:吸收溴化氫中的溴和揮發的有機物蒸汽;D中石蕊變紅色;E中產生淡黃色的沉澱;
(3)苯與液溴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溴苯和溴化氫,溴苯是密度大於水,無色的油狀液體,溴化氫易揮發,能與水蒸氣結合成氫溴酸液滴,溴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澱,
故答案為:溶液中有紅褐色的絮狀物生成,底部有無色油狀物質生成,液面上有白霧;
(4)裝置D和E導管口在液面上方,能防止倒吸,倒置漏斗增大了氣體與氫氧化鈉溶液的接觸面積,有緩沖作用,能夠防止倒吸,
故答案為:DEF.
❻ 圖是苯與溴發生反應並進行產物檢驗的反應裝置,具體實驗過程如下:(1)實驗開始時,應關閉K2,開啟K1,
(1)打開分液漏鬥上蓋,使裝置內外壓強相等,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故回答案為:打開分答液漏鬥上蓋,再打開分液漏斗活塞;
(2)因從冷凝管出來的氣體為溴化氫和溴單質,溴單質易溶於苯,苯變紅棕色,苯吸收了溴單質,防止干擾溴化氫的檢驗,溴化氫不溶於苯,溴化氫遇空氣中水蒸氣形成酸霧,溴化氫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溴化銀沉澱;(Ⅱ)有淡黃色沉澱生成說明有發生了取代反應,
故答案為:小試管中苯的顏色變成棕紅色,有氣泡;吸收揮發的溴單質,防止它干擾溴化氫的檢驗;小試管口有白霧產生,硝酸銀溶液中產生淡黃色沉澱;(Ⅱ);
(3)冷凝管起冷凝迴流作用,溴化氫不溶於苯,易溶於水,可防倒吸;大肚瓶可防倒吸,故答案為:使冷凝迴流的反應物苯和液溴回到(Ⅰ)中繼續反應;(Ⅱ)(Ⅲ);
(4)降溫壓強降低,左側的水被壓入(Ⅰ)中,溴苯不溶於水,密度比水大,故答案為:(Ⅵ)中的水倒吸進入(Ⅰ),有密度比水大,不溶於水的油狀液體沉於廣口瓶(Ⅰ)的底部;
❼ 苯和溴的取代反應注意事項
按照現行高中化學課本第二冊132頁(人教版)做演示實驗時,常存在如下問題:
(1)實驗儀器容積大,葯品用量多,反應劇烈難以控制;
(2)裝置不密閉,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氫蒸氣對空氣的污染;
(3)錐形瓶上玻璃導管易下垂而插入蒸餾水中,有礙實驗正常進行。
現將我的改進方法介紹如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脫脂棉團;2.硝酸銀溶液;3.滴有硝酸銀溶液的濾紙;4.苯、溴和還原鐵粉的混合物。
實驗方法
(l)取一吸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脫脂棉團,鬆鬆地塞在上部乾燥管口內。取一滴有2%硝酸銀溶液的濾紙條,放入中部乾燥管內。將兩乾燥管通過橡皮塞組裝起來,備用。
(2)用膠頭吸管吸取一管苯(約lmL)注入試管中。將吸有半吸管液溴(約0.5mL)的長吸管插入試管底部,慢慢地將液溴排出;再吸取試管中上層的苯將吸管內殘留的溴沖洗出來。取出吸管,將其插入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振盪試管使苯和溴混合均勻,並將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3)將准備好的還原鐵粉(約0.1g)迅速傾入試管內,立即塞上備用的乾燥管。苯跟溴立即發生反應,逐漸呈沸騰狀。一會兒,中部乾燥管內的濾紙條上的硝酸銀溶液跡處呈現出淺黃色,並且由下而上擴展開,現象十分鮮明。
(4)反應完畢後,將試管小心倒置在盛有冷水的燒杯里,燒杯底部沉有褐色不溶於水的油狀液體,即為不純的溴苯。用水或稀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可得到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
裝置圖見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