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svc無功補償
傳統的無功功率動態補償裝置是同步調相機(SynchronousCondenser-SC)它是專門用來產生無功功率的同步電機,在勵磁或欠勵磁的不同情況下,可以分別發出不同大小的容性或感性無功功率。由於它是旋轉電機,因此損耗和雜訊都較大,運行維護復雜,影響速度慢,已無法適應無功功率控制的要求。所以20世紀70年代以來,同步調相機開始逐漸被靜止無功補償裝置(StaticVarCompensator-SVC)所代替。SVC這個詞往往是專指是使用晶閘管的靜止無功補償裝置。
㈡ 電力系統中SVC是什麼
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就是靜止無功補償裝置,其典型的SVC代表是由TCR (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 + FC(Fixed Capacitor)組成的,即晶閘管控制電抗器+固定電容器組(通常需要串聯一定比例的電抗器),靜止無功補償裝置的重要性是它能夠通過調節TCR中晶閘管的觸發延遲角來連續調節補償裝置的無功功率;SVC這種補償形式目前主要在中高壓配電系統中應用,對於負載容量大、諧波問題嚴重、沖擊性負荷、負載變化率高的場合特別適用,例如鋼廠、橡膠、有色冶金、金屬加工、高鐵等。
SVG
目前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特別是IGBT器件的出現和控制技術的提高,另外一種有別於傳統的以電容器、電抗器為基礎元器件的無功補償設備應運而生,就是SVG (Static Var Generator) ,即靜止無功發生器,它通過PWM脈寬調制控制技術,使其發出無功功率,呈容性;或者吸收無功功率,呈感性。
SVG由於沒有大量使用電容器,而是採用橋式變流電路多電平技術或PWM技術來進行處理,所以不需要使用時對系統中的阻抗進行計算。
同時,相較於SVC,SVG還有體積小、能更加快速的連續動態平滑的調節無功功率的優點,同時可容性感性雙向補償。
(1)工作原理不同
1) SVC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動態的無功源。根據接入電網的需求,它可以向電網提供容性無功,也可以吸收電網多餘的感性無功,把電容器組通常是以濾波器組接入電網,就可以向電網提供無功,當電網並不需要太多的無功時,這些多餘的容性無功,就由一個並聯的電抗器來吸收。
電抗器電流是由一個可控硅閥組控制,藉助於對可控硅觸發相角的調整,就可以改變流過電抗器的電流有效值,從而保證SVC在電網接入點的無功量正好能將該點電壓穩定在規定范圍內,起到電網無功補償的作用。
2) SVG以大功率電壓型逆變器為核心,通過調節逆變器輸出電壓的幅值和相位,或者直接控制交流側電流的幅值和相位,迅速吸收或發出所需的無功功率,實現快速動態調節無功功率的目的。
(2)響應速度快
一般SVC的響應速度是20—40ms;而SVG的響應速度不大於5ms,能更好的抑制電壓波動和閃變,在相同的補償容量下,SVG對電壓波動和閃變的補償效果最好。
(3)低電壓特性好
SVG具有電流源的特性,輸出容量受母線電壓的影響很小 。這一優點使SVG用於電壓控制時具有很大的優勢,系統電壓越低,越需要動態無功調節電壓,SVG的低電壓特性好,輸出的無功電流與系統電壓沒有關系,可以看作是一個可控恆定的電流源,系統電壓降低時,仍能輸出額定無功電流,具備很強的過載能力;而SVC是阻抗型特性,輸出容量受母線電壓的影響很大,系統電壓越低,輸出無功電流的能力成比例降低,不具備過載能力。因此SVG的無功補償能力與系統電壓無關,而SVC的無功補償能力隨系統電壓的下降線性降低。
(4)運行安全性能提高
SVC以可控硅調節電抗加多組電容作為無功補償的主要手段,極容易發生諧振放大現象,導致安全事故,系統電壓波動大時,補償效果受很大影響,運行損耗大;SVG配套電容器不需要設置濾波器組,不存在諧振放大現象,SVG是有源型補償裝置,是採用可關斷器件IGBT構成的電流源裝置,從而避免了諧振現象,運行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5)諧波特性
SVC利用可控硅控制電抗器的等效基波阻抗,不僅受到系統諧波影響大,而且自身會產生大量的諧波,必須配套採用濾波器組,濾除SVC自身產生的諧波含量;SVG採用三電平單相橋技術,單相可輸出5電平電壓波形,採用載波移相的脈沖調制方法,不僅受系統諧波影響小,還可以抑制系統的諧波。與SVC相比,SVG採用多重化、多電平或脈寬調節技術等措施後,大大減少了補償電流中的諧波含量。
(6)佔地面積小
在相同的補償容量下,SVG的佔地面積比SVC的減少1/2到2/3。由於SVG使用的電抗器和電容器比SVC少,因此大大縮小了裝置的體積和佔地面積;SVC中的電抗器不僅本身體積比較大,而且考慮到相互間的安裝間隔,整體佔地面積較大。
綜上所述:SVG無功補償裝置具有響應速度快、諧波含量少、無功調節能力強等優點,可以大大改善電網的電能質量,目前已成為無功補償技術的發展方向。